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化学》总论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适用专业:农学、园艺专业本科 学时数:14学时 订本课程实验大纲的依据 依据2000级农业化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 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和深入理解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践中能够灵活 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学好本专业,掌握实践技能,以 便将来胜任本专业工作。实验中要认真、仔细,爱护公共财务,严格遵守课堂纪 律,以保证顺利完成每次实验。 、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 1.通过实验教学验证部分农业化学的基本理论,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农业化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 练,培养学生运用农业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践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四、学时分配、教学形式及实验性质 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50学时,其中实验14学时(课内)。 教学形式:教学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课上老师讲解实验的基本目 的、原理、方法及仪器的使用,并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具体实验步骤。实验结束后, 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和解释 五、实验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完成情况,结合实验报告情况综合评分。实验成 绩单独计分。 六、实验目的、内容及学时分配
《农业化学》总论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适用专业:农学、园艺专业本科 学时数:14 学时 一、 订本课程实验大纲的依据 依据 2000 级农业化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 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和深入理解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践中能够灵活 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学好本专业,掌握实践技能,以 便将来胜任本专业工作。实验中要认真、仔细,爱护公共财务,严格遵守课堂纪 律,以保证顺利完成每次实验。 三、 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 1.通过实验教学验证部分农业化学的基本理论,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农业化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 练,培养学生运用农业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践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四、 学时分配、教学形式及实验性质 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 50 学时,其中实验 14 学时(课内)。 教学形式:教学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课上老师讲解实验的基本目 的、原理、方法及仪器的使用,并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具体实验步骤。实验结束后, 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和解释。 五、 实验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完成情况,结合实验报告情况综合评分。实验成 绩单独计分。 六、实验目的、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提要 1|尿素总氮量的测定 3 测定尿素中总氮含量,检测肥料成 分,鉴定肥料品质 2|土壤速效磷的测定 解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用于指导 3 施肥。 鉴别过磷酸钙的品质,计算磷的施用 3|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测定3量。 4|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了解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合理施用钾 掌握无机肥料品质鉴定方法,可了解 5无机肥料的定性鉴定 3肥料的品质、成分及理化性质,做到 合理施用 七、教材 自编讲义
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实验内容提要 1 尿素总氮量的测定 3 测定尿素中总氮含量,检测肥料成 分,鉴定肥料品质。 2 2 土壤速效磷的测定 3 了解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用于指导 施肥。 3 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测定 3 鉴别过磷酸钙的品质,计算磷的施用 量。 4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2 了解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合理施用钾 肥。 5 无机肥料的定性鉴定 3 掌握无机肥料品质鉴定方法,可了解 肥料的品质、成分及理化性质,做到 合理施用。 七、教材 自编讲义
《农业化学》总论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适用专业:资环、水保专业本科 学时数:10学时 订本课程实验大纲的依据 依据2000级农业化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 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和深入理解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践中能够灵活 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学好本专业,掌握实践技能,以 便将来胜任本专业工作。实验中要认真、仔细,爱护公共财务,严格遵守课堂纪 律,以保证顺利完成每次实验。 六、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 1.通过实验教学验证部分农业化学的基本理论,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农业化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 练,培养学生运用农业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践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七、学时分配、教学形式及实验性质 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50学时,其中实验10学时(课内)。 教学形式:教学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课上老师讲解实验的基本目 的、原理、方法及仪器的使用,并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具体实验步骤。实验结束后, 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和解释。 八、实验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完成情况,结合实验报告情况综合评分。实验成 绩单独计分。 六、实验目的、内容及学时分配
《农业化学》总论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适用专业:资环、水保专业本科 学时数:10 学时 二、 订本课程实验大纲的依据 依据 2000 级农业化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 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和深入理解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践中能够灵活 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学好本专业,掌握实践技能,以 便将来胜任本专业工作。实验中要认真、仔细,爱护公共财务,严格遵守课堂纪 律,以保证顺利完成每次实验。 六、 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 1.通过实验教学验证部分农业化学的基本理论,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农业化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 练,培养学生运用农业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践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七、 学时分配、教学形式及实验性质 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 50 学时,其中实验 10 学时(课内)。 教学形式:教学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课上老师讲解实验的基本目 的、原理、方法及仪器的使用,并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具体实验步骤。实验结束后, 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和解释。 八、 实验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完成情况,结合实验报告情况综合评分。实验成 绩单独计分。 六、实验目的、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提要 1|尿素总氮量的测定 3/测定尿素中总氮含量,检测肥料成 分,鉴定肥料品质 2|尿素中缩二脲含量的测定 测定尿素中缩二脲含量,可以鉴定肥料品 3|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测定鉴别过磷酸钙的品质,计算磷的施用 掌握无机肥料品质鉴定方法,可了解 4|无机肥料的定性鉴定 3肥料的品质、成分及理化性质,做到 合理施用。 七、教材 自编讲义
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实验内容提要 1 尿素总氮量的测定 3 测定尿素中总氮含量,检测肥料成 分,鉴定肥料品质。 2 尿素中缩二脲含量的测定 2 测定尿素中缩二脲含量,可以鉴定肥料品 质。 3 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测定 2 鉴别过磷酸钙的品质,计算磷的施用 量。 4 无机肥料的定性鉴定 3 掌握无机肥料品质鉴定方法,可了解 肥料的品质、成分及理化性质,做到 合理施用。 七、教材 自编讲义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说明 1.适用专业:植保本科。 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3.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4.教学时数: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20学时。 5.周学时数:4学 6.选定教材:《土壤肥料学》王荫槐主编 7.课程说明: 土壤肥料学是植保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一方面以植物、化学、生物化 学、植物生理学为基础,另一方面又是学好栽培、耕作、生态学、植保等课程不可缺少 的专业基础课。 土壤肥料学是研究土壤组成、理化性质、植物营养、肥料性质和合理施肥的一门科 学,其研究对象是作物、土壤和肥料及其相互关系。本课程结构包括两大部分,即土壤 与植物营养理论和肥料。土壤部分主要讲授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水、肥、气、热 等肥力因素及其化学特性。肥料部分主要讲授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植物的营养特性, 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的种类、性质、转化规律和施肥特点以及合理施肥的基本技术方法 执行本大纲应注意 (1)保持本学科的系统性。 (2)以土壤肥料基本性质为重点,土壤部分重点了解土壤的水、肥、气、热等肥力特 性。肥料部分以植物营养原理和化学肥料为主,有机肥料部分结合本地区实际,重 点讲授北方栽培绿肥、堆肥、泥炭和常用农家肥。 (3)在教学方法上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北方地区气候、土壤和作物的特点,以课 堂讲授为主,加强直观实物教学,并注意引入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 (4)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尽可能采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5)授课中注意抓住各章的中心问题,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注意各章节的联系和系统 性 大纲编写人:张兴梅 二、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学理论学 教学内容 时学时 时课|验 土壤矿物质 植物营养 土壤有机质52 氮肥 学|4±壤孔性、结构性和 肥 物理机械性 土壤水分状况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一、 说明 1. 适用专业:植保本科。 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3.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4. 教学时数:理论课 40 学时,实验课 20 学时。 5. 周学时数:4 学时。 6. 选定教材:《土壤肥料学》 王荫槐主编 7. 课程说明: 土壤肥料学是植保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一方面以植物、化学、生物化 学、植物生理学为基础,另一方面又是学好栽培、耕作、生态学、植保等课程不可缺少 的专业基础课。 土壤肥料学是研究土壤组成、理化性质、植物营养、肥料性质和合理施肥的一门科 学,其研究对象是作物、土壤和肥料及其相互关系。本课程结构包括两大部分,即土壤 与植物营养理论和肥料。土壤部分主要讲授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水、肥、气、热 等肥力因素及其化学特性。肥料部分主要讲授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植物的营养特性, 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的种类、性质、转化规律和施肥特点以及合理施肥的基本技术方法。 执行本大纲应注意: (1)保持本学科的系统性。 (2)以土壤肥料基本性质为重点,土壤部分重点了解土壤的水、肥、气、热等肥力特 性。肥料部分以植物营养原理和化学肥料为主,有机肥料部分结合本地区实际,重 点讲授北方栽培绿肥、堆肥、泥炭和常用农家肥。 (3)在教学方法上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北方地区气候、土壤和作物的特点,以课 堂讲授为主,加强直观实物教学,并注意引入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 (4)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尽可能采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5)授课中注意抓住各章的中心问题,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注意各章节的联系和系统 性。 大纲编写人:张兴梅 二、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学时分配表 序 号 教学内容 总 学 时 学时分配 序 号 教学内容 总 学 时 学时分配 理论 学时 实 验 学 时 验 讲 课 实 验 土 壤 学 部 分 1 绪论 1 1 肥 料 学 部 分 1 绪论 1 1 2 土壤矿物质 2 2 2 植物营养 6 6 3 土壤有机质 5 2 3 3 氮肥 7 4 3 4 土壤孔性、结构性和 物理机械性 3 3 4 磷肥 9 3 6 5 土壤水分状况 5 2 3 5 钾肥 6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