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积累与运用(27分)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8分) 愧 妇 皆知日不kui 园 亘(▲)古憎(▲)恶校(▲)对锲(▲)而不舍 2.请根据要求填写作家作品或古诗名句。(10分) ,弹琴复长啸。(王维《 (2)马上相逢无纸笔, (▲《逢入京使》)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 3.阅读语段,回答问题。(6分) 以诗歌的名义相聚,文字与鲜花一起(▲ 《春天读诗之夜》诗歌朗诵会在北京剧场华丽 开场。第一个登场的还是西川,“开花就是解放!开花就是革命!一个宇宙的诞生不始于一次爆炸 而始于一次花开!”53岁的西川,依旧激情饱满、节奏铿锵,一首气势磅礴、才情(▲)的《开 花》,在他高昂雄厚的声音中传递到现场的每一个角落。连绵不绝的“开花”意象,渲染出春天蓬 勃升腾的生机;、声声“开呀”、点爕了毎观众的肉心一张张兴奋起来的笑脸,让现场瞬间沸 腾起来。就像朗诵会后,诗人廖伟棠所说:“西川太开放了,节奏感真好,年轻人都写不出这么‘狂’ 的诗来 “春天读诗之夜”圆满落幕,三年来我们于山水之间,吟咏生命 于时代现场,萃取思想。以内心的声音,对抗这越发不美好的世界。就让毎一个 珍爱诗歌的人,将这份春意与诗情传递下去吧 (1)为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生长成长 肆放肆意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3)请根据上下文意和句式,为文中横线处仿写一句话。(2分)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 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27 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8 分) 默 qì 愧 zuò 妇 rú 皆知 目不 kuī 园 亘.( ▲ )古 憎.( ▲ )恶 校.( ▲ )对 锲.( ▲ )而不舍 2.请根据要求填写作家作品或古诗名句。(10 分) ⑴ ▲ ,弹琴复长啸。(王维《 ▲ 》) ⑵马上相逢无纸笔, ▲ 。( ▲ 《逢入京使》) ⑶ ▲ , ▲ , ▲ ,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⑷《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 ▲ , ▲ 。 3.阅读语段,回答问题。(6 分) 以诗歌的名义相聚,文字与鲜花一起( ▲ )。《春天读诗之夜》诗歌朗诵会在北京剧场华丽 开场。第一个登场的还是西川,“开花就是解放!开花就是革命!一个宇宙的诞生不始于一次爆炸 而始于一次花开!”53 岁的西川,依旧激情饱满、节奏铿锵,一首气势磅礴、才情( ▲ )的《开 花》,在他高昂雄厚的声音中传递到现场的每一个角落。连绵不绝的“开花”意象,渲染出春天蓬 勃升腾的生机;一声声“开呀”,点燃了每位观众的内心。一张张兴奋起来的笑脸,让现场瞬间沸 腾起来。就像朗诵会后,诗人廖伟棠所说:“西川太开放了,节奏感真好,年轻人都写不出这么‘狂’ 的诗来。” “春天读诗之夜”圆满落幕,三年来我们于山水之间,吟咏生命; ▲ ▲ , ▲ ▲ ;于时代现场,萃取思想。以内心的声音,对抗这越发不美好的世界。就让每一个 珍爱诗歌的人,将这份春意与诗情传递下去吧! ⑴为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生长 成长 肆放 肆意 ⑵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⑶请根据上下文意和句式,为文中横线处仿写一句话。(2 分)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 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B.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也有他称。他称中,除一般他称外,又有爱称、敬称等 C.《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阿尔萨斯地 区人民的悲痛与愤慨,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D.杨绛的散文《老王》,围绕老王的生活遭遇展开叙述,表现社会下层劳动者艰辛的生活,以及 质朴、善良、忠实的可贵品质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问题。(17分)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音肃 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 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 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辶。”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 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5.甲文节选自 》一书,它是北宋 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2分)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即更刮目相待 (3)释担而立 (4)但手熟尔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以我酌油知之 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但当涉猎 但微颔之 B.大兄何见事之晚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C.自以为大有所益以钱覆其口D.但当涉猎 当世无双 9.甲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乙文所阐释的道理可以用四字成语“ 高度概括。(2分) (二)古诗词鉴赏。(3分) 晚春
B.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也有他称。他称中,除一般他称外,又有爱称、敬称等。 C.《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阿尔萨斯地 区人民的悲痛与愤慨,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D.杨绛的散文《老王》,围绕老王的生活遭遇展开叙述,表现社会下层劳动者艰辛的生活,以及 质朴、善良、忠实的可贵品质。 二、古诗文阅读(20 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问题。(17 分)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 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 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 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 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5.甲文节选自《 ▲ 》一书,它是北宋 ▲ 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2 分)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分) ⑴蒙辞.以军中多务 ⑵即更.刮目相待 ⑶释.担而立 ⑷但手熟尔.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 分)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⑵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⑶以我酌油知之。 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但.当涉猎 但.微颔之 B.大兄何见.事之晚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C .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钱覆其口 D.但当.涉猎 当.世无双 9.甲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乙文所阐释的道理可以用四字成语“ ▲ ” 高度概括。(2 分) (二)古诗词鉴赏。(3 分)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0.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写暮春的诗,这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所以特别珍借这 最后的美好时光。 B.诗中的“杨花”是指杨树开的花,“榆荚”是指榆钱。这一句,表面看起来,是诗人对“杨花榆 荚”的揶揄,其实是更深层次的赞许。 C.在诗人笔下,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连那些“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 都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 D.这首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语言轻灵,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读起来饶有趣味。 、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1-13题。(6分) 选段一 祥子昏昏沉沉地睡了两昼夜 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 草药。给他灌下去,他的确睁开眼看了看,可是待了一会儿又睡着了,嘴里唧唧咕咕的不晓得说了 些什么。A这才想起去请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酲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 第二剂药煎好,他不肯吃。既心疼钱,又恨自己这样的不济……为证明他用不着吃药,他想马 上穿起衣裳就下地。可是刚一坐起来,他的头像有块大石头赘着,脖子一软,眼前冒了金花,他又 倒下了。什么也无须说了,他接过碗来,把药吞下去。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_A_:“车 呢 选段二 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 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拉上买卖,稍微 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 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 为把别人落在后边。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 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 死人的危险。现在,他故意的要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 他又恢复了他的静默寡言。一声不出的,他吃,他喝,他掏坏。言语是人类彼此交换意见与传 达感情的,他没了意见,没了希望,说话干吗呢?除了讲价儿,他一天到晩老闭着口;口似乎专为 吃饭喝茶与吸烟预备的。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莱,拉车 少卖点力气而多争一两个铜子,都使他觉到满意。他占了便宜,别人就吃了亏,对,这是一种报复! 11.以上名著选段的作者是谁?选段①中人物A又是谁?(2分)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0.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3 分) A.这是一首写暮春的诗,这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 最后的美好时光。 B.诗中的“杨花”是指杨树开的花,“榆荚”是指榆钱。这一句,表面看起来,是诗人对“杨花榆 荚”的揶揄,其实是更深层次的赞许。 C.在诗人笔下,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连那些“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 都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 D.这首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语言轻灵,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读起来饶有趣味。 三、现代文阅读(28 分) (一)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1—13题。(6分) 选段一 祥子昏昏沉沉地睡了两昼夜, A 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 草药。给他灌下去,他的确睁开眼看了看,可是待了一会儿又睡着了,嘴里唧唧咕咕的不晓得说了 些什么。 A 这才想起去请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 第二剂药煎好,他不肯吃。既心疼钱,又 恨自己这样的不济……为证明他用不着吃药,他想马 上穿起衣裳就下地。可是刚一坐起来,他的头像有块大石头赘着,脖子一软,眼前冒了金花,他又 倒下了。什么也无须说了,他接过碗来,把药吞下去。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 A :“车 呢?” 选段二 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 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拉上买卖,稍微 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 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 为把别人落在后边。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 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 死人的危险。现在,他故意的要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 他又恢复了他的静默寡言。一声不出的,他吃,他喝,他掏坏。言语是人类彼此交换意见与传 达感情的,他没了意见,没了希望,说话干吗呢?除了讲价儿,他一天到晚老闭着口;口似乎专为 吃饭喝茶与吸烟预备的。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拉车 少卖点力气而多争一两个铜子,都使他觉到满意。他占了便宜,别人就吃了亏,对,这是一种报复! 11.以上名著选段的作者是谁?选段①中人物 A 又是谁?(2分)
12.什么原因使祥子昏昏沉沉大病一场?祥子问起的那辆车子后来的命运怎样?(2分) 13.根据这两段文字的描述,可以看出祥子的生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17题。(8分)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 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苿莉之类,还有极其 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 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 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 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 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 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 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 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 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 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 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 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 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灬;没有头而“以乳为目 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 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 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 失掉了
12.什么原因使祥子昏昏沉沉大病一场?祥子问起的那辆车子后来的命运怎样?(2分) 13.根据这两段文字的描述,可以看出祥子的生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17题。(8分)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 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 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 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 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 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 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 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 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 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 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 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 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 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 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 ;没有头而“以乳为目, 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 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 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 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 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4.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2分) 15.“三哼经”是阿长对《山海经》的称呼,这与文中哪一句话相呼应?阿长买来《山海经》后,“我” 又有什么表现?(用原文回答)(2分) 16.作者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2分) 17.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着重写了对阿长的讨厌之情,结尾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 里永安她的魂灵!”这叫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8-20题。(14分) 评语 (1)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 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2)“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 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3)“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4)“害群之马?”我说。 (5)“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6)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7)“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 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8)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 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 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9)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 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0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 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1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勺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 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 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 泼又用功”的旁边。 (3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 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4.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2 分) 15.“三哼经”是阿长对《山海经》的称呼,这与文中哪一句话相呼应?阿长买来《山海经》后,“我” 又有什么表现?(用原文回答)(2 分) 16.作者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2 分) 17.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着重写了对阿长的讨厌之情,结尾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 里永安她的魂灵!”这叫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 分)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 18—20 题。(14 分) 评语 ⑴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 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⑵“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 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⑶“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⑷“害群之马?”我说。 ⑸“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⑹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⑺“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 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⑻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 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 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⑼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 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⑽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 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⑾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 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⑿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 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 泼又用功”的旁边。 ⒀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