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章节 教学 对应的 内容 教学要求 方法和手段 课程 课内 课后 目标 了解化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化 走访老师 了解化学 老生,参观 第一讲 理论 专业 学专业培养要求:了解大学课 教学 教学、科研 程学习与中学课程学习差异 实验室 了解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了 在阅读课程 生活中的 理论 内容的基础 第二讲 解日用化学品、服饰与家装中 4 化学 的安全隐患:初步掌握生活中 教学 2、3 上完成学 如何尽量避免化学品的伤害 报告 学习绿色化学基本概念:了解 在阅读课程 我们身边的化学污染物:了解 理论 内容的基础 第三讲绿色化学 污沈物的新理今,初步 解已成功应用绿色化学理念的 教学 上完成学习 1、2、3 化工技术 报告 学习纳米技术基本概念 了解 在阅读课程 我们身边的纳米材料:了解细 理论 内容的基础 第四讲纳米材料 1、2、3 米材料潜在的危苦:了解未来 教学 上完成学习 材料工业的发展趋势 报告 合计 16
8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章节 主要 内容 教学要求 学 时 教学 方法和手段 对应的 课程 课内 课后 目标 第一讲 了解化学 专业 了解化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化 学专业培养要求;了解大学课 程学习与中学课程学习差异 4 理论 教学 走访老师、 老生,参观 教学、科研 实验室 1 第二讲 生活中的 化学 了解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了 解日用化学品、服饰与家装中 的安全隐患;初步掌握生活中 如何尽量避免化学品的伤害 4 理论 教学 在阅读课程 内容的基础 上完成学习 报告 2、3 第三讲 绿色化学 学习绿色化学基本概念;了解 我们身边的化学污染物;了解 减少污染物的新理念;初步了 解已成功应用绿色化学理念的 化工技术 4 理论 教学 在阅读课程 内容的基础 上完成学习 报告 1、2、3 第四讲 纳米材料 学习纳米技术基本概念;了解 我们身边的纳米材料;了解纳 米材料潜在的危害;了解未来 材料工业的发展趋势 4 理论 教学 在阅读课程 内容的基础 上完成学习 报告 1、2、3 合 计 16 --
无机化学A教学大纲 (Inorganic Chemistry A) 基本信息 课程 课得 代码 B1410054 属性 必修▣选修: 学分 4 总学时 64 理论 64 上机 0 实训 学时 学时 学时 0 课程 公共基础: 综合素质口 大类基础如院内平台▣专业基础。 专业主千 专业方向加 专业任选口顶峰课程如 先修 高中化学 课程 开课 单位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 课程 负责人 周立川撰写人 周立川 审核人 崔洪光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无机化学A课程是化学专业课的母体课程,通过本课程教学,可以使学生 掌握专业化学学习所需的最基本原理及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课程内容涉及主要 元素及化合物的相关无机化学反应、无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无机物和配合物 的结构和组成、热力学的基本概今、申化学的基础知识、现代酸城理论、以及微 观的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基本理论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无机化学 变化中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从微观和宏观不同角度初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 特征,掌握常见元素及无机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典型反应。 The Inorganic Chemistry A is the foundation course of chemistry.Through this course,students will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basic knowledges of elemental chemistry required for professional chemistry learning.The course includes the related inorganic chemical reactions of major elements and their compounds,th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inorganic compounds,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inorganic and complex compounds,the basic concepts of thermodynamics,the basics of electrochemistry,modern acid-base theory,and the structure and chemical bonds theories about microscopic atom,etc.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ial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in inorganic chemical changes,underst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hemical changes from micro and macro perspectives,and grasp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typical reactions of common elements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9 无机化学 A 教学大纲 (Inorganic Chemistry A) 一、基本信息 课程 代码 B1410054 课程 属性 必修■ 选修□ 学分 4 总学时 64 理论 学时 64 上机 学时 0 实训 学时 0 课程 类别 公共基础□ 综合素质□ 大类基础□ 院内平台□ 专业基础■ 专业主干□ 专业方向□ 专业任选□ 顶峰课程□ 先修 课程 高中化学 开课 单位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适用 专业 化学 课程 负责人 周立川 撰写人 周立川 审核人 崔洪光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无机化学 A 课程是化学专业课的母体课程,通过本课程教学,可以使学生 掌握专业化学学习所需的最基本原理及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课程内容涉及主要 元素及化合物的相关无机化学反应、无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无机物和配合物 的结构和组成、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电化学的基础知识、现代酸碱理论、以及微 观的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基本理论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无机化学 变化中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从微观和宏观不同角度初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 特征,掌握常见元素及无机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典型反应。 The Inorganic Chemistry A is the foundation course of chemistry. Through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basic knowledges of elemental chemistry required for professional chemistry learning. The course includes the related inorganic chemical reactions of major elements and their compounds, th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inorganic and complex compounds, the basic concepts of thermodynamics, the basics of electrochemistry, modern acid-base theory, and the structure and chemical bonds theories about microscopic atom, etc.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ial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in inorganic chemical changes, underst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hemical changes from micro and macro perspectives, and grasp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typical reactions of common elements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律、分 子结构、化学热力学、溶液中的化学平衡、氧化还原等化学基本原理和知识:并 在原理的指导下,能理解无机化合物的微观性质,理解化学变化中物质组成、结 构和性质的关系,掌握典型无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变化规律:能应用无 机化学知识判断、预测无机化合物的应用,能正确解释常见的无机化学实验现象 初步解决生产和学习中满到的化学实际问题。 目标2(能力目标):通过无机化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化学基本理论的认 知能力,使学生能够初步建立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自主学 习的能力,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3(素质目标):无机化学专业课既联系中学化学,又为其他专业课程 提供必备的知识基础。通过无机化学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 同时也为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 化学研究思维和创新能力,并能够运用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认识和理解自然,培 育学生形成正确的科研志趣及辩证唯物的科学观,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2 3 1.化学知识 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能熟练应用 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化学研究、开发和其它实际工作中 的化学相关问题,具有化学安全常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2.文献查询能力 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 息的基本方法 3发展能力 了解化学某些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 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 计、研究与开发的一般性规律
10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律、分 子结构、化学热力学、溶液中的化学平衡、氧化还原等化学基本原理和知识;并 在原理的指导下,能理解无机化合物的微观性质,理解化学变化中物质组成、结 构和性质的关系,掌握典型无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变化规律;能应用无 机化学知识判断、预测无机化合物的应用,能正确解释常见的无机化学实验现象, 初步解决生产和学习中遇到的化学实际问题。 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无机化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化学基本理论的认 知能力,使学生能够初步建立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自主学 习的能力,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 3(素质目标):无机化学专业课既联系中学化学,又为其他专业课程 提供必备的知识基础。通过无机化学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 同时也为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 化学研究思维和创新能力,并能够运用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认识和理解自然,培 育学生形成正确的科研志趣及辩证唯物的科学观。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 2 3 1. 化学知识 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能熟练应用 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化学研究、开发和其它实际工作中 的化学相关问题,具有化学安全常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 2.文献查询能力 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 息的基本方法。 √ √ 3.发展能力 了解化学某些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 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 计、研究与开发的一般性规律。 √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若教材及参老书目 类别 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 教材 史启祯 高等教有出版社 2011.7 (第3版)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号 尤慧艳 治金工业出版社 2011.8 习指导(第1版) 参名 无机化学基础教程 轮文生、于永群 书目 周硼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利 20148 (第2版) 无机化学(第2版) 张祖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 2014.10 版社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课后作业(权重13) 主要考核学生对课堂重点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 草握程度:每次作业单独评分 检验和考核学生阶段学习情况,主要题型为简答 颗、计算颗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占80%, 平时成绩(30% 阶段测验(权重13) 能力题约占20% 形式可以为随堂考试、半开 卷、闭卷等多种考核形式。 出勒及课堂表现 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如参与课堂讨论、课堂 (权重13) 发言的踊跃程度及正确率并结合出勒情况评分。 主要题型有填空、述择题、简答圈、推断、计 期末考试(70% 闭卷考试 题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占0%,能力题约 占30%。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 对应的 主要 章节 内茶 教学要求 时 方法和手段 课程 课内 课后 目标 无机化学的基 理论 完成课后作 第0章 本概念:无机 了解无机化学的发展历虫 业,阅读参 化学的发展开 绪论 现状及 和未来发展方向。 2 学 考教材及书 1、2、 目相关内 来发展方向。 自学 容
11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 教材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 (第 3 版) 史启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7 参考 书目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学 习指导(第 1 版) 尤慧艳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1.8 无机化学基础教程 (第 2 版) 牟文生、于永鲜、 周硼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8 无机化学(第 2 版) 张祖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 版社 2014.10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平时成绩(30%) 课后作业(权重1/3) 主要考核学生对课堂重点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 掌握程度;每次作业单独评分。 阶段测验(权重1/3) 检验和考核学生阶段学习情况,主要题型为简答 题、计算题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占 80%, 能力题约占 20%。形式可以为随堂考试、半开 卷、闭卷等多种考核形式。 出勤及课堂表现 (权重 1/3) 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如参与课堂讨论、课堂 发言的踊跃程度及正确率并结合出勤情况评分。 期末考试(70%) 闭卷考试 主要题型有填空、选择题、简答题、推断、计算 题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占 70%,能力题约 占 30%。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章节 主要 内容 教学要求 学 时 教学 方法和手段 对应的 课程 课内 课后 目标 第 0 章 绪论 无机化学的基 本概念;无机 化学的发展历 史、现状及未 来发展方向。 了解无机化学的发展历史 和未来发展方向。 2 理论 教 学、 自学 完成课后作 业,阅读参 考教材及书 目相关内 容。 1、2、3
格及反应格 了解格及反应檐变、植及 反应榜 变:箱及反应 ,吉布斯自由能 熵变:吉布斯 及吉布斯自由能变的 念,举握化学反应热、 自由能及吉布 学反应焰变的计算。会运 第一章 斯白由能变, 完成课后作 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的计 理论 化学执 吉椿方程、化 业,阁速 力学初 学反应等温 算。堂握化学反应自由能 式:化学 变的计算, 运用标 准吉布 8 教学 考教材及书 1、2 步与化 斯自由能变判断反应方向 自学 目相关内 学平衡 与平衡常数: 和限度。理解化学平衡常 容。 名面平衡规 数的意义,熟练掌握化学 则:影响化学 平衡常数的相关计算。理 平衡移动的因 解温度 压力等因素影响 平衡移动的机理 酸威质子理 掌握酸碱质子理论,了解 完成课后作 第二章 论:酸碱电子 电子理论基本概念。掌据 理论 业,阅读参 理论:的林持 的林规则,并用其估算含 酸碱反 氧酸的酸性强弱。掌握无 教学 考教材及书 性的 般判 机酸碱性的一般判断规 学 目相关内 规则 则。 核外电子运动 了解核外申子运动的能量 特征:四个量 量子化特征及核外申子运 子数:波函数 动的油一特征 及电子云角 波动力学斗 、 分布和径向分 的物理意义及其取值。 布图形:几率 握波函数及电子云角度分 几率密度、原 布和径向分布图形。掌据 第二 完成课后价 子轨道:名由 的林幼首填态顺序图 原子结 子原子体系中 解科顿能级图。 理论 阅读香 构与 1、2、3 素周期 能级分裂与的 该外电子排布三原则及 教学 级交错:鲍林 见元素的电子构型。掌据 目相关内 轨首植东师字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 容。 图及科能级 其原子电子构型的关系」 紫据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外电子莉 周期及族的结构 理解电 布:元素周期 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 表及元素周期 性等概念的意义及它们与 原子结构的关系 京子键与离子 ”螺离子化合物的特占 第四章 化合物:价键 离子半径、离子的电子构 完成课后作 业,阅读变 化学键 理论:价层电 型、品格能等概念。掌据 理论 写分子 子对互斥理 价键理论的基本观点,成 ⊙ 教学 考教材及书 1、2、3 结构 论:杂化轨道 键特点及类型。掌握杂化 目相关内 理论: 分子轨 轨道理论的基本内容, 12
12 第一章 化学热 力学初 步与化 学平衡 焓及反应焓 变;熵及反应 熵变;吉布斯 自由能及吉布 斯自由能变; 吉-赫方程、化 学反应等温 式;化学平衡 与平衡常数; 多重平衡规 则;影响化学 平衡移动的因 素。 了解焓及反应焓变、熵及 反应熵变、吉布斯自由能 及吉布斯自由能变的概 念,掌握化学反应热、化 学反应熵变的计算。会运 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的计 算。掌握化学反应自由能 变的计算,运用标准吉布 斯自由能变判断反应方向 和限度。理解化学平衡常 数的意义,熟练掌握化学 平衡常数的相关计算。理 解温度、压力等因素影响 平衡移动的机理。 8 理论教 学、 自学 完成课后作 业,阅读参 考教材及书 目相关内 容。 1 、 2 第二章 酸碱反 应 酸碱质子理 论;酸碱电子 理论;鲍林规 则;无机酸碱 性的一般判断 规则 掌握酸碱质子理论,了解 电子理论基本概念。掌握 鲍林规则,并用其估算含 氧酸的酸性强弱。掌握无 机酸碱性的一般判断规 则。 5 理论教 学、 自学 完成课后作 业,阅读参 考教材及书 目相关内 容。 1 第三章 原子结 构与元 素周期 系 核外电子运动 特征;四个量 子数;波函数 及电子云角度 分布和径向分 布图形;几率、 几率密度、原 子轨道;多电 子原子体系中 能级分裂与能 级交错;鲍林 轨道填充顺序 图及科顿能级 图;基态原子 核外电子排 布;元素周期 表及元素周期 律。 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能量 量子化特征及核外电子运 动的波粒二象性特征。掌 握波动力学中四个量子数 的物理意义及其取值。掌 握波函数及电子云角度分 布和径向分布图形。掌握 鲍林轨道填充顺序图。了 解科顿能级图。熟练掌握 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及常 见元素的电子构型。掌握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 其原子电子构型的关系。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周期及族的结构。理解电 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 性等概念的意义及它们与 原子结构的关系。 9 理论 教学 完成课后作 业,阅读参 考教材及书 目相关内 容。 1 、 2 、 3 第四章 化学键 与分子 结构 离子键与离子 化合物;价键 理论;价层电 子对互斥理 论;杂化轨道 理论; 分子轨 了解离子化合物的特点, 离子半径、离子的电子构 型、晶格能等概念。掌握 价键理论的基本观点,成 键特点及类型。掌握杂化 轨道理论的基本内容,能 10 理论 教学 完成课后作 业,阅读参 考教材及书 目相关内 容。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