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三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美貌是一种表情。别的表情等待反应,例如 等待怜悯,威严等待慑 等待嬉笑。唯美貌无为,无目的,使人没有特定的反应义务的挂念, 就 地被吸引,其实是被感动。其实美貌这个表情的意思,就是爱。这个 意思既蕴藉又 地随时呈现出来。拥有美貌的人并没有这个意思,而美貌 是这个意思 悲哀 滑稽 情不自禁 坦然 B.悲愤 幽默 不由自主 坦率 C.悲愤 幽默 情不自禁 坦然 D.悲哀 滑 不由自主 坦率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的能力 注意啊考核近义词辨析。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 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前面两组注意和对应词语“怜悯”“嬉笑”匹配即可辨 析。“情不自禁”注重是“情感”,“不由自主”注重“行为”,坦率,即直率。 坦然,临事不乱。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专用发票打印要求严格,一定要在发票制定范围内打印,其中密码区的内容 必须在规定的框区内,超出框外的内容无法认证。 B.面对日趋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网络安全专家、公安网监部门纷纷建议加大 管理和打击力度,净化网络环境,确保网民安全上网。 C.有政协委员提出:当红年轻演员的收入,居然超过了一个几百人的中型企业。 在全国政协文艺会上,不少委员也针对一些年轻演员收入虚高、艺德差进行了讨 论 D.印度尼西亚国家搜救中心负责人在记者会上说,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初步显 示,亚洲航空公司失联客机有可能已经沉入海底。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 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A 项,不合逻辑,“超出框外”可改为“超过边框”;C项,成分残缺,“针对” 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词,在“艺德差”后面加上“……的现象”;D项,结构混乱 句式杂糅,“显示”改为“判断”。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 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 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 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D“根据目前掌握的信 息初步显示”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3.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远水救不了近火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不为五斗米折腰D.初生牛犊不怕虎 【答案】C
江苏省三校 2018 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联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美貌是一种表情。别的表情等待反应,例如 等待怜悯,威严等待慑 服, 等待嬉笑。唯美貌无为,无目的,使人没有特定的反应义务的挂念, 就 地被吸引,其实是被感动。其实美貌这个表情的意思,就是爱。这个 意思既蕴藉又 地随时呈现出来。拥有美貌的人并没有这个意思,而美貌 是这个意思。 A. 悲哀 滑稽 情不自禁 坦然 B. 悲愤 幽默 不由自主 坦率 C. 悲愤 幽默 情不自禁 坦然 D. 悲哀 滑稽 不由自主 坦率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的能力, 注意啊考核近义词辨析。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 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前面两组注意和对应词语“怜悯”“嬉笑”匹配即可辨 析。“情不自禁”注重是“情感”,“不由自主”注重“行为”,坦率,即直率。 坦然,临事不乱。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专用发票打印要求严格,一定要在发票制定范围内打印,其中密码区的内容 必须在规定的框区内,超出框外的内容无法认证。 B. 面对日趋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网络安全专家、公安网监部门纷纷建议加大 管理和打击力度,净化网络环境,确保网民安全上网。 C. 有政协委员提出:当红年轻演员的收入,居然超过了一个几百人的中型企业。 在全国政协文艺会上,不少委员也针对一些年轻演员收入虚高、艺德差进行了讨 论。 D. 印度尼西亚国家搜救中心负责人在记者会上说,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初步显 示,亚洲航空公司失联客机有可能已经沉入海底。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 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A 项,不合逻辑,“超出框外”可改为“超过边框”;C 项,成分残缺,“针对” 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词,在“艺德差”后面加上“……的现象”;D 项,结构混乱, 句式杂糅,“显示”改为“判断”。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 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 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 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 D“根据目前掌握的信 息初步显示”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3. 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远水救不了近火 B.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 不为五斗米折腰 D. 初生牛犊不怕虎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 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有人也 把对比列入到修辞的行列,注意明确修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C项,借代, 五斗米,具体代抽象,代微薄的俸禄。A项,比喻缓慢的解决办法不能满足急迫 的需要。B项,“燕雀”“鸿鹄”是暗喻,分别比喻目光短浅的人和志向高远的 人。D项,比喻涉世不深、思想单纯的年轻人大胆勇敢,敢于破除迷信。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一切人际关系中,互相尊重是第一美 德 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价值,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这是一个人能 够为友谊所做的首要贡献。 ①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 ②而必要的距离又是任何一种尊重的前提 ③在交往中,每人所能给予对方的东西,决不可能超出他自己所拥有的 ④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 ⑤他在对方身上能够看到些什么,大致也取决于他自己拥有些什么 ⑥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 A.②⑥③⑤①④ B.②③⑥④①⑤ C.⑤②①④⑥③ ⑤①④②③⑥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 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 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 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 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由②中“一种尊重的前提”判断承接前文,⑥③围绕“交往”展开,④中的 “它”迎合④中的“高质量的友谊”相同,由此得到答案。 5.下列对联中,都是歌咏衡山的一组是 ①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②雄镇南维,九曲湘流皆浪静:望隆东岱,千里岳岫又重开。 ③北望神州,擎天四岳皆吾友:南来胜景,播誉千秋是此山。 ④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包伊洛瀍涧,三台风雨作髙山 C.②③ ②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是泰山,④是嵩山。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竹轩先生传 魏瀚 先生名伦,字天叙,以字行。性爱竹,所居轩外环植之,日啸咏其间。视纷华势 利,泊如也。客有造竹所者,辄指告之曰:“此吾直谅多闻之友,何可一日相舍 耶?”学者因称曰竹轩先生。 早承厥考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甫冠,浙东西大家争延聘为子弟师。凡及门 经指授者,德业率多可观。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教箧。先生每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 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有人也 把对比列入到修辞的行列,注意明确修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C 项,借代, 五斗米,具体代抽象,代微薄的俸禄。A 项,比喻缓慢的解决办法不能满足急迫 的需要。B 项,“燕雀”“鸿鹄”是暗喻,分别比喻目光短浅的人和志向高远的 人。D 项,比喻涉世不深、思想单纯的年轻人大胆勇敢,敢于破除迷信。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一切人际关系中,互相尊重是第一美 德, 。 , , 。 , 。 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价值,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这是一个人能 够为友谊所做的首要贡献。 ①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 ②而必要的距离又是任何一种尊重的前提 ③在交往中,每人所能给予对方的东西,决不可能超出他自己所拥有的 ④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 ⑤他在对方身上能够看到些什么,大致也取决于他自己拥有些什么 ⑥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 A. ②⑥③⑤①④ B. ②③⑥④①⑤ C. ⑤②①④⑥③ D. ⑤①④②③⑥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 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 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 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 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由②中“一种尊重的前提”判断承接前文,⑥③围绕“交往”展开,④中的 “它”迎合①中的“高质量的友谊”相同,由此得到答案。 5. 下列对联中,都是歌咏衡山的一组是 ①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②雄镇南维,九曲湘流皆浪静;望隆东岱,千里岳岫又重开。 ③北望神州,擎天四岳皆吾友;南来胜景,播誉千秋是此山。 ④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 包伊洛瀍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是泰山,④是嵩山。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竹轩先生传 魏瀚 先生名伦,字天叙,以字行。性爱竹,所居轩外环植之,日啸咏其间。视纷华势 利,泊如也。客有造竹所者,辄指告之曰:“此吾直谅多闻之友,何可一日相舍 耶?”学者因称曰竹轩先生。 早承厥考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甫冠,浙东西大家争延聘为子弟师。凡及门 经指授者,德业率多可观。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先生每
启箧,辄挥涕曰:“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乃穷年口诵 心惟,于书无所不读,而尤好观《仪礼》、《左氏传》、《司马迁史》。雅善鼓 琴,毎风月淸朗,则焚香操弄数曲。弄罢,复歌以诗词,而使子弟和之。识者谓 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居贫,躬授徒以养母。母性素严重,而于外家诸孤弟妹,怜爱甚切至。先生每先 意承志,解衣推食,惟恐弗及;而于妻孥之寒馁,弗遑恤焉。弟粲幼孤,为母所 钟爱。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有无欣戚,罔不与居。逮子华官 翰林,请于朝,分禄以为先生养。先生复推其半以赡弟。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 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先生容貌环伟,细目美髯。与人交际,和乐之气蔼然可掬。而对门人弟子,则矩 范严肃,凛乎不可犯。为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若不介意,而亦 未尝逸于法律之外。所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藏于家。 先生与先君菊庄翁订盟吟社,有莫逆好。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 且辱知于先生仲子龙山学士。学士之子守仁,又与吾儿朝端同举于乡。累世通家, 知先生之深者,固莫如瀚,因节其行之大者于此,以备太史氏之采择焉。 (选自《王阳明全集》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有造竹所者 造:种植 B.乃穷年口诵心惟 思考 C.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方:相比 D.逮子华官翰林 逮 等到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及文意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厥考,他死去的父亲。考,去世的父亲;妣,去世的母亲。古代,父母死后 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 称“丁忧”。 B.甫冠,刚满二十岁。冠,就是弱冠,也叫加冠,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行冠 礼。男子十五岁束发,女子十五岁及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 十花甲,又称耳顺。七十古稀,八十九十耄耋,百岁期颐 C.竹轩先生的母亲一向严肃庄重,而对堂叔家的几个成为孤儿的弟弟妹妹,却 特别怜爱。他每次都是不等母亲开口就能顺着母亲的心意去做,慷慨赠给他们衣 食,热情关怀。 D.竹轩先生撰写文章,喜爱简练古朴的文风而厌弃浮艳绮靡,写诗提笔就能立 刻写成,好像没有刻意去写,但却也不曾脱离诗词格律。 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 (2)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9.竹轩先生“德业夙成”,请结合原文,概括他有何德 【答案】6.A7.C 8.(1)他父亲槐里先生去世得早,家中空无所有,极其贫困,所遗留下来的只 有几箱经史典籍 (2)乡里骨肉相争的兄弟,听说竹轩先生的高尚品德后,大多惭愧懊悔,变得 亲善和睦了。 9.(1)淡泊名利;(2)孝顺母亲,友爱兄弟;(3)乐善好施:(4)待人和 气,严格要求学生
启箧,辄挥涕曰:“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乃穷年口诵 心惟,于书无所不读,而尤好观《仪礼》、《左氏传》、《司马迁史》。雅善鼓 琴,每风月清朗,则焚香操弄数曲。弄罢,复歌以诗词,而使子弟和之。识者谓 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居贫,躬授徒以养母。母性素严重,而于外家诸孤弟妹,怜爱甚切至。先生每先 意承志,解衣推食,惟恐弗及;而于妻孥之寒馁,弗遑恤焉。弟粲幼孤,为母所 钟爱。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有无欣戚,罔不与居。逮子华官 翰林,请于朝,分禄以为先生养。先生复推其半以赡弟。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 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先生容貌环伟,细目美髯。与人交际,和乐之气蔼然可掬。而对门人弟子,则矩 范严肃,凛乎不可犯。为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若不介意,而亦 未尝逸于法律之外。所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藏于家。 先生与先君菊庄翁订盟吟社,有莫逆好。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 且辱知于先生仲子龙山学士。学士之子守仁,又与吾儿朝端同举于乡。累世通家, 知先生之深者,固莫如瀚,因节其行之大者于此,以备太史氏之采择焉。 (选自《王阳明全集》) 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客有造竹所者 造:种植 B. 乃穷年口诵心惟 惟: 思考 C. 方之陶靖节、林和靖 方:相比 D. 逮子华官翰林 逮: 等到 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及文意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厥考,他死去的父亲。考,去世的父亲;妣,去世的母亲。古代,父母死后, 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 称“丁忧”。 B. 甫冠,刚满二十岁。冠,就是弱冠,也叫加冠,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行冠 礼。男子十五岁束发,女子十五岁及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 十花甲,又称耳顺。七十古稀,八十九十耄耋,百岁期颐。 C. 竹轩先生的母亲一向严肃庄重,而对堂叔家的几个成为孤儿的弟弟妹妹,却 特别怜爱。他每次都是不等母亲开口就能顺着母亲的心意去做,慷慨赠给他们衣 食,热情关怀。 D. 竹轩先生撰写文章,喜爱简练古朴的文风而厌弃浮艳绮靡,写诗提笔就能立 刻写成,好像没有刻意去写,但却也不曾脱离诗词格律。 8.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 (2)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9. 竹轩先生“德业夙成”,请结合原文,概括他有何德。 【答案】6. A 7. C 8. (1)他父亲槐里先生去世得早,家中空无所有,极其贫困,所遗留下来的只 有几箱经史典籍。 (2)乡里骨肉相争的兄弟,听说竹轩先生的高尚品德后,大多惭愧懊悔,变得 亲善和睦了。 9. (1)淡泊名利;(2)孝顺母亲,友爱兄弟;(3)乐善好施;(4)待人和 气,严格要求学生
【解析】 6.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 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 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C项,方:比 作 7.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 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 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 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 境的含义作答。题中¢项,“而对堂叔家的几个成为孤儿的弟弟妹妹”错误,文 中“而于外家诸孤弟妹”中的“外家”指“母亲的娘家”。 8.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 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蚤:通“早”;世 动词,去世;堵:墙;遗遗留:箧:箱子;乡人有萁豆相煎者:定语后置句;风: 高尚品德;更:改变。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 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 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 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 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要求概括“竹 轩先生有何德”,注意根据文中的内容“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 靖,无不及焉”居贫,躬授徒以养母”“先生每先意承志,解衣推食,惟恐弗及”“先 生复推其半以赡弟″而对门人弟子,则矩范严肃,凛乎不可犯〃与人交际,和乐 之气蔼然可掬”概括。 参考译文: ①王先生名伦,字天叙,以字行于世(世人多仅称呼他的“字”,而不熟悉他的 “名”)。先生天性爱竹,所居房屋周围种满了竹,他每天在竹林中歌咏。先生 对繁华富丽、权势财利,淡泊得很。有客人拜访他竹中居所,他就指着竹林告诉 客人说:“这就是我正直、诚信、见多识广的朋友,怎么能一天离开它呢?”学 者因此称他为“竹轩先生 ②竹轩先生早年秉承先父槐里先生教诲,德行与学业很早就有所成。刚刚成年, 就被浙东浙西的世家望族聘请为教育子弟的老师。凡是正式登门拜师受业的学 生,经他指导传授,德行与学业大多能达到较高的程度。他父亲槐里先生去世得 早,家中空无所有,极其贫困,所遗留下来的只有几箱经史典籍。竹轩先生每次 打开书箱,就禁不住流泪说道:“这是我家先辈积累的学问,我作为后人如果不 再加以增进,(家学)就将没落了。”于是毕生朗诵思考,博览群书,而尤其喜 欢读《仪礼》《左氏传》《司马迁史》。平时喜爱弹琴,每到风清月朗之夜,就 焚香弹琴数曲。弹完琴后,又即兴创作诗词,并让子弟一起和诗。了解竹轩先生 的人都认为他超逸洒脱,与陶潜、林逋相比,没有比不上的。 ③竹轩先生,家里很贫穷,就亲自授徒(赚取酬金)来奉养母亲。母亲性格一向 严肃稳重,而对娘家的几个成为孤儿的弟弟妹妹,非常同情关爱。竹轩先生每次 都是不等母亲开口就能顺着母亲的心意去做,慷慨赠给他们衣食,热情关怀,惟 恐照顾不周。而对于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却来不及顾及。弟弟王粲小的时候就失
【解析】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 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 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C 项,方:比 作。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 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 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 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 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C 项,“而对堂叔家的几个成为孤儿的弟弟妹妹”错误,文 中“而于外家诸孤弟妹”中的“外家”指“母亲的娘家”。 8.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 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蚤:通“早”;世: 动词,去世;堵:墙;遗遗留:箧:箱子;乡人有萁豆相煎者:定语后置句;风: 高尚品德;更:改变。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 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 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 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 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要求概括“竹 轩先生有何德”,注意根据文中的内容“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 靖,无不及焉”“居贫,躬授徒以养母”“先生每先意承志,解衣推食,惟恐弗及”“先 生复推其半以赡弟”“而对门人弟子,则矩范严肃,凛乎不可犯”“与人交际,和乐 之气蔼然可掬”概括。 参考译文: ①王先生名伦,字天叙,以字行于世(世人多仅称呼他的“字”,而不熟悉他的 “名”)。先生天性爱竹,所居房屋周围种满了竹,他每天在竹林中歌咏。先生 对繁华富丽、权势财利,淡泊得很。有客人拜访他竹中居所,他就指着竹林告诉 客人说:“这就是我正直、诚信、见多识广的朋友,怎么能一天离开它呢?”学 者因此称他为“竹轩先生”。 ②竹轩先生早年秉承先父槐里先生教诲,德行与学业很早就有所成。刚刚成年, 就被浙东浙西的世家望族聘请为教育子弟的老师。凡是正式登门拜师受业的学 生,经他指导传授,德行与学业大多能达到较高的程度。他父亲槐里先生去世得 早,家中空无所有,极其贫困,所遗留下来的只有几箱经史典籍。竹轩先生每次 打开书箱,就禁不住流泪说道:“这是我家先辈积累的学问,我作为后人如果不 再加以增进,(家学)就将没落了。”于是毕生朗诵思考,博览群书,而尤其喜 欢读《仪礼》《左氏传》《司马迁史》。平时喜爱弹琴,每到风清月朗之夜,就 焚香弹琴数曲。弹完琴后,又即兴创作诗词,并让子弟一起和诗。了解竹轩先生 的人都认为他超逸洒脱,与陶潜、林逋相比,没有比不上的。 ③竹轩先生,家里很贫穷,就亲自授徒(赚取酬金)来奉养母亲。母亲性格一向 严肃稳重,而对娘家的几个成为孤儿的弟弟妹妹,非常同情关爱。竹轩先生每次 都是不等母亲开口就能顺着母亲的心意去做,慷慨赠给他们衣食,热情关怀,惟 恐照顾不周。而对于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却来不及顾及。弟弟王粲小的时候就失
去父亲成为孤儿,母亲十分地疼爱他。竹轩先生在弟弟小的时候就在家塾里教他 学习,在弟弟长大后又带他到各地游历,财物的有无,心情的忧乐,没有什么不 与弟弟同甘共苦的。等到自己的儿子王华仕官翰林时,(王华)向朝廷请求,分 出俸禄来作为父亲竹轩先生的奉养。竹轩先生又把其中一半分出来赡养弟弟。乡 里骨肉相争的兄弟,听说竹轩先生的高尚品德后,大多惭愧懊悔,变得亲善和睦 了 ④竹轩先生相貌奇伟,细目美须。与人交往,平和快乐,和蔼可亲。而对门人弟 子,则树立典范,极其严格,严肃得(让人)不可冒犯。他撰写文章,喜爱简练 古朴的文风而厌弃浮艳绮靡,写诗提笔就能立刻写成,好像没有刻意去写,但却 也不曾脱离诗词格律。他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都收藏在家里。 ⑤竹轩先生与先父菊庄翁一同缔盟“吟社”,两人意气相投是莫逆之交。我魏 瀚自从退官归家后,每月初一也能有机会陪竹轩老先生散步。而且我与竹轩先生 的二儿子龙山学士相识相知。龙山学士的儿子王守仁,又与我的儿子在乡里一同 被举荐到朝廷。两家是世代交好,了解竹轩先生的,绝没有像我这样了解之深的 了。因而选取竹轩先生品行方面大的事情写下此文,以备史官采用 三、古诗词鉴赏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1)词的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词的下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请结合全词,分析这首词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1)借代,以“钟鼎山林”借代做官归隐两种生活。表现诗人淡泊名 利,宠辱不惊。 (2)前两句虚写(追忆)与兄弟雨夜同眠的欢乐时光;以设问设想兄弟旅途谁 来作伴,沿途明山秀水,行程不会孤寂。运用比喻、拟人,以眉以镜描摹山水, 将山水人格化,山水一如丽人陪伴兄弟此行。 (3)上片表现了诗人追求淡泊闲适、诗酒自娱的快意人生。下片首句追忆与兄 弟联床夜话,表现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最后两句表现诗人对祐之此行的关切, 路有美景相伴,感到慰藉。虽为送别词,却无一丝哀伤 【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是各种常见的修辞 手法有修辞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诗中“钟鼎山林″借代做 官归隐两种生活,“都是梦”表现诗人淡泊名利,宠辱不惊。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 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诗中虚写欢乐时光,“问谁千 里伴君行”设问,“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突出形 成的孤寂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 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 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 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
去父亲成为孤儿,母亲十分地疼爱他。竹轩先生在弟弟小的时候就在家塾里教他 学习,在弟弟长大后又带他到各地游历,财物的有无,心情的忧乐,没有什么不 与弟弟同甘共苦的。等到自己的儿子王华仕官翰林时,(王华)向朝廷请求,分 出俸禄来作为父亲竹轩先生的奉养。竹轩先生又把其中一半分出来赡养弟弟。乡 里骨肉相争的兄弟,听说竹轩先生的高尚品德后,大多惭愧懊悔,变得亲善和睦 了。 ④竹轩先生相貌奇伟,细目美须。与人交往,平和快乐,和蔼可亲。而对门人弟 子,则树立典范,极其严格,严肃得(让人)不可冒犯。他撰写文章,喜爱简练 古朴的文风而厌弃浮艳绮靡,写诗提笔就能立刻写成,好像没有刻意去写,但却 也不曾脱离诗词格律。他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都收藏在家里。 ⑤竹轩先生与先父菊庄翁一同缔盟“吟社”,两人意气相投,是莫逆之交。我魏 瀚自从退官归家后,每月初一也能有机会陪竹轩老先生散步。而且我与竹轩先生 的二儿子龙山学士相识相知。龙山学士的儿子王守仁,又与我的儿子在乡里一同 被举荐到朝廷。两家是世代交好,了解竹轩先生的,绝没有像我这样了解之深的 了。因而选取竹轩先生品行方面大的事情写下此文,以备史官采用。 三、古诗词鉴赏 10.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1)词的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词的下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请结合全词,分析这首词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1)借代,以“钟鼎山林”借代做官归隐两种生活。表现诗人淡泊名 利,宠辱不惊。 (2)前两句虚写(追忆)与兄弟雨夜同眠的欢乐时光;以设问设想兄弟旅途谁 来作伴,沿途明山秀水,行程不会孤寂。运用比喻、拟人,以眉以镜描摹山水, 将山水人格化,山水一如丽人陪伴兄弟此行。 (3)上片表现了诗人追求淡泊闲适、诗酒自娱的快意人生。下片首句追忆与兄 弟联床夜话,表现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最后两句表现诗人对祐之此行的关切, 一路有美景相伴,感到慰藉。虽为送别词,却无一丝哀伤。 【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是各种常见的修辞 手法有修辞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诗中“钟鼎山林”借代做 官归隐两种生活,“都是梦”表现诗人淡泊名利,宠辱不惊。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 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诗中虚写欢乐时光,“问谁千 里伴君行”设问,“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突出形 成的孤寂。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 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 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 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