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烯烃马氏加成反应产物: 描术亲由加成反应机理. 3.阐述碳正离子的稳定性规律 第六章 4炔烃加成、成盐的反应方程式: 讲授法 5描述离域键和共轭效应现象: 实作评价 12.3 不饱和烃 6.丁二烯型化合物1,4-加成和双烯 模型演示法 纸笔考试 合成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思政: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狄尔斯 阿尔德反应 1.用价健理论分析苯环结构: 2.依据命名规则为芳香烃命名: 3推断亲电取代反应的主产物 讲授法 立作评价 4运用取代苯的定位基定位规则设 6 模型演示法 笔考试 12,3 计目标物合理合成路线 5.利用休克尔规则判断芳香性 思政:凯库勒与苯的结构 1卤代烃卤代烯经卤代著经的基是 知识 第人章 2.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 讲授法 实作评价 卤代烃 3.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12,3 红笔考试 案例教学法 思政:科研动态-Science文章重新 思考S2反应历程 1醇的类型并使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2.醇和同碳数烷烃的沸点高低。 3.醇的物性变化规律: 第九章 4脱水反应和取代反应的主产物 讲授法 醇酚醚 实作评价 5.用FeC的是色反应鉴别酚 12.3 纤笔老试 6推断芳环上的辛申取代反应主产 案例教学法 物 醇、酚、醚结构特点及相互关系 思政:甘油三硝酸酯 1醛、酮的反应与结构关系: 2.羰基亲核加成反应的方程式 讲授法 过作评价 3羰基亲核加成反应历形 案例教学法笔考 12,3 思政:黄鸣龙还原法 1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分类及结构: 废德及到比较判独酸根其钉生物的酸性 讲授法 立作评价 衔生物 3脱羧反应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模型演示法纸笔考试 12,3 思政:酯缩合反应 第十二章 1判断芳胺、脂肪胺、氨的碱性强弱 2.鉴别伯、仲、叔胺: 讲授法 实作评价 含有机 3利用重每盐性质设计合成路线 6 12,3 化合物 思政:重要代表物-甲胺、己 案例教学法纸笔考试
5 第六章 不饱和烃 1.推断烯烃马氏加成反应产物; 2.描述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3.阐述碳正离子的稳定性规律; 4.炔烃加成、成盐的反应方程式; 5.描述离域键和共轭效应现象; 6.丁二烯型化合物 1,4-加成和双烯 合成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思政: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狄尔斯 -阿尔德反应 9 讲授法 模型演示法 实作评价 纸笔考试 1.2,3 第七章 芳香烃 1.用价键理论分析苯环结构; 2.依据命名规则为芳香烃命名; 3.推断亲电取代反应的主产物; 4.运用取代苯的定位基定位规则设 计目标物合理合成路线; 5.利用休克尔规则判断芳香性。 思政:凯库勒与苯的结构 6 讲授法 模型演示法 实作评价 纸笔考试 1.2,3 第八章 卤代烃 1.卤代烃,卤代烯烃,卤代芳烃的基本 知识; 2.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 3.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思政:科研动态-Science 文章重新 思考 SN2 反应历程 6 讲授法 案例教学法 实作评价 纸笔考试 1.2,3 第九章 醇酚醚 1.醇的类型并使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2.醇和同碳数烷烃的沸点高低; 3.醇的物性变化规律; 4.脱水反应和取代反应的主产物。 5.用 FeCl3的显色反应鉴别酚; 6.推断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主产 物; 7.醇、酚、醚结构特点及相互关系。 思政:甘油三硝酸酯 6 讲授法 案例教学法 实作评价 纸笔考试 1.2,3 第十章 醛酮醌 1.醛、酮的反应与结构关系; 2.羰基亲核加成反应的方程式。 3.羰基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思政:黄鸣龙还原法 4 讲授法 案例教学法 实作评价 纸笔考试 1.2,3 第 十 一 章 羧 酸 及 其 衍生物 1.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分类及结构; 2.比较判断羧酸极其衍生物的酸性 强弱; 3.脱羧反应,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思政:酯缩合反应 8 讲授法 模型演示法 实作评价 纸笔考试 1.2,3 第十二章 含氮有机 化合物 1.判断芳胺、脂肪胺、氨的碱性强弱; 2.鉴别伯、仲、叔胺; 3.利用重氮盐性质设计合成路线。 思政:重要代表物-甲胺、己二胺、 6 讲授法 案例教学法 实作评价 纸笔考试 1.2,3
胆碱、多巴胺 1给各类常见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利和 第十三章 命名 2.呋喇、噻盼、吡咯、吡啶、吲引哚 讲授法 环化合 实作评价 123 喹啉的化学性质。 纸笔考试 物 案例教学法 思政:环氧乙烷(重要化工原料 杀菌剂,也是致亮物质) 1葡萄糖,果糖的结构一开键式( 第十四章型)环状结构构象: 糖、氨超2单糖、二糖、多糖、的结构与c 讲授法 读作评价 酸、蛋白质氨基酸与蛋白质及核酸的性质及用 6 模型演示法纸笔考试 123 及核酸途 思政:葡萄糖构象(椅式构象 斥 力最小结构最稳定) 1.课程评价方式与达成权重 该课程目标()共设有3个,每个误程目标达成权重为P1。误程目标评价方式() 如表什1所示。其中,每个课程目标达成权重P,=1k,(=L,2,3)。 表H-1各评价方式对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的权重 课程支撑课程目标达成权重 各评价方式的成绩占比(权重)K 目标指标点 (∑,B=1) 课堂讨论K课后作业K章节测试K多期末考试K 13-1 1k=0.5 0.05 0.05 0.1 0.3 2 4-2 0.3 0.05 0.0 00s 3 5-1 0.2 0.0 0.05 005 001 评价方式与达考核环节对课程目标成绩权重(4) 0.1 0.6 成度评价 2. 课程成绩评定方法 成绩百分制计分,学生课程综合成绩=∑(每个评价方式实际成绩平均值×M) M-1k0=1,2,3,…m)。其中,课堂讨论、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评价方式为过 程性评价。 3.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达成度=2y×方手)=123)计算数 据如表H-2。 表H2每项评价方式的课程目标达成权重 6
6 胆碱、多巴胺 第十三章 杂环化合 物 1.给各类常见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 命名; 2.呋喃、噻吩、吡咯、吡啶、吲哚、 喹啉的化学性质。 思政:环氧乙烷(重要化工原料、 杀菌剂,也是致癌物质) 2 讲授法 案例教学法 实作评价 纸笔考试 1.2,3 第十四章 糖 、 氨 基 酸、蛋白质 及核酸 1.葡萄糖,果糖的结构—开键式(构 型)环状结构构象; 2.单糖、二糖、多糖、的结构与 α 氨基酸与蛋白质及核酸的性质及用 途。 思政:葡萄糖构象(椅式构象,斥 力最小结构最稳定) 6 讲授法 模型演示法 实作评价 纸笔考试 1.2,3 H 评价方式与达 成度评价 1. 课程评价方式与达成权重 该课程目标(i)共设有 3 个,每个课程目标达成权重为 Pi。课程目标评价方式(j) 包含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章节测试、期末考试等 4 个评价方式。每个评价方式成绩占 比(权重)为 Ki,j。各课程目标、评价方式成绩占比,以及对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权重 如表 H-1 所示。 其中,每个课程目标达成权重 Pi = (i=1,2,3)。 表 H-1 各评价方式对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的权重 课程 目标 i 支撑 指标点 课程目标达成权重 Pi ( 1) 各评价方式的成绩占比(权重)Ki,j 课堂讨论 Ki,1 课后作业 Ki,2 章节测试 Ki,3 期末考试 Ki,4 1 3-1 0.5 0.05 0.05 0.1 0.3 2 4-2 0.3 0.05 0.0 0.05 0.2 3 5-1 0.2 0.0 0.05 0.05 0.01 考核环节对课程目标成绩权重(Mj) 0.1 0.1 0.2 0.6 2. 课程成绩评定方法 成绩百分制计分,学生课程综合成绩=∑(每个评价方式实际成绩平均值×Mj)。 Mj= 。其中,课堂讨论、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评价方式为过 程性评价。 3.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i)达成度= 计算数 据如表H-2。 表H-2 每项评价方式的课程目标达成权重
课程目标i误程目标达成权重P, 各评价方式的成绩占比(权重) 课堂讨论K,课后作业K章节测试K,期末考试K 05 003 0.05 0.1 03 0.3 005 00 005 02 0.2 00 0.05 0.050.1 表什3作业评价标准 得分 评定标准 90%-100% 作业严格按婴求并及时完成:书写清晰、逻辑性强,正确率90%以上 没有抄袭情况。 80%-89% 作业按要求并及时完成:书写清渐,正确率80%至89%,没有抄袭情 70%-79% 能按照作业要求,未及时完成次数少于三次,但政正及时,态度端 60%-69% 走按照作业婴求 未及时完成次数大于三次,老师指 出后改正,态度端正并补充完成。 0-59% 不能按照作业要求,未及时完成,老师指出仍不改正次数达三次以上 建议教材: 高占先主编,《有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2月第三版 学习资冠: 建议教材 【)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裴坚,《基础有机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了 及学习资料月第四 2装相 伟,裴坚,《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 [3]小 《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9月第五版 4王长凤,曹玉蓉,《有机化学例题与习题》,高等教有出版社,2017年10月第二版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教材、分子模型等。 需求 备注: 1.本课程教学大纲一J项同一课程不同授课教师应协同讨论研究达成共同核心内通。经教学工作指 导小组审议通过的课程教学大纲不宜自行更改。 课程教学大纲起草团队成员签名 秀梅款 2024年2月26日 专家组审定意见:同意 任士制
7 课程目标 i 课程目标达成权重 Pi 各评价方式的成绩占比(权重)Ki,j 课堂讨论 Ki,1 课后作业 Ki,2 章节测试 Ki,3 期末考试 Ki,4 1 0.5 0.05 0.05 0.1 0.3 2 0.3 0.05 0.0 0.05 0.2 3 0.2 0.0 0.05 0.05 0.1 表H-3 作业评价标准 得分 评定标准 90%-100% 作业严格按要求并及时完成;书写清晰、逻辑性强,正确率 90%以上, 没有抄袭情况。 80%-89% 作业按要求并及时完成;书写清晰,正确率 80%至 89%,没有抄袭情 况。 70%-79% 不能按照作业要求,未及时完成次数少于三次,但改正及时,态度端 正。 60%-69% 不能按照作业要求,未及时完成,未及时完成次数大于三次,老师指 出后改正,态度端正并补充完成。 0-59% 不能按照作业要求,未及时完成,老师指出仍不改正次数达三次以上。 I 建议教材 及学习资料 建议教材: 高占先主编,《有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2月第三版 学习资料: [1] 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裴坚,《基础有机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年 7 月第四版 [2] 裴伟伟,裴坚,《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年 1 月第一版 [3] 汪小兰,《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年 9 月第五版 [4] 王长凤,曹玉蓉,《有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10月第二版 J 教学条件 需求 多媒体教室、教材、分子模型等。 备注: 1.本课程教学大纲F—J 项同一课程不同授课教师应协同讨论研究达成共同核心内涵。经教学工作指 导小组审议通过的课程教学大纲不宜自行更改。 审批 意见 课程教学大纲起草团队成员签名: 2024 年 2 月 26 日 专家组审定意见:同意:
专家组成员签名: 2024年02月27日 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审议意见:同意 帆捷 教学工作指导小组组长 2024年02月28日
8 专家组成员签名: 2024 年 02 月 27 日 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审议意见:同意 教学工作指导小组组长: 2024 年 02 月 28 日
三明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独立设置的实践 课)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 课程代码 0713310009 课程类型口通识课☑学科平台和专业核心课口专业方向口专业任选口其他 修读方式 ☑必修 口选修 课程负责人 林武滔 开课学期 第4学期 学时/学分 321 混合式 课程网址 先修课程: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 A 后续课程: 《化工专业实验》《物理化学》《化工原理》 先修及后铁 课程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课。授课对象是针对化学工程专业 B :年级的学生,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通过 课程描述 实验操作练习,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蒸馏、结晶、合成等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 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愿的能力,为后继课程如《化工专业实验》《物理化学》 《化工原理》等打好基础。 目标1:通过实验的操作、数据记录及处理,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 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2:学生能根据给定的实验任务,查阅文献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组织实验系 统,独立进行实验。 目标3:培养学生进行试验装置的设计、搭建、操作,安全地开展试验研究的能力 目标4:培养学生能科学地进行试验数据处理,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的能力。 课程目标
9 三明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专业(独立设置的实践 课)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实验 课程代码 0713310009 课程类型 □通识课 学科平台和专业核心课 □专业方向 □专业任选 □其他 修读方式 必修 □选修 课程负责人 林武滔 开课学期 第 4学期 学时/学分 32/1 混合式 课程网址 无 A 先修及后续 课程 先修课程: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 后续课程: 《化工专业实验》《物理化学》《化工原理》 B 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课。授课对象是针对化学工程专业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通过 实验操作练习,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蒸馏、结晶、合成等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 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如《化工专业实验》《物理化学》 《化工原理》等打好基础。 C 课程目标 目标1:通过实验的操作、数据记录及处理,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 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 2:学生能根据给定的实验任务,查阅文献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组织实验系 统,独立进行实验。 目标3:培养学生进行试验装置的设计、搭建、操作,安全地开展试验研究的能力 目标4:培养学生能科学地进行试验数据处理,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