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分子对称性4.4分子对称性与偶极矩关系 分子的极化率a(×10一40Cm2V一1) 分子式 极化率 分子式 极化率 0.227 HCI 2.85 e 0.437 HBr 3.86 1.81 HI 5.78 2.73 H,O 1.61 4.45 H,S 4.05 0.892 CO 2.14 1.74 CO2 2.87 1.93 NH; 2.39 5.01 CH 3.00 Br2 7.15 C.H 4.81 16
16 分子式 极化率 分子式 极化率 He Ne Ar Kr Xe H2 O2 N2 Cl2 Br2 0.227 0.437 1.81 2.73 4.45 0.892 1.74 1.93 5.01 7.15 HCl HBr HI H2O H2S CO CO2 NH3 CH4 C2H6 2.85 3.86 5.78 1.61 4.05 2.14 2.87 2.39 3.00 4.81 分子的极化率α(×10-40C·m2 ·V-1) 第四章 分子对称性 4.4分子对称性与偶极矩关系
第四章分子对称性4.4分子对称性与偶极矩关系 前面讲的是分子的永久偶极矩,是分子本身的固有性质; 分子的诱导偶极矩和极化率 在电场中,分子产生诱导极化,它包括两部分:一是电子 极化,由电子与核产生相对位移引起。二是原子极化,由原子 核间产生相对位移,即键长,键角变化引起的。 O:=dg+A 诱导极化又称变形极化,诱导极化产生诱导偶极矩 L诱 a E为电场强度,α为诱导极化率,它由电子在外电场下变形 (这是主要的)和原子核在外场下变形引起的 17
17 诱导极化又称变形极化,诱导极化产生诱导偶极矩 分子的诱导偶极矩和极化率 第四章 分子对称性 4.4分子对称性与偶极矩关系 在电场中,分子产生诱导极化,它包括两部分:一是电子 极化,由电子与核产生相对位移引起。二是原子极化,由原子 核间产生相对位移,即键长,键角变化引起的。 E为电场强度,α为诱导极化率,它由电子在外电场下变形 (这是主要的)和原子核在外场下变形引起的 前面讲的是分子的永久偶极矩,是分子本身的固有性质;
第四章分子对称性4.4分子对称性与偶极矩关系 前面讲的是分子的永久偶极矩,是分子本身的固有性质; 分子的诱导偶极矩和极化率 在电场中,分子产生诱导极化,它包括两部分:一是电子 极化,由电子与核产生相对位移引起。二是原子极化,由原子 核间产生相对位移,即键长,键角变化引起的。 C:Og+A 诱导极化又称变形极化,诱导极化产生诱导偶极矩 L诱=B E为电场强度,α为诱导极化率,它由电子在外电场下变形 (这是主要的)和原子核在外场下变形引起的 18
18 诱导极化又称变形极化,诱导极化产生诱导偶极矩 分子的诱导偶极矩和极化率 第四章 分子对称性 4.4分子对称性与偶极矩关系 在电场中,分子产生诱导极化,它包括两部分:一是电子 极化,由电子与核产生相对位移引起。二是原子极化,由原子 核间产生相对位移,即键长,键角变化引起的。 E为电场强度,α为诱导极化率,它由电子在外电场下变形 (这是主要的)和原子核在外场下变形引起的 前面讲的是分子的永久偶极矩,是分子本身的固有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