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国民收入增加,下同)。反之,a降低导致消费支出下降,最终导致总产出下降。因此, 总产出与自主性消费支出a正相关。 2、计划投资支出I的增加,也会直接导致总需求增加,同样使总需求曲线整体上移,从 而增加总产出。而政府支出下降则降低总需求,导致总产出减少。因此,总产出与计划投资 支出I正相关。 3、政府支出G增加也直接增加总需求,使总需求曲线整体向上移动,从而增加总产出。 政府支出的下降则直接减少总需求,使总产出减少。因此,总产出与政府支出G正相关。 4、税收T的增加并不直接减少总需求,但却会通过降低可支配的国民收入来降低消费支 出,而消费支出的减少会使总需求曲线整体下移,使总产出减少。反之,减少税收会通过同 样的作用机制,使得总产出增加。因此,总产出与税收T负相关。 5、净出口(X-M)的增加直接使总需求增加,使总需求函数整体上移,从而增加了总产 出。反之,净出口的减少会直接减少总需求,而使总产出减少。因此,总产出与净出口(X- M正相关。 并且,由上式可以看出,这五种因素的影响大小是受边际消费倾向b制约的。因为1>b >0,所以1>(1一b)>0,即这五种因素变动一个单位,会导致总产出,或者说可 支配的国民收入以1/(1一b)的倍数变动,这就是著名的乘数原理。 二、IS-LM模型的导出 考察了总产出的决定之后,下面接着来考察对上述凯恩斯宏观经济决定模型的扩展模型: IS-LM模型。这一模型将商品市场上总产出的均衡决定和货币市场上货币供求价格一一利率 的均衡决定联系起来,从而有助于说明宏观经济更多的问题。 (一)商品市场的均衡:S曲线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IS曲线的几个构成方程,即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 I=S 13-25 I=a-Br 13-26 S=-a+(1-b)Y 13-27 把(13-26)式与(13-27)式代入(13-25)式,经整理有: r=(a+a)/B-[(1-b)/B]Y 13-28 若令(a+a)/B等于A,(1-b)/B等于B,则有: r=A-BY 13-29 (13-29)式即为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它表明IS曲线是一条描述商品市场达到宏观 均衡即I=S时,总产出Y与利率r之间关系的曲线,如图13-4所示。在商品市场上,总 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化的关系,即利率提高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减少,利率降低时总 产出水平趋于增加。处于IS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I=S,即商品市场实现了宏观均衡。 反之,偏离IS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I≠S,即商品市场没有实现宏观均衡。如果某一点 位处于IS曲线的右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小于储蓄 规模。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的左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 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 6
6 (即国民收入增加,下同)。反之,a 降低导致消费支出下降,最终导致总产出下降。因此, 总产出与自主性消费支出 a 正相关。 2、计划投资支出 I 的增加,也会直接导致总需求增加,同样使总需求曲线整体上移,从 而增加总产出。而政府支出下降则降低总需求,导致总产出减少。因此,总产出与计划投资 支出 I 正相关。 3、政府支出 G 增加也直接增加总需求,使总需求曲线整体向上移动,从而增加总产出。 政府支出的下降则直接减少总需求,使总产出减少。因此,总产出与政府支出 G 正相关。 4、税收 T 的增加并不直接减少总需求,但却会通过降低可支配的国民收入来降低消费支 出,而消费支出的减少会使总需求曲线整体下移,使总产出减少。反之,减少税收会通过同 样的作用机制,使得总产出增加。因此,总产出与税收 T 负相关。 5、净出口(X - M) 的增加直接使总需求增加,使总需求函数整体上移,从而增加了总产 出。反之,净出口的减少会直接减少总需求,而使总产出减少。因此,总产出与净出口(X - M)正相关。 并且,由上式可以看出,这五种因素的影响大小是受边际消费倾向 b 制约的。因为 1 > b > 0,所以 1 > (1-b) > 0,即这五种因素变动一个单位,会导致总产出,或者说可 支配的国民收入以 1/(1-b)的倍数变动,这就是著名的乘数原理。 二、IS-LM 模型的导出 考察了总产出的决定之后,下面接着来考察对上述凯恩斯宏观经济决定模型的扩展模型: IS-LM 模型。这一模型将商品市场上总产出的均衡决定和货币市场上货币供求价格——利率 的均衡决定联系起来,从而有助于说明宏观经济更多的问题。 (一)商品市场的均衡:IS 曲线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 IS 曲线的几个构成方程,即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 I = S 13-25 I = α-βr 13-26 S = -a +(1-b)Y 13-27 把(13-26)式与(13-27)式代入(13-25)式, 经整理有: r = (a+α)/β- [(1-b)/β]Y 13-28 若令(a+α)/β等于 A,(1-b)/β等于 B,则有: r = A – BY 13-29 (13-29)式即为 IS 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它表明 IS 曲线是一条描述商品市场达到宏观 均衡即 I = S 时,总产出 Y 与利率 r 之间关系的曲线,如图 13-4 所示。在商品市场上,总 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化的关系,即利率提高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减少,利率降低时总 产出水平趋于增加。处于 IS 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 I = S,即商品市场实现了宏观均衡。 反之,偏离 IS 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 I ≠ S,即商品市场没有实现宏观均衡。如果某一点 位处于 IS 曲线的右边,表示 I < 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小于储蓄 规模。如果某一点位处于 IS 曲线的左边,表示 I > 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 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 r
B IS 0 图13-4IS曲线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同样,从前文有关货币市场的分析中,我们也可以得出货币市场均衡的均衡条件为: L=M 13-30 L=kY-hr 13-31 用P代表价格总水平,则实际货币供应量m与名义货币供应量M为m=M/P或M=Pm。 如果P=1,则有: M=m 13-32 把(31)式与(32)式分别代入(30)式,经整理有: r=-m/h +k/h Y 13-33 若令-m/h等于E,k/h等于F,则有: r=E+FY 13-34 (13-34)式即为LM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它表示LM曲线是一条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宏观 均衡即L=M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如图13-5所示。在货币市场上,总产出 与利率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化的关系,即利率提高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增加,利率降低时总产出 水平趋于减少。处于LM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L=M,即货币市场实现了宏观均衡。反 之,偏离LM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L≠M,即货币市场没有实现宏观均衡。如果某一点位 处于LM曲线的右边,表示L>M,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 应。如果某一点位处于LM曲线的左边,表示L<M,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货 币需求小于货币供应。 LM B2 0 图13-5:LM曲线 (三)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S-LM曲线 1、宏观经济的均衡状态 (1)均衡的决定 将表示商品市场均衡的IS曲线和表示货币市场均衡的M曲线放在同一坐标中,两条曲 线的交点即为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均衡点,即下图13-6中的E点,均衡的总产出和利率水 平分别为(yo,ro)。 >
7 .A B . IS 0 Y 图 13-4 IS 曲线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LM 曲线 同样,从前文有关货币市场的分析中,我们也可以得出货币市场均衡的均衡条件为: L = M 13-30 L = kY – hr 13-31 用 P 代表价格总水平,则实际货币供应量 m 与名义货币供应量 M 为 m = M/P 或 M = Pm。 如果 P = 1,则有: M = m 13-32 把(31)式与(32)式分别代入(30)式,经整理有: r = - m/h + k/h Y 13-33 若令 - m/h 等于 E, k/h 等于 F,则有: r = E + FY 13-34 (13-34)式即为 LM 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它表示 LM 曲线是一条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宏观 均衡即 L = M 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如图 13-5 所示。在货币市场上,总产出 与利率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化的关系,即利率提高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增加,利率降低时总产出 水平趋于减少。处于 LM 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 L = M,即货币市场实现了宏观均衡。反 之,偏离 LM 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 L ≠ M,即货币市场没有实现宏观均衡。如果某一点位 处于 LM 曲线的右边,表示 L > M,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 应。如果某一点位处于 LM 曲线的左边,表示 L < M,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货 币需求小于货币供应。 r LM B . .A 0 Y 图 13-5:LM 曲线 (三)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 曲线 1、宏观经济的均衡状态 (1)均衡的决定 将表示商品市场均衡的 IS 曲线和表示货币市场均衡的 LM 曲线放在同一坐标中,两条曲 线的交点即为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均衡点,即下图 13-6 中的 E 点,均衡的总产出和利率水 平分别为(y0,r0)
LM E 0 Yo 图13-6:IS-LM曲线 (2)均衡的变动 如果LM曲线不变,IS曲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均衡状态将随之变动。如图13-7所示, IS曲线向右水平移动会使得均衡利率和均衡总产出都提高:而IS曲线向左水平移动会使得 均衡利率和均衡总产出都降低。 个S, IS。 IS: LM 图13-7:IS曲线移动对经济均衡的影响 IS曲线不变,LM曲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均衡状态也将随之变动。如图13-8所示,LM 曲线向右平行移动,会使得均衡利率降低而均衡总产出增加:而LM曲线向左平行移动,会 使得均衡利率提高而均衡总产出降低。 LM 0 y:yo yi 图13-8:LM曲线移动对经济均衡的影响 2、宏观经济的非均衡状态 如图13-9所示,由于IS曲线上的各点表示商品市场均衡(I=S),而M曲线上的各点 表示货币市场均衡(L=M):并且在IS曲线的左边的点表示过度投资(I>S),而在IS 曲线的右边的点表示过度储蓄(I<S=:在LM曲线的左边的点表示过度的货币供给,而在 LM曲线的右边的点表示过度的货币需求。所以除0点之外,其他的点都处于非均衡状态, 都会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向均衡状态调整。如分别处于两条曲线上的A、B、C、D四个点, 是处于单一市场均衡的状态,而H、I、J、K四个点,则是处于两个市场同时不均衡的状态。 这八个点的状态情况如下表13-4所示。 LM
8 r LM r0 E IS 0 y0 Y 图 13-6:IS-LM 曲线 (2)均衡的变动 如果 LM 曲线不变,IS 曲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均衡状态将随之变动。如图 13-7 所示, IS 曲线向右水平移动会使得均衡利率和均衡总产出都提高;而 IS 曲线向左水平移动会使得 均衡利率和均衡总产出都降低。 IS 2 IS 0 IS 1 LM r1 r0 r2 0 y2 y0 y1 Y 图 13-7:IS 曲线移动对经济均衡的影响 IS 曲线不变,LM 曲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均衡状态也将随之变动。如图 13-8 所示,LM 曲线向右平行移动,会使得均衡利率降低而均衡总产出增加;而 LM 曲线向左平行移动,会 使得均衡利率提高而均衡总产出降低。 r LM 2 LM 0 r 1 r 0 LM 1 r 2 IS 0 y 2 y 0 y 1 Y 图 13-8:LM 曲线移动对经济均衡的影响 2、宏观经济的非均衡状态 如图 13-9 所示,由于 IS 曲线上的各点表示商品市场均衡(I = S),而 LM 曲线上的各点 表示货币市场均衡(L = M);并且在 IS 曲线的左边的点表示过度投资(I > S),而在 IS 曲线的右边的点表示过度储蓄(I< S=;在 LM 曲线的左边的点表示过度的货币供给,而在 LM 曲线的右边的点表示过度的货币需求。所以除 O 点之外,其他的点都处于非均衡状态, 都会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向均衡状态调整。如分别处于两条曲线上的 A、B、C、D 四个点, 是处于单一市场均衡的状态,而 H、I、J、K 四个点,则是处于两个市场同时不均衡的状态。 这八个点的状态情况如下表 13-4 所示。 r 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