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九五” 国家教委重点教材
w46/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得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 向2】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工科电子技术基础学科“九五”规划敦材,是普通高等教育“九 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 在基本保持第三版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本次修订以较大篇幅增补了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内 容,并独立成一章。原来的第七章“大规模集成电路”改为“半导体存储器”。另外,还补充了 压控振荡器,快闪存储器等内容。为数字电路教学上的方便,本次修订适当增加了半绿体 极管、三极管和理想运算效大器基本知识的内容,书中的自我检测题,思考题和习题也作了悠 改和补充。全书主要内容有:逻辑代数基础、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 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数模利模一数转换等。 本书可作为电气信总类自劲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其他相 关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阅滨
第四版前言 本书是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 工业学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指导小组于1993年修订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 基本要求”重新修订而成的。 自《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发行以来,数字电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又取 得了新的进展,其中尤以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广泛应用令世人骗目。由于可编程 逻辑器件等新型器件仍然是制作在硅片上的半导体器件,所以过去用于分析半 导体器件工作原理的理论基础对这些新器件也仍然适用。同时,原书中讲没的 基本逻辑单元的工作原理以及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分析 方法、设计方法也是使用这些新器件时必需具备的理论基础。 鉴于上述情况,第四版教材在基本保持原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以较大篇幅 增补了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内容,单独写成为第八章。将原来的第七章“大规模集 成电路"改成“半导体存储器”,仅限于讨论半导体存储器的有关内容。另外,还 补充了压控振荡器、快闪存储器等内容,并对自我检测题、思考题和习题作了修 改和补充,关于可编程逻辑器件开发工具及其应用的内容准备安排到实验课中 结合实际操作讲解,故未在新版教材中作具体介绍。 者虑到许多院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都有先上数字电路、后上模拟电路的要 求,这次修订时适当增加了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和理想运算放大器基本知识的 内容,这样无论是否已经学过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都可以选用这本书作为数字电 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材。 目录中注有“装”号的部分是建议作为选讲的内容。在学时较少或要求不高 的情况下,建议首先刷减这些内容。删去这些内容不会影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和内容的连贯性。 此次修订工作全部由阎石教授完成。北京工业大学陆培新教授不辞辛苦地 认真审阅了全部书稿,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从本书初版的编写到历次的修 订,一直得到童诗白教投的热情支持和悉心指导。作者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 谢。借此机会也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过本书编写、修改、出版、发行工作的同 志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修订后的教材中一定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殷切地期望读者给予批评和指正。 编者 1997年12月
第一版前言 这套教材是参照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电工、无线电类教材会议在1977年1】 月制定的“电子技术基础”(自动化类)编写大纲和各兄弟院校后来对该大纲提出的 修改意见编写的,以《模拟电子技术巷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两书出版。本书 是其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部分。全书共有九章,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包括门电路 数字电路的逻辑分析、组合菱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及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等五 章。这是数字电路的基本部分。下册包括金属一氧化物一华导体集成电路、数模 和横数转换,数字电路中的若干实际问题以及综合读图练习等四章,作为选讲部 分。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可以视具体要求和学时的多少,作必要的增群。 在处理不断出现的新器件和蒸本内容的矛盾时,我们采取的措施是:以小规 模和中规模集成电路为主来组织内容,并适当介绍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在基本数 宇脉冲单元方面,则仍以分立元件为主。 考虑到目前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多半安排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之后,所以 在用到模拟电路中的有关内容时,就直接作为结论加以引用了。 本书是由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的同志们集体编写的,其中第一章由金国 芬、阁石执笔,第二章由余孟尝执笔,第三章由赵佩芹执笔,第四,六章由许道荣 执笔,第五章由李大义执笔,第七章由周明德执笔,第八章由吴年予执笔,第九章 由赵佩芹、张乃国执笔,阁石同态担任主编。全部编写工作都是在教研组主任童 诗白教授亲自组织与具体指导下完成的。 在本教材的整理和定稿过程中,承许多兄弟院校的老师对征求意见稠提出 宝贵意见。审稿会上,在主审单位西安交通大学沈尚资教授的主持下,华中工学 院、南京工学院、浙江大学、山东工学院、昆明工学院、东北工学院、合肥工业大 学,贵州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 工业大学,大连工学院、重庆大学、湖南大学、太原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同济大 学、战都科技大学等兄弟院校的老师们仔细阅读了原稿,指出许多错误和欠妥之 处。在评审和复审过程中,又经沈尚贤教投和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学教研室胡瑞 受、林雪亮、古新生等同志写出详细的修改意见,在此谨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我们对先进的数字电子技术了解不够,本教材又缺乏一定的教学实践 虽然已经根据兄弟院校老师们的意见对征求意见稿作了修改,但必然还存在不 少缺点和错误,股切期望各方面的读者能给以批评和指正 编者 1981年1月
第二版说明 本书原分上、下两册出版。考虑到教学上的方便,同时考虑到第八章(电子 电路中元器件的选择和抗干扰问题)和第九章(数字电路应用举例)的内容不在 教学大纲的要求之内,因此决定将第一至第七章及附录合印成一阳出版。 编者 198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