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脑床学院载讲满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及讲稿 课程名称内科学 年级 2003级医学 七年制 授课专业内分泌内科 教师任伟 职称副教授 授课方式大课示教学时4 题目章节糖尿病 教材名称内科学 作者 主编:王吉耀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第一版 1. 了解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熟悉糖尿病的分型 教学 熟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常见的急、慢性并发拉 目的要求 及运动治字的图知方 堂据糖尿病的防治原则,口服降糖药的 作用机制及融岛素的治疗原 熟糖尿病酮症酸中青、高渗性昏迷的发病机理,掌握其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镜尿病的发病机理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降糖药物的治疗 3. 酮症酸中毒的诊断要点及防治原则 难 点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降糖药物的治疗 2 酮症酸中毒的诊断要点及防治原则 学重点 外语 要求 熟悉糖尿病及相关的常见术语的英文和缩写 多媒体、照片 手段 Harrison内科学第15版、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 整 见 同意 教学组长:张霞 教研室主任:陈建斌 2007年9月20日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及讲稿 课程名称 内科学 年级 2003 级医学 七年制 授课专业 内分泌内科 教 师 任伟 职称 副教授 授课方式 ✓ 大课 示教 学时 4 题目章节 糖尿病 教材名称 内科学 作者 主编:王吉耀 出 版 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 第一版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1. 了解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熟悉糖尿病的分型 2. 了解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 结合病理生理改变熟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常见的急、慢性并发症 4. 掌握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5. 熟悉糖尿病饮食治疗及运动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6. 掌握糖尿病的防治原则,口服降糖药的作用机制及胰岛素的治疗原则 7. 熟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的发病机理,掌握其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教 学 难 点 1.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2.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降糖药物的治疗 3. 酮症酸中毒的诊断要点及防治原则 教 学 重 点 1.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降糖药物的治疗 2. 酮症酸中毒的诊断要点及防治原则 外语 要求 熟悉糖尿病及相关的常见术语的英文和缩写 教学 方法 手段 多媒体、照片 参考 资料 Harrison 内科学第 15 版、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 教研 室意 见 同意 教学组长:张霞 教研室主任:陈建斌 2007 年 9 月 20 日
露庆医科大学临床半院载案讲满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0 5分钟 【概述】D训是由多种病因(遗传、环境)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 紊乱综合征。由于胰岛素(INS)分泌或/和作用的缺陷(IR),而引起糖、 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以及继发的水和电解质代谢素乱 D川的流行病学: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是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病 15分钟 多发病。其患病率增高主要与生活水平提高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糖尿病分型】 1、1型糖尿病:(①)免疫介导(2特发性 2、2型糖尿病: 占糖尿病的95% 3、妊娠期糖尿病 GDM) 4、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指病因明确的糖尿病,包括青年人中的成年发 病型糖尿病(MODY)、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 (如A型胰岛素抵抗)、胰腺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致升糖激素水平 升高、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所致糖尿病 DM的自然病 可分为3个阶段:正常糖耐量、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 15分钟 【病因、发病机制和自然史】 1、1型糖尿病 在遗传易感性(特殊的LA类型)的基础上,易感个体对环境因素 特别是病毒感染或化学物质刺激的反应异常,直接或间接通过自身 数免疫学异常 产生自身抗体 ICA、IAA、GAD), 胰岛 B细胞进行性破坏,出现临床糖尿病。 15%的1型糖尿病病人没有自身免疫的发生,病因不明。 2、2型糖尿病 在贵传因孝和环培因去(胆牌、不键康的生活方式)的北同作用下 导致胰岛素抵抗及B细胞功 能缺陷(胰岛素水平绝对或相对缺乏 发生糖尿病。 【病理生理】 5分钟 1、代谢: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肝糖输出增多。 2、脂代谢:脂肪组织从血浆移除甘油三脂减少,脂肪合成减少,血游离脂 肪酸和甘油三脂增加,胰岛素极度缺乏时,脂肪动员分解,酮体大量 立 临床上可出现酮症, 基至羽症酸中毒。 3、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加速,负氮平衡。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1、代谢紊乱症状群 2分钟 ()多尿:因血糖增高渗透性利尿而引起多尿 相片及图片 (2)继发的烦渴、 多饮 (3③)易饥、多食:为补偿损失的糖分 (④体重减轻、乏力:蛋白质合成减弱,负氮平衡。 (⑤)外阴搔痒及皮肤搔痒。 2、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3、反应性低血糖 4、相当一部分病人无明显的症状,仅在体检或术前检查时发现高血糖。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 【概述】DM 是由多种病因(遗传、环境)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 紊乱综合征。由于胰岛素(INS)分泌或/和作用的缺陷(IR),而引起糖、蛋 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以及继发的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DM 的流行病学: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是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病、 多发病。其患病率增高主要与生活水平提高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糖尿病分型】 1、1 型糖尿病:⑴免疫介导 ⑵特发性 2、2 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的 95% 3、妊娠期糖尿病(GDM) 4、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指病因明确的糖尿病,包括青年人中的成年发 病型糖尿病(MODY)、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 (如 A 型胰岛素抵抗)、胰腺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致升糖激素水平 升高、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所致糖尿病。 DM 的自然病程可分为 3 个阶段:正常糖耐量、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 【病因、发病机制和自然史】 1、1 型糖尿病 在遗传易感性(特殊的 HLA 类型)的基础上,易感个体对环境因素 特别是病毒感染或化学物质刺激的反应异常,直接或间接通过自身 免疫反应导致免疫学异常,产生自身抗体(ICA、IAA、GAD),胰岛 B 细胞进行性破坏,出现临床糖尿病。 15%的 1 型糖尿病病人没有自身免疫的发生,病因不明。 2、2 型糖尿病 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肥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共同作用下 导致胰岛素抵抗及 B 细胞功能缺陷(胰岛素水平绝对或相对缺乏), 发生糖尿病。 【病理生理】 1、代谢: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肝糖输出增多。 2、脂代谢:脂肪组织从血浆移除甘油三脂减少,脂肪合成减少,血游离脂 肪酸和甘油三脂增加,胰岛素极度缺乏时,脂肪动员分解,酮体大量 产生。临床上可出现酮症,甚至酮症酸中毒。 3、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加速,负氮平衡。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1、代谢紊乱症状群 ⑴多尿:因血糖增高渗透性利尿而引起多尿 ⑵继发的烦渴、多饮 ⑶易饥、多食:为补偿损失的糖分 ⑷体重减轻、乏力:蛋白质合成减弱,负氮平衡。 ⑸外阴搔痒及皮肤搔痒。 2、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3、反应性低血糖 4、相当一部分病人无明显的症状,仅在体检或术前检查时发现高血糖。 5 分钟 15 分钟 15 分钟 5 分钟 22 分钟 相片及图片
置庆医科大学床半院未讲满 教学内容 并发品 急性并发症: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 2、慢性并发症: (①)大血管病变:冠心病、脑血管硬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②)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心脏微血管病变。 (③)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颅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 (④)眼的其他病变 白内障 黄斑病变 (⑤)糖尿病足:足部感染、溃疡、截肢。 【实验室检查】 10分钟 1、尿糖测定: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尿糖阴性并不能 排除糖尿病。 2、血糖测定: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又是判断糖尿病病情控制 制情况的主要指标。 血浆、血清血糖比全血高10一15%。 3、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浆白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取血前8~12周血糖控制的总体水平。糖化血 浆白蛋白反映近2~3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4、糖耐量试验: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清晨空腹 ,成人将75g无水葡萄糖溶 250 -300m1水中,5分钟内 饮完,从饮用的第一口计时,在饮用前、饮用后30分钟、60分钟、 120分钟抽血测血糖。 5、胰岛素(C肽)释放实验 在做OGTT时如同时测定血浆胰岛素、C肽的值即称为胰岛素释放实 验 血糖 胰岛素 C肽 0分钟 <5.6mmol/1 5-20mU/1 >0.4nmol/1 达峰时间30-60分钟 30-60分钟 30-60分钟 2h <7.8mmo1/1蜂值为基础值的5-10倍 5一6倍 OGTT及胰岛素(C肽)用于诊断糖尿病和判断胰岛B细胞功能,指导 制定糖尿病治疗方案 6、其他:血脂及并发症的监测 【诊断与鉴别诊断】 8分钟 1、诊断: 蛙尿病.空腹血糖≥7.0mm01/1(≥126me/d1)、在意时间 或餐后0GTT中2h血糖≥I1.1mo1/ (≥200mg/d1 有症状者:症状十 一次血糖值达标 无症状者:两次血糖值达标 空腹血糖损害(IFG) 空腹血糖:6.1mmol/1(110mg/d1)~7.0mmol/1(126mg/d1)》 糖耐量减低(IGT) 糖负荷后2h:7.8mmol/1(140mg/d1)~11.1mol1/1(200mg/d 2、鉴别诊断: (①)其他原因所致尿糖阳性 (2)药物对血糖的影响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并发症 1、急性并发症: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 2、慢性并发症: ⑴大血管病变:冠心病、脑血管硬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⑵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心脏微血管病变。 ⑶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颅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 ⑷眼的其他病变:白内障、黄斑病变。 ⑸糖尿病足:足部感染、溃疡、截肢。 【实验室检查】 1、尿糖测定: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尿糖阴性并不能 排除糖尿病。 2、血糖测定: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又是判断糖尿病病情控制控 制情况的主要指标。血浆、血清血糖比全血高 10~15%。 3、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浆白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取血前 8~12 周血糖控制的总体水平。糖化血 浆白蛋白反映近 2~3 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4、糖耐量试验: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清晨空腹,成人将 75g 无水葡萄糖溶于 250-300ml 水中,5 分钟内 饮完,从饮用的第一口计时,在饮用前、饮用后 30 分钟、60 分钟、 120 分钟抽血测血糖。 5、胰岛素(C 肽)释放实验 在做 OGTT 时如同时测定血浆胰岛素、C 肽的值即称为胰岛素释放实 验。 血糖 胰岛素 C 肽 0 分钟 <5.6mmol/l 5-20mU/l >0.4nmol/l 达峰时间 30-60 分钟 30-60 分钟 30-60 分钟 2h <7.8mmol/l 峰值为基础值的 5-10 倍 5-6 倍 OGTT 及胰岛素(C 肽)用于诊断糖尿病和判断胰岛 B 细胞功能,指导 制定糖尿病治疗方案。 6、其他:血脂及并发症的监测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糖尿病:空腹血糖 ≥7.0mmol/l( ≥ 126mg/dl)、任意时间 或餐后 OGTT 中 2h 血糖≥11.1mmol/l( ≥200mg/dl) 有症状者:症状+一次血糖值达标. 无症状者:两次血糖值达标. 空腹血糖损害(IFG) 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7.0mmol/l(126mg/dl) 糖耐量减低(IGT) 糖负荷后 2h:7.8mmol/l(140mg/dl)~11.1mmol/l(200mg/dl) 2、鉴别诊断: ⑴其他原因所致尿糖阳性 ⑵药物对血糖的影响 10 分钟 8 分钟
露庆医科大学临床半院载案讲满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③)继发性糖尿病:肢端肥大症、库兴综合症、嗜铬细胞瘤 【治疗】 不仅仅是控制血糖,而是全方位调控心血管危险因素:戒烟、控制体重、 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调控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使糖尿病治疗达标。 糖尿病控制目标:亚太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2002年第3版。 船治宁 10分钟 糖尿病教有、饮食控制、运动治疗、糖尿病监测 1、饮食控制:以达理想体重 总热量的计算: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成年人热量(kcal /kg理想体重.d) 休息状态下:25-30 经体力劳动:30-35 中度体力劳动:35-40 重体力劳动:40以上 儿童、孕妇、营养不良者可酌情增减。 热量分配:25-30%脂肪、55-65%碳水化合105物、<15%蛋白质 饱和脂肪少于1/3,保证单不饱和和多不饱脂肪酸的量斗 衡。 2、运动治疗 运动处方(根据年龄,社会经济条件,文化及体力状况而定)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多骑车、多爬楼、多走路 ·忌长时间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如看电视、上网、玩电脑游戏等 ·每天至少 分年 的 等强度体力活动,如打网球 骑车 做家 等 ·每周至少2次力量训练,主要锻炼腿部、躯干臂部及肩部肌肉 4、监测 根据血糖情况,定期或经常检测血糖:2一3月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 每半年一1年随访血脂、心、肾、神经功能和眼底情况。 雪赁物治次症状加重或血糖急剧升高,仅仅饮食控制利生活方式支安 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目标时,应及时开始降糖药物治疗 20分钟 (一)口服降糖药物 1、磺脲类:餐前半小时服用,增加体重作用机制:()刺激胰岛B细胞分 泌胰岛素 (2)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包括: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 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美脲(亚莫利) 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传统一线用药 副作用:所有磺脲类均会引起低血糖,老年或有肝肾疾患的病人使用长 效磺脲类药物 2、非磺脲类的促分泌剂:饭时服用,增加体重 苯甲酸衍生物:瑞格列奈(商品名:诺和龙),与ATP依赖性钾离子通 道上的36Kda蛋白特异结合,促进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作用快且短暂。 苯丙豫行生物,那格奈(商品名,康力)直接作用干岛细胞 迅速而快速地刺激胰岛素分泌, 快速降低餐后血糖的高峰, 并可减少餐后血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⑶继发性糖尿病:肢端肥大症、库兴综合症、嗜铬细胞瘤 【治疗】 不仅仅是控制血糖,而是全方位调控心血管危险因素:戒烟、控制体重、 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调控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使糖尿病治疗达标。 糖尿病控制目标:亚太地区 2 型糖尿病政策组,2002 年第 3 版。 一、一般治疗 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治疗、糖尿病监测 1、饮食控制:以达理想体重 总热量的计算: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成年人热量 (kcal /kg 理想体重.d) 休息状态下:25-30 轻体力劳动:30-35 中度体力劳动:35-40 重体力劳动:40 以上 儿童、孕妇、营养不良者可酌情增减。 热量分配:25-30%脂肪、55-65 %碳水化合 105 物、<15 %蛋白质, 饱和脂肪少于 1/3,保证单不饱和和多不饱脂肪酸的量平 衡。 2、运动治疗 运动处方(根据年龄,社会经济条件,文化及体力状况而定) •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多骑车、多爬楼、多走路 • 忌长时间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如看电视、上网、玩电脑游戏等 • 每天至少 30 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如打网球、骑车、做家务等 • 每周至少 2 次力量训练,主要锻炼腿部、躯干、臂部及肩部肌肉 4、监测 根据血糖情况,定期或经常检测血糖;2-3 月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 每半年-1 年随访血脂、心、肾、神经功能和眼底情况。 二、药物治疗 当病人的临床症状加重或血糖急剧升高,仅仅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变已 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目标时,应及时开始降糖药物治疗 (一)口服降糖药物 1、磺脲类:餐前半小时服用,增加体重作用机制:⑴刺激胰岛 B 细胞分 泌胰岛素 ⑵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包括: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 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美脲(亚莫利) 非肥胖的 2 型糖尿病病人的传统一线用药 副作用:所有磺脲类均会引起低血糖,老年或有肝肾疾患的病人使用长 效磺脲类药物(优降糖)更加危险。 2、非磺脲类的促分泌剂:饭时服用,增加体重 苯甲酸衍生物:瑞格列奈(商品名:诺和龙),与 ATP 依赖性钾离子通 道上的 36Kda 蛋白特异结合,促进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作用快且短暂。 苯丙酸衍生物:那格列奈(商品名:唐力),直接作用于胰岛 B 细胞, 迅速而快速地刺激胰岛素分泌,快速降低餐后血糖的高峰,并可减少餐后血 10 分钟 20 分钟
重庆医科大半床半院载未讲满 糖吸收后发生低血糖的机会。 3、双胍类:饭时或饭后服用,减轻体重作用机制: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 萄糖 糖无氧酵解,抑制糖异生,抑制或延缓葡萄糖 胃肠道吸收 包括: 二甲双胍、苯乙双胍(因可致乳酸性酸中毒,几乎淘汰) 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一线用药 利作用,恶心、区叶、腹写、羽静性静中击 禁忌证:肝肾功不全时、低血容量和心力衰竭等缺氧时、败血症或大型手 术中以 避免 酸性酸中 4、ā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第一口饭嚼服 通过竞争性抑制小肠粘膜刷状缘的α一糖苷酶,抑制寡糖的消化 吸收,从而抑制餐后血糖的急剧上升,达到降低餐后血糖的目的 对空腹血糖的影响比较小 副作用: 用肠不良反 肠胀气 5、噻唑烷二酮类:包括文迪雅、艾汀、太罗 作用机制:主要作用于抗转录因子PPA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物 受体),该受体被激活后能调控多种与葡萄糖和脂肪代谢有关的多 种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脂肪细胞的分解,增加肌肉和脂肪组织 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肝糖的生成, 达到改善胰岛素抵抗 的目的。 适应证:单独或联合其他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胰岛素 抵抗明显者:用于IGT,预防发生糖尿病。 (二)胰岛素: 10分钟 1、分类: 据来源分为:猪胰岛素、基因重组人胰岛素(诺和灵、 优泌林) 据作用时间分为: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30R预混、50R预混。 3、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 1)1型糖尿病 2)妊娠期糖尿病 继发性糖尿病 4)难以分型的消瘦糖尿病病人 5)2型糖尿病发展到需用胰岛素控制代谢阶段或维持生存阶段、或 者合并下列情况 ·急性应激:围手术期,围产期,严重感染 ·经口服药治疗,血糖不能控制者 ·长期血糖过高者:FBG250mg/d1以上 ·有严重眼、肾、神经、心血管和皮肤并发症 ·消瘦2型病人伴有并发症(可先用胰岛素) ·伴慢性消耗性疾病:结核病,癌症和肝硬化等 ·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 4、胰岛素治疗方法 1)胰岛素强化治疗:一天四次胰岛素 1型糖尿病从0.5-1.0U/D开始 2型糖尿病从0.3-0.8U/D开始 早餐短效 中餐短效 晚餐短效 睡前中效 25-30% 15-20% 20-25% 20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糖吸收后发生低血糖的机会。 3、双胍类:饭时或饭后服用,减轻体重作用机制: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 萄糖,加速糖无氧酵解,抑制糖异生,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 胃肠道吸收 包括:二甲双胍、苯乙双胍(因可致乳酸性酸中毒,几乎淘汰) 肥胖的 2 型糖尿病病人的一线用药 副作用:恶心、呕吐、腹泻、乳酸性酸中毒 禁忌证:肝肾功不全时、低血容量和心力衰竭等缺氧时、败血症或大型手 术中以避免乳酸性酸中毒。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第一口饭嚼服 通过竞争性抑制小肠粘膜刷状缘的α-糖苷酶,抑制寡糖的消化、 吸收,从而抑制餐后血糖的急剧上升,达到降低餐后血糖的目的, 对空腹血糖的影响比较小。 副作用:胃肠不良反应:肠胀气 5、噻唑烷二酮类:包括文迪雅、艾汀、太罗 作用机制:主要作用于抗转录因子 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物 受体),该受体被激活后能调控多种与葡萄糖和脂肪代谢有关的多 种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脂肪细胞的分解,增加肌肉和脂肪组织 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肝糖的生成,达到改善胰岛素抵抗 的目的。 适应证:单独或联合其他降糖药物治疗 2 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胰岛素 抵抗明显者;用于 IGT,预防发生糖尿病。 (二)胰岛素: 1、分类: 据来源分为:猪胰岛素、基因重组人胰岛素(诺和灵、优泌林)。 据作用时间分为: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30R 预混、50R 预混。 3、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 1) 1 型糖尿病 2) 妊娠期糖尿病 3) 继发性糖尿病 4) 难以分型的消瘦糖尿病病人 5) 2 型糖尿病发展到需用胰岛素控制代谢阶段或维持生存阶段、或 者合并下列情况 • 急性应激:围手术期,围产期,严重感染 • 经口服药治疗,血糖不能控制者 • 长期血糖过高者: FBG 250mg/dl 以上 • 有严重眼、肾、神经、心血管和皮肤并发症 • 消瘦 2 型病人伴有并发症(可先用胰岛素) • 伴慢性消耗性疾病:结核病,癌症和肝硬化等 • 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 4、胰岛素治疗方法 1) 胰岛素强化治疗:一天四次胰岛素 1 型糖尿病从 0.5-1.0U/D 开始 2 型糖尿病从 0.3-0.8U/D 开始 早餐短效 中餐短效 晚餐短效 睡前中效 25-30% 15-20% 20-25% 20% 10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