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蜀中学初200级(三下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卷 、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绽开(ding)倔强( Jiang) 贮蓄(zhu) 沉湎(mian) B.讪笑(shan) 挑衅(xin) 亘古(gen) 狩猎(shbu) C.剽悍(pio) 殷红(yan) 吞噬(shi) D.相形见绌(chu)莘莘学子(xing)鲜为人知(xian)锲而不舍(qe)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墨守陈规谈笑风生立竿见影随声附合 B.铤而走险无动于中自出心裁名列前茅 C.登峰造极仗义执言拍案叫绝油光可鉴 D.进退维谷不可名状德高望众难以置信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于丹教授的主题报告非常具有吸引力,中途退场的听众真是凤毛麟角。 B.长时间以来,对网吧的整治很难取得显著成效,无形中助长了一些违法经营者的嚣 张气焰,他们对国家的规定就更加置若罔闻。 C.我们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袖手旁观 D.国庆期间,山城重庆的美丽风光令国内外游人流连忘返 4.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子都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4分) ①大足是我国重要的石窟造像之一,始凿于唐景福之年(公元89年),经五代至宋代 达到鼎盛,②大约终成于南宋末期左右,明、清仅有一些零星雕刻。③大足石刻即使主要 是佛教造像,④但历代匠师们却发挥了充分的雕塑艺术语言的特点,把他们对美的理想融 化在造像中,直到今天仍然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1)第①处缺主语,应添加 (2)第②处用词重复,应删掉 (3)第③处关联词运用不当,应改为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5.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4分)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绿阻 如果你是一只蜜蜂,就酿造一份甜竇 6.作家作品填空。(3分) (1)“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这么魁梧!你那手指头 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这段文字选自课文《变
1 重庆巴蜀中学初 2009 级(三下)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卷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 1. 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A. 绽.开(dìng) 倔强.(jiàng) 贮.蓄(zhù) 沉湎.(miǎn) B. 讪.笑(shàn) 挑衅.(xìn) 亘.古(gèn) 狩.猎(shǒu) C. 剽.悍(piāo) 狡黠.(xiá) 殷.红(yān) 吞噬.(shì) D. 相形见绌.(chù) 莘.莘学子(xīng) 鲜.为人知(xiǎn) 锲.而不舍(qiè)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墨守陈规 谈笑风生 立竿见影 随声附合 B. 铤而走险 无动于中 自出心裁 名列前茅 C. 登峰造极 仗义执言 拍案叫绝 油光可鉴 D. 进退维谷 不可名状 德高望众 难以置信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于丹教授的主题报告非常具有吸引力,中途退场的听众真是凤毛麟角 ....。 B. 长时间以来,对网吧的整治很难取得显著成效,无形中助长了一些违法经营者的嚣 张气焰,他们对国家的规定就更加置若罔闻 ....。 C. 我们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袖手旁观 ....。 D. 国庆期间,山城重庆的美丽风光令国内外游人流连忘返 ....。 4. 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子都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4 分) ①大足是我国重要的石窟造像之一,始凿于唐景福之年(公元 89 年),经五代至宋代 达到鼎盛,②大约终成于南宋末期左右,明、清仅有一些零星雕刻。③大足石刻即使主要 是佛教造像,④但历代匠师们却发挥了充分的雕塑艺术语言的特点,把他们对美的理想融 化在造像中,直到今天仍然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⑴第①处缺主语,应添加 ⑵第②处用词重复,应删掉 ⑶第③处关联词运用不当,应改为 ⑷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5.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4 分)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绿阴; , ; 如果你是一只蜜蜂,就酿造一份甜蜜; , 。 6. 作家作品填空。(3 分) ⑴“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这么魁梧!你那手指头一 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这段文字选自课文《变
色龙》,作者 国著名作家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用他美妙的文笔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争 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 综合探究(10分)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1)(3)小题 2008年5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在考察调研学校工作时 倡议在全社会形成高唱红色经典歌曲的热潮。不久,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市 委宣传部起草的《关于广泛开展红色经典歌曲传唱活动的意见》,向全市人民首批推荐传唱 27首革命历史歌曲和18首改革开放以后的现代经典歌曲,要求各地各部门在重要纪念日开 展红色经典歌曲传唱活动 全市大型红歌演唱会好戏连台。6月30日晚,“颂歌献给亲爱的党——一重庆市市直机关 迎七→歌咏会在市体育馆成功举行。7月31日晚,“八一军旗高高飘扬——庆祝中国人 民解放军建军81周年歌咏会ˆ在市人民大礼堂隆重举行;9月29日下午,“祖国颂——重庆 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9周年歌咏会在重庆科技学院体育场圆满举行;而“春潮颂 重庆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红歌演唱会”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之中将于12月正式推出。 40个区县纷纷行动,唱红歌成为重要纪念日的标志”,大型红歌演唱会此起彼伏地举行。 每一次大型红歌演唱活动,市、区县领导都亲自参加,他们总是以饱满的精神状态 声情并茂高声‘领唱”,带动了整个红歌传唱活动 重庆电视台、各区县电视台毎次都及时地直播或重播大型红歌演唱活动,扩大了红色 经典歌曲的社会影响 (1)给上文拟个标题。(3分) 配合学校“唱红色经典歌曲”的活动,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 (3)你班要参加学校的唱红歌大赛,请你推荐一首红歌,并说明推荐理由。(4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古诗文积累 8.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 草色遥看近却无。 2)此中有真意,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杜甫忧国忧民、宁舍身以利人的博大胸怀的诗句
2 色龙》,作者 是 国著名作家。 ⑵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用他美妙的文笔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争, 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 7. 综合探究(10 分)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⑴—⑶小题。 2008 年 5 月 30 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在考察调研学校工作时, 倡议在全社会形成高唱红色经典歌曲的热潮。不久,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市 委宣传部起草的《关于广泛开展红色经典歌曲传唱活动的意见》,向全市人民首批推荐传唱 27 首革命历史歌曲和 18 首改革开放以后的现代经典歌曲,要求各地各部门在重要纪念日开 展红色经典歌曲传唱活动。 全市大型红歌演唱会好戏连台。6 月 30 日晚,“颂歌献给亲爱的党——重庆市市直机关 迎‘七一’歌咏会”在市体育馆成功举行。7 月 31 日晚,“‘八一’军旗高高飘扬——庆祝中国人 民解放军建军 81 周年歌咏会”在市人民大礼堂隆重举行;9 月 29 日下午,“祖国颂——重庆 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9 周年歌咏会”在重庆科技学院体育场圆满举行;而“春潮颂 ——重庆市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红歌演唱会”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之中,将于 12 月正式推出。 40 个区县纷纷行动,唱红歌成为重要纪念日的“标志”,大型红歌演唱会此起彼伏地举行。 每一次大型红歌演唱活动,市、区县领导都亲自参加,他们总是以饱满的精神状态, 声情并茂高声“领唱”,带动了整个红歌传唱活动。 重庆电视台、各区县电视台每次都及时地直播或重播大型红歌演唱活动,扩大了红色 经典歌曲的社会影响。 ⑴给上文拟个标题。(3 分) ⑵为配合学校“唱红色经典歌曲”的活动,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3 分) ⑶你班要参加学校的唱红歌大赛,请你推荐一首红歌,并说明推荐理由。(4 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 分) ㈠古诗文积累 8. 默写填空。(10 分,每空 1 分) ⑴ ,草色遥看近却无。 ⑵此中有真意, 。 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杜甫忧国忧民、宁舍身以利人的博大胸怀的诗句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想象、拟人、寄托对友人同情和关切的诗 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用典故表现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的诗句是 (6)《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阅读《三峡》,完成文后9-12题。(15分) 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干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凊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绝巘多生怪柏。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 ))))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l].文章最后一句“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使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12.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 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 景特点和时代变化。(4分)
3 , 。 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想象、拟人、寄托对友人同情和关切的诗 句 , 。 ⑸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用典故表现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的诗句是 , 。 ⑹《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㈡阅读《三峡》,完成文后 9—12 题。(15 分) 三 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 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4 分) 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 ⑵绝巘.多生怪柏。 ( ) ⑶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 ) ⑷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1. 文章最后一句“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使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其作用是什么?(3 分) 12. 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 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 景特点和时代变化。(4 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 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 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13-18题。(20分) 父亲在拐角处等我 ①不只是成绩,那是我最敏感脆弱的年少时光,16岁,读高一 ②在同学的眼里,我是个成绩优异又大大咧咧的女孩,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但照样 意气风发。我也不像骄傲的张小凡,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谁都爱理不理。男生们都说:看 张小凡的下巴,都快抬到天上去了!学习好点,长得漂亮点,有什么了不起呢,不过是个 农村来的,哪比得上人家安安。” ③没有人知道,其实我不愿意这样一次次地被人拿来与张小凡做比较,尤其不愿意听 到农村这个字眼。我的父母,若是农民也就罢了但他们却是从农村来到这个城市最底层、 最卑微的居民。母亲在一家医院做洗衣工,双手长年累月都是皱裂红紫的;而父亲,则蹬 着辆三轮车,大街小巷地跑着拉散客。偶尔,我站在教室的阳台上,会看到父亲迎着风, 吃力地蹬着三轮车从校门口驶过。 ④但我知道,父亲是不会违背约定,在校门口停留的。父亲一直都为我这个女儿感到 骄傲,所以每个周六下午,不管有多少挣钱的活计,他都不会去做,只为接我这唯的客 人。我借校门口车太拥挤看不清他,还有我作为学生会干部要给老师汇报工作为由,让父 亲在离校门口约有一百来米的拐角处等我。 ⑤张小凡与我一样,会等到所有同学都走了,才离开教室。她是个非常用功的女孩, 所以周六放学后,也要留在学校看书。而我,就在她均匀的呼吸里,一边哗哗翻着课本, 一边祈祷她快些离开,这样,就不会在拐角处,被她瞥见我隐藏在从容里的满面尘灰
4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 5 月 20 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 年 5 月 20 日 14 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 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 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㈠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 13—18 题。(20 分) 父亲在拐角处等我 ①不只是成绩,那是我最敏感脆弱 ....的年少时光,16 岁,读高一。 ②在同学的眼里,我是个成绩优异又大大咧咧的女孩,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但照样 意气风发。我也不像骄傲的张小凡,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谁都爱理不理。男生们都说:“看 张小凡的下巴,都快抬到天上去了!学习好点,长得漂亮点,有什么了不起呢,不过是个 农村来的,哪比得上人家安安。” ③没有人知道,其实我不愿意这样一次次地被人拿来与张小凡做比较,尤其不愿意听 到“农村”这个字眼。我的父母,若是农民也就罢了,但他们却是从农村来到这个城市最底层、 最卑微的居民。母亲在一家医院做洗衣工,双手长年累月都是皱裂红紫的;而父亲,则蹬 着一辆三轮车,大街小巷地跑着拉散客。偶尔,我站在教室的阳台上,会看到父亲迎着风, 吃力地蹬着三轮车从校门口驶过。 ④但我知道,父亲是不会违背约定,在校门口停留的。父亲一直都为我这个女儿感到 骄傲,所以每个周六下午,不管有多少挣钱的活计,他都不会去做,只为接我这唯一的客 人。我借校门口车太拥挤看不清他,还有我作为学生会干部要给老师汇报工作为由,让父 亲在离校门口约有一百来米的拐角处等我。 ⑤张小凡与我一样,会等到所有同学都走了,才离开教室。她是个非常用功的女孩, 所以周六放学后,也要留在学校看书。而我,就在她均匀的呼吸里,一边哗哗翻着课本, 一边祈祷她快些离开,这样,就不会在拐角处,被她瞥见我隐藏在从容里的满面尘灰
⑥可是,张小凡却总是在把所有事都做完后,才安静地离开。照例是轻扬着下巴,眼 神冷静淡定。毎毎听着她的脚步声在寂静的楼道里渐行渐远,我的心,才会倏地沉下来, 继而迅速地收拾好书包,冲出门去 每次父亲老远看到我,都会开心地按起车铃。我迎着这清脆的铃声走过去,总会觉 得愧疚,然后便恨那个张小凡,若不是她,父亲也不会饥肠辘辘地等我那么久 ⑧又一个周六,我在张小凡走后,向学校百米外的拐角处飞奔。无意中一歪头,在拐 角的另一侧,竟看见张小凡正坐在一个人工改装的电动三轮车里,冲着车上一个农民工 样的朴实男人,说笑着什么。男人在发动车的时候,看上去似乎很费力,最后是张小凡跳 下车来帮忙后,车才突突地被发动起来 ⑨车走出去很远了,我才试探性地问父亲:“刚才那个男人,你认识吗?”父亲沉默了 片刻,才轻声回道:“只是说过几句话,他的左腿在工地上落下了残疾,只好开电动三轮车 出来拉活,他女儿几次让他去校门口等,他都不肯,该是怕女儿的同学看见了,难为情吧。” ⑩在父亲淡淡的讲述里,我突然有些难过。我终于明白了张小凡沉默又倔强的眼神, 明白了她在周六的晚归,只是为了维护父亲的尊严,明白我和她之间,相差的不只是成绩。 13.在同学们的眼中,我与张小凡有何不同?(2分) 4.说说第①节中加点字词的含义。(4分) 15.我为何让父亲在拐角处等我?(2分) 16.文中的哪些细节表现了父亲非常爱我?(4分) 17.第⑥节中,“冲”字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感?(4分) 18.本文的最后一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3题。(20分)
5 ⑥可是,张小凡却总是在把所有事都做完后,才安静地离开。照例是轻扬着下巴,眼 神冷静淡定。每每听着她的脚步声在寂静的楼道里渐行渐远,我的心,才会倏地沉下来, 继而迅速地收拾好书包,冲出门去。 ⑦每次父亲老远看到我,都会开心地按起车铃。我迎着这清脆的铃声走过去,总会觉 得愧疚,然后便恨那个张小凡,若不是她,父亲也不会饥肠辘辘地等我那么久。 ⑧又一个周六,我在张小凡走后,向学校百米外的拐角处飞奔。无意中一歪头,在拐 角的另一侧,竟看见张小凡正坐在一个人工改装的电动三轮车里,冲着车上一个农民工一 样的朴实男人,说笑着什么。男人在发动车的时候,看上去似乎很费力,最后是张小凡跳 下车来帮忙后,车才突突地被发动起来。 ⑨车走出去很远了,我才试探性地问父亲:“刚才那个男人,你认识吗?”父亲沉默了 片刻,才轻声回道:“只是说过几句话,他的左腿在工地上落下了残疾,只好开电动三轮车 出来拉活,他女儿几次让他去校门口等,他都不肯,该是怕女儿的同学看见了,难为情吧。” ⑩在父亲淡淡的讲述里,我突然有些难过。我终于明白了张小凡沉默又倔强的眼神, 明白了她在周六的晚归,只是为了维护父亲的尊严,明白我和她之间,相差的不只是成绩。 13. 在同学们的眼中,我与张小凡有何不同?(2 分) 14. 说说第①节中加点字词的含义。(4 分) 15. 我为何让父亲在拐角处等我?(2 分) 16. 文中的哪些细节表现了父亲非常爱我?(4 分) 17. 第⑥节中,“冲”字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感?(4 分) 18. 本文的最后一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4 分) 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3 题。(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