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解剖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Anatomical Physiology 英文名称 课程代码 PHAR1007、PHAR1134、BSDCI014 -Human Anatomy part 课程性质 大类基础、专业必修、专业 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 护理、医学检验、药学、中药学、生命科学(巴斯德)英才班 生物技术、生物制药 学 分 4.0 学 时 45(39+6) 主讲教师 王悦 修订日期 2021年6月16日 指定教材 吕广明等编著,《人体解剖学》,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2版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学习人体解剖结构等基本医学知识,通过老师的讲授和实验室模型多重感官刺激加强记忆,让学生懂得医学知识的真正意义,并努力通过 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培养真正的科学人才! (二)课程目标: 人体解剖生理学主要学习了解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其特点是按照系统来讲述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主要功能,使学生对人体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为学习其它基础课程打下基础,是药学专业学生的必选课程、先修课程。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解剖生理》解剖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Anatomical Physiology -Human Anatomy part 课程代码 PHAR1007、PHAR1134、BSDC1014 课程性质 大类基础、专业必修、专业 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 护理、医学检验、药学、中药学、生命科学(巴斯德)英才班 生物技术、生物制药 学 分 4.0 学 时 45(39+6) 主讲教师 王悦 修订日期 2021 年 6 月 16 日 指定教材 吕广明等编著,《人体解剖学》,科学出版社,2016 年,第 2 版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学习人体解剖结构等基本医学知识,通过老师的讲授和实验室模型多重感官刺激加强记忆,让学生懂得医学知识的真正意义,并努力通过 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培养真正的科学人才! (二)课程目标: 人体解剖生理学主要学习了解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其特点是按照系统来讲述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主要功能,使学生对人体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为学习其它基础课程打下基础,是药学专业学生的必选课程、先修课程。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课程子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了解正常人体 了解人体9大系 按照系统(运动、内脏学、脉管、感觉器、神经系统)来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 形态结构 统解剖结构 讲述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主要功能 原理和知识 三、教学内容 绪论 1.教学目标: 1. 掌握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和人体的轴与面,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 2. 熟悉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2.教学重难点: 1.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2. 人体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3. 人体解剖学标准姿势及其常用的轴、面和方位术语。 3.教学内容: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二.解剖学姿势和常用术语。 4.教学方法: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课堂提问 第一篇运动系统 骨学 1.教学目标:
表 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课程子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了解正常人体 形态结构 了解人体 9 大系 统解剖结构 按照系统(运动、内脏学、脉管、感觉器、神经系统)来 讲述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主要功能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 原理和知识 三、教学内容 绪论 1.教学目标: 1. 掌握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和人体的轴与面,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 2. 熟悉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2.教学重难点: 1.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2. 人体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3. 人体解剖学标准姿势及其常用的轴、面和方位术语。 3.教学内容: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二.解剖学姿势和常用术语。 4.教学方法: 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 第一篇 运动系统 骨学 1.教学目标:
掌握躯干、四肢、颅骨的组成,椎骨的组成和一般形态,胸骨角、翼点的概念,鼻旁窦的组成、位置和开口位置。。 2. 熟悉各部椎骨的主要特点,胸骨的分部,肋的分部和组成,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熟悉四肢骨各骨的一般形态,腕骨、跗骨的名称 和排列,髋骨的组成,四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3. 了解肋骨的一般形态,了解颅的顶面观、后面观和颅底外面观的主要结构。 2.教学重难点: 1. 骨的形态分类。 2. 躯干骨的组成。 3. 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w 胸骨的形态分部和胸骨角的概念。 5. 上肢骨、下肢骨的分部和组成。 6. 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能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位置、形态。 7. 颅骨的分部和各部的组成。 8. 颅底内面观的主要结构和翼点的概念。 3.教学内容: (一)骨学总论 一、骨的分部:颅骨、躯干骨、四肢骨 二、骨的形态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二)躯千骨 一、椎骨的一般形态。 二、各部椎骨的特征。 三、骶、尾骨 四、肋:肋骨、肋软骨。 五、胸骨。 (三)附肢骨骼 一、上肢骨:上肢带骨、自由上肢骨。 二、下肢骨:下肢带骨、自由下肢骨。 (四)颅骨 一、脑颅骨
1. 掌握躯干、四肢、颅骨的组成,椎骨的组成和一般形态,胸骨角、翼点的概念,鼻旁窦的组成、位置和开口位置。。 2. 熟悉各部椎骨的主要特点,胸骨的分部,肋的分部和组成,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熟悉四肢骨各骨的一般形态,腕骨、跗骨的名称 和排列,髋骨的组成,四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3. 了解肋骨的一般形态,了解颅的顶面观、后面观和颅底外面观的主要结构。 2.教学重难点: 1. 骨的形态分类。 2. 躯干骨的组成。 3. 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4. 胸骨的形态分部和胸骨角的概念。 5. 上肢骨、下肢骨的分部和组成。 6. 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位置、形态。 7. 颅骨的分部和各部的组成。 8. 颅底内面观的主要结构和翼点的概念。 3.教学内容: (一)骨学总论 一、骨的分部:颅骨、躯干骨、四肢骨 二、骨的形态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二)躯干骨 一、椎骨的一般形态。 二、各部椎骨的特征。 三、骶、尾骨 四、肋:肋骨、肋软骨。 五、胸骨。 (三)附肢骨骼 一、上肢骨:上肢带骨、自由上肢骨。 二、下肢骨:下肢带骨、自由下肢骨。 (四)颅骨 一、脑颅骨
二、面颅骨。 三、顿的整体观:颅底内面观、颅底外面观、颅前面观、顿侧面观。 4.教学方法: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课堂提问 骨连接 1.教学目标: 1. 掌握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椎间盘的形态结构,椎体间的连结,椎弓间的连结,脊柱的组成和生理弯曲,胸廓的组成。 2. 熟悉骨连结的分类,胸廓的关节、整体观和运动,颗下颌关节的组成、特点及运动。 3. 了解关节的分类,寰枢关节和寰枕关节。 2.教学重难点: 1. 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2. 椎间盘的结构和功能意义。 3. 脊柱的组成和生理性弯曲,胸廓的组成。 4. 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构成和运动。 3.教学内容: (一)关节学总论 1. 纤维连结。 2. 软骨和骨性连结。 3. 滑膜关节:基本结构、辅助结构、运动。 (二)躯干骨的连结 1. 椎骨的连结:椎体间的连结、椎弓间的连结。 2. 脊柱的组成、整体观及其运动。 3. 胸廓的组成、整体观及其运动。 (三)附肢骨的连结 1. 上肢骨的连结:上肢带连结、自由上肢连结。 下肢骨的连结:下肢带连结、自由下肢连结。 4.教学方法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二、面颅骨。 三、颅的整体观:颅底内面观、颅底外面观、颅前面观、颅侧面观。 4.教学方法: 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 骨连接 1.教学目标: 1. 掌握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椎间盘的形态结构,椎体间的连结,椎弓间的连结,脊柱的组成和生理弯曲,胸廓的组成。 2. 熟悉骨连结的分类,胸廓的关节、整体观和运动,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特点及运动 。 3. 了解关节的分类,寰枢关节和寰枕关节。 2.教学重难点: 1. 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2. 椎间盘的结构和功能意义。 3. 脊柱的组成和生理性弯曲,胸廓的组成。 4. 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构成和运动。 3.教学内容: (一)关节学总论 1. 纤维连结。 2. 软骨和骨性连结。 3. 滑膜关节:基本结构、辅助结构、运动。 (二)躯干骨的连结 1. 椎骨的连结:椎体间的连结、椎弓间的连结。 2. 脊柱的组成、整体观及其运动。 3. 胸廓的组成、整体观及其运动。 (三)附肢骨的连结 1. 上肢骨的连结:上肢带连结、自由上肢连结。 2. 下肢骨的连结:下肢带连结、自由下肢连结。 4.教学方法 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课堂提问 肌学 1.教学目标: 1. 掌握肌的形态和构造,咀嚼肌的组成,胸锁乳突肌位置和作用,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作用,膈的位置、裂孔及功能,腹前外 侧群肌的组成。 2. 熟悉肌的辅助装置,咀嚼肌的功能,斜角肌间隙,胸上肢肌的组成和作用,肋间内、外肌的作用,腹前外侧群肌形成的结构,腹直 肌鞘,白线,腹股沟管的位置和通过结构,腹股沟三角的构成,重要的体表肌性标志。 3. 了解面肌,舌骨上、下肌群,腹股沟管的构成。 2.教学重难点: 1. 骨骼肌的形态、结构。 2. 躯干肌的分部。 3. 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的作用。 4. 胸大肌、肋间内、外肌的作用。 5. 膈的位置、作用及其三个裂孔的名称。 6. 腹前外侧肌的名称和作用。 7. 咀嚼肌的组成。 8. 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作用,斜角肌间隙的形成。 9. 三角肌的位置和作用。 10.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11. 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3.教学内容 (一)肌学总论 一、肌的形态、构造。 二、肌的起止和配布。 (二)头颈肌 一、头肌:面肌、咀嚼肌。 二、颈肌:颈浅肌群、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颈深肌群
5.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 肌学 1.教学目标: 1. 掌握肌的形态和构造,咀嚼肌的组成,胸锁乳突肌位置和作用,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作用,膈的位置、裂孔及功能,腹前外 侧群肌的组成。 2. 熟悉肌的辅助装置,咀嚼肌的功能,斜角肌间隙,胸上肢肌的组成和作用,肋间内、外肌的作用,腹前外侧群肌形成的结构,腹直 肌鞘,白线,腹股沟管的位置和通过结构,腹股沟三角的构成,重要的体表肌性标志 。 3. 了解面肌,舌骨上、下肌群,腹股沟管的构成。 2.教学重难点: 1. 骨骼肌的形态、结构。 2. 躯干肌的分部。 3. 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的作用。 4. 胸大肌、肋间内、外肌的作用。 5. 膈的位置、作用及其三个裂孔的名称。 6. 腹前外侧肌的名称和作用。 7. 咀嚼肌的组成。 8. 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作用,斜角肌间隙的形成。 9. 三角肌的位置和作用。 10.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11. 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3.教学内容: (一)肌学总论 一、肌的形态、构造。 二、肌的起止和配布。 (二)头颈肌 一、头肌:面肌、咀嚼肌。 二、颈肌:颈浅肌群、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颈深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