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躯干肌 一、背肌:浅群、深群。 二、胸肌。 三、膈。 四、腹肌:前外侧群。 (四)上肢肌 一、上肢带肌。 二、臂肌:前群、后群。 三、前臂肌:前群、后群。 四、手肌:外侧群、内侧群、中间群。 (五)下肢肌 一、髋肌:前群、后群。 二、大腿肌:前群、内侧群、后群。 三、小腿肌:前群、外侧群、后群。 4.教学方法: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课堂提问 第二篇内脏学 消化系统 1.教学目标: 1.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上、下消化道的区分,咽峡,牙的形态和构造,三对大唾液腺的名称和导管开口位置,咽的分部、各部的形 态特点和交通,食管的狭窄部位及其距中切牙的距离。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各部的主要形态结构,大肠的分部, 自肠和结肠的特征性结构,阑尾根部体表投影,肝的形态和分叶,肝外胆道系统的组成,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进食前、后胆汁的排泄途径。 2. 熟悉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的九分法,腭,舌的形态和构造,牙的分类和牙式,咽的位置,食管的位置。空肠和回肠的形态特征, 回盲瓣,阑尾的位置,结肠的分部,直肠的弯曲和直肠横襞,肛管黏膜的形态特点,肝的位置,胆囊的分部和胆囊三角,胰的位置、分部及 胰管开口位置。 3. 了解内脏的一般结构,口唇,颊。 2.教学重难点
(三)躯干肌 一、背肌:浅群、深群。 二、胸肌。 三、膈。 四、腹肌:前外侧群。 (四)上肢肌 一、上肢带肌。 二、臂肌:前群、后群。 三、前臂肌:前群、后群。 四、手肌:外侧群、内侧群、中间群。 (五)下肢肌 一、髋肌:前群、后群。 二、大腿肌:前群、内侧群、后群。 三、小腿肌:前群、外侧群、后群。 4.教学方法: 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 第二篇 内脏学 消化系统 1.教学目标: 1.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上、下消化道的区分,咽峡,牙的形态和构造,三对大唾液腺的名称和导管开口位置,咽的分部、各部的形 态特点和交通,食管的狭窄部位及其距中切牙的距离。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各部的主要形态结构,大肠的分部, 盲肠和结肠的特征性结构,阑尾根部体表投影,肝的形态和分叶,肝外胆道系统的组成,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进食前、后胆汁的排泄途径。 2. 熟悉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的九分法,腭,舌的形态和构造,牙的分类和牙式,咽的位置,食管的位置。空肠和回肠的形态特征, 回盲瓣,阑尾的位置,结肠的分部,直肠的弯曲和直肠横襞,肛管黏膜的形态特点,肝的位置,胆囊的分部和胆囊三角,胰的位置、分部及 胰管开口位置。 3. 了解内脏的一般结构,口唇,颊。 2.教学重难点:
消化系统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区分。 2. 咽峡的构成。 3. 牙的形态结构。 4. 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的位置和腺管的开口部位。 5. 咽的位置、分部和交通。 6. 食管的位置、狭窄及其临床意义。 7. 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8. 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分部和各部的形态结构。 9. 大肠的分部和形态特征。 10. 盲肠、阑尾的位置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11. 结肠的分部。 12. 直肠、肛管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13. 肝的位置和形态。 14. 肝外胆道的组成。 15. 胰的位置和分部。 3.教学内容: (一)消化管 一、口腔:口唇、颊、腭、牙、舌、口腔腺。 二、咽:咽的位置和形态、咽的分部、各部的主要结构。 三、食管:食管的形态和位置、食管的狭窄。 四、胃:胃的形态和分部、胃的位置。 五、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六、大肠:自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二)消化腺 一、肝:肝的形态、肝的位置、肝外胆道。 二、胰。 4.教学方法: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课堂提问
1. 消化系统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区分。 2. 咽峡的构成。 3. 牙的形态结构。 4. 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的位置和腺管的开口部位。 5. 咽的位置、分部和交通。 6. 食管的位置、狭窄及其临床意义。 7. 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8. 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分部和各部的形态结构。 9. 大肠的分部和形态特征。 10. 盲肠、阑尾的位置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11. 结肠的分部。 12. 直肠、肛管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13. 肝的位置和形态。 14. 肝外胆道的组成。 15. 胰的位置和分部。 3.教学内容: (一)消化管 一、口腔:口唇、颊、腭、牙、舌、口腔腺。 二、咽:咽的位置和形态、咽的分部、各部的主要结构。 三、食管:食管的形态和位置、食管的狭窄。 四、胃:胃的形态和分部、胃的位置。 五、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六、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二)消化腺 一、肝:肝的形态、肝的位置、肝外胆道。 二、胰。 4.教学方法: 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
呼吸系统 1.教学目标 1.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区分,鼻旁窦的组成及开口位置,喉软骨的组成,喉腔的分部,声门裂,左、右主支气管的 形态特点,胸膜腔,壁胸膜的分部,肋膈隐窝,纵隔的定义和分区。 2。熟悉鼻的分部和鼻腔,喉的位置,喉软骨的连结,气管的位置,气管隆嵴,气管切开的部位,肺的形态及分叶,肺韧带,胸膜和肺 的体表投影」 3. 了解喉肌,气管的结构特点,支气管树,支气管肺段。 2.教学重难点: 1. 呼吸系统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区分。 2. 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3. 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 4. 喉的位置,喉的软骨支架,喉腔的分部。 气管的位置,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区别。 6. 肺的位置、形态和分叶。 7. 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 8. 壁胸膜的分部和胸膜隐窝。 3.教学内容: (一)鼻 1. 外鼻。 2. 鼻腔。 3. 鼻旁窦。 (二)喉 1. 喉的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 2. 喉腔。 (三)气管与主支气管。 (四)肺:肺的位置和形态。 (五)胸膜和纵隔。 胸腔、胸膜及胸膜腔的橱念:壁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纵隔。 4.教学方法: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课堂提问
呼吸系统 1.教学目标: 1.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区分,鼻旁窦的组成及开口位置,喉软骨的组成,喉腔的分部,声门裂,左、右主支气管的 形态特点,胸膜腔,壁胸膜的分部,肋膈隐窝,纵隔的定义和分区。 2. 熟悉鼻的分部和鼻腔,喉的位置,喉软骨的连结,气管的位置,气管隆嵴,气管切开的部位,肺的形态及分叶,肺韧带,胸膜和肺 的体表投影。 3. 了解喉肌,气管的结构特点,支气管树,支气管肺段。 2.教学重难点: 1. 呼吸系统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区分。 2. 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3. 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 4. 喉的位置,喉的软骨支架,喉腔的分部。 5. 气管的位置,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区别。 6. 肺的位置、形态和分叶。 7. 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 8. 壁胸膜的分部和胸膜隐窝。 3.教学内容: (一)鼻 1. 外鼻。 2. 鼻腔。 3. 鼻旁窦。 (二)喉 1. 喉的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 2. 喉腔。 (三)气管与主支气管。 (四)肺:肺的位置和形态。 (五)胸膜和纵隔。 胸腔、胸膜及胸膜腔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纵隔。 4.教学方法: 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
泌尿、生殖系统及其腹膜 1.教学目标: 1.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肾的位置,输尿管的狭窄处,膀胱壁内面的结构: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输精管,射精管,男性尿道的分 部、三个狭窄、二个弯曲和三个膨大: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输卵管,子宫的形态、位置和固定装置:乳房悬韧带: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 系,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直肠膀胱陷凹、直肠子宫路凹、肝肾隐窝的位置和意义。 2. 熟悉肾的外形、内部结构和被膜,输尿管的位置,膀胱的外形和位置:睾丸的功能和位置,附睾,前列腺,精索,阴茎的分部和构 成:卵巢的位置和固定装置,阴道穹:广义、狭义会阴的概念,广义会阴的分区:腹膜腔,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穿行的结构,大网膜的定义, 肠系膜。 3. 了解女性尿道,睾丸的形态和结构,精囊,尿道球腺,阴囊:乳房的位置、形态和结构,盆膈、尿生殖膈的概念,网膜囊、网膜孔 的位置和境界,其它系膜,肝的韧带。 2.教学重难点: 1. 泌尿系统的组成。 3 肾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3. 肾的被膜。 4. 输尿管的位置。 5. 膀胱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6. 男性尿道的分部。 1. 男性生殖器的组成。 8. 睾丸、附睾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9. 输精管的形态特征。 10. 精索的位置和组成: 11. 前列腺的位置、形态。 12. 女性生殖器的组成。 13. 卵集的位置和形态 14. 输卵管的位置、分部。 15. 子宫的位置、形态。 16. 女性尿道和阴道开▣位置
泌尿、生殖系统及其腹膜 1.教学目标: 1.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肾的位置,输尿管的狭窄处,膀胱壁内面的结构;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输精管,射精管,男性尿道的分 部、三个狭窄、二个弯曲和三个膨大;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输卵管,子宫的形态、位置和固定装置;乳房悬韧带;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 系,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直肠膀胱陷凹、直肠子宫陷凹、肝肾隐窝的位置和意义。 2. 熟悉肾的外形、内部结构和被膜,输尿管的位置,膀胱的外形和位置;睾丸的功能和位置,附睾,前列腺,精索,阴茎的分部和构 成;卵巢的位置和固定装置,阴道穹;广义、狭义会阴的概念,广义会阴的分区;腹膜腔,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穿行的结构,大网膜的定义, 肠系膜。 3. 了解女性尿道,睾丸的形态和结构,精囊,尿道球腺,阴囊;乳房的位置、形态和结构,盆膈、尿生殖膈的概念,网膜囊、网膜孔 的位置和境界,其它系膜,肝的韧带。 2.教学重难点: 1. 泌尿系统的组成。 2. 肾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3. 肾的被膜。 4. 输尿管的位置。 5. 膀胱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6. 男性尿道的分部。 7. 男性生殖器的组成。 8. 睾丸、附睾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9. 输精管的形态特征。 10. 精索的位置和组成。 11. 前列腺的位置、形态。 12. 女性生殖器的组成。 13. 卵巢的位置和形态 14. 输卵管的位置、分部。 15. 子宫的位置、形态。 16. 女性尿道和阴道开口位置
3.教学内容: 泌尿系统: (一)肾 1. 肾的形态、位置、构造。 2. 肾的被膜: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 (二)输尿管 (三)膀胱 1. 膀胱的形态和位置。 2. 膀胱三角。 (四)尿道 生殖系统: (一)男性内生殖器 1. 睾丸、附睾、输精管和射精管。 2. 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 (二)男性外生殖器 1. 阴囊、阴茎。 2. 男性尿道。 (三)女性内生殖器 一、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 (四)女性外生殖器 1. 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道前庭、阴蒂、前庭球。 2. 前庭大腺。 (五)会阴 腹膜 1. 腹膜与被覆盖脏器的关系。 2. 腹膜形成的结构。 4.教学方法: 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课堂提问 第三篇循环系统 1.教学目标:
3.教学内容: 泌尿系统: (一)肾 1. 肾的形态、位置、构造。 2. 肾的被膜: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 (二)输尿管 (三)膀胱 1. 膀胱的形态和位置。 2. 膀胱三角。 (四)尿道 生殖系统: (一)男性内生殖器 1. 睾丸、附睾、输精管和射精管。 2. 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 (二)男性外生殖器 1. 阴囊、阴茎。 2. 男性尿道。 (三)女性内生殖器 一、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 (四)女性外生殖器 1. 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道前庭、阴蒂、前庭球。 2. 前庭大腺。 (五)会阴 腹膜 1. 腹膜与被覆盖脏器的关系。 2. 腹膜形成的结构。 4.教学方法: 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 第三篇 循环系统 1.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