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消防安全、用电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 实验室特殊仪器等课程的讲解,使学生具备实验室安全相关基础知识,提高学生 的实验室安全意识。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具备火灾报警和简单消防设施使用的能力,具备 初期火灾自救和迅速疏散的能力,具备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防护与应急处理能力, 能够合理的选择不同工况条件下的防护用品。 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基于对实验室安全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够正确对 实验室设备进行危险源识别,判断实验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根据工况条件 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教材名称 丰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 北京大学化学 与分子工程等 参者教材 识教程》 2012年12月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院实验室安全 (第一版 技术教学组 《高等学校化学实验 2018年6月 室安全基础》 蔡乐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一板) 高等学校化学化工实 孙尔康、张建 南京大学出版 2015年1月 参考书目 验室安全教程 高校实哈室安全管理 与技术 何晋浙 科学计量出版社 2009年6月 (第一版) 大学实验室安全基础 黄凯、张志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10月 李恩敬 (2)课程网站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查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 课后作业(权重12) 握程度:每次作业单独评分。 平时成绩(10% 出勤及课堂表现 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如参与课堂讨论、课堂 (权重12) 发言的踊跃程度及正确率并结合出勤情况评分。 出勤 按时出勤,不识到不早退 实训(30%) 交流讨论 考核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及团队合作精神
12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消防安全、用电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 实验室特殊仪器等课程的讲解,使学生具备实验室安全相关基础知识,提高学生 的实验室安全意识。 课程目标 2(能力目标):具备火灾报警和简单消防设施使用的能力,具备 初期火灾自救和迅速疏散的能力,具备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防护与应急处理能力, 能够合理的选择不同工况条件下的防护用品。 课程目标 3(素质目标):基于对实验室安全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够正确对 实验室设备进行危险源识别,判断实验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根据工况条件 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教材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 识教程》 (第一版) 北京大学化学 与分子工程学 院实验室安全 技术教学组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年 12 月 参考书目 《高等学校化学实验 室安全基础》 (第一版) 蔡乐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8 年 6 月 高等学校化学化工实 验室安全教程 孙尔康、张建荣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年 1 月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与技术 (第一版) 何晋浙 科学计量出版社 2009 年 6 月 大学实验室安全基础 黄凯、张志强、 李恩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年 10 月 (2)课程网站 无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查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平时成绩(10%) 课后作业(权重1/2) 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 握程度;每次作业单独评分。 出勤及课堂表现 (权重 1/2) 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如参与课堂讨论、课堂 发言的踊跃程度及正确率并结合出勤情况评分。 实训(30%) 出勤 按时出勤,不迟到不早退。 交流讨论 考核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及团队合作精神
1环化榜安全设施老家 实训报告 考察环化楼内消防设施、安全疏散通道、安全 示标识、通风系统等安全设施 2灭火器演习 课件报告(60%) 答辩 将日常实验室教学中安全隐患拍照,分析原因 提出解决方案或改进措施
13 实训报告 1.环化楼安全设施考察; 考察环化楼内消防设施、安全疏散通道、安全警 示标识、通风系统等安全设施 2.灭火器演习 课件报告(60%) 答辩 将日常实验室教学中安全隐患拍照,分析原因, 提出解决方案或改进措施
三、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 方法和手段 对应的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理程 时 课内 课后 目标 通过安全基础概念的学习, 学生能馆判断实哈宝存有 阅读 第一章 的危险源,建立危险源的 2 理论教学 查阅相 1 制技术,了解本课程主要内 关文献 容和学习方法。 通过学习燃烧与爆炸的基 本知识,学生能够了解火灾 预防措施和初期火灾扑救, 在阅读 熟悉消火栓、灭火器等消防 课程内 第二章 消防及用 设施的使用:诵过了解用电 容的基 电安全 1、2 安全的重要性,学生 明确 理论教学 起电气火灾的主要因素,熟 悉常用仪器设备安全常识 作业 和触申急救方法。 通过学习各类危化品特性、 贮存、 使用及火灾扑救剑 在阅诊 危险化学 略,学生能够了解危化品安 课程内 容的抹 第三章 品安全知 全警示标示及化学品安全 理论教学 1、2 识 说明书MSDS的使用方法, 出上 明确化学品倍害的预防与 成课 控制措施 作业 学生通过了解实验室特殊 实验室特 仪器的分类,熟悉不同种类 的特殊仪器的特点和安全 阅读 第四章 殊仪器设 备使用安 2 注意事项,掌握不同实验宝 理论教学 查阅相 1、2 关文南 全 特殊设备的危险源识别和 安全注意事项。 学牛明确冬种防护用品的 实验室安 分类 第五章 全防护及 ,掌握防护用品的特 理论教学 阅读 查阅相 1、2 及注意事项, 了解不同工况 应急处理 条件下防护用品的选择。 关文献 学生通过实验室生物危害 风险和事故,了解现行的 实验室生 险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 阅读并 第六章 物安全现 确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和 理论教学 查阅相 1、2、3 状和就范 关文制 规范化管理同时熟悉实验 室事故应急方案演练。 第七章 化学实验 通过了解实验室废弃物处 阅读并1、2、3
14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学 时 教学 方法和手段 对应的 课程 课内 课后 目标 第一章 绪 论 及 安 全 知 识 基 础 通过安全基础概念的学习, 学生能够判断实验室存在 的危险源,建立危险源的控 制技术,了解本课程主要内 容和学习方法。 2 理论教学 阅读并 查阅相 关文献 1 第二章 消防及用 电安全 通过学习燃烧与爆炸的基 本知识,学生能够了解火灾 预防措施和初期火灾扑救, 熟悉消火栓、灭火器等消防 设施的使用;通过了解用电 安全的重要性,学生明确引 起电气火灾的主要因素,熟 悉常用仪器设备安全常识 和触电急救方法。 2 理论教学 在阅读 课程内 容的基 础上完 成课外 作业 1、2 第三章 危险化学 品安全知 识 通过学习各类危化品特性、 贮存、使用及火灾扑救策 略,学生能够了解危化品安 全警示标示及化学品安全 说明书 MSDS 的使用方法, 明确化学品危害的预防与 控制措施。 2 理论教学 在阅读 课程内 容的基 础上完 成课外 作业 1、2 第四章 实验室特 殊仪器设 备使用安 全 学生通过了解实验室特殊 仪器的分类,熟悉不同种类 的特殊仪器的特点和安全 注意事项,掌握不同实验室 特殊设备的危险源识别和 安全注意事项。 2 理论教学 阅读并 查阅相 关文献 1、2 第五章 实验室安 全防护及 应急处理 学生明确各种防护用品的 分类,掌握防护用品的特点 及注意事项,了解不同工况 条件下防护用品的选择。 2 理论教学 阅读并 查阅相 关文献 1、2 第六章 实验室生 物安全现 状和规范 学生通过实验室生物危害 风险和事故,了解现行的实 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明 确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和 规范化管理同时熟悉实验 室事故应急方案演练。 1 理论教学 阅读并 查阅相 关文献 1、2、3 第七章 化学实验 通过了解实验室废弃物处 1 阅读并 1、2、3
室废弃物 理原则及方法,使学生加强 杏相 管理 环保意识,规范废弃物处 理论教学 关文献 置,从源头降低废弃物 染。 通过了解国内外实验室安 高校实验 全管理体系,加强学生安全 阅读并 第八章 室安全管 节理理今:诵讨组织学生讨 2 理论教学+ 春阅相 1、2、3 理 论,提高学生整体安全意识 答辩讨论 关文献 和个人安全系养。 合计 14 四、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序项目名 学 对应 项目 每组 项目 内容 课程 号称 时类型 人数 要求 目标 1实训环化棱安全设施考察及灭火器演练2综合3 必做2 合计 2 15
15 室废弃物 管理 理原则及方法,使学生加强 环保意识,规范废弃物处 置,从源头降低废弃物污 染。 理论教学 查阅相 关文献 第八章 高校实验 室安全管 理 通过了解国内外实验室安 全管理体系,加强学生安全 管理理念;通过组织学生讨 论,提高学生整体安全意识 和个人安全素养。 2 理论教学+ 答辩讨论 阅读并 查阅相 关文献 1、2、3 合计 14 -- 四、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序 号 项目名 称 内容 学 时 项目 类型 每组 人数 项目 要求 对应 课程 目标 1 实训 环化楼安全设施考察及灭火器演练 2 综合 3 必做 2 合计 2 --
《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基本信息 课程 课程 编号 B2410091 属性 必修■选修口 学分 总学时 12 理 12 上机 学时 学时 。学时 验 0 课理 公共基础口 综合素质口 大类基础口院内平台口专业基础口 类别 专业主干口专业方向/特色口专业任选口顶蜂课程口 先修 课程 系 开课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工 单位 课程负 魏俊峰 撰写人 魏俊峰 审核人 于淑萍 青人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新生导航课,主要内容包括:(1)环境科学与工程学 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2)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生产活动对生物圈各类生态 系统的影响:(3)环境生物技术及其在污染物生物净化中的应用:(4)环境影响 评价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及其应用:(5)三废处理的基本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6)化学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This is a navigation course for freshmen majoring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ts main contents include:(1)the development history,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2)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influence of production activities on various biosphere ecosystems,(3)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pollutants;(4)basic principles,methods,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5)basic treatment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three wastes treatment:(6)the impact of chemical pollutants on the environment.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新生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环境工程专业知识兴趣,培养学生 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使学生牢固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了 解多种交叉学科知识的融合
16 《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一、基本信息 课程 编号 B2410091 课程 属性 必修■ 选修□ 学分 1 总学时 12 理论 学时 12 上机 学时 0 实验 学时 0 课程 类别 公共基础□ 综合素质□ 大类基础□ 院内平台□ 专业基础■ 专业主干□ 专业方向/特色□ 专业任选□ 顶峰课程□ 先修 课程 无 开课 单位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适用 专业 环工 课程负 责人 魏俊峰 撰写人 魏俊峰 审核人 于淑萍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新生导航课,主要内容包括:(1)环境科学与工程学 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2)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生产活动对生物圈各类生态 系统的影响;(3)环境生物技术及其在污染物生物净化中的应用;(4)环境影响 评价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及其应用;(5)三废处理的基本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6)化学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This is a navigation course for freshmen majoring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ts main contents include:(1)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 (2)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influence of production activities on various biosphere ecosystems; (3)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pollutants; (4) basic principles, methods,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5) basic treatment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three wastes treatment; (6) the impact of chemical pollutants on the environment.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使新生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课程目标 2(能力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环境工程专业知识兴趣,培养学生 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 3(素质目标):使学生牢固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了 解多种交叉学科知识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