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颜色测量和测色仪器 5 5测色方法综述 测量方法:目视法、光电积分法、分光光度法。 1、目视法:在某种规定的CIE标准光源下(如标准光源 A、Dk5或“北窗光”等)利用人眼的观察。要求操作人 员具有丰富的颜色观察经验和敏锐的判断力,即便如此 其测量结果仍然包含了一些人为的主观因素,而且工作 效率很低 2、光电积分法:通过把探测器的光谱响应匹配成所要 求的CIE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曲线或某一特定 的光谱响应曲线,从而对探测器所接收到的来自被测颜 色的光谱能量进行积分测量。 优点:测量速度很快,具有适当的测量精度 缺点:无法测出颜色的光谱组成
5 第五章 颜色测量和测色仪器 5.1 测色方法综述 测量方法:目视法、光电积分法、分光光度法。 1、目视法:在某种规定的CIE标准光源下(如标准光源 A、D65或“北窗光”等)利用人眼的观察。要求操作人 员具有丰富的颜色观察经验和敏锐的判断力,即便如此, 其测量结果仍然包含了一些人为的主观因素,而且工作 效率很低。 2、光电积分法:通过把探测器的光谱响应匹配成所要 求的CIE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曲线或某一特定 的光谱响应曲线,从而对探测器所接收到的来自被测颜 色的光谱能量进行积分测量。 优点:测量速度很快,具有适当的测量精度。 缺点:无法测出颜色的光谱组成
51测色方法综述 3、分光光度法:测定物体反射的光谱功率分布 或物体本身的反射光度特性,然后根据光谱测 量数据可计算出物体在各种标准光源和标准照 明体下的三刺激值。 分光光度法:光谱扫描、同时探测全波段光谱 (1)光谱扫描法:利用分光色散系统对被测光谱 进行机械扫描,逐点测出各个波长对应的辐射 能量,由此达到光谱功率分布的测量。 特点:精度很高,但测量速度较慢
5 5.1 测色方法综述 3、分光光度法:测定物体反射的光谱功率分布 或物体本身的反射光度特性,然后根据光谱测 量数据可计算出物体在各种标准光源和标准照 明体下的三刺激值。 分光光度法:光谱扫描、同时探测全波段光谱。 (1)光谱扫描法:利用分光色散系统对被测光谱 进行机械扫描,逐点测出各个波长对应的辐射 能量,由此达到光谱功率分布的测量。 特点:精度很高,但测量速度较慢
(2)同时探测全波段光谱法: 5 (a)多光路探测技术:多光路同时性只在红外波段实现, 在可见光区只能部分实现 (b)多通道探测技术:即平行探测法。 优点:快速、高效,大大降低对测量对象和照明光源 的时间稳定性要求,应用快速存取和分组处理,在时 间分辨和光谱分辨两者之间实现有益的兼顾。 目前,国际上作为产品真正用于自动配色的颜色测 量系统都是采用多通道技术。 多通道测色系统的照明光源:脉冲式、直流式 脉冲光源:接近D的脉冲氙灯、高光强、即时精度和 重复性高。 直流式照明:色温接近A光源的卤钨灯,光源稳定 短波光强低、影响精度
5 (2) 同时探测全波段光谱法: (a) 多光路探测技术:多光路同时性只在红外波段实现, 在可见光区只能部分实现。 (b) 多通道探测技术:即平行探测法。 优点:快速、高效,大大降低对测量对象和照明光源 的时间稳定性要求,应用快速存取和分组处理,在时 间分辨和光谱分辨两者之间实现有益的兼顾。 目前,国际上作为产品真正用于自动配色的颜色测 量系统都是采用多通道技术。 多通道测色系统的照明光源:脉冲式、直流式 •脉冲光源:接近D65的脉冲氙灯、高光强、即时精度和 重复性高。 •直流式照明:色温接近A光源的卤钨灯,光源稳定、 短波光强低、影响精度
52颜色测量原理 p()r() 5,21测色原理 S() POXS() Z() Yd) rd p(A)S(A)2()(x)s(4)F(A)|(x)s()x()
5 5 . 2 颜色测量原理 5 . 2 . 1 测色原理
522测色公式 5 1、光电积分法 2、分光光度法 反 x=k.p(()x0(0=kn(2C)0(1 射=k0XQ1Fm:kn2Q 体=k2(A=128M X=k0CAR=kn②2N(x△ 透射物 =k同0Am=k202002 体0=kA2(0=k∑(A△A k0=100/S( S(λ)y0()d)k 0=100200(x△
5 5 . 2 . 2 测色公式 1、光电积分法 2 、分光光度法 X10 = k10 ( ) S ( ) x10 ( ) d Y10 = k10 ( ) S ( ) y10 ( ) d Z10 = k10 ( ) S ( ) z10 ( ) d ( ) k10 =100 / S ( ) y10 ( ) d X10 = k10 ( ) S ( ) x10 ( ) Y10 = k10 ( ) S ( ) y10 ( ) Z10 = k ( ) S ( ) z10 ( ) k10 =100 / S ( ) y10 ( ) X10 = k10 ( ) S ( ) x10 ( ) d Y10 = k10 ( ) S ( ) y10 ( ) d Z10 = k10 ( ) S ( ) z10 ( ) d X10 = k10 ( ) S ( ) x10 ( ) Y10 = k10 ( ) S ( ) y10 ( ) Z10 = k ( ) S ( ) z10 ( ) 反射物体透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