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吴楚道人 (2011年6月8日21:00)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 A.归根结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B.察言观色胜卷在握美轮美奂醍醐灌顶 C.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D.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咳不容缓沧海桑田 修改:“卷”改为“券”,“拙”改为“绌”,“咳”改为“刻”。 解析:没想到,今年江苏改考成语为错别字,实出人意料!但是从考生的实际情况一一写错别字的现 象太多一一出发,使用此招,应该有必要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B) A.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 治久安的目标 修改:“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改为“保障并切实改善民生”,“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提到 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前 B.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 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C.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 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修改:句式杂糅,去掉“取得的”或“靠的”。 D.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 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修改:“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有歧义。 解析:从历年的病句命题来看,今年的病句都“病”得有特征,因而相对而言,就很容易判断。 3.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要超过15个字。(4分)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 构造上看,只有营口一一郯城一一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 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 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参考答案:①地形:②水深:③构造:④历史。 解析:本题为概括题,要先找出概括的区域——“我国大陆海区……10次地震海啸”,再根据所配分 值划分层次,即这一区域从哪几方面陈述的,然后选择最为精当的概括词或短语作答。“我国大陆海区处 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 口—一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 专家査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 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 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波浪线为结论) 4.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校拟在校园网主页增设“辛亥英烈”专栏。请写出鲁迅小说中以秋瑾 为原型塑造的辛亥革命志士形象姓名及作品名,并为该专栏写一段不超过25个字的按语。(5分) (1)姓名:夏瑜作品名:《药》 (2)按语:继述先烈之遗志,光大志十之精神,为中华复兴而奋斗。 解析:从2010年起,对文学常识的考查,似乎己不言而喻地成为江苏语文高考的必考内容了,而且考 查的形式也似乎固定了下来,有增加江苏考生学习量的“嫌疑”。但从去年考查的美人鱼到今年考查的秋 瑾,内容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并不存在刁难考生
1 2011 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 吴楚道人 ( 2011 年 6 月 8 日 21:00)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 分)(A) A.归根结底 旁征博引 莫衷一是 舐犊情深 B.察言观色 胜卷在握 美轮美奂 醍醐灌顶 C.孺子可教 随遇而安 铩羽而归 相形见拙 D.运筹帷幄 励精图治 咳不容缓 沧海桑田 修改:“卷”改为“券”,“拙”改为“绌”,“咳”改为“刻”。 解析:没想到,今年江苏改考成语为错别字,实出人意料!但是从考生的实际情况——写错别字的现 象太多——出发,使用此招,应该有必要。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B) A.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 治久安的目标。 修改:“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改为“保障并切实改善民生”,“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提到 “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前。 B.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 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C.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 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修改:句式杂糅,去掉“取得的”或“靠的”。 D.为纪念建党 90 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 7 月 1 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 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修改:“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有歧义。 解析:从历年的病句命题来看,今年的病句都“病”得有特征,因而相对而言,就很容易判断。 3.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要超过 15 个字。(4 分)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 200 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 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 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 10 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 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参考答案:①地形;②水深;③构造;④历史。 解析:本题为概括题,要先找出概括的区域——“我国大陆海区……10 次地震海啸”,再根据所配分 值划分层次,即这一区域从哪几方面陈述的,然后选择最为精当的概括词或短语作答。“我国大陆海区处 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 200 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 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 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 10 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 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波浪线为结论) 4.为纪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学校拟在校园网主页增设“辛亥英烈”专栏。请写出鲁迅小说中以秋瑾 为原型塑造的辛亥革命志士形象姓名及作品名,并为该专栏写一段不超过 25 个字的按语。(5 分) ⑴姓名: 夏瑜 作品名:《药》 ⑵按语:继述先烈之遗志,光大志士之精神,为中华复兴而奋斗。 解析:从 2010 年起,对文学常识的考查,似乎已不言而喻地成为江苏语文高考的必考内容了,而且考 查的形式也似乎固定了下来,有增加江苏考生学习量的“嫌疑”。但从去年考查的美人鱼到今年考查的秋 瑾,内容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并不存在刁难考生
此题的难点在于对“按语”的理解上,因为“按语”是学生很能接触到的词语,生活中也很少用到此 词,所以命题人应该配以注解才是一一这不能不是命题者的一个小失误! 按语: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此题所写“按语”应是对开设该专栏 进行的说明,即为什么要开设该专栏。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 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 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 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 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盜至竹山,甲不能戟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 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土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 死,日:“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土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 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 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 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其余悉 遺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一县大耸 耸:震惊 B.以公少年易之 易:更换 C.甲不能戟士戟:约束。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蠲:免除 修改:易,动词,据上下文,应解释为“轻视,看不起
2 此题的难点在于对“按语”的理解上,因为“按语”是学生很能接触到的词语,生活中也很少用到此 词,所以命题人应该配以注解才是——这不能不是命题者的一个小失误! 按语: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此题所写“按语”应是对开设该专栏 进行的说明,即为什么要开设该专栏。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 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 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 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 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戟.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 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 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 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 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 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其余悉 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B) A.一县大耸. 耸:震惊。 B.以公少年易.之 易:更换。 C.甲不能戟.士 戟:约束。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 蠲:免除。 修改:易,动词,据上下文,应解释为“轻视,看不起
解析:原文中“老吏曾腆侮法粥(同‘鬻’,卖)狱”,而且陈希亮刚到任,所以“易”解释为“更 换”为错误解释。再者“更换”是“易”的基本义,是望文生义之解,亦断为错。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3分)(D)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 解析:首先要审好题,“严而不残”是就陈公弼的仁慈而言的,是言其“威严而不残忍”,说白了, 这是他“恩威并施”的做法,由此,答案就不难选择了。②句言其禁巫之事,不能体现“严而不残”;③ 句从侧面言其治军之事,亦不能体现“严而不残”:⑤句言说的是“虎翼军士”,而非陈公弼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 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面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 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仼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 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经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 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解析:此题设题也很简单,错误处很明显,C项“安排他到鄂州做官”,这并非陈公弻所做之事,他 只是“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所以朝廷才“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从四个选项上看,命题者在命题上似乎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而设置选项有些捉襟见肘:一是设错处 太过明显;二是第四选项,实为无内容可命题了,于是乎来个全文概括!三是所选人物传记叙事过于简单 化,并无曲折可言。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译文:(陈公弼)拆毁几百处惑乱人心的祠堂,强制巫师务农的人有七十多家 解析:翻译此句关键在于理解“淫”“勒”两词的意思,而且还不能一味依据词典的解释,而应依据 上下文的语境对这些词进行合理的揣度,所以“淫”解释为“迷乱”“惑乱”比较好。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译文:(陈公弼)亲自处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十兵把弓箭拉满但不要射出 解析:此句的翻译,关键把握“前行”“居”“持满”,这些都得根据上下文语境来作出正确的译解。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译文:(陈公弼)饶恕了他并流放了他,把其余的十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用他们来把守仓 解析:此句的翻译,关键要把握“贷”(严惩不贷)“流”和句式以及语顺。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3
3 解析:原文中“老吏曾腆侮法粥(同‘鬻’,卖)狱”,而且陈希亮刚到任,所以“易”解释为“更 换”为错误解释。再者“更换”是“易”的基本义,是望文生义之解,亦断为错。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3 分)(D)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解析:首先要审好题,“严而不残”是就陈公弼的仁慈而言的,是言其“威严而不残忍”,说白了, 这是他“恩威并施”的做法,由此,答案就不难选择了。②句言其禁巫之事,不能体现“严而不残”;③ 句从侧面言其治军之事,亦不能体现“严而不残”;⑤句言说的是“虎翼军士”,而非陈公弼。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C)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 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面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 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 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经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 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解析:此题设题也很简单,错误处很明显,C 项“安排他到鄂州做官”,这并非陈公弼所做之事,他 只是“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所以朝廷才“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从四个选项上看,命题者在命题上似乎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而设置选项有些捉襟见肘:一是设错处 太过明显;二是第四选项,实为无内容可命题了,于是乎来个全文概括!三是所选人物传记叙事过于简单 化,并无曲折可言。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译文:(陈公弼)拆毁几百处惑乱人心的祠堂,强制巫师务农的人有七十多家。 解析:翻译此句关键在于理解“淫”“勒”两词的意思,而且还不能一味依据词典的解释,而应依据 上下文的语境对这些词进行合理的揣度,所以“淫”解释为“迷乱”“惑乱”比较好。 ⑵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译文:(陈公弼)亲自处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把弓箭拉满但不要射出。 解析:此句的翻译,关键把握“前行”“居”“持满”,这些都得根据上下文语境来作出正确的译解。 ⑶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译文:(陈公弼)饶恕了他并流放了他,把其余的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用他们来把守仓 库。 解析:此句的翻译,关键要把握“贷”(严惩不贷)“流”和句式以及语顺。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 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答:才思、诗风、诗品:卓异不凡。或“思不群”“比庾信”“比鲍熙”:“诗无敌”。 解析:这道题出得让人琢磨不透、一头雾水,似非要顺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来答题不可,这便是强行 赶鸭上架之为。首先,“什么样的高度评价”本身就有问题,“高度”不就是“什么样的评价”吗?其次, 从四句的关系上说,第一句为总括句,后三句是对第一句的进一步说明:第二句为“才思”,第三、四句 为“诗风”,也不见有第三个方面呀?无奈之下,为迎合命题者,遂写上“诗品”二字,你敢说我答错? 但这么答,还是有些忐忑,因为你不是迎合命题者的,于是思来想去,还是这样吧:“思不群”“比庾信” “比鲍煕”;“诗无敌”。但是觉得这么答又不合题,题目要求答出三个方面,那一定是概括性的名词, 这“比庾信”“比鲍熙”可不是名词!权且这么招吧,只要尽力去答了,至于结果如何,就不管那么多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答: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解析:这首诗如果考生没有学过,单凭注解做起来是很难的,因为现代考生没这个实践,也不会去想 象。就拿教师而言,这两句有时也很难理解,所以估计答得不错的便是情景交融之类的套语了。如是理解 这一联的,思想感情答“离愁别恨”,表现手法答“拟人”、“象征”、“对偶”也应算为正确。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答:作者先丛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待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地抒写自己对李自的思念之情 为此而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情感真挚。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得先明确“构思脉络”的意思,它是行文的思路,也就是文章先写什么,再写 什么,最后写什么,这样的思路有什么好处,所以它往往对应着文章的层次以及题目所配给的分值。审好 题,方能答好题。本诗可分三层,而且层次清晰,此题应该是好答的。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2)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5)以古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6)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7)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王国维先生纪念 碑》 解析:本题设为八个小题,每题1空1分,有力地检査了背诵的广度。但是,命题者好像专注于对难 写字词句的考查,而忽视了对思想性语句的考查,这是不是应该考虑到的呢?一个好句子的默写,将会影 响考生的一生!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这是你的战争!” 璞
4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 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⑴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 分) 答:才思、诗风、诗品;卓异不凡。或“思不群”“比庾信”“比鲍熙”;“诗无敌”。 解析:这道题出得让人琢磨不透、一头雾水,似非要顺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来答题不可,这便是强行 赶鸭上架之为。首先,“什么样的高度评价”本身就有问题,“高度”不就是“什么样的评价”吗?其次, 从四句的关系上说,第一句为总括句,后三句是对第一句的进一步说明:第二句为“才思”,第三、四句 为“诗风”,也不见有第三个方面呀?无奈之下,为迎合命题者,遂写上“诗品”二字,你敢说我答错? 但这么答,还是有些忐忑,因为你不是迎合命题者的,于是思来想去,还是这样吧:“思不群”“比庾信” “比鲍熙”;“诗无敌”。但是觉得这么答又不合题,题目要求答出三个方面,那一定是概括性的名词, 这“比庾信”“比鲍熙”可不是名词!权且这么招吧,只要尽力去答了,至于结果如何,就不管那么多了。 ⑵“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 分) 答: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解析:这首诗如果考生没有学过,单凭注解做起来是很难的,因为现代考生没这个实践,也不会去想 象。就拿教师而言,这两句有时也很难理解,所以估计答得不错的便是情景交融之类的套语了。如是理解 这一联的,思想感情答“离愁别恨”,表现手法答“拟人”、“象征”、“对偶”也应算为正确。 ⑶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 分) 答:作者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待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地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思念之情; 为此而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情感真挚。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得先明确“构思脉络”的意思,它是行文的思路,也就是文章先写什么,再写 什么,最后写什么,这样的思路有什么好处,所以它往往对应着文章的层次以及题目所配给的分值。审好 题,方能答好题。本诗可分三层,而且层次清晰,此题应该是好答的。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⑵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⑸以古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⑹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⑺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⑻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王国维先生纪念 碑》) 解析:本题设为八个小题,每题 1 空 1 分,有力地检查了背诵的广度。但是,命题者好像专注于对难 写字词句的考查,而忽视了对思想性语句的考查,这是不是应该考虑到的呢?一个好句子的默写,将会影 响考生的一生!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这是你的战争!” 宗 璞
①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明仑大学校门走 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 This is your war! ②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动员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言语不 通,急需译员。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 ③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起 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爱国热情。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 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可是他知道那 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 ④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 翻译工作。”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他们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 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 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湿布了。 ⑤雪越下越大了。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跟上来,绕到前面, 唤了一声:“孟先生。”弗之认得这人,是中文系学生,似乎姓蒋。他小有才名,文章写得不错,能诗能 酒,也能书能画。“孟先生。”那学生嗫嚅着又唤了一声。弗之站住,温和地问:“有什么事?”蒋姓学 生口齿不清地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调做翻译,我…….我…….·弗之猜道:“你是四年级?″“我的 英文不好,不能胜任翻译。并且我还有很多创作计划……“无例外。”弗之冷冷地说,并不看他,大步 走了。蒋姓学生看着弗之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们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弗之站 住了,一股怒气在胸中涨开,他回头看那学生。学生上前一步:“只说孟先生是最识才的,叫人失望。 弗之转身,尽量平静的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弗之走得很 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⑥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玮是三年级,但学分已够四年级。 师生两人对坐在小木桌旁,讨论着生物学的问题。子蔚感到玮有些心不在焉,已有点猜到他的心思。待讨
5 ①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明仑大学校门走 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war!” ②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动员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言语不 通,急需译员。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 ③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起 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爱国热情。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 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可是他知道那 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 ④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 翻译工作。”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他们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 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 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湿布了。 ⑤雪越下越大了。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跟上来,绕到前面, 唤了一声:“孟先生。”弗之认得这人,是中文系学生,似乎姓蒋。他小有才名,文章写得不错,能诗能 酒,也能书能画。“孟先生。”那学生嗫嚅着又唤了一声。弗之站住,温和地问:“有什么事?”蒋姓学 生口齿不清地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调做翻译,我……我……”弗之猜道:“你是四年级?”“我的 英文不好,不能胜任翻译。并且我还有很多创作计划……”“无一例外。”弗之冷冷地说,并不看他,大步 走了。蒋姓学生看着弗之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们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弗之站 住了,一股怒气在胸中涨开,他回头看那学生。学生上前一步:“只说孟先生是最识才的,叫人失望。” 弗之转身,尽量平静的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弗之走得很 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⑥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玮是三年级,但学分已够四年级。 师生两人对坐在小木桌旁,讨论着生物学的问题。子蔚感到玮有些心不在焉,已有点猜到他的心思。待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