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定时作业语文试卷 2017.5 (全卷共四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卷)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卷)一并收回 、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汉字。(4分) 各位同学,你们今天毕业了,在新大门的真理钟qia(1)响时,你对未来的许mu 0(2)是什么?每天晨光初现时,你可曾对社会的问题有所记挂?你会是,视而不见 无动于 zhong(3) 还是渊深邃密、qie_(4)而不舍?一个有真能力的人,总会 自觉的把“推动社会进步”视为己任 (选自李嘉诚在一所学校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1) (3) (4)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A、枯涸(he) 谬(miu)论 揣(cuai)测 百折不挠(nao) B、狡黠(xia)挑剔(ti) 栅(zha)栏 引吭(hang)高歌 C、魁梧(w) 内疚(ji) 聆(lin)听 抑(yi)扬顿挫 D、刨(bao)冰宽恕(shu) 扼(e)守 一曝(p)十寒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五四运动不仅凝聚起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风云,而且酝酿着更大跨度的历史变革,是民 主主义革命史上的里程碑。 B、自然界的每一种植物都会经历不同阶段,成熟孕育开花,凋谢枯萎死亡,周而复始,代 代不息。 C、他是科技领域的佼佼者,面对其他工作也是本色当行,毫不退缩。 D、写一首诗,如果意境不佳、语言不雅,读起来就会感觉兴趣索然、味同嚼蜡。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文章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芦花荡》是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之二”,此篇与小说《荷花淀》是姊妺篇,是“荷花淀 派”的代表作品 B、《社戏》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分别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杂文集《呐 喊》。 C、《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社会讽刺性的喜剧作品,作者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 D、《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作品,选自《陶庵梦忆》,记叙了作者湖心亭看 第1页共10页
第 1 页 共 10 页 重庆一中 2017 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定时作业语文试卷 2017.5 (全卷共四大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卷)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卷)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汉字。(4 分) 各位同学,你们今天毕业了,在新大门的真理钟 qiāo (1) 响时,你对未来的许 nu ò (2) 是什么?每天晨光初现时,你可曾对社会的问题有所记挂?你会是,视而不见、 无动于 zhōng (3) ,还是渊深邃密、qiè (4) 而不舍?一个有真能力的人,总会 自觉的把“推动社会进步”视为己任。 (选自李嘉诚在一所学校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 分) A、枯涸.(hé) 谬.(miù)论 揣.(cuǎi)测 百折不挠.(náo) B、狡黠.(xiá) 挑剔.(tì) 栅.(zhà)栏 引吭.(háng)高歌 C、魁梧.(wú) 内疚.(jiù) 聆.(lín)听 抑.(yì)扬顿挫 D、刨.(bào)冰 宽恕.(shù) 扼.(è)守 一曝.(pù)十寒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3 分) A、五四运动不仅凝聚起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风云,而且酝酿..着更大跨度的历史变革,是民 主主义革命史上的里程碑。 B、自然界的每一种植物都会经历不同阶段,成熟孕育开花,凋谢枯萎死亡,周而复始 ....,代 代不息。 C、他是科技领域的佼佼者,面对其他工作也是本色当行 ....,毫不退缩。 D、写一首诗,如果意境不佳、语言不雅,读起来就会感觉兴趣索然、味同嚼蜡 ....。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文章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芦花荡》是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之二”,此篇与小说《荷花淀》是姊妹篇,是“荷花淀 派”的代表作品。 B、《社戏》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分别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杂文集《呐 喊》。 C、《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社会讽刺性的喜剧作品,作者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 D、《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作品,选自《陶庵梦忆》,记叙了作者湖心亭看
雪的经过,描绘了一幅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他把写作当成另一种造屋,用文字给自己搭建一个心灵的庇护所。 ②他越来越明确自己的职责并开始变得认真、庄严、并感到神圣。 ③在新西兰召开的第35届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世界大会上,中国儿童作家曹文轩领取国际安 徒生奖 ④他希望自己的文字屋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温暖,帮助他们净化灵魂、走向远方 ⑤曹文轩在领奖致辞中讲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创作理念 ⑥后来他意识到所造的屋子不仅是属于自己而且是属于任何一个愿意亲近它的孩子 A、③⑤①⑥②④ B、⑤③①②④⑥ C、⑤①②④⑥③ D、③⑤①④⑥② 6、请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示例的句子和修辞,写一句富有哲理的话。(4分) ①内容、形式②快乐、痛苦③刹那、永恒 示例:自由、规则:自由是欢快奔跑的水,规则是严肃凝固的岸,没有岸的阻挡,就没有水的 方向。 7、综合性学习(10分) 历经两年,一本重庆城市记忆之书一一《故城时光》,于今年4月23日首发面世。学校拟 开展《故城时光》的宣传活动。请作为宣传员的你探究下面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故城时光》采取网络“众创内容”的形式,是全国首本通过网络“众创内容”的 纪录题材书籍。它从1000多份群众稿件中整合获利了近300张珍贵老照片和20多万文字共124 个故事。内容包罗故城映像、市井民俗、百人百态、世纪沧桑,跨度近百年。重庆城独有的文 脉和地域特色就蕴藏在这市井民俗的影像和悲欢离合的故事里 《故城时光》 材料二:重庆,旧时光的大街小巷里藏掩着的建筑、生活与情感,多少已被拆毁,走向消 失,仅留下深情的记忆。而记忆如果不变成记录,也终将随城市的变迁而淡去。深切地挚爱他 们城市的重庆人展开了“留住重庆母城记忆”的系列活动 一新华网 材料三:“城市记忆”是被集体感知的文化认同,是生活的丰富,历史的象征。我们必须正 视城市记忆的价值,进而推动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它成为我们的共有历 史财富,精神家园和情感寄托。 《城市记忆研究》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探究《故城时光》这本书会受到重庆人民喜欢的原因有哪些 (4分) (2)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活动主题,拟写一则标语。(3分) 第2页共10页
第 2 页 共 10 页 雪的经过,描绘了一幅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 ...的一项是( )(3 分) ①他把写作当成另一种造屋,用文字给自己搭建一个心灵的庇护所。 ②他越来越明确自己的职责并开始变得认真、庄严、并感到神圣。 ③在新西兰召开的第 35 届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世界大会上,中国儿童作家曹文轩领取国际安 徒生奖。 ④他希望自己的文字屋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温暖,帮助他们净化灵魂、走向远方。 ⑤曹文轩在领奖致辞中讲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创作理念。 ⑥后来他意识到所造的屋子不仅是属于自己而且是属于任何一个愿意亲近它的孩子。 A、③⑤①⑥②④ B、⑤③①②④⑥ C、⑤①②④⑥③ D、③⑤①④⑥② 6、请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示例的句子和修辞,写一句富有哲理的话。(4 分) ①内容、形式 ②快乐、痛苦 ③刹那、永恒 示例:自由、规则:自由是欢快奔跑的水,规则是严肃凝固的岸,没有岸的阻挡,就没有水的 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10 分) 历经两年,一本重庆城市记忆之书——《故城时光》,于今年 4 月 23 日首发面世。学校拟 开展《故城时光》的宣传活动。请作为宣传员的你探究下面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故城时光》采取网络“众创内容”的形式,是全国首本通过网络“众创内容”的 纪录题材书籍。它从 1000 多份群众稿件中整合获利了近 300 张珍贵老照片和 20 多万文字共 124 个故事。内容包罗故城映像、市井民俗、百人百态、世纪沧桑,跨度近百年。重庆城独有的文 脉和地域特色就蕴藏在这市井民俗的影像和悲欢离合的故事里。 ——《故城时光》 材料二:重庆,旧时光的大街小巷里藏掩着的建筑、生活与情感,多少已被拆毁,走向消 失,仅留下深情的记忆。而记忆如果不变成记录,也终将随城市的变迁而淡去。深切地挚爱他 们城市的重庆人展开了“留住重庆母城记忆”的系列活动。 ——新华网 材料三:“城市记忆”是被集体感知的文化认同,是生活的丰富,历史的象征。我们必须正 视城市记忆的价值,进而推动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它成为我们的共有历 史财富,精神家园和情感寄托。 ——《城市记忆研究》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探究《故城时光》这本书会受到重庆人民喜欢的原因有哪些。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活动主题,拟写一则标语。(3 分)
(3)该书的编委之一、生于重庆的著名作家虹影也来到了现场,请你从材料三中提 取一个关键词形成一个与《故城时光》相关的问题,现场采访她。(3分) 关键词 你说:“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 8、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 (2)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黄鹤一去不复返, (催颢《黄鹤楼》) (4) 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5)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富贵不能淫》) (⑦)诗人情怀,豁达乐观。面对离愁,王勃相信只要心在一起,哪怕万水千山也并不遥远,吟 诵出“ 的千古名句:面对贬谪,刘禹锡相信 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社会总是向前发展,吟诵出“ 的哲思绝响。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可爱者甚蕃( (2)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作者把莲比作君子,表达了自己愿意像莲一样保持清白的操 第3页共10页
第 3 页 共 10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3)该书的编委之一、生于重庆的著名作家虹影也来到了现场,请你从材料三中提 取一个关键词形成一个与《故城时光》相关的问题,现场采访她。(3 分) 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 分) (一)古诗文积累(10 分) 8、默写填空。(10 分,每空 1 分) (1)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____。(催颢《黄鹤楼》) (4)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5)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富贵不能淫》) (7)诗人情怀,豁达乐观。面对离愁,王勃相信只要心在一起,哪怕万水千山也并不遥远,吟 诵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古名句:面对贬谪,刘禹锡相信 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社会总是向前发展,吟诵出“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哲思绝响。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5 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 分) (1)可爱者甚蕃.( ) (2)不蔓.不枝( ) (3)香远益.清( )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作者把莲比作君子,表达了自己愿意像莲一样保持清白的操
守和正直的品质。 B、“濯清涟而不妖”象征了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品质。 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世风的遗憾,朗读时要重音慢读,读出对 爱菊者的讽刺意味。 D、文章章法严密,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文虽短 而意蕴无穷。 12、周敦颐说“出淤泥而不染”。孟子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这两句话都谈到了 与 的关系。(2分) (2)从这两句话的思想内涵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20分) 捡来的孝子 李娟 小时候,在村里印象最深的就是他。 不论冬夏,他总是穿着一身破烂的衣裳,脚上蹬着一双烂掉帮子的鞋。他已经40多岁了, 可因为脑子不太灵光,数到10往上就不知是什么了,所以村子里不论大人、小孩,总叫他浩浩, 这是他的小名。他听了也不恼,哈哈笑着也不知道答应 父亲却从不允许我叫他的名字,要我叫他舅爷。原来,他是我远房婶婶的舅舅。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和婶婶家的儿子涛吵架。我那时虽然生得瘦弱无力,但嘴巴功夫厉害 吵得涛无还架之力,吭哧了半天,憋出一句:“你再好,还有个傻子舅爷。” 他话一出口,我立马吵不过了,哭着跑回家,把他的话学给奶奶听。奶奶却哭笑不得,浩 浩舅爷才是涛的亲舅爷,而涛从来不叫他舅爷,而叫他名字,有时甚至叫他傻子。 听村里人说,浩浩舅爷从小家境优越,他的兄弟姐妺也都事业有成,生活得很好。而唯有 他,脑子不太灵光。父亲去世后,兄弟姐妹都在城市生活,家中只有他和老母亲相依为命,暗 淡度日。逢年过节,也不见兄弟姐妹回来探访, 大家看他们可怜,平时谁家做了好吃的都要给他们母子送一点。浩浩舅爷也很懂得感恩 平时谁家有什么力气活,他总是去主动帮忙,他干起活来很卖力,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他。 浩浩舅爷很孝顺,他的老母亲已经80岁了,以前是母亲照顾他,自从母亲上了年纪不能动 后,他就学着母亲的样子,开始做饭、洗衣,帮母亲翻身。浩浩舅爷本来不会做饭,记得他只 会做面糊糊 有一天,躺在床上的母亲叹了一口气说:“你试试擀面条啊,这样一天到晚老是面糊糊,你 身体哪里受得了?”第二天,浩浩舅爷就找来邻居婶婶教他做面条。婶婶教得很认真,可浩浩 舅爷整整学了一周,还不会和面,不是面多了,就是水多了。婶婶最后告诉他:“你别学了,以 后想吃,告诉我一声,我做给你们吃。”但浩浩舅爷却摇了摇头说:“俺娘要吃俺做的,俺一 要学会。 谁也不知道,他费了多少功夫,最后才终于学会做面条,当面条端到他母亲面前时,她哭 了,说:“我娃会做饭了,真聪明,娘没白养你。” 浩浩舅爷的大哥在省城上班,据说还是一家企业的老总。他和浩浩舅爷年龄差距也很大, 第4页共10页
第 4 页 共 10 页 守和正直的品质。 B、“濯清涟而不妖”象征了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品质。 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世风的遗憾,朗读时要重音慢读,读出对 爱菊者的讽刺意味。 D、文章章法严密,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文虽短 而意蕴无穷。 12、周敦颐说“出淤泥而不染”。孟子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这两句话都谈到了__________与__________ 的关系。(2 分) (2)从这两句话的思想内涵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7 题。(20 分) 捡来的孝子 李娟 小时候,在村里印象最深的就是他。 不论冬夏,他总是穿着一身破烂的衣裳,脚上蹬着一双烂掉帮子的鞋。他已经 40 多岁了, 可因为脑子不太灵光,数到 10 往上就不知是什么了,所以村子里不论大人、小孩,总叫他浩浩, 这是他的小名。他听了也不恼,哈哈笑着也不知道答应。 父亲却从不允许我叫他的名字,要我叫他舅爷。原来,他是我远房婶婶的舅舅。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和婶婶家的儿子涛吵架。我那时虽然生得瘦弱无力,但嘴巴功夫厉害, 吵得涛无还架之力,吭哧了半天,憋出一句:“你再好,还有个傻子舅爷。” 他话一出口,我立马吵不过了,哭着跑回家,把他的话学给奶奶听。奶奶却哭笑不得,浩 浩舅爷才是涛的亲舅爷,而涛从来不叫他舅爷,而叫他名字,有时甚至叫他傻子。 听村里人说,浩浩舅爷从小家境优越,他的兄弟姐妹也都事业有成,生活得很好。而唯有 他,脑子不太灵光。父亲去世后,兄弟姐妹都在城市生活,家中只有他和老母亲相依为命,暗 淡度日。逢年过节,也不见兄弟姐妹回来探访。 大家看他们可怜,平时谁家做了好吃的都要给他们母子送一点。浩浩舅爷也很懂得感恩, 平时谁家有什么力气活,他总是去主动帮忙,他干起活来很卖力,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他。 浩浩舅爷很孝顺,他的老母亲已经 80 岁了,以前是母亲照顾他,自从母亲上了年纪不能动 后,他就学着母亲的样子,开始做饭、洗衣,帮母亲翻身。浩浩舅爷本来不会做饭,记得他只 会做面糊糊。 有一天,躺在床上的母亲叹了一口气说:“你试试擀面条啊,这样一天到晚老是面糊糊,你 身体哪里受得了?”第二天,浩浩舅爷就找来邻居婶婶教他做面条。婶婶教得很认真,可浩浩 舅爷整整学了一周,还不会和面,不是面多了,就是水多了。婶婶最后告诉他:“你别学了,以 后想吃,告诉我一声,我做给你们吃。”但浩浩舅爷却摇了摇头说:“俺娘要吃俺做的,俺一定 要学会。” 谁也不知道,他费了多少功夫,最后才终于学会做面条,当面条端到他母亲面前时,她哭 了,说:“我娃会做饭了,真聪明,娘没白养你。” 浩浩舅爷的大哥在省城上班,据说还是一家企业的老总。他和浩浩舅爷年龄差距也很大
听说在浩浩舅爷小时候,他不止一次鼓动其他兄弟姐妺给父母做工作,让他们扔掉浩浩舅爷这 个累赘,但他母亲怎么也不同意。也可能就这个原因,多少年来,从没见他回过家,其他兄弟 姐妺也不太回来,就连和我们同住一个村子的婶婶,也很少去看他们。 这么多年,就是浩浩舅爷一直陪着他老娘。有一次,村子里有一家出嫁姑娘,浩浩舅爷去 给人家收拾猪毛,主人在谢客的时候,上了红烧肉,舅爷一口都没吃,用自己的手帕包了两块 肉,他说要带回去给娘尝尝,娘都半年没吃肉了。喜宴结束后,主人端了一碗肉让浩浩舅爷给 娘端回去,他的眼泪刷的就下来了,一路小跑着,端着碗跑回了家。看着他的背影,大家都眼 睛酸酸的,说他不傻,一个孝敬娘的孝子,怎么能说他傻? 浩浩舅爷得过一场病,本来是感冒,因为不知道吃药,最后越来越重,整个人都躺下爬不 起来了,大家以为他不行了。他的老娘趴在他面前,白发苍苍的老人,颤颤巍巍地一直哭。村 子里一些老人甚至开始帮忙给他准备后事。但是,谁知睡了两天两夜,浩浩舅爷竟然醒了过来 他说,他放不下他的老娘,他走了,就剩他娘一个人孤零零的,所以,他要活着 日子就这样滑过,从夏到冬,到了腊月了,整个空气里弥漫着甜蜜的气息,人们都忙着筹 备年货。因为要杀猪了,大家才想着好久没见到浩浩舅爷了,因为往年每家杀猪,他总要给别 人帮着剔猪毛。 邻居去他家找他,敲了半天敲不开,最后从外面把门撬开,才发现浩浩舅爷的娘已经去世, 而浩浩舅爷跪在床前,一摸,已经没一丝气。 浩浩舅爷的兄弟姐妹们都回来了,丧事办得很热闹,宴席吃了一桌又一桌,大碗的红烧肉 摆在桌子上,客人们都吃得心满意足。而我,却想到了浩浩舅爷端着那碗红烧肉跑回家的情景ε 也就在此时,大家才知道一个惊人的消息,原来,浩浩舅爷是捡来的,他因为智障被亲生 父母大冬天扔到了路边,是他后来的母亲把他捡了回来。因为怨恨母亲捡了个累赘,这么多年 了,他的兄弟姐妹们都不肯原谅她。 可大家都说,浩浩舅爷的娘捡了一个孝子。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第14期) 13、全文主要写了浩浩舅爷孝顺母亲的四件事,请参考示例概括另外两件事情。(4分 (1)第一件事: (2)第二件事:浩浩舅爷费了很多功夫,终于学会做面条 (3)第三件事 (4)第四件事:浩浩舅爷患重病时依旧放心不下老娘。 14、文中画线句子中的两处“红烧肉”可谓平淡而新奇,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大碗的红烧肉摆在桌子上,客人们都吃得心满意足。而我,却想到了浩浩舅爷端着那碗红 烧肉跑回家的情景。 15、下面两个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①但浩浩舅爷却摇了摇头说:“俺娘要吃俺做的,俺一定要学会。” ②当面条端到他母亲面前时,她哭了,说:“我娃会做饭了,真聪明,娘没白养你。” 第5页共10页
第 5 页 共 10 页 听说在浩浩舅爷小时候,他不止一次鼓动其他兄弟姐妹给父母做工作,让他们扔掉浩浩舅爷这 个累赘,但他母亲怎么也不同意。也可能就这个原因,多少年来,从没见他回过家,其他兄弟 姐妹也不太回来,就连和我们同住一个村子的婶婶,也很少去看他们。 这么多年,就是浩浩舅爷一直陪着他老娘。有一次,村子里有一家出嫁姑娘,浩浩舅爷去 给人家收拾猪毛,主人在谢客的时候,上了红烧肉,舅爷一口都没吃,用自己的手帕包了两块 肉,他说要带回去给娘尝尝,娘都半年没吃肉了。喜宴结束后,主人端了一碗肉让浩浩舅爷给 娘端回去,他的眼泪刷的就下来了,一路小跑着,端着碗跑回了家。看着他的背影,大家都眼 睛酸酸的,说他不傻,一个孝敬娘的孝子,怎么能说他傻? 浩浩舅爷得过一场病,本来是感冒,因为不知道吃药,最后越来越重,整个人都躺下爬不 起来了,大家以为他不行了。他的老娘趴在他面前,白发苍苍的老人,颤颤巍巍地一直哭。村 子里一些老人甚至开始帮忙给他准备后事。但是,谁知睡了两天两夜,浩浩舅爷竟然醒了过来。 他说,他放不下他的老娘,他走了,就剩他娘一个人孤零零的,所以,他要活着。 日子就这样滑过,从夏到冬,到了腊月了,整个空气里弥漫着甜蜜的气息,人们都忙着筹 备年货。因为要杀猪了,大家才想着好久没见到浩浩舅爷了,因为往年每家杀猪,他总要给别 人帮着剔猪毛。 邻居去他家找他,敲了半天敲不开,最后从外面把门撬开,才发现浩浩舅爷的娘已经去世, 而浩浩舅爷跪在床前,一摸,已经没一丝气。 浩浩舅爷的兄弟姐妹们都回来了,丧事办得很热闹,宴席吃了一桌又一桌,大碗的红烧肉 ... 摆在桌子上,客人们都吃得心满意足。而我,却想到了浩浩舅爷端着那碗红烧肉 ...跑回家的情景。 也就在此时,大家才知道一个惊人的消息,原来,浩浩舅爷是捡来的,他因为智障被亲生 父母大冬天扔到了路边,是他后来的母亲把他捡了回来。因为怨恨母亲捡了个累赘,这么多年 了,他的兄弟姐妹们都不肯原谅她。 可大家都说,浩浩舅爷的娘捡了一个孝子。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 第 14 期) 13、全文主要写了浩浩舅爷孝顺母亲的四件事,请参考示例概括另外两件事情。(4 分) (1)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件事:浩浩舅爷费了很多功夫,终于学会做面条; (3)第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件事:浩浩舅爷患重病时依旧放心不下老娘。 14、文中画线句子中的两处“红烧肉”可谓平淡而新奇,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 大碗的红烧肉 ...摆在桌子上,客人们都吃得心满意足。而我,却想到了浩浩舅爷端着那碗红. 烧肉..跑回家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两个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4 分) ①但浩浩舅爷却摇了摇头说:“俺娘要吃俺做的,俺一定要学会。” ②当面条端到他母亲面前时,她哭了,说:“我娃会做饭了,真聪明,娘没白养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