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公司介绍 、公司宗旨 公司宗旨:实现高温合金及纳米材料的产业化,成为国内最专业、一流的高温合金及纳米材 料供应商。 公司经营目标: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司制度,优化经营管理,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各类高 温合金、纳米材料及技术服务,确保全体股东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公司股权结构 在完成股权转让之后,公司的股本结构如下: 钢铁研究总院 投资比例65% 新冶集团 投资比例10% 其他法人 投资比例25% 合计 投资比例100% 三、发起人介绍 1、钢铁研究总院 钢铁研究总院创建于1952年,原为冶金工业部直属、以应用和开发研究为主的大型综合性 钢铁冶金研发机构;1999年7月1日转制为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领导的国有大型科技型企业 50多年来承担了冶金行业发展中50%以上关键、共性和重大前沿技术的开发任务: 在国民经济及国防军工建设中,钢铁研究总院承担了85%以上关键冶金新材料的研制任 务,为“两弹一星”和“神舟号”飞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冶金精细品种工业性试验基地、连铸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非晶微晶合金工程技 术中心、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中国冶金质量体系认证中心、国家钢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等均设在钢铁研究总院。 建院以来,共取得3000余项科研成果,包括国家发明奖7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8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奖2项,国家科学大会奖90项,冶金行业科学技术进步奖660项,其 它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210项 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3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86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84人 2、新冶集团 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新冶高科技集团公司,于1993年初经国家经贸委,国家 科委、国家体改委批准成立,后经改制、重组成为由钢铁研究总院控股、规范运作的有限责任公 第6页共36页
第 6 页 共 36 页 第二章 公司介绍 一、公司宗旨 公司宗旨:实现高温合金及纳米材料的产业化,成为国内最专业、一流的高温合金及纳米材 料供应商。 公司经营目标: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司制度,优化经营管理,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各类高 温合金、纳米材料及技术服务,确保全体股东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公司股权结构 在完成股权转让之后,公司的股本结构如下: 钢铁研究总院 投资比例 65% 新冶集团 投资比例 10% 其他法人 投资比例 25% 合计 投资比例 100% 三、发起人介绍 1、钢铁研究总院 钢铁研究总院创建于 1952 年,原为冶金工业部直属、以应用和开发研究为主的大型综合性 钢铁冶金研发机构;1999 年 7 月 1 日转制为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领导的国有大型科技型企业。 ➢ 50 多年来承担了冶金行业发展中 50%以上关键、共性和重大前沿技术的开发任务; ➢ 在国民经济及国防军工建设中,钢铁研究总院承担了 85%以上关键冶金新材料的研制任 务,为“两弹一星”和“神舟号”飞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 国家冶金精细品种工业性试验基地、连铸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非晶微晶合金工程技 术中心、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中国冶金质量体系认证中心、国家钢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等均设在钢铁研究总院。 ➢ 建院以来,共取得 3000 余项科研成果,包括国家发明奖 75 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8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奖 2 项,国家科学大会奖 90 项,冶金行业科学技术进步奖 660 项,其 它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210 项。 ➢ 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4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2 人,博士生导师 31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86 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84 人。 2、新冶集团 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新冶高科技集团公司,于 1993 年初经国家经贸委,国家 科委、国家体改委批准成立,后经改制、重组成为由钢铁研究总院控股、规范运作的有限责任公
司,更名为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并成为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登记的第61家企业 集团 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7500万元人民币,母子结构的集团成员注册 资本合计为11,79781万元。 ●主营业务范围包括: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建筑材料、能源及节能、安全及环保、精细 化工、新材料、新工艺的技术及产品研制、开发、生产、制造、销售以及上述工程项目的承发包、 工程设计、设备成套 四、钢研总院整合进入公司的资产 1、高温合金材料研究所 高温合金材料硏究所组建于1958年,重点研究开发的领域有:铁、钴、镍基变形及铸造合 金、机械合金化弥散强化合金、粉末高温合金、金属间化合物、耐蚀耐磨材料及相关的特种工艺 技术等 四十多年来,该所研究和开发了数十种航空、航天专用铸造高温合金,并建有两条高温合金 母合金和精铸件试验生产线,为我国高温合金从无到有并建立起自己的合金体系做出了突出的贡 献。近年来,为我国航空发动机、舰船发动机和主战坦克发动机配套研制了大量的高温合金母合 金新品种和精铸件,指导生产了大量的高温合金变形部件。该所在国内外高温合金领域占有重要 地位,成为国内高温合金领域的排头兵 2、粉末冶金研究室 粉末冶金研究室成立于1958年,研究与开发领域有:粉末制备、纳米材料、隐身材料、自 润滑材料、粉末髙速钢、粉末髙温合金、注射成形、典型杋械零件、功能织物制品、表面改性材 料等 在纳米润滑添加剂方面,经权威部门检测及相关单位试用结果表明其性能在国内外处于领先 水平。在抗紫外线、抗可见光功能织物及添加剂方面有2项独特的发明专利,拥有自己的知识产 权、技术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且经过小试、中试,技术成熟性程度很高。在电磁防护、伪装功 能织物及添加剂方面有超细粉制取和电磁领域的2项国家发明奖和3项发明专利。 3、永丰基地在建工程 2002年6月28日,钢研总院永丰基地正式动工建设,永丰基地将是公司未来生产经营的主 要场所。公司用地位于该产业基地西北角的I-6地块,面积5.32公顷合79.8亩,地块形状为不 规则长方形,东西向约为260米,南北向约为208米。该地块南侧40亩地用于建设高温合金母 合金及精铸件项目、纳米润滑及功能织物添加剂项目。 第7页共36页
第 7 页 共 36 页 司,更名为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并成为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登记的第 61 家企业 集团。 ⚫ 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 7500 万元人民币,母子结构的集团成员注册 资本合计为 11,797.81 万元。 ⚫ 主营业务范围包括: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建筑材料、能源及节能、安全及环保、精细 化工、新材料、新工艺的技术及产品研制、开发、生产、制造、销售以及上述工程项目的承发包、 工程设计、设备成套。 四、钢研总院整合进入公司的资产 1、高温合金材料研究所 高温合金材料研究所组建于 1958 年,重点研究开发的领域有:铁、钴、镍基变形及铸造合 金、机械合金化弥散强化合金、粉末高温合金、金属间化合物、耐蚀耐磨材料及相关的特种工艺 技术等。 四十多年来,该所研究和开发了数十种航空、航天专用铸造高温合金,并建有两条高温合金 母合金和精铸件试验生产线,为我国高温合金从无到有并建立起自己的合金体系做出了突出的贡 献。近年来,为我国航空发动机、舰船发动机和主战坦克发动机配套研制了大量的高温合金母合 金新品种和精铸件,指导生产了大量的高温合金变形部件。该所在国内外高温合金领域占有重要 地位,成为国内高温合金领域的排头兵。 2、粉末冶金研究室 粉末冶金研究室成立于 1958 年,研究与开发领域有:粉末制备、纳米材料、隐身材料、自 润滑材料、粉末高速钢、粉末高温合金、注射成形、典型机械零件、功能织物制品、表面改性材 料等。 在纳米润滑添加剂方面,经权威部门检测及相关单位试用结果表明其性能在国内外处于领先 水平。在抗紫外线、抗可见光功能织物及添加剂方面有 2 项独特的发明专利,拥有自己的知识产 权、技术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且经过小试、中试,技术成熟性程度很高。在电磁防护、伪装功 能织物及添加剂方面有超细粉制取和电磁领域的 2 项国家发明奖和 3 项发明专利。 3、永丰基地在建工程 2002 年 6 月 28 日,钢研总院永丰基地正式动工建设,永丰基地将是公司未来生产经营的主 要场所。公司用地位于该产业基地西北角的Ⅰ-6 地块,面积 5.32 公顷合 79.8 亩,地块形状为不 规则长方形,东西向约为 260 米,南北向约为 208 米。该地块南侧 40 亩地用于建设高温合金母 合金及精铸件项目、纳米润滑及功能织物添加剂项目
北清路横穿基地与八达岭高速公路相接:与北清路呈交叉的永丰路,南北通过基地中心与圆 明园东路相接,与基地内铺设的8横9纵共17条主要道路构成便捷的交通路网,公路交通十分 便利。 4、专有技术和知识产权(无形资产) 髙温合金项目、纳米材料项目所生产的产成品,皆属于钢铁研究总院技术人员直接研制,拥 有成果鉴定和专利保护;对材料的性能、工艺以及质量控制十分熟悉,掌握其技术诀窍,在硏制 和生产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 历年来,在高温合金产品方面,获得国家发明奖1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省部级以上 重大科技成果奖77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3项:在纳米材料产品方面,获得国家发明奖5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31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项。 五、核心管理层 干勇 男,55岁,北京钢研高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共党员,专业:钢铁冶金,研究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工作经历如下:1970.08-1972.06在吉林天宝矿机修厂工作;1972.07-1979.08在四川 内江电力厂工作;1979.09-1982.06上海工业大学读硕士研究生;1982.07-1987.12在钢铁研究 总院研究生部读博士研究生:1988.01-1994.02在钢铁研究总院冶金研究室担任副主任、主任、 高工:1994.03-1995.05在钢铁研究总院担任副院长、研究员:1995.05-2001.04任钢铁研究 总院常务副院长、博导:1995.06一至今任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2001.04—至今担 任钢铁研究总院院长、党委书记。 赵明汉 男,46岁,北京钢研高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 东北大学高温合金专业,87年获硕士学位。20多年来,参加和主持了近十项科研项目,其中多 数是国家级的重大科研或军工攻关课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发明专利2项,发表了 学术论文十几篇。1993年主持创建高温材料硏究所双桥精密铸造厂,1997年起担仼高温材料研 究所副所长,是一名优秀的科技经营型复合人才。 柳学全 男,38岁,博士生、高级工程师,公司副总经理。一直从事羰基化合物及超细(纳米)金属 颗粒的制备与相关功能材料的硏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冶金部军工课题“高密度磁记录用针状超 细金属磁粉的研制”、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宽频雷达波隐身材料”及冶金部科技攻关项目“金 属磁性液体的研制”等科研任务。 第8页共36页
第 8 页 共 36 页 北清路横穿基地与八达岭高速公路相接;与北清路呈交叉的永丰路,南北通过基地中心与圆 明园东路相接,与基地内铺设的 8 横 9 纵共 17 条主要道路构成便捷的交通路网,公路交通十分 便利。 4、专有技术和知识产权(无形资产) 高温合金项目、纳米材料项目所生产的产成品,皆属于钢铁研究总院技术人员直接研制,拥 有成果鉴定和专利保护;对材料的性能、工艺以及质量控制十分熟悉,掌握其技术诀窍,在研制 和生产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 历年来,在高温合金产品方面,获得国家发明奖 10 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9 项,省部级以上 重大科技成果奖 77 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 43 项;在纳米材料产品方面,获得国家发明奖 5 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 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 31 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8 项。 五、核心管理层 干勇 男,55 岁,北京钢研高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共党员,专业:钢铁冶金,研究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工作经历如下:1970.08-1972.06 在吉林天宝矿机修厂工作;1972.07-1979.08 在四川 内江电力厂工作;1979.09-1982.06 上海工业大学读硕士研究生;1982.07-1987.12 在钢铁研究 总院研究生部读博士研究生;1988.01-1994.02 在钢铁研究总院冶金研究室担任副主任、主任、 高工;1994.03-1995.05 在钢铁研究总院担任副院长、研究员;1995.05-2001.04 任钢铁研究 总院常务副院长、博导;1995.06-至今任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主任;2001.04-至今担 任钢铁研究总院院长、党委书记。 赵明汉 男,46 岁,北京钢研高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 年毕业于 东北大学高温合金专业,87 年获硕士学位。20 多年来,参加和主持了近十项科研项目,其中多 数是国家级的重大科研或军工攻关课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发明专利 2 项,发表了 学术论文十几篇。1993 年主持创建高温材料研究所双桥精密铸造厂,1997 年起担任高温材料研 究所副所长,是一名优秀的科技经营型复合人才。 柳学全 男,38 岁,博士生、高级工程师,公司副总经理。一直从事羰基化合物及超细(纳米)金属 颗粒的制备与相关功能材料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冶金部军工课题“高密度磁记录用针状超 细金属磁粉的研制”、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宽频雷达波隐身材料”及冶金部科技攻关项目“金 属磁性液体的研制”等科研任务
男,39岁,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1985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金属材料系,后就读 于中国人民大学并取得MBA学位。参加过多项国家攻关课题的研究,其中获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 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各1项,1996年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国家九五重点技术项目“刚性烧 结金属丝网多孔材料过滤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工作,并于1993年参与负责创建高温材料研究所 双桥精密铸造厂。撰写了十几篇论文,申请专利4项。 张继 男,41岁,公司副总经理,教授,博士导师。业务专长:金属材料及加工工艺,是钛铝金 属间化合物新材料学术带头人。主持和参与了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技术、863国防 先进材料、军工配套、军工预研和中国一瑞典、中国一澳大利亚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课题。申请 专利四项,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在国家和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且和MA 索引15篇,国际会议特邀报告两次,美国矿物·金属·材料学会会员。 第9页共36页
第 9 页 共 36 页 尹法杰 男,39 岁,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1985 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金属材料系,后就读 于中国人民大学并取得 MBA 学位。参加过多项国家攻关课题的研究,其中获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 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各 1 项,1996 年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国家九五重点技术项目“刚性烧 结金属丝网多孔材料过滤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工作,并于 1993 年参与负责创建高温材料研究所 双桥精密铸造厂。撰写了十几篇论文,申请专利 4 项。 张继 男,41 岁,公司副总经理,教授,博士导师。业务专长:金属材料及加工工艺,是钛铝金 属间化合物新材料学术带头人。主持和参与了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 高技术、863 国防 先进材料、军工配套、军工预研和中国-瑞典、中国-澳大利亚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课题。申请 专利四项,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在国家和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30 余篇,其中 EI 和 MA 索引 15 篇,国际会议特邀报告两次,美国矿物·金属·材料学会会员
第三章市场分析—一高温合金材料 、行业分析 人类历史已经证明,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导,而新材料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 里程碑。材料技术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并列,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当代以及今后相 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总揽人类社会全局的高技术。 1、高温合金材料的应用 髙温合金也称热强合金,是单一奥氏体基体组织,在各种温度下具有良好的组织稳定性和使 用的可靠性,并在高温氧化性气体或燃气条件下能够长期工作。高温合金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足够 的高温强度,良好的疲劳性能、断裂韧性、塑性等综合性能。基于上述性能特点,在英、美等国 称之为超合金( Super alloy)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在高温下进行的工艺过程和反应不断增多,温度、压力等工艺参 数逐渐提高,从而使高温合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航空、航天、核能等尖端 技术领域,电力、煤炭、石化等能源工业,冶金材料、建筑陶瓷等基础工业以及国防军工工业中 都离不开高温合金的应用 2、军用高温合金 高温合金的发展与航空发动机的进步关系密切。高温合金一开始就主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 在现代先进的航空发动机中,高温合金材料用量占发动机总重量的40%~60%,可以说高温合金与 航空发动机是一对孪生兄弟,没有高温合金也就没有今天的先进发动机。 高温合金行业涉及军用和重点工业用的核心材料行业,因此要求应用开发和生产供应企业具 有一定的技术背景,有完善的以科研系统为基础的质量保证体系,特别需要具备和应用部门长期 合作研究开发所积累的资料、数据和信息。因此国家将对有限的企业择优支持,不会出现社会上 常见的一拥而上的无序竞争。而且一旦建立供需关系,将保持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 3、民用高温合金 民用工业对高温合金材料的要求并不比航空工业低,某些方面甚至更为苛刻。民用高温合金 还要求成本低廉,价格便宜才能推广使用。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已开始将高温合金应用于 更广泛的工业领域。1950年美国民用高温合金只占航空用高温合金的10%,而1985年即达到50% 左右。 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温合金在原子能、能源动力、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冶金化工和玻 璃建材等诸多民用工业领域得以推广应用,这类高温合金中一部分主要依然利用其高温高强度特 性,而另一类则主要是利用高温合金的高温耐腐蚀和高温耐磨性能。目前美国高温合金总产量约 第10页共36页
第 10 页 共 36 页 第三章 市场分析——高温合金材料 一、行业分析 人类历史已经证明,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导,而新材料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 里程碑。材料技术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并列,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当代以及今后相 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总揽人类社会全局的高技术。 1、高温合金材料的应用 高温合金也称热强合金,是单一奥氏体基体组织,在各种温度下具有良好的组织稳定性和使 用的可靠性,并在高温氧化性气体或燃气条件下能够长期工作。高温合金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足够 的高温强度,良好的疲劳性能、断裂韧性、塑性等综合性能。基于上述性能特点,在英、美等国 称之为超合金(Super alloy)。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在高温下进行的工艺过程和反应不断增多,温度、压力等工艺参 数逐渐提高,从而使高温合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航空、航天、核能等尖端 技术领域,电力、煤炭、石化等能源工业,冶金材料、建筑陶瓷等基础工业以及国防军工工业中 都离不开高温合金的应用。 2、军用高温合金 高温合金的发展与航空发动机的进步关系密切。高温合金一开始就主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 在现代先进的航空发动机中,高温合金材料用量占发动机总重量的 40%~60%,可以说高温合金与 航空发动机是一对孪生兄弟,没有高温合金也就没有今天的先进发动机。 高温合金行业涉及军用和重点工业用的核心材料行业,因此要求应用开发和生产供应企业具 有一定的技术背景,有完善的以科研系统为基础的质量保证体系,特别需要具备和应用部门长期 合作研究开发所积累的资料、数据和信息。因此国家将对有限的企业择优支持,不会出现社会上 常见的一拥而上的无序竞争。而且一旦建立供需关系,将保持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 3、民用高温合金 民用工业对高温合金材料的要求并不比航空工业低,某些方面甚至更为苛刻。民用高温合金 还要求成本低廉,价格便宜才能推广使用。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国外已开始将高温合金应用于 更广泛的工业领域。1950 年美国民用高温合金只占航空用高温合金的 10%,而 1985 年即达到 50% 左右。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高温合金在原子能、能源动力、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冶金化工和玻 璃建材等诸多民用工业领域得以推广应用,这类高温合金中一部分主要依然利用其高温高强度特 性,而另一类则主要是利用高温合金的高温耐腐蚀和高温耐磨性能。目前美国高温合金总产量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