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医学部 教 案 课程名称: 解剖生理学 授课对象: 医20药学 授课学时: 理论54+实验36 《人体解剖学》,吕广明,科学出版社 教材版本: 《人体解剖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主讲教师: 王悦/王国卿
苏州大学医学部 教 案 课程名称: 解剖生理学 授课对象: 医 20 药学 授课学时: 理论 54 + 实验 36 教材版本: 《人体解剖学》,吕广明,科学出版社 《人体解剖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7 版 主讲教师: 王悦/王国卿
苏州大学医学部制 2021年2月15日 《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要求学生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 概念,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其调节过程。熟悉人体解剖生理学在药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性。了解生理 学近年来某些研究进展。此课程适合于2018级药学本学生。总学时为54学时,其中讲课36学时,实验 18学时。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方式。教学方法:以事例说明生理问题的讲授为主配合问题式、讨论 式教学。一般了解的内容让同学自学。考试采用期末笔试的方式进行。 第一章绪论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课时安排:1学时 一、教学目的 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解剖学与生理学关系、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熟 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 掌握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结构。掌握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了解嵌入蛋白、表在蛋白的概念: 质膜的概念及特性。了解组织的概念和种类,熟悉上皮组织与结缔组织的结构及功能,了解肌组织与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理学的概念:生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功 能: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和组织的概念,上皮和结缔组织的结构及功能。 2.教学难点: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间的相互关系: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特性间的关系: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涵盖的各个内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从生活事例导出结论,启发同学参与讨论
苏州大学医学部制 2021 年 2 月 15 日 《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 要求学生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 概念,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其调节过程。熟悉人体解剖生理学在药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性。了解生理 学近年来某些研究进展。此课程适合于 2018 级药学本学生。总学时为 54 学时,其中讲课 36 学时,实验 18 学时。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方式。教学方法:以事例说明生理问题的讲授为主配合问题式、讨论 式教学。一般了解的内容让同学自学。考试采用期末笔试的方式进行。 第一章 绪论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课时安排:1 学时 一、教学目的 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解剖学与生理学关系、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熟 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 掌握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结构。掌握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了解嵌入蛋白、表在蛋白的概念; 质膜的概念及特性。了解组织的概念和种类,熟悉上皮组织与结缔组织的结构及功能,了解肌组织与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理学的概念;生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功 能;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和组织的概念,上皮和结缔组织的结构及功能。 2.教学难点: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间的相互关系;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特性间的关系;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涵盖的各个内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从生活事例导出结论,启发同学参与讨论
2.教学手段:板书与多媒体配合 四、教学内容 1,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解剖学与生理学关系。 2、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3、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 4、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 5、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的主要内容,质膜的概念及特性:嵌入蛋白、表 在蛋白的概念:细胞膜蛋白的功能。 6、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单纯扩散的概念和特点:易化扩散的概念和特点,通 道、载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区别。泵的种类和特点。 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 1、举例说明生理学研究的细胞水平、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 2、生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有哪些? 3、观察细胞、器官的生理功能,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儿童的生长发育,你用那些方法合理? 4、写出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思考结构和细胞膜功能特点之间的关系。 5、细胞膜蛋白的有哪些功能? 6、通道、载体、泵及受体的概念: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的概念 7、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有何区别? 第三章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课时安排:1学时 一、教学目的 本次课要求学生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阈值的概念。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兴奋性 2.教学难点:兴奋性:刺激三要素
2.教学手段:板书与多媒体配合 四、教学内容 1.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解剖学与生理学关系。 2、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3、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 4、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 5、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的主要内容,质膜的概念及特性;嵌入蛋白、表 在蛋白的概念;细胞膜蛋白的功能。 6、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单纯扩散的概念和特点;易化扩散的概念和特点,通 道、载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区别。泵的种类和特点。 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 1、举例说明生理学研究的细胞水平、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 2、生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有哪些? 3、观察细胞、器官的生理功能,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儿童的生长发育,你用那些方法合理? 4、写出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思考结构和细胞膜功能特点之间的关系。 5、细胞膜蛋白的有哪些功能? 6、通道、载体、泵及受体的概念;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的概念 7、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有何区别? 第三 章 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课时安排:1 学时 一、教学目的 本次课要求学生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阈值的概念。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兴奋性 2.教学难点:兴奋性;刺激三要素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理论和生活事例相结合,由浅入深,让学生得出结论 2.教学手段:板书与教学课件想结合,理论讲述与试验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标题1(二)兴奋性 1、概念:细胞、组织或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2、刺激: 有效刺激应具备的条件:一定的强度,一定的持续时间和一定的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阈值的定义、國值反映组织兴奋性的高低 3、反应:刺激作用下,机体作出的应答。包括兴奋和抑制。 标题2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 (一)由具有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传导 1、化学门控通道 2、电压门控通道 3、机械门控通道 (二)由膜的特异受体蛋白质、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传导系统 过程:膜外化学物质一受体一G蛋白一酶一第二信使一改变细胞内的生理过程 涉及:G蛋白的概念、G蛋白的三个亚基的活化方式 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理论和生活事例相结合,由浅入深,让学生得出结论 2.教学手段:板书与教学课件想结合,理论讲述与试验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标题 1 (二)兴奋性 1、概念:细胞、组织或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2、刺激: • 有效刺激应具备的条件:一定的强度,一定的持续时间和一定的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 阈值的定义、阈值反映组织兴奋性的高低 3、反应:刺激作用下,机体作出的应答。包括兴奋和抑制。 标题 2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 (一)由具有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传导 1、化学门控通道 2、电压门控通道 3、机械门控通道 (二)由膜的特异受体蛋白质、G 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传导系统 过程:膜外化学物质→受体→G 蛋白→酶→第二信使→改变细胞内的生理过程 涉及:G 蛋白的概念、G 蛋白的三个亚基的活化方式 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
1、何谓兴奋性?判定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什么?兴奋性与兴奋有何区别? 2、试述细胞膜跨膜信息转运方式有哪些? 六、教学参考资料 第三章第三到四节神经与肌肉的一般生理 课时安排:1学时 一、教学目的 本次课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信息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方式与原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阈电位,局部兴奋、兴奋传导的原理及特点。 2.教学难点:刺激电流方向与膜电位变化关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理论和生活事例相结合,由浅入深,让学生得出结论 2.教学手段:板书与教学课件想结合,理论讲述与试验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标题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组织细胞在安静或活动时,都有生物电表现。 ·采用微电极进行细胞内电位记录方法可对其加以研究。 (一)细胞的静息电位 1、静息电位现象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极化状态:膜内带负电而膜外带正电的状态,简言之即内负外正的状态。 2、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1、何谓兴奋性?判定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什么?兴奋性与兴奋有何区别? 2、试述细胞膜跨膜信息转运方式有哪些? 六、教学参考资料 第三章 第三到四节 神经与肌肉的一般生理 课时安排:1 学时 一、教学目的 本次课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信息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方式与原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阈电位,局部兴奋、兴奋传导的原理及特点。 2.教学难点:刺激电流方向与膜电位变化关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理论和生活事例相结合,由浅入深,让学生得出结论 2.教学手段:板书与教学课件想结合,理论讲述与试验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标题 1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 组织细胞在安静或活动时,都有生物电表现。 • 采用微电极进行细胞内电位记录方法可对其加以研究。 (一)细胞的静息电位 1、静息电位现象 •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 极化状态:膜内带负电而膜外带正电的状态,简言之即内负外正的状态。 2、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