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系统命名法 (1)选择含有卤素原子的最长碳链为主链把支链和卤素 看作取代基按照主链中所含碳原子数目称作“某烷” (2)主链上碳原子的编号从靠近支链一端开始; (3)主链上的支链和卤原子根据立体化学次序规则的顺序, 以“较优”基团列在后的原则排列 CI CH3 CH2CH2 CHCH2 CH3 CH3CHCH2 CHCH3 CH3 2-甲基-4-氯戊烷 3-甲基-1-碘戊烷
(1) 选择含有卤素原子的最长碳链为主链,把支链和卤素 看作取代基,按照主链中所含碳原子数目称作“某烷”. (2) 主链上碳原子的编号从靠近支链一端开始; (3) 主链上的支链和卤原子根据立体化学次序规则的顺序, 以“较优”基团列在后的原则排列. 2-甲基-4-氯戊烷 3-甲基-1-碘戊烷 (2)系统命名法
CH3 CH3CH2 CHCHCH2CH2CH34-甲基-3-溴庚烷 Br (4)当有两个或多个相同卤素时在卤素前冠以二 Cl CH3CHCH2C-CHCH3 C Cl CH3 2-甲基3,3,5-三氯己烷
(4)当有两个或多个相同卤素时,在卤素前冠以二、 三、…... 4-甲基-3-溴庚烷 2-甲基-3,3,5-三氯己烷
(5)当有两个或多个不相同的卤素时,卤原子之间的 次序是:氟、氯、溴、碘 BrCH2 CHFCHCH2I2-甲基-3-氟-4-溴-1-碘丁烷 (6)在多卤烷的命名中,常用“对称”和“不对称” “偏”等字来命名: CICH CHCI CH3 CHCI 1,2-二氯乙烷 1,1-二氯乙烷 对称二氯乙烷 不对称二氯乙烷 偏二氯乙烷
(5)当有两个或多个不相同的卤素时,卤原子之间的 次序是: 2-甲基-3-氟-4-溴-1-碘丁烷 (6)在多卤烷的命名中,常用“对称”和“不对称” 、 “偏”等字来命名: •1,2-二氯乙烷 •对称二氯乙烷 •1,1-二氯乙烷 •不对称二氯乙烷 •偏二氯乙烷 氟、氯、溴、碘 ClCH2CH2Cl CH3CHCl2
912卤烷的制法 (1)烷烃卤代—在光或高温下,常得到一元或多元 卤代烃的混合物。 在实验室通常只限于制备烯丙基卤代物和苯甲基卤代 物(注意各自的反应条件)。 烷烃的溴代反应比氯代反应困难。 碘代反应更难,一般不用烷烃碘代制备碘烷,因为碘 代时生成的碘化氢为强还原剂,能使反应逆向进行: CH4 L, ChaI t HI 如在反应同时加入一些氧化剂(如碘酸、硝酸、氧化 汞等)使H氧化,则碘化反应能顺利进行: 5HI HIO3 3H2O+3l2
(1)烷烃卤代——在光或高温下,常得到一元或多元 卤代烃的混合物。 烷烃的溴代反应比氯代反应困难。 • 碘代反应更难,一般不用烷烃碘代制备碘烷,因为碘 代时生成的碘化氢为强还原剂,能使反应逆向进行: •如在反应同时加入一些氧化剂(如碘酸、硝酸、氧化 汞等)使HI氧化,则碘化反应能顺利进行: 9.1.2 卤烷的制法 •在实验室通常只限于制备烯丙基卤代物和苯甲基卤代 物(注意各自的反应条件)。 CH4 + I2 CH3 I + HI 5HI + HIO3 3H2O + 3I2
(2)不饱和烃与卤化氢马氏、反马、重排)或卤素加成 补充例题: HC、q写出反应机制 及其中间体, hcl 并加以解释。 解: Cl t hc C 负氢重排 思考:为什么 成为叔碳C+ H加在1上? 受甲基影响,C-2带正电 更稳定,故H加到C-1上
补充例题: (2)不饱和烃与卤化氢(马氏、反马、重排)或卤素加成 CH3 + HCl CH3 Cl + H3 C Cl 写 出反应 机 制 及 其中间 体 , 并加以解释。 CH3 Cl CH3 H3 C Cl + Cl CH3 + HCl 1 2 3 负氢重排 成为叔碳C+ Cl CH3 + 解: 思 考 : 为 什 么 H+加在1上? 受甲基影响,C-2带正电 更稳定,故H+加到C-1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