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异生是指由乳酸、甘油和生糖氨基酸等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器官定 位主要是肝,次为肾。糖异生途径指丙酮酸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与酵解途径的多数反应是共有的 可逆反应,但酵解途径中3个关键酶所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在糖异生途径中须由丙酮酸羧化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果糖双磷酸酶-1和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糖异生的生理意义主要在于维 持血糖水平的恒定。 血糖是指血中的葡萄糖,其正常水平相对恒定,维持在3.89-6.11mmo1/L之间,这是血糖的来源 和去路相对平衡的结果。血糖水平主要受多种激素的调控。 1.重点内容: (1)糖的有氧氧化、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及糖异生。 (2)血糖及其调节。 2.难点内容: 各代谢途径的联系与调节。 三、学时安排 9学时 第五章 脂类代谢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1.脂肪的分解代谢关键酶、关键物质及途径的细胞定位(相关概念、脂肪酸B氧 化、酮体)。 2.脂肪酸及胆固醇合成原料、关键酶及关键物质。 3.卵磷脂的合成代谢。 4.胆固醇的代谢转变。 5.血浆脂蛋白分类和功能。 6.重要载脂蛋白的功能。 (二)熟悉:脂类的消化吸收: (三)了解:脂肪酸合成过程,血浆脂蛋白代谢及脂蛋白代谢异常。 二、主要内容 脂类分为脂肪(甘油三酯)及类脂两大类。脂肪的主要功能是储能及供能。类脂包括胆固醇及其 酯、磷脂及糖脂等,是生物膜的重要组分,参与细胞识别及信息传递,并是多种生理活性物质的前 体。 甘油三酯是机体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以肝的合成能力最强。合成所需的甘油及脂酸主要 由葡萄糖代谢提供。 甘油三酯经脂肪动员水解产生甘油和脂酸。甘油可循糖代谢途径代谢。脂酸则氧化分解释 出大量能量,以ATP形式供机体利用。脂酸经活化,进入线粒体进行B-氧化(脱氢、加水、再脱氢及 硫解),然后彻底氧化。酮体是脂酸在肝内氧化不全的产物,酮体的氧化在肝外组织。长期饥饿时脑 及肌肉组织主要靠酮体氧化供能。 脂酸和胆固醇的合成原料(主要为乙酰CoA、NADPH-+H、ATP)来自糖代谢。胆固醇在体内可转 化为胆汁酸、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3及胆固醇酯。 甘油磷脂的合成原料有甘油、酯酰CoA、丝氨酸、胆碱、ATP、CTP等,全身各组织细胞几乎均可 以合成磷脂。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系统的基本成分。 血脂不溶于水,以脂蛋白形式运输。按超速离心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 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四类。CM主要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VLDL主要转
糖异生是指由乳酸、甘油和生糖氨基酸等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器官定 位主要是肝,次为肾。糖异生途径指丙酮酸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与酵解途径的多数反应是共有的 可逆反应,但酵解途径中3个关键酶所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在糖异生途径中须由丙酮酸羧化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果糖双磷酸酶-1和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糖异生的生理意义主要在于维 持血糖水平的恒定。 血糖是指血中的葡萄糖,其正常水平相对恒定,维持在3.89-6.11mmol/L之间,这是血糖的来源 和去路相对平衡的结果。血糖水平主要受多种激素的调控。 1.重点内容: (1)糖的有氧氧化、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及糖异生。 (2)血糖及其调节。 2.难点内容: 各代谢途径的联系与调节。 三、学时安排 9学时 第五章 脂类代谢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脂肪的分解代谢关键酶、关键物质及途径的细胞定位(相关概念、脂肪酸β氧 化、酮体)。 2.脂肪酸及胆固醇合成原料、关键酶及关键物质。 3.卵磷脂的合成代谢。 4.胆固醇的代谢转变。 5.血浆脂蛋白分类和功能。 6.重要载脂蛋白的功能。 (二)熟悉: 脂类的消化吸收; (三)了解:脂肪酸合成过程,血浆脂蛋白代谢及脂蛋白代谢异常。 二、主要内容 脂类分为脂肪(甘油三酯)及类脂两大类。脂肪的主要功能是储能及供能。类脂包括胆固醇及其 酯、磷脂及糖脂等,是生物膜的重要组分,参与细胞识别及信息传递,并是多种生理活性物质的前 体。 甘油三酯是机体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以肝的合成能力最强。合成所需的甘油及脂酸主要 由葡萄糖代谢提供。 甘油三酯经脂肪动员水解产生甘油和脂酸。甘油可循糖代谢途径代谢。脂酸则氧化分解释 出大量能量,以ATP形式供机体利用。脂酸经活化,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脱氢、加水、再脱氢及 硫解),然后彻底氧化。酮体是脂酸在肝内氧化不全的产物,酮体的氧化在肝外组织。长期饥饿时脑 及肌肉组织主要靠酮体氧化供能。 脂酸和胆固醇的合成原料(主要为乙酰CoA、NADPH+H+、ATP)来自糖代谢。胆固醇在体内可转 化为胆汁酸、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3及胆固醇酯。 甘油磷脂的合成原料有甘油、酯酰CoA、丝氨酸、胆碱、ATP、CTP等,全身各组织细胞几乎均可 以合成磷脂。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系统的基本成分。 血脂不溶于水,以脂蛋白形式运输。按超速离心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 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四类。CM主要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VLDL主要转
运内源性甘油三酯,LDL主要将肝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转运至肝外组织,而HDL则参与胆固醇的逆向 转运。 1.重点内容: (1)脂肪酸B氧化。 (2)卵磷脂合成代谢,胆固醇合成代谢及其代谢转变。 (3)血浆脂蛋白的种类及其功能。 2.难点内容: (1)脂肪酸合成代谢过程。 (2)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过程。 三、学时安排 9学时 第六章 生物氧化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1.基本概念:生物氧化、氧化磷酸化、呼吸链。 2.呼吸链各组分及电子传递链顺序。 3.生物体内产生ATP的方式。 4.NADH进入线粒体的两种穿梭机制。 (二)熟悉化学渗透假说及ATP合成的机制。 (三)了解微粒体、过氧化酶体及其他部位的氧化体系及其特点。 二、主要内容 生物氧化主要指供能物质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以维持生命活动,并最终生成C02 和H20的过程。 生物体内产生ATP的方式包括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以后者为主一一指代谢物脱下 2H,经呼吸链中多种酶和辅酶逐步传递最终与02结合生成H20,在递氢过程中使ADP磷酸化生成ATP。 底物水平磷酸化指代谢物分子中能量直接转移生成ATP。 呼吸链组分包括4种功能复合体:NADH-泛醌还原酶(复合体1)、琥珀酸-泛醌还原酶(复合体 IⅡ)、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复合体)、以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复合体V)。以及CoQ和Cytc。 呼吸链各组分电子传递顺序: 琥珀酸 FAD(Fe-S) ↓ NADH→FMN(Fe-S)→CoQ→Cytb→cytcl→Cytc→Cytaa3 →02 根据传递顺序的不同分为两条呼吸链: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NADH氧化 呼吸链存在3个偶联部位,琥珀酸氧化呼吸链存在2个偶联部位。化学渗透假说是解释氧化磷酸化机 制的主要学说。该假说认为,电子经呼吸链传递释放的能量,可将从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泵到内 膜外侧,产生质子电化学梯度储存能量。当质子顺梯度经ATP合酶F,回流时,F,催化ADP和Pi生成并 释放ATP。 氧化磷酸化的过程受调节。主要影响因素为ADP/ATP比值。呼吸链抑制剂阻断呼吸链某一部位使 电子不能传给氧;解偶联剂使氧化和磷酸化偶联过程脱离;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对电子传递和磷酸化
运内源性甘油三酯,LDL主要将肝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转运至肝外组织,而HDL则参与胆固醇的逆向 转运。 1.重点内容: (1)脂肪酸β氧化。 (2)卵磷脂合成代谢,胆固醇合成代谢及其代谢转变。 (3)血浆脂蛋白的种类及其功能。 2.难点内容: (1)脂肪酸合成代谢过程。 (2)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过程。 三、学时安排 9学时 第六章 生物氧化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1.基本概念:生物氧化、氧化磷酸化、呼吸链。 2.呼吸链各组分及电子传递链顺序。 3.生物体内产生ATP的方式。 4.NADH进入线粒体的两种穿梭机制。 (二)熟悉化学渗透假说及ATP合成的机制。 (三)了解微粒体、过氧化酶体及其他部位的氧化体系及其特点。 二、主要内容 生物氧化主要指供能物质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以维持生命活动,并最终生成C02 和H20的过程。 生物体内产生ATP的方式包括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以后者为主——指代谢物脱下 2H,经呼吸链中多种酶和辅酶逐步传递最终与02结合生成H20,在递氢过程中使ADP磷酸化生成ATP。 底物水平磷酸化指代谢物分子中能量直接转移生成ATP。 呼吸链组分包括4种功能复合体:NADH-泛醌还原酶(复合体1)、琥珀酸-泛醌还原酶(复合体 Ⅱ)、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复合体Ⅲ)、以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复合体Ⅳ)。以及CoQ和Cytc。 呼吸链各组分电子传递顺序: 琥珀酸 ↓ FAD(Fe-S) ↓ NADH → FMN(Fe-S) → CoQ → Cytb → cytc1 → Cytc → Cytaa3 → O2 根据传递顺序的不同分为两条呼吸链: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NADH氧化 呼吸链存在3个偶联部位,琥珀酸氧化呼吸链存在2个偶联部位。化学渗透假说是解释氧化磷酸化机 制的主要学说。该假说认为,电子经呼吸链传递释放的能量,可将H +从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泵到内 膜外侧,产生质子电化学梯度储存能量。当质子顺梯度经ATP合酶F0回流时,F1催化ADP和Pi生成并 释放ATP。 氧化磷酸化的过程受调节。主要影响因素为ADP/ATP比值。呼吸链抑制剂阻断呼吸链某一部位使 电子不能传给氧;解偶联剂使氧化和磷酸化偶联过程脱离;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对电子传递和磷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