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区2010-20l1学年度上期末教学过程质量监测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A、B两卷。A卷100分,B卷50分,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 3A卷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第I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其他类型题。 4在使用机读卡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机读卡相应位置上,请 将第I卷每小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机读卡题号的位置上。 5在答第工卷和B卷时,用钢笔或圆珠笔将试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将试题的答案写 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 6交卷时只交机读卡和答题卷。 A卷(共100分) 第|卷(选择题18分) 基础知识积累运用(9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to)和,又常常把这两句向我的朋友强聒(guo) 不舍。 B.上帝怒不可恶(e)……上帝久久地伫(zh山)立凝视着。 C.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现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kang)騙,却看看他的筋骨和 脊(j)梁 D.多少过分的谀(yu)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song)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 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B.我的素愿是把生活中的智慧,也可称之为生活的本事传受给你。 C.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彩藻饰太盛则骄,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的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了。但他是永生的。 ②这是睿智的微笑。……这微笑有时变成放声大笑,但是,其中有哲理的忧伤 ③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职业之神圣
龙泉驿区 2010—2011 学年度上期末教学过程质量监测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 A、B 两卷。A 卷 100 分,B 卷 50 分,全卷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 3.A 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其他类型题。 4.在使用机读卡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机读卡相应位置上,请 将第Ⅰ卷每小题的答案,用 2B 铅笔涂在机读卡题号的位置上。 5.在答第Ⅱ卷和 B 卷时,用钢笔或圆珠笔将试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将试题的答案写 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 6.交卷时只交机读卡和答题卷。 A 卷(共 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18 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9 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tiáo)和,又常常把这两句向我的朋友强聒(ɡuō) 不舍。 B. 上帝怒不可恶.( è )……上帝久久地伫.(zhù)立凝视着。 C.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现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kānɡ)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 脊.(jì)梁。 D. 多少过分的谀.(yú)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sànɡ)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 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B. 我的素愿是把生活中的智慧,也可称之为生活的本事传受给你。 C.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彩藻饰太盛则骄,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D.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的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了。但他是永生的。 ②这是睿智的微笑。……这微笑有时变成放声大笑,但是,其中有哲理的忧伤。 ③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职业之神圣
A.①坠落②饱含③蒙骗 B①坠毁②储存③成就 C①陨落②蕴涵③亵渎 D①陨落②包涵③欺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 不懈于内,忠志之土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 先帝遗德,恢弘志土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 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 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 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 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 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 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诚宜开张圣听(扩大) 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憎恨) D.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同) 5下列句中加点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光先帝遗德 B∫盖追先帝之殊遇 先帝不以臣卑鄙 将军宜枉驾顾之 C.J躬耕于南阳 p∫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奉命于危难之间 安陵君其许寡人 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面选文诸葛亮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总共提出了广开言路、亲贤远 佞两条建议 B作者为了突出广开言路的重要,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谈 更能让人动心 C选文的议论、叙事、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我们可以感到作者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 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D在写法上,文章首先从打开进言之路谈起,在此基础上再谈赏罚分明和亲贤远佞的问题
A.①坠落 ②饱含 ③蒙骗 B.①坠毁 ②储存 ③成就 C.①陨落 ②蕴涵 ③亵渎 D.①陨落 ②包涵 ③欺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9 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 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 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 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 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 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 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 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 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诚宜开张..圣听(扩大) 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憎恨) D.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同) 5.下列句中加点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光先帝遗德 B. 盖追先帝之.殊遇 先帝不以.臣卑鄙 将军宜枉驾顾之. C. 躬耕于.南阳 D.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奉命于.危难之间 安陵君其.许寡人 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面选文诸葛亮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总共提出了广开言路、亲贤远 佞两条建议。 B.作者为了突出广开言路的重要,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谈, 更能让人动心。 C.选文的议论、叙事、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我们可以感到作者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 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D.在写法上,文章首先从打开进言之路谈起,在此基础上再谈赏罚分明和亲贤远佞的问题
这样说理主次分明,更能让人接受。 第Ⅱ卷(共82分) 三、(10分)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译 8.诗文名句默写填空。((1)-(8)小题选六个小题做)(6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 (2)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无意苦争春 (陆游《卜算子·咏梅》) (5)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6)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 固亭怀古》) (7)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8)酒困路长惟欲睡, (苏轼《浣溪沙》) 四、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913题。(12分) 学会感恩 ①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溵没有生 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 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诗句, 讲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语, 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但是,这样的古训拼并没有渗进我们的血液,有时候,我们常常忘记 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 ③没错,感恩的敌人,是忘恩负义。但是,真正忘恩负义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 们常常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情谊、恩惠和德泽,以为是理所当然,便容易忽略或忘记, 有意无意地站在了感恩的对立面。难道不是吗?我们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 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树老根多,嫌烦
这样说理主次分明,更能让人接受。 第Ⅱ卷(共 82 分) 三、(10 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 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译文: 8.诗文名句默写填空。((1)-(8)小题选六个小题做)(6 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 (2)千嶂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无意苦争春, 。(陆游《卜算子·咏梅》) (5)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6)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 固亭怀古》) (7)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8)酒困路长惟欲睡, 。(苏轼《浣溪沙》) 四、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 9-13 题。(12 分) 学会感恩 ①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 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 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诗句, 讲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语, 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但是,这样的古训并没有渗进我们的血液,有时候,我们常常忘记 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 ③没错,感恩的敌人,是忘恩负义。但是,真正忘恩负义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 们常常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情谊、恩惠和德泽,以为是理所当然,便容易忽略或忘记, 有意无意地站在了感恩的对立面。难道不是吗?我们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 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树老根多,嫌烦
呢。而我们自己呢,哪怕是同学或情人的生日,都不会错过他们的 PARTY,偏偏记不清父 母的生日,就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④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 知道要躬身弯腰,便是属于前者;感受上苍,懂得要抬头仰视,便是属于后者。因此,哪怕 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帮助,这样的人也是不敢轻视、不能忘记 的。跪拜在教堂里的那些人,仰望着从教堂彩色的玻璃窗中洒进的阳光,是怀着感恩之情的, 纵使我并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我总是被那种神情所感动。 ⑤不懂得忏悔的人,一般也容易缺乏感恩之情。道理很简单,这样的人,往往唯我独 尊,一切都是他对,他从来都没有错,对于别人给予他的帮助,特别是指岀他的错误弥补他 闪失的帮助,他怎么会在意呢?不仅不会在意,而且还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帮助是多余是当面 让他下不来台呢。这样的人,心如冰硬板结的水泥地板,水是打不湿的,便也就难以再松软 得能够钻岀惊蛰的小虫来,呜叫出哪怕再微弱的感恩之声来 9.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观点是:(2分) 10.在第②段末尾,作者写道:“有时候,我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 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想想在生活和生命两个方面,我们需要对谁感恩?(2分) ①面对生活: ②面对生命 11.第③段作者列举“对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嫌烦”和“记不清父母的生日”两个例子说明 的是:(2分) 12.阅读文章第④段,请将本段的中心句摘录如下:(2分) 13.请你为文章第④段的观点再提供一个事实论据。(60字左右)(4分) 五、作文(60分) 14.读了《学会感恩》一文,你一定有想法或启示,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诉 说你对父母、同学、老师……的情感 (1)自拟题目,(2)不少于600字。(3)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呢。而我们自己呢,哪怕是同学或情人的生日,都不会错过他们的 PARTY,偏偏记不清父 母的生日,就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④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 知道要躬身弯腰,便是属于前者;感受上苍,懂得要抬头仰视,便是属于后者。因此,哪怕 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帮助,这样的人也是不敢轻视、不能忘记 的。跪拜在教堂里的那些人,仰望着从教堂彩色的玻璃窗中洒进的阳光,是怀着感恩之情的, 纵使我并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我总是被那种神情所感动。 ⑤不懂得忏悔的人,一般也容易缺乏感恩之情。道理很简单,这样的人,往往唯我独 尊,一切都是他对,他从来都没有错,对于别人给予他的帮助,特别是指出他的错误弥补他 闪失的帮助,他怎么会在意呢?不仅不会在意,而且还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帮助是多余是当面 让他下不来台呢。这样的人,心如冰硬板结的水泥地板,水是打不湿的,便也就难以再松软 得能够钻出惊蛰的小虫来,呜叫出哪怕再微弱的感恩之声来。 9.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观点是:(2 分) 10.在第②段末尾,作者写道:“有时候,我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 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想想在生活和生命两个方面,我们需要对谁感恩?(2 分) ①面对生活: ②面对生命: 11.第③段作者列举“对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嫌烦”和“记不清父母的生日”两个例子说明 的是:(2 分) 12.阅读文章第④段,请将本段的中心句摘录如下:(2 分) 13.请你为文章第④段的观点再提供一个事实论据。(60 字左右)(4 分) 五、作文(60 分) 14. 读了《学会感恩》一文,你一定有想法或启示,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诉 说你对父母、同学、老师……的情感。 (1)自拟题目,(2)不少于 600 字。(3)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B卷(50分) 、诗词赏析(4分)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①,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②应犹 在,只是朱颜改③。问君④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注释】①了:了结,完结 ②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③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④君 作者自称。 1.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春花秋月”即良辰美景,是词人昔日欢娱之时。 B.“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句是说春花秋月来去匆匆,词人对往事美好的回忆 萦绕在心头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表面上说故国的宫殿仍在,但自己已经衰老了 深层意义则表现“江东易主”之痛。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江流”一句是以滚滚东流的一江春水比喻多而深且 连绵不断的愁情 2.这首词借“春花秋月”抒情,以“一江春水”为喻,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2分) 文言文阅读(12分) 仲淹掌学 晏丞相殊留守南京,范公遭母忧,寓居城下。晏殊请掌府学。范公常宿学中,训督学者 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往往潜至斋舍泂①之, 见有先寝者,诘之,其人绐云②:“适疲倦,暂就枕耳。”问未寝之时观何书,其人亦妄对, 则取书问之,其人不能对,乃罚之。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 意,亦使学者以为法。由是四方从者辐凑③,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多其所 教也 (选自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调(ⅹi∂ng):看。②绐(dai):欺骗。③輻凑: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 轮轴一样。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多其所教也 (他,范仲淹)B.见有先寝者,诘之(斥责) C.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写一篇)D.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睡眠、饮食) 4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
B 卷(50 分) 一、诗词赏析(4 分)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①,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②应犹 在,只是朱颜改③。问君④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注释】①了:了结,完结。 ②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③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④君: 作者自称。 1.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春花秋月”即良辰美景,是词人昔日欢娱之时。 B.“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句是说春花秋月来去匆匆,词人对往事美好的回忆 萦绕在心头。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表面上说故国的宫殿仍在,但自己已经衰老了, 深层意义则表现“江东易主”之痛。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江流”一句是以滚滚东流的一江春水比喻多而深且 连绵不断的愁情。 2.这首词借“春花秋月”抒情,以“一江春水”为喻,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2 分) 二、文言文阅读(12 分) 仲淹掌学 晏丞相殊留守南京,范公遭母忧,寓居城下。晏殊请掌府学。范公常宿学中,训督学者 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往往潜至斋舍诇①之, 见有先寝者,诘之,其人绐云②:“适疲倦,暂就枕耳。”问未寝之时观何书,其人亦妄对, 则取书问之,其人不能对,乃罚之。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 意,亦使学者以为法。由是四方从者辐凑③,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多其所 教也。 (选自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诇(xiònɡ):看。②绐(dài):欺骗。③辐凑: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 轮轴一样。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多其.所教也 (他,范仲淹 ) B.见有先寝者,诘.之( 斥责 ) C.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 (写一篇) D.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睡眠、 饮食) 4.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 分) (1)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