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1: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 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甚广的一句成语,意思是粮食丰收了,农户的收入却反而减少 了。推而广之,农业的好消息会是农民的坏消息吗?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粮食是 生活必需品,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小。如果让粮食的价格和产量由自发的供求关系来决 定,则会存在谷贱伤农的情况,如图2-21所示 Ent H-I-E 图2-21谷贱伤农的经济模型 在图2-21中,对于有生产周期的粮食,在一定的生产周期内粮食产量是一个常数,因 此,粮食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假设上一年的粮食产量为Q0,对应的均衡价格为PO。 本年度粮食丰收后,供给曲线从S0右移至S1,均衡价格下降至P1。由于粮食丰收增加的 收入为四边形Q0Q1EH的面积,而由于粮价下降减少的收入为四边形 POPIHE0的面积 显然减少的收入大于增加的收入,因此,粮食丰收后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这就是平常 所说的“谷贱伤农”,也就是所谓的丰产不丰收的道理
6 案例 2.1: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 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甚广的一句成语,意思是粮食丰收了,农户的收入却反而减少 了。推而广之,农业的好消息会是农民的坏消息吗?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粮食是 生活必需品,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小。如果让粮食的价格和产量由自发的供求关系来决 定,则会存在谷贱伤农的情况,如图 2-21 所示。 在图 2-21 中,对于有生产周期的粮食,在一定的生产周期内粮食产量是一个常数,因 此,粮食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假设上一年的粮食产量为 Q0,对应的均衡价格为 P0。 本年度粮食丰收后,供给曲线从 S0 右移至 S1,均衡价格下降至 P1。由于粮食丰收增加的 收入为四边形 Q0Q1E1H 的面积,而由于粮价下降减少的收入为四边形 P0P1HE0 的面积。 显然减少的收入大于增加的收入,因此,粮食丰收后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这就是平常 所说的“谷贱伤农”,也就是所谓的丰产不丰收的道理
案例22:对生产者还是对消费者征税? 如果政府决定对某种产品征税,那么对于政府来说,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对生产者 征税呢还是对消费者征税?比如,政府决定对汽油征税,那么就有两种征税方式:一是政 府直接向生产汽油的厂家征税,可以按照生产出来的汽油的产量征税,也可以按照汽油的 价格征税:二是向汽油的消费者征税,如在加油站向每个加油的消费者征税。 凭个人的直觉,我们可能会认为直接向厂家征税对消费者有利,向消费者征税则对厂 商有利。然而,经济学分析表明,无论在什么环节征税,结果都会使市场价格上升相当于 税率(即单位产品所征收的税额)的水平,两种征税方式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完全相同。把征 税机构看作一个左右两侧分别开口的箱子,缴纳税款是向箱子里投钱,消费税与生产税的 差别,如同选择从左边还是右边投钱,对于纳税人的影响是一样的。 在图5-19中,如果从量征税,即按数量征税,每升汽油征收相同的税额t,t相当于 图中的FG,那么生产税的直接效应是供给曲线从S0向上移动至S1,移动的垂直距离等于 t:消费税的直接效应是需求曲线从D0向下移动至D1,移动的垂直距离也等于t。因此, 两种征税方式对市场均衡状态的改变效应完全相同,都表现为汽油价格以原先均衡价格为 起点上下移动,而汽油数量保持不变。 D1S14 图5-19消费税与生产税的效应 在没有征税时,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汽油价格为Pe,汽油数量为Qe。如果政府对生产者征 税,每升汽油的税额为FG,则生产者的供给曲线将由S0向上移至S1,新的均衡点F决定 了新的均衡价格P1和新的均衡数量Q1。即在政府对生产者征税之后,汽油价格上升了 汽油数量增加了。政府为此获得的税收额为(P1-P2)Q1,即图中矩形PP2GF的面积。生产
7 案例 2.2:对生产者还是对消费者征税? 如果政府决定对某种产品征税,那么对于政府来说,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对生产者 征税呢还是对消费者征税?比如,政府决定对汽油征税,那么就有两种征税方式:一是政 府直接向生产汽油的厂家征税,可以按照生产出来的汽油的产量征税,也可以按照汽油的 价格征税;二是向汽油的消费者征税,如在加油站向每个加油的消费者征税。 凭个人的直觉,我们可能会认为直接向厂家征税对消费者有利,向消费者征税则对厂 商有利。然而,经济学分析表明,无论在什么环节征税,结果都会使市场价格上升相当于 税率(即单位产品所征收的税额)的水平,两种征税方式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完全相同。把征 税机构看作一个左右两侧分别开口的箱子,缴纳税款是向箱子里投钱,消费税与生产税的 差别,如同选择从左边还是右边投钱,对于纳税人的影响是一样的。 在图 5-19 中,如果从量征税,即按数量征税,每升汽油征收相同的税额 t,t 相当于 图中的 FG,那么生产税的直接效应是供给曲线从 S0 向上移动至 S1,移动的垂直距离等于 t;消费税的直接效应是需求曲线从 D0 向下移动至 D1,移动的垂直距离也等于 t。因此, 两种征税方式对市场均衡状态的改变效应完全相同,都表现为汽油价格以原先均衡价格为 起点上下移动,而汽油数量保持不变。 在没有征税时,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汽油价格为 Pe,汽油数量为 Qe。如果政府对生产者征 税,每升汽油的税额为 FG,则生产者的供给曲线将由 S0 向上移至 S1,新的均衡点 F 决定 了新的均衡价格 P1 和新的均衡数量 Q1。即在政府对生产者征税之后,汽油价格上升了, 汽油数量增加了。政府为此获得的税收额为(P1-P2)Q1,即图中矩形 P1P2GF 的面积。生产
者和消费者所承担的税收由供求曲线的弹性决定(参见第二章的内容),在此,消费者为每 升汽油所负担的税收为(P1-Pe),生产者为每升汽油所负担的税收为[FG-(Pl-Pe)=(Pe-P2) 征税所造成的社会效率损失为三角形EFG的面积。 如果不是对生产者征税,改为对消费者征税,每升汽油的税额仍然是FG,则供给曲线不 变,需求曲线由D0向左下方移至D1,新的均衡点G决定了新的汽油价格和汽油数量分别 为P2和Q1,即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但政府获得的税收、消费者与生产者 负担的税收及征税所造成的社会效率损失都不变
8 者和消费者所承担的税收由供求曲线的弹性决定(参见第二章的内容),在此,消费者为每 升汽油所负担的税收为(P1-Pe),生产者为每升汽油所负担的税收为[FG-(P1-Pe)]=(Pe-P2)。 征税所造成的社会效率损失为三角形 EFG 的面积。 如果不是对生产者征税,改为对消费者征税,每升汽油的税额仍然是 FG,则供给曲线不 变,需求曲线由 D0 向左下方移至 D1,新的均衡点 G 决定了新的汽油价格和汽油数量分别 为 P2 和 Q1,即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但政府获得的税收、消费者与生产者 负担的税收及征税所造成的社会效率损失都不变
案例3.3:幸亏我们生活在一个边际效用递减的世界里 我们设想,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连续消费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将随其 消费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即边际效用是递增的。简单的例子是,一个人肚子饿了,吃 个馒头得不到很高的享受,可是吃得多了,这种享受的感觉越来越强烈,那么结果会是什 么呢?这个人吃馒头将是个无底洞,永远都无法满足了。吸毒就接近于边际效用递增。正 因为边际效用递增,吸毒的人才会越吸越上瘾,甚至卖掉家产,抛妻弃子,宁可食不充 饥,衣不蔽体,毒却不可不吸。如果人们对大多数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增的,这个世界将 是一个疯狂的世界。相反,正因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人们在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后,就会想方设法生产和消费另一种商品以实现最大化的总效用。事实上,商品的创新和 丰富多彩皆源于人们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所以说,幸亏我们生活在一个边际效用递减 世界里
9 案例 3.3:幸亏我们生活在一个边际效用递减的世界里 我们设想,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连续消费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将随其 消费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即边际效用是递增的。简单的例子是,一个人肚子饿了,吃一 个馒头得不到很高的享受,可是吃得多了,这种享受的感觉越来越强烈,那么结果会是什 么呢?这个人吃馒头将是个无底洞,永远都无法满足了。吸毒就接近于边际效用递增。正 因为边际效用递增,吸毒的人才会越吸越上瘾,甚至卖掉家产,抛妻弃子,宁可食不充 饥,衣不蔽体,毒却不可不吸。如果人们对大多数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增的,这个世界将 是一个疯狂的世界。相反,正因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人们在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后,就会想方设法生产和消费另一种商品以实现最大化的总效用。事实上,商品的创新和 丰富多彩皆源于人们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所以说,幸亏我们生活在一个边际效用递减的 世界里
案例3.1:钻石和水的价值悖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第一卷第四章中提出了著名的价值悖论:“没有什么东 西比水更有用,但它几乎不能购买任何东西相反,一块钻石有很小的使用价值,但是 通过交换可以得到大量的其他商品。 令人遗憾的是,斯密没有准备回答这个悖论,他仅仅创造了一个奇特的二分法,水有 使用价值,而钻石有交换价值。然而,斯密以前的教授海彻森和其他学院的老师己经在几 年之前就解决了这个悖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首先由消费者的主观需求决定,然后再由商 品的相对稀缺性或丰富程度决定。简而言之,由需求和供给决定。较丰富的商品,价格较 低;较稀缺的商品,价格较高。 甚至让人吃惊的是,亚当·斯密在他写作经典的《国富论》前十年发表的一篇讲演中 就解决了水和钻石的悖论。钻石和水的价格的不同在于它们的稀缺性不同。斯密说:“仅仅 想一下,水是如此充足便宜以至于提一下就能得到:再想一想钻石的稀有.…它是那么珍 贵。”斯考特思教授补充说,当供给条件变化时,产品的价值也变化,斯密注意到一个迷失 在阿拉伯沙漠里的富裕商人会以很高的价格来评价水。如果工业能成倍地生产出大量的钻 石,钻石的价格将大幅度下跌。 19世纪0年代,三位经济学家门格尔、杰文斯和瓦尔拉斯分别说明价格(交换价值)由 它们的边际效用来决定,而不是由它们的全部效用(使用价值)决定。因为水是丰富的, 增加一单位水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很小,因而水的价格很便宜:而钻石是极端稀缺的,获得 一单位钻石的边际效用很高,因而钻石的价格是昂贵的
10 案例 3.1:钻石和水的价值悖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第一卷第四章中提出了著名的价值悖论:“没有什么东 西比水更有用,但它几乎不能购买任何东西……相反,一块钻石有很小的使用价值,但是 通过交换可以得到大量的其他商品。” 令人遗憾的是,斯密没有准备回答这个悖论,他仅仅创造了一个奇特的二分法,水有 使用价值,而钻石有交换价值。然而,斯密以前的教授海彻森和其他学院的老师已经在几 年之前就解决了这个悖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首先由消费者的主观需求决定,然后再由商 品的相对稀缺性或丰富程度决定。简而言之,由需求和供给决定。较丰富的商品,价格较 低;较稀缺的商品,价格较高。 甚至让人吃惊的是,亚当•斯密在他写作经典的《国富论》前十年发表的一篇讲演中 就解决了水和钻石的悖论。钻石和水的价格的不同在于它们的稀缺性不同。斯密说:“仅仅 想一下,水是如此充足便宜以至于提一下就能得到;再想一想钻石的稀有……它是那么珍 贵。”斯考特思教授补充说,当供给条件变化时,产品的价值也变化,斯密注意到一个迷失 在阿拉伯沙漠里的富裕商人会以很高的价格来评价水。如果工业能成倍地生产出大量的钻 石,钻石的价格将大幅度下跌。 19 世纪 70 年代,三位经济学家门格尔、杰文斯和瓦尔拉斯分别说明价格(交换价值)由 它们的边际效用来决定,而不是由它们的全部效用(使用价值)决定。因为水是丰富的, 增加一单位水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很小,因而水的价格很便宜;而钻石是极端稀缺的,获得 一单位钻石的边际效用很高,因而钻石的价格是昂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