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 语文科 、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 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科(江苏卷)命题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 标准教学要求,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 气息,着力引导考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从而有利于实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有利于 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考试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 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 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 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 语文科 一、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 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科(江苏卷)命题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 标准教学要求,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 气息,着力引导考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从而有利于实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有利于 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二、考试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 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 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 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
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 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 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 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根据江苏省高考方案,另有加考内容。必考和加考 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甲、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文字运用 准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考查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主要考查汉字书写的正确和规范。 2.表达应用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主要考查书写时标点符号使用的正确和规范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 (3)辨析并修改病句
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 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 “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 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根据江苏省高考方案,另有加考内容。必考和加考 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甲、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文字运用 准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考查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主要考查汉字书写的正确和规范。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主要考查书写时标点符号使用的正确和规范。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辨析病句主要采用客观性试题,修改病句主要采用主观性试题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主要考査扩充语言成分、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压缩语段主要考査提炼内容、概 括语意的能力。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主要考查按照具体要求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主要考査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是否得当,能否辨明优劣。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语言表达的“简明”指能够删除冗余信息、消除歧义:“连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 顺序,做到前后衔接和照应:“得体”指能够恰当使用语言,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言 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主要考査推敲、锤炼语言的能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1.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名句不限于教材内容,名篇篇目见“附录I 2.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 这里“文言虚词”的概念沿用传统提法。“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常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辨析病句主要采用客观性试题,修改病句主要采用主观性试题。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主要考查扩充语言成分、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压缩语段主要考查提炼内容、概 括语意的能力。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主要考查按照具体要求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主要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是否得当,能否辨明优劣。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语言表达的“简明”指能够删除冗余信息、消除歧义;“连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 顺序,做到前后衔接和照应;“得体”指能够恰当使用语言,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言 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主要考查推敲、锤炼语言的能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名句不限于教材内容,名篇篇目见“附录Ⅰ”。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 这里“文言虚词”的概念沿用传统提法。“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常
见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文意理解和文句翻译进行考查。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3.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 4.鉴赏评价D 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和作者,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三)现代文阅读 A.文学类文本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 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 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考查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或戏剧作品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作品主
见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文意理解和文句翻译进行考查。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 4.鉴赏评价 D 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和作者,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三)现代文阅读 A.文学类文本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 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 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考查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或戏剧作品。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作品主
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 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2.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 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 (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 B.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 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科普 文章等。 考查材料可以选用论述类文本,也可以选用实用类文本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 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 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 现。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 (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 B.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 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科普 文章等。 考查材料可以选用论述类文本,也可以选用实用类文本。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