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研究贝类(主指海水贝类)养殖的生物学 原理和生产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2、研究范围(内容):包括养殖贝类的生物学与生 态学,人工育苗、大规格苗种培育、商品贝养成与加 工及期间涉及的养殖设施、养殖技术与管理等。 3、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经验,人为控 制养殖贝类的生长、发育与繁殖,促使其个体迅速增 长、数量增多,产量提高,起到丰富贝类资源,满足 国内消费者需要和出口创汇的目的。 一、贝类养殖学的定义、研究范围与目的
1、定义:研究贝类(主指海水贝类)养殖的生物学 原理和生产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2、研究范围(内容):包括养殖贝类的生物学与生 态学,人工育苗、大规格苗种培育、商品贝养成与加 工及期间涉及的养殖设施、养殖技术与管理等。 3、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经验,人为控 制养殖贝类的生长、发育与繁殖,促使其个体迅速增 长、数量增多,产量提高,起到丰富贝类资源,满足 国内消费者需要和出口创汇的目的。 一、贝类养殖学的定义、研究范围与目的
二、学习贝类养殖学的重要性 • 1、贝类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 2、贝类种质资源丰富,养殖空间辽阔,商品价 值较高,发展潜力巨大。 • 3、贝类养殖具投资小、成本低、收效快、产量 高、易推广等特点,既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水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 4、大力发展贝类养殖业对于满足人民对贝类产 品的需求,促进贝类养殖产业及相关事业发展意 义重大。 • 5、继承前人经验与成果,探索新的发展途径与 方向
二、学习贝类养殖学的重要性 • 1、贝类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 2、贝类种质资源丰富,养殖空间辽阔,商品价 值较高,发展潜力巨大。 • 3、贝类养殖具投资小、成本低、收效快、产量 高、易推广等特点,既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水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 4、大力发展贝类养殖业对于满足人民对贝类产 品的需求,促进贝类养殖产业及相关事业发展意 义重大。 • 5、继承前人经验与成果,探索新的发展途径与 方向
1、商品价值高(经济、营养价值): 营养价值高;肉质风味(色、香、味、形)好;消费者爱好。 2、经济效益: 生长迅速、生命周期短(达到商品规格快)、移动性较差、养殖成 本低;产值高(产量高、价格高),经济效益显著;作为捕捞补充, 为非主捕产业。 3、发展潜力: 苗种来源容易、饵料易解决;是否适养或驯化后适养(检测指标: 温度、盐度、水质条件、抗病力、成活率等);市场销路、加工与 储藏能力;依据现有技术和资金能力可发展的面积。 以上三点是衡量是否可开展贝类养殖的唯一标准,也适 用于这个水产增养殖业。 三、适养贝类殖的选择标准
1、商品价值高(经济、营养价值): 营养价值高;肉质风味(色、香、味、形)好;消费者爱好。 2、经济效益: 生长迅速、生命周期短(达到商品规格快)、移动性较差、养殖成 本低;产值高(产量高、价格高),经济效益显著;作为捕捞补充, 为非主捕产业。 3、发展潜力: 苗种来源容易、饵料易解决;是否适养或驯化后适养(检测指标: 温度、盐度、水质条件、抗病力、成活率等);市场销路、加工与 储藏能力;依据现有技术和资金能力可发展的面积。 以上三点是衡量是否可开展贝类养殖的唯一标准,也适 用于这个水产增养殖业。 三、适养贝类殖的选择标准
四、贝类养殖的基本原理与一般方法 (一)、基本原理: 通过人工干预的办法,排除可能对养殖贝类生长的不利因素, 并尽可能满足养殖贝类获得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的最优化生长 需要。 (二)、一般方法与途径 1、基本流程: 2、生态了解与控制:理想的、可生存的、短期最高或最低允许 3、对设施与饵料的要求: 4、日常管理与防疫治病: 5、环境处理、维持与修复:
四、贝类养殖的基本原理与一般方法 (一)、基本原理: 通过人工干预的办法,排除可能对养殖贝类生长的不利因素, 并尽可能满足养殖贝类获得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的最优化生长 需要。 (二)、一般方法与途径 1、基本流程: 2、生态了解与控制:理想的、可生存的、短期最高或最低允许 3、对设施与饵料的要求: 4、日常管理与防疫治病: 5、环境处理、维持与修复:
五、养殖模式与方式 (一)模式 1、精养(集约化):完全人控 2、半精养 3、粗放式养殖 4、放牧式养殖 (二)主要方式 1、底播养殖 2、筏式养殖 3、工厂化养殖 4、沉箱养殖 5、笼养
五、养殖模式与方式 (一)模式 1、精养(集约化):完全人控 2、半精养 3、粗放式养殖 4、放牧式养殖 (二)主要方式 1、底播养殖 2、筏式养殖 3、工厂化养殖 4、沉箱养殖 5、笼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