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六章 肿 瘤(tumor,neoplasia) 一、基本要求 1.重点掌握 肿瘤的概念,肿瘤性增生与炎症性、修复性增生的区别;肿瘤的肉眼特征, 包括:表面、切面的形态特征及镜下特征;肿瘤的异型性,概念、形态特点及意义;肿瘤的 生长方式,包括:膨胀性、浸润性及外生性生长,生长速度;肿瘤转移,包括:转移的概念, 转移的三种方式及转移途径,肿瘤对机体的局部和全身影响,癌前病变,原位癌。 2.熟悉 肿瘤的命名及分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交界性肿瘤。 3.了解 肿瘤的病因学及发病学,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概念。 二、知识点纲要 (一)肿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态 1.肿瘤的概念 肿瘤机体在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 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多数肿瘤表现为肿块。肿瘤细胞有以下特征:失去分化成熟的 能力(幼稚性);相对无止境生长;对机体有害无益。由于炎症、损伤修复而引起增生的细胞、 组织分化成熟,一但病因消除后不再继续生长。与肿瘤的上述特点是不同的。 2.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 (1)肉眼观形态: 1)肿瘤的外形:①在脏器表面:向外生长—息肉状、乳头状 (良);菜花状、蕈状 (恶); 向内生长—溃疡状 (恶);沿管壁生长—缩窄状、硬化状 (恶);弥漫肥厚状 (恶);②在实 质脏器内:结节状(良),分叶状 (良、恶)弥漫状(恶);树根或蟹足状 (恶),囊状 (单房、 多房)(良、恶); 2)颜色:灰白(良性瘤或癌);灰红(肉瘤)。呈特殊颜色:黄色—含脂肪组织较多,如脂 肪瘤;红色—血管丰富,如血管瘤;黑色—色素痣、黑色素瘤; 3)硬度:软:实质多,间质少,或有坏死,或肉瘤;硬:实质少,间质多,或有骨化、钙化 或癌。 4)肿瘤的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性质(良、恶性),部位和时间。良性肿瘤可长到数 十千克,原位癌肉眼看不到,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 5)数目:一至数个。在同一器官内同时或先后出现多个肿瘤,称多发性肿瘤。如多发性 子宫平滑肌瘤、多发性甲状腺瘤、多发性肠息肉等。 (2)肿瘤的镜下组织结构 1)实质 指肿瘤细胞。是肿瘤的主要成份,大多一种,少数二或三种;决定该肿瘤的命 名、性质、形态结构和生长方式;按分化程度分:高—良性(临床经过较好);低—恶性(临 床经过较差)。分化:在病理学中,分化系指肿瘤细胞从幼稚转向成熟的过程。 2)间质 指结缔组织、血管、免疫细胞。结缔组织、血管-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加速 肿瘤生长。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代表机体抗肿瘤反应。肌成纤维细胞—收缩、 产生胶原和限制肿瘤细胞扩散。 (二)肿瘤的异型性 异型性小—分化成熟程度高—与起源组织相似—良性过程。异型性大—分化成熟程度低 —与起源组织不相似—恶性过程。异型性是诊断肿瘤,区别其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 间变:指已分化成熟的细胞和组织倒退分化,返回原始幼稚状态。 1.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肿瘤的组织结构不同于起源组织的构筑规则即认为具有异型性。组织结构异型性表现: 细胞数量增多,排列紊乱、细胞层数增多、失去极性。 2.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良性瘤异型性小,恶性瘤异型性大。形态特点:1)肿瘤细胞的多形性:瘤细胞大小不一
1 第六章 肿 瘤(tumor,neoplasia) 一、基本要求 1.重点掌握 肿瘤的概念,肿瘤性增生与炎症性、修复性增生的区别;肿瘤的肉眼特征, 包括:表面、切面的形态特征及镜下特征;肿瘤的异型性,概念、形态特点及意义;肿瘤的 生长方式,包括:膨胀性、浸润性及外生性生长,生长速度;肿瘤转移,包括:转移的概念, 转移的三种方式及转移途径,肿瘤对机体的局部和全身影响,癌前病变,原位癌。 2.熟悉 肿瘤的命名及分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交界性肿瘤。 3.了解 肿瘤的病因学及发病学,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概念。 二、知识点纲要 (一)肿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态 1.肿瘤的概念 肿瘤机体在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 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多数肿瘤表现为肿块。肿瘤细胞有以下特征:失去分化成熟的 能力(幼稚性);相对无止境生长;对机体有害无益。由于炎症、损伤修复而引起增生的细胞、 组织分化成熟,一但病因消除后不再继续生长。与肿瘤的上述特点是不同的。 2.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 (1)肉眼观形态: 1)肿瘤的外形:①在脏器表面:向外生长—息肉状、乳头状 (良);菜花状、蕈状 (恶); 向内生长—溃疡状 (恶);沿管壁生长—缩窄状、硬化状 (恶);弥漫肥厚状 (恶);②在实 质脏器内:结节状(良),分叶状 (良、恶)弥漫状(恶);树根或蟹足状 (恶),囊状 (单房、 多房)(良、恶); 2)颜色:灰白(良性瘤或癌);灰红(肉瘤)。呈特殊颜色:黄色—含脂肪组织较多,如脂 肪瘤;红色—血管丰富,如血管瘤;黑色—色素痣、黑色素瘤; 3)硬度:软:实质多,间质少,或有坏死,或肉瘤;硬:实质少,间质多,或有骨化、钙化 或癌。 4)肿瘤的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性质(良、恶性),部位和时间。良性肿瘤可长到数 十千克,原位癌肉眼看不到,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 5)数目:一至数个。在同一器官内同时或先后出现多个肿瘤,称多发性肿瘤。如多发性 子宫平滑肌瘤、多发性甲状腺瘤、多发性肠息肉等。 (2)肿瘤的镜下组织结构 1)实质 指肿瘤细胞。是肿瘤的主要成份,大多一种,少数二或三种;决定该肿瘤的命 名、性质、形态结构和生长方式;按分化程度分:高—良性(临床经过较好);低—恶性(临 床经过较差)。分化:在病理学中,分化系指肿瘤细胞从幼稚转向成熟的过程。 2)间质 指结缔组织、血管、免疫细胞。结缔组织、血管-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加速 肿瘤生长。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代表机体抗肿瘤反应。肌成纤维细胞—收缩、 产生胶原和限制肿瘤细胞扩散。 (二)肿瘤的异型性 异型性小—分化成熟程度高—与起源组织相似—良性过程。异型性大—分化成熟程度低 —与起源组织不相似—恶性过程。异型性是诊断肿瘤,区别其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 间变:指已分化成熟的细胞和组织倒退分化,返回原始幼稚状态。 1.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肿瘤的组织结构不同于起源组织的构筑规则即认为具有异型性。组织结构异型性表现: 细胞数量增多,排列紊乱、细胞层数增多、失去极性。 2.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良性瘤异型性小,恶性瘤异型性大。形态特点:1)肿瘤细胞的多形性:瘤细胞大小不一
2 形态不一。一般比正常细胞大,有时出现瘤巨细胞。少数分化极差时,细胞小而一致。2) 核的多型性:即形态、大小不一。核体积增大(核浆比大于正常的 1:4~6)。核染色深,染 色不一致。出现巨核、奇异形核。核膜增厚。核仁肥大,数目增多。核分裂多见,出现病理 性核分裂象。3)胞浆改变:嗜碱性增强。细胞浆内出现与起源细胞相似的物质,如分泌物 或代谢产物:粘液、糖原、脂质、角质和色素等。 (三)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1.肿瘤生长的生物学 (1) 肿瘤生长动力学:肿瘤的生长速度取决于三个因素:1)肿瘤细胞倍增时间:与正常 细胞相似,或者长于正常细胞。2)生长分数:指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复制阶段(S 十 G2 期) 的细胞比例。3)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 (2) 肿瘤的血管形成:是恶性肿瘤能生长、浸润与转移的前提之一。瘤细胞本身及巨噬 细胞等能产生促进血管生成的因子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成因子,血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 相反,血管静止素、内皮静止素和脉管静止素等有抑制血管生成,使肿瘤缩小的作用。 (3)肿瘤的演进与异质化:肿瘤的演进指,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富有侵袭 性的现象,与肿瘤的基因不稳定,不断发生变异有关。肿瘤的异质化:不同的亚克隆在侵袭 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抗癌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差异叫肿瘤的异质化。 2.肿瘤的生长方式与扩散 (1) 肿瘤的生长 1)生长速度 良性瘤: 慢,几年~几十年。恶性瘤: 快,几月~几年。良性→恶性时, 慢→突然加快。 2)生长方式 ①膨胀性生长 为大多数良性瘤的生长方式。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将四周 组织推开或挤压。有完整包膜、界清、活动,易摘除,不易复发。②浸润性生长 为大多数 恶性瘤的生长方式。瘤细胞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或血管内。无包膜、界不清、固定, 难切净,易复发。③外生性生长 良恶性肿瘤都可。发生在体表、体腔或管道器官的表面。 只向表面生长—良性。向表面生长,同时向内生长—恶性。 (2)肿瘤的扩散 l)直接蔓延:瘤细胞连续不断地沿着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经束衣侵入并破坏 邻近正常器官或组织,并继续生长,称为直接蔓延。 2)转移: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 原发瘤同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常见的转移途径为: ①淋巴道转移 是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过程:瘤细胞→淋巴管→脱落的瘤细胞栓子→ 栓塞于引流的局部淋巴结内→增生形成转移瘤→远处淋巴结。②血道转移 是肉瘤常见的转 移途径,但癌也可发生。过程:癌细胞侵入血管内(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形成瘤细胞血栓 →脱落→栓塞于小血管内→局部增生,并穿透血管壁向组织内浸润,形成转移瘤。血道转移 途径,与血栓栓塞过程相似:侵入体循环静脉的瘤细胞→肺。侵入门静脉系统的瘤细胞→肝。 侵入肺静脉的瘤细胞→经左心随主动脉血到全身各器官。此外,侵人胸、腰、骨盆静脉的癌 细胞,可通过吻合支进入椎静脉丛,形成椎骨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以肺,肝最常见转移瘤 形态特点:界清,多个,散在,位于器官表面时可形成“癌脐”。③种植性转移 体腔内器 官的肿瘤蔓延至器管表面,瘤细胞脱落,种植(也可人为种植)在体腔内各器官表面,继续生 长形成多数转移瘤。腹腔:胃癌→大网膜、腹膜、卵巢等。胸腔:肺癌→胸膜。颅内:脑瘤 →脑脊膜。特点:多数瘤结节,血性积液。 (3)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机制 1)局部浸润:第一步,由细胞粘附分子介导的肿瘤细胞彼此之间的粘着力减少而分离。 第二步,癌细胞与基底膜紧密附着。某些癌细胞有较多的被称为整合素的粘附分子(受体)
2 形态不一。一般比正常细胞大,有时出现瘤巨细胞。少数分化极差时,细胞小而一致。2) 核的多型性:即形态、大小不一。核体积增大(核浆比大于正常的 1:4~6)。核染色深,染 色不一致。出现巨核、奇异形核。核膜增厚。核仁肥大,数目增多。核分裂多见,出现病理 性核分裂象。3)胞浆改变:嗜碱性增强。细胞浆内出现与起源细胞相似的物质,如分泌物 或代谢产物:粘液、糖原、脂质、角质和色素等。 (三)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1.肿瘤生长的生物学 (1) 肿瘤生长动力学:肿瘤的生长速度取决于三个因素:1)肿瘤细胞倍增时间:与正常 细胞相似,或者长于正常细胞。2)生长分数:指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复制阶段(S 十 G2 期) 的细胞比例。3)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 (2) 肿瘤的血管形成:是恶性肿瘤能生长、浸润与转移的前提之一。瘤细胞本身及巨噬 细胞等能产生促进血管生成的因子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成因子,血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 相反,血管静止素、内皮静止素和脉管静止素等有抑制血管生成,使肿瘤缩小的作用。 (3)肿瘤的演进与异质化:肿瘤的演进指,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富有侵袭 性的现象,与肿瘤的基因不稳定,不断发生变异有关。肿瘤的异质化:不同的亚克隆在侵袭 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抗癌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差异叫肿瘤的异质化。 2.肿瘤的生长方式与扩散 (1) 肿瘤的生长 1)生长速度 良性瘤: 慢,几年~几十年。恶性瘤: 快,几月~几年。良性→恶性时, 慢→突然加快。 2)生长方式 ①膨胀性生长 为大多数良性瘤的生长方式。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将四周 组织推开或挤压。有完整包膜、界清、活动,易摘除,不易复发。②浸润性生长 为大多数 恶性瘤的生长方式。瘤细胞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或血管内。无包膜、界不清、固定, 难切净,易复发。③外生性生长 良恶性肿瘤都可。发生在体表、体腔或管道器官的表面。 只向表面生长—良性。向表面生长,同时向内生长—恶性。 (2)肿瘤的扩散 l)直接蔓延:瘤细胞连续不断地沿着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经束衣侵入并破坏 邻近正常器官或组织,并继续生长,称为直接蔓延。 2)转移: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 原发瘤同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常见的转移途径为: ①淋巴道转移 是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过程:瘤细胞→淋巴管→脱落的瘤细胞栓子→ 栓塞于引流的局部淋巴结内→增生形成转移瘤→远处淋巴结。②血道转移 是肉瘤常见的转 移途径,但癌也可发生。过程:癌细胞侵入血管内(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形成瘤细胞血栓 →脱落→栓塞于小血管内→局部增生,并穿透血管壁向组织内浸润,形成转移瘤。血道转移 途径,与血栓栓塞过程相似:侵入体循环静脉的瘤细胞→肺。侵入门静脉系统的瘤细胞→肝。 侵入肺静脉的瘤细胞→经左心随主动脉血到全身各器官。此外,侵人胸、腰、骨盆静脉的癌 细胞,可通过吻合支进入椎静脉丛,形成椎骨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以肺,肝最常见转移瘤 形态特点:界清,多个,散在,位于器官表面时可形成“癌脐”。③种植性转移 体腔内器 官的肿瘤蔓延至器管表面,瘤细胞脱落,种植(也可人为种植)在体腔内各器官表面,继续生 长形成多数转移瘤。腹腔:胃癌→大网膜、腹膜、卵巢等。胸腔:肺癌→胸膜。颅内:脑瘤 →脑脊膜。特点:多数瘤结节,血性积液。 (3)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机制 1)局部浸润:第一步,由细胞粘附分子介导的肿瘤细胞彼此之间的粘着力减少而分离。 第二步,癌细胞与基底膜紧密附着。某些癌细胞有较多的被称为整合素的粘附分子(受体)
3 使癌细胞更容易与基底膜粘附。第三步,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第四步,癌细胞的移出。 2)血道播散:被血小板凝集成团的癌细胞形成的瘤栓不易被消灭并可与形成栓塞处的 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然后穿过血管内皮和基底膜,形成新的转移灶。肿瘤的异质化而选择出 来的高侵袭性的瘤细胞亚克隆,容易引起血行播散。 3)肿瘤转移的分子遗传学:目前尚未发现一个单独的转移基因。肿瘤抑制基因 nm23 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能力有关。上皮粘连素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的基因,可 视为转移抑制基因。 3.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用于恶性肿瘤,预测预后,确定治疗方案。 (l)分级: 根据其分化程度来确定恶性程度的级别。近年多使用三级分级法:Ⅰ级: 分化 好,低恶;Ⅱ级: 分化中,中恶;Ⅲ级: 分化差,高恶 (2)分期:指病程发展的早晚或阶段。主要根据肿瘤浸润和转移的范围。国际上通用 TNM 分期。 (四)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局部影响 (l)压迫,阻塞:良、恶性肿瘤都会压迫脏器和阻塞管腔引起功能障碍。如,胰头癌 压迫总胆管,引起阻塞性黄疸;食道癌可阻塞食道引起吞咽困难。 (2)破坏组织结构:如,肝癌破坏肝脏组织,引起肝功能障碍;白血病可破坏骨髓, 影响造血功能,导致严重出血及贫血。 (3)出血,感染:肿瘤的浸润性生长可造成血管破裂、出血。如,鼻咽癌导致鼻衄。 肿瘤坏死,继发腐败菌等感染,常有恶臭。 (4)疼痛:肿瘤压迫或侵犯神经组织引起顽固性疼痛。 2.全身影响 (1)发热:原因:肿瘤代谢产物;坏死崩解产物;继发性感染 。 (2)恶病质:严重消瘦,贫血,全身衰竭的综合征。原因:出血,感染,发热,中毒, 消耗,进食减少,睡眠差。 (3)激素增多:如:垂体生长素瘤引起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胰腺肿瘤引起阵发性血 糖过低。有的癌瘤可引起异位内分泌综合症。 (五)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区别肿瘤的良、恶性,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区别见教科书。注意 下列例外的情况:l.良、恶性肿瘤的区别是相对的,无绝对界限。2.有些肿瘤界于良、恶性之 间,称交界性肿瘤。3.有的良性瘤可转变为恶性瘤。4.极少数恶性肿瘤可完全自然消退,自 愈,但绝大多数不能,应及时治疗。 (六)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1.命名原则 (l)良性瘤: 1)来源组织名称+瘤 例:纤维瘤,腺瘤,胶质瘤。 2)肿瘤特征+来源组织名称+瘤 例:乳头状囊腺瘤。 (2)恶性瘤 通称癌症 1)癌:上皮来源的恶性瘤 ①来源组织名称+癌。 例:鳞状细胞癌,腺癌。 ②瘤形态特征+来源组织名称+癌 例:囊腺癌,乳头状腺癌。 ③瘤形态特征+癌 例:燕麦细胞癌,粘液癌。 ④癌分化极差: 例:未分化癌。 ⑤同时有鳞、腺两种分化形态: 例:腺鳞癌
3 使癌细胞更容易与基底膜粘附。第三步,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第四步,癌细胞的移出。 2)血道播散:被血小板凝集成团的癌细胞形成的瘤栓不易被消灭并可与形成栓塞处的 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然后穿过血管内皮和基底膜,形成新的转移灶。肿瘤的异质化而选择出 来的高侵袭性的瘤细胞亚克隆,容易引起血行播散。 3)肿瘤转移的分子遗传学:目前尚未发现一个单独的转移基因。肿瘤抑制基因 nm23 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能力有关。上皮粘连素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的基因,可 视为转移抑制基因。 3.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用于恶性肿瘤,预测预后,确定治疗方案。 (l)分级: 根据其分化程度来确定恶性程度的级别。近年多使用三级分级法:Ⅰ级: 分化 好,低恶;Ⅱ级: 分化中,中恶;Ⅲ级: 分化差,高恶 (2)分期:指病程发展的早晚或阶段。主要根据肿瘤浸润和转移的范围。国际上通用 TNM 分期。 (四)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局部影响 (l)压迫,阻塞:良、恶性肿瘤都会压迫脏器和阻塞管腔引起功能障碍。如,胰头癌 压迫总胆管,引起阻塞性黄疸;食道癌可阻塞食道引起吞咽困难。 (2)破坏组织结构:如,肝癌破坏肝脏组织,引起肝功能障碍;白血病可破坏骨髓, 影响造血功能,导致严重出血及贫血。 (3)出血,感染:肿瘤的浸润性生长可造成血管破裂、出血。如,鼻咽癌导致鼻衄。 肿瘤坏死,继发腐败菌等感染,常有恶臭。 (4)疼痛:肿瘤压迫或侵犯神经组织引起顽固性疼痛。 2.全身影响 (1)发热:原因:肿瘤代谢产物;坏死崩解产物;继发性感染 。 (2)恶病质:严重消瘦,贫血,全身衰竭的综合征。原因:出血,感染,发热,中毒, 消耗,进食减少,睡眠差。 (3)激素增多:如:垂体生长素瘤引起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胰腺肿瘤引起阵发性血 糖过低。有的癌瘤可引起异位内分泌综合症。 (五)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区别肿瘤的良、恶性,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区别见教科书。注意 下列例外的情况:l.良、恶性肿瘤的区别是相对的,无绝对界限。2.有些肿瘤界于良、恶性之 间,称交界性肿瘤。3.有的良性瘤可转变为恶性瘤。4.极少数恶性肿瘤可完全自然消退,自 愈,但绝大多数不能,应及时治疗。 (六)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1.命名原则 (l)良性瘤: 1)来源组织名称+瘤 例:纤维瘤,腺瘤,胶质瘤。 2)肿瘤特征+来源组织名称+瘤 例:乳头状囊腺瘤。 (2)恶性瘤 通称癌症 1)癌:上皮来源的恶性瘤 ①来源组织名称+癌。 例:鳞状细胞癌,腺癌。 ②瘤形态特征+来源组织名称+癌 例:囊腺癌,乳头状腺癌。 ③瘤形态特征+癌 例:燕麦细胞癌,粘液癌。 ④癌分化极差: 例:未分化癌。 ⑤同时有鳞、腺两种分化形态: 例:腺鳞癌
4 2)肉瘤: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瘤。 ①来源组织+肉瘤 例:纤维肉瘤,骨肉瘤。 ②瘤形态特征+肉瘤 例:巨细胞肉瘤。 ③瘤组织中同时有癌和肉瘤成份:例:癌肉瘤。 (3)特殊命名法 1)以母细胞瘤命名:来源于幼稚组织及神经组织的恶性肿瘤。例:神经母细胞瘤,肾 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等。但亦有个别为良性,如,骨母细胞瘤,横纹肌母细胞瘤。 2)以瘤命名的恶性瘤:例,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黑色素瘤、绿色瘤、多发性骨 髓瘤、淋巴瘤等。 3)在良性瘤前冠以‘恶性’二字:例:恶性神经鞘瘤等。 4)以‘病’命名的恶性肿瘤: 例:白血病。 5)以人名命名的恶性肿瘤: 例:霍奇金(Hodgkin)病,尤文(Ewing)瘤等。 6)含多种肿瘤实质成分的命名:凡含三个胚层组织成分的称畸胎瘤。 2.肿瘤的分类 以组织发生+生物学行为作依据,又按分化成熟程度分为良性、恶性两大类。 (七)常见肿瘤举例 1.上皮性肿瘤 (1)良性上皮组织肿瘤: 1)乳头状瘤 2)腺瘤:亚型:①典型腺瘤②囊腺瘤③纤维腺瘤④多形性腺瘤⑤息肉状腺瘤。 (2)恶性上皮组织肿瘤 类型: l)鳞癌 2)基底细胞癌 3)移行上皮癌 4)腺上皮癌 亚型:①腺癌②粘液癌③实性 癌(单纯癌)④髓样癌⑤硬癌。 (3)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癌变在粘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达全层, 未穿过基底膜,属早期癌。 l)癌前病变:①粘膜白斑②慢性子宫颈炎伴子宫颈糜烂③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④结 肠、直肠的息肉状腺瘤⑤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⑥慢性溃疡性结肠炎⑦皮肤慢性溃疡⑧肝 硬化。2)非典型增生。 3)原位癌。 2.间叶组织肿瘤 (1)良性间叶组织肿瘤 l)纤维瘤 2)脂肪瘤 3)脉管瘤 4)平滑肌瘤来源 5)骨瘤来源 6)软骨瘤来源。 (2)恶性间叶组织肿瘤 l)纤维肉瘤 2)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3)脂肪肉瘤 4)横纹肌肉 瘤 5)平滑肌肉瘤。6)血管肉瘤 7)骨肉瘤 8)软骨肉瘤。 3.神经外胚叶性肿瘤 (1)视网膜母细胞瘤(2)色素痣与黑色素瘤 l)皮肤色素痣 2)黑色素瘤。 4.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 (1)畸胎瘤:1)囊性畸胎瘤 2)实性畸胎瘤 (2)肾胚胎癌(3)癌肉瘤。 (八) 肿瘤的病因与发病学 1.环境致癌因素及其致癌机制 (1)化学因素(2)物理因素 (3)病毒和细菌致癌 2.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1)遗传因素:(2)宿主对肿瘤的反应一肿瘤免疫 3.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1)癌基因 ,(2)肿瘤抑制基因也称抗癌基因,(3)凋亡调节基因和 DNA 修复调节基因, (4)端粒和肿瘤。多数体细胞中,不含有端粒酶。绝大多数的恶性肿瘤细胞都含有一定程
4 2)肉瘤: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瘤。 ①来源组织+肉瘤 例:纤维肉瘤,骨肉瘤。 ②瘤形态特征+肉瘤 例:巨细胞肉瘤。 ③瘤组织中同时有癌和肉瘤成份:例:癌肉瘤。 (3)特殊命名法 1)以母细胞瘤命名:来源于幼稚组织及神经组织的恶性肿瘤。例:神经母细胞瘤,肾 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等。但亦有个别为良性,如,骨母细胞瘤,横纹肌母细胞瘤。 2)以瘤命名的恶性瘤:例,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黑色素瘤、绿色瘤、多发性骨 髓瘤、淋巴瘤等。 3)在良性瘤前冠以‘恶性’二字:例:恶性神经鞘瘤等。 4)以‘病’命名的恶性肿瘤: 例:白血病。 5)以人名命名的恶性肿瘤: 例:霍奇金(Hodgkin)病,尤文(Ewing)瘤等。 6)含多种肿瘤实质成分的命名:凡含三个胚层组织成分的称畸胎瘤。 2.肿瘤的分类 以组织发生+生物学行为作依据,又按分化成熟程度分为良性、恶性两大类。 (七)常见肿瘤举例 1.上皮性肿瘤 (1)良性上皮组织肿瘤: 1)乳头状瘤 2)腺瘤:亚型:①典型腺瘤②囊腺瘤③纤维腺瘤④多形性腺瘤⑤息肉状腺瘤。 (2)恶性上皮组织肿瘤 类型: l)鳞癌 2)基底细胞癌 3)移行上皮癌 4)腺上皮癌 亚型:①腺癌②粘液癌③实性 癌(单纯癌)④髓样癌⑤硬癌。 (3)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癌变在粘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达全层, 未穿过基底膜,属早期癌。 l)癌前病变:①粘膜白斑②慢性子宫颈炎伴子宫颈糜烂③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④结 肠、直肠的息肉状腺瘤⑤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⑥慢性溃疡性结肠炎⑦皮肤慢性溃疡⑧肝 硬化。2)非典型增生。 3)原位癌。 2.间叶组织肿瘤 (1)良性间叶组织肿瘤 l)纤维瘤 2)脂肪瘤 3)脉管瘤 4)平滑肌瘤来源 5)骨瘤来源 6)软骨瘤来源。 (2)恶性间叶组织肿瘤 l)纤维肉瘤 2)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3)脂肪肉瘤 4)横纹肌肉 瘤 5)平滑肌肉瘤。6)血管肉瘤 7)骨肉瘤 8)软骨肉瘤。 3.神经外胚叶性肿瘤 (1)视网膜母细胞瘤(2)色素痣与黑色素瘤 l)皮肤色素痣 2)黑色素瘤。 4.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 (1)畸胎瘤:1)囊性畸胎瘤 2)实性畸胎瘤 (2)肾胚胎癌(3)癌肉瘤。 (八) 肿瘤的病因与发病学 1.环境致癌因素及其致癌机制 (1)化学因素(2)物理因素 (3)病毒和细菌致癌 2.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1)遗传因素:(2)宿主对肿瘤的反应一肿瘤免疫 3.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1)癌基因 ,(2)肿瘤抑制基因也称抗癌基因,(3)凋亡调节基因和 DNA 修复调节基因, (4)端粒和肿瘤。多数体细胞中,不含有端粒酶。绝大多数的恶性肿瘤细胞都含有一定程
5 度的端粒酶活性,肿瘤细胞能够几乎无限制的复制与端粒酶活性增高有关。(5)多步癌变的分 子基础。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长期的,多因素造成的分阶段过程。 三、复习思考题 (一)概念和名词 1.肿瘤(neoplasm,tumor) 2.外生性生长 3.浸润性生长 4.癌性溃疡 5.异型性(atypia) 6.间变性肿瘤 7.肿瘤的实质(parenchyma)8.肿瘤的间质(mesenchyma,stroma)﹡9.肿 瘤的生长分数(growth fraction)﹡10.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 11.肿瘤的转移(metastasis) 12.种植性转移 ﹡13.克鲁根勃瘤(Krukenberg 瘤) 14.医源性转移 15.﹡肿瘤的演进 (progression)﹡16.肿瘤的异质化(heterogeneity)﹡17.恶病质(cachexia) 18.异位内分 泌肿瘤﹡19.异位内分泌综合症﹡20.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 21.癌 (carcinoma) 22.肉瘤(sarcoma)﹡23.癌肉瘤(carcinosarcoma)﹡24.假包膜 25.癌症 (cancer) 26.角化珠(癌珠)(keratin pearl)27.实性癌(solid carcinoma)28.硬癌 (scirrhous carcinoma)29.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30.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31.粘液癌(mucoid carcinoma)﹡32.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33. ﹡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 34.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35.粘膜白斑 36. 糜烂愈复﹡37.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38.小叶原位癌 39.浸润性癌 40. 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tumor) 41.Codman 三角 42.日光放射线﹡43.囊状水瘤﹡44.葡萄状 肉瘤﹡45.癌基因(oncogene)﹡46.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47.端粒酶﹡48.凋 亡调节基因﹡49.DNA 修复调节基因﹡50.Rb 基因 ﹡51.P53 基因﹡52.癌脐。53.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 54.肿瘤的分级(grading)55. 肿瘤的分期(staging)。 (二)填空题| 1.决定肿瘤生物学特征的成分是_①_。 2.恶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主要表现为_①_。 3.肿瘤的生长方式有_①_、_②_、_③_。 4 高分化鳞癌的癌巢中常可见到_①_和_②_。 5.常见的癌前病变有_①_、_②_、_③_、_④_、_⑤_。 6.癌的组织学特征是_①_、肉瘤的组织学特征是_②_。 7.癌易经_①_转移、肉瘤易经_②_转移。 8.癌是指_①_。 9.肉瘤是指_①_。 10.形态学上,鉴别良、恶性肿瘤的主要依据是_①_。 11.肿瘤的病理学检查中最常用的方法是_①_。 12.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包括_①_、_②_、_③_。 13.肿瘤的组织结构包括_①_和_②_两部分,诊断常根据_③_。 14.肿瘤的细胞异型性表现为_①_、_②_、_③_。 15.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有_① 、_②_、_③_、_④_等 16.常见的异位内分泌肿瘤有_①_ 、_②_ 、_ ③_、_④_、_⑤_等,引起的临床 症状叫_⑥_ 。 17.肿瘤的硬度与_①_ 、_②_ 、_③_ 等有关。 18.发生于皮肤、粘膜表面的癌外观常呈_①_ 、_②_、_③_,其表面常呈_④_。 19.深部组织的癌,切面外观常呈_①_、颜色为_②_、质地_③_。 20.高分化鳞癌的癌细胞之间可出现_①_。 21.肿瘤的实质在_①_和_②_与起源组织相似叫分化高。 22.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可以推测其_①_并判断其_②_
5 度的端粒酶活性,肿瘤细胞能够几乎无限制的复制与端粒酶活性增高有关。(5)多步癌变的分 子基础。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长期的,多因素造成的分阶段过程。 三、复习思考题 (一)概念和名词 1.肿瘤(neoplasm,tumor) 2.外生性生长 3.浸润性生长 4.癌性溃疡 5.异型性(atypia) 6.间变性肿瘤 7.肿瘤的实质(parenchyma)8.肿瘤的间质(mesenchyma,stroma)﹡9.肿 瘤的生长分数(growth fraction)﹡10.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 11.肿瘤的转移(metastasis) 12.种植性转移 ﹡13.克鲁根勃瘤(Krukenberg 瘤) 14.医源性转移 15.﹡肿瘤的演进 (progression)﹡16.肿瘤的异质化(heterogeneity)﹡17.恶病质(cachexia) 18.异位内分 泌肿瘤﹡19.异位内分泌综合症﹡20.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 21.癌 (carcinoma) 22.肉瘤(sarcoma)﹡23.癌肉瘤(carcinosarcoma)﹡24.假包膜 25.癌症 (cancer) 26.角化珠(癌珠)(keratin pearl)27.实性癌(solid carcinoma)28.硬癌 (scirrhous carcinoma)29.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30.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31.粘液癌(mucoid carcinoma)﹡32.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33. ﹡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 34.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35.粘膜白斑 36. 糜烂愈复﹡37.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38.小叶原位癌 39.浸润性癌 40. 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tumor) 41.Codman 三角 42.日光放射线﹡43.囊状水瘤﹡44.葡萄状 肉瘤﹡45.癌基因(oncogene)﹡46.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47.端粒酶﹡48.凋 亡调节基因﹡49.DNA 修复调节基因﹡50.Rb 基因 ﹡51.P53 基因﹡52.癌脐。53.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 54.肿瘤的分级(grading)55. 肿瘤的分期(staging)。 (二)填空题| 1.决定肿瘤生物学特征的成分是_①_。 2.恶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主要表现为_①_。 3.肿瘤的生长方式有_①_、_②_、_③_。 4 高分化鳞癌的癌巢中常可见到_①_和_②_。 5.常见的癌前病变有_①_、_②_、_③_、_④_、_⑤_。 6.癌的组织学特征是_①_、肉瘤的组织学特征是_②_。 7.癌易经_①_转移、肉瘤易经_②_转移。 8.癌是指_①_。 9.肉瘤是指_①_。 10.形态学上,鉴别良、恶性肿瘤的主要依据是_①_。 11.肿瘤的病理学检查中最常用的方法是_①_。 12.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包括_①_、_②_、_③_。 13.肿瘤的组织结构包括_①_和_②_两部分,诊断常根据_③_。 14.肿瘤的细胞异型性表现为_①_、_②_、_③_。 15.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有_① 、_②_、_③_、_④_等 16.常见的异位内分泌肿瘤有_①_ 、_②_ 、_ ③_、_④_、_⑤_等,引起的临床 症状叫_⑥_ 。 17.肿瘤的硬度与_①_ 、_②_ 、_③_ 等有关。 18.发生于皮肤、粘膜表面的癌外观常呈_①_ 、_②_、_③_,其表面常呈_④_。 19.深部组织的癌,切面外观常呈_①_、颜色为_②_、质地_③_。 20.高分化鳞癌的癌细胞之间可出现_①_。 21.肿瘤的实质在_①_和_②_与起源组织相似叫分化高。 22.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可以推测其_①_并判断其_②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