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课程的重要性 20世纪初,随着工业的发展可科技水平的 提高,采用瓶瓶罐罐式的化学分析的方法 已经满足不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了,1922年, Heyrovsky提出极谱分析法,获得1959年诺 贝尔化学奖;1941年,Martin and Synge 开创气相色谱法,获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 同时,Bloch and Purce11提出的核磁共振 RENISHA 测定,获1952年诺贝尔物理奖;目前,仪器 分析已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
仪器分析课程的重要性 1、发展历史 20世纪初,随着工业的发展可科技水平的 提高,采用瓶瓶罐罐式的化学分析的方法 已经满足不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了,1922年, Heyrovsky提出极谱分析法,获得1959年诺 贝尔化学奖;1941年,Martin and Synge 开创气相色谱法,获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 同时,Bloch and Purcell提出的核磁共振 测定,获1952年诺贝尔物理奖;目前,仪器 分析已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 授予三位分析仪器领域的学者 美国John B.Fenn 日本田中耕一 质谱法研究蛋白质 瑞士Kurt Wuthrich 生物分子的三维结构 2003年诺贝尔医学奖 授予核磁共振成像领域的科学家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 授予三位分析仪器领域的学者 美国 John B. Fenn 日本 田中耕一 质谱法 研究蛋白质 瑞士 Kurt Wuthrich 生物分子的三维结构 2003 年诺贝尔医学奖 授予核磁共振成像领域的科学家
仪器分析的特点 (与化学分析比较) 灵敏度高,检出限量可降低。如样品用量由化 学分析的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ug、L级, 甚至更低。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 选择性好。很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选择或 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 产生干扰。 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
仪器分析的特点 (与化学分析比较) 灵敏度高,检出限量可降低。如样品用量由化 学分析的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g、L级, 甚至更低。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 选择性好。很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选择或 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 产生干扰。 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
仪器分析的特点 (与化学分析比较) 相对误差较大。化学分析一般可用于常 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误 差小于千分之几。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 差较大,一般为5%,不适用于常量和 高含量成分分析。 ■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仪器分析的特点 (与化学分析比较) 相对误差较大。化学分析一般可用于常 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误 差小于千分之几。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 差较大,一般为5%,不适用于常量和 高含量成分分析。 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关系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区别不是绝对的, 仪器分析是在化学分析基础上的发展 不少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涉及到有关 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 不少仪器分析方法,还必须与试样处理、 分离及掩蔽等化学分析手段相结合,才 能完成分析的全过程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关系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区别不是绝对的, 仪器分析是在化学分析基础上的发展。 不少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涉及到有关 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 不少仪器分析方法,还必须与试样处理、 分离及掩蔽等化学分析手段相结合,才 能完成分析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