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B)(3分) A.狂澜(1an) 攀谈(pan) 挚痛(zhi) 屏障(zhang) B.嗥鸣(hao) 咀嚼(jǔ) 哺育(pǔ) 灌输(huan) C.默契(qi) 崎岖(q1) 悬崖(y) 山巅(dian) D.疲倦(juan) 田垄(1ǒng) 镐头(gǎo) 澎湃(pdi)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胸膛泛褴高山之巅九曲连环 B.幽远缠绕惊涛澎拜顽强不屈 C.桨液覆灭万丈狂澜刺入肌骨 D.眷恋犁耙息息相关亘古不变 解析:A项中“泛褴”应为“泛滥”:B项中“惊涛澎拜”应为“惊涛澎湃”:C项中“桨液” 应为“浆液”。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小明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外出打工的父母,每天望眼欲穿,盼着他们回来。 B.“这些数学题我都会做。”小东扬扬自得地对张亮说道。 C.篮球赛场上个别运动员的急躁情绪,往往会导致全队一泻千里,不可收拾。 D.有些人在下决心时常常犹犹豫豫,思虑再三:而决定之后却又患得患失,这样的人是很难成 功的。 解析:“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不能用来形容比赛的失败情 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3分) A.随着宜宾大学城的初步建成,对临港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B.川航执飞的3U8633航班迫降成功,机长刘传健被称为中国现实版的“萨利机长”。 C.闪送是目前同城快递行业的佼佼者。据统计,今年闪送服务已覆盖全国逾157座城市以上。 D.文明不是一天养成的,即使需要春风化雨的涵养润泽,也离不开制度化的刚性约束。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3分) A.2021年6月6日是第26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
第二单元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B)(3 分) A.狂澜.(lán) 攀.谈(pān) 挚.痛(zhì) 屏障.(zhàng) B.嗥.鸣(háo) 咀.嚼(jǔ) 哺.育(pǔ) 灌.输(huàn) C.默契.(qì) 崎.岖(qí) 悬崖.(yá) 山巅.(diān) D.疲倦.(juàn) 田垄.(lǒng) 镐.头(gǎo) 澎湃.(pài)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3 分) A.胸膛 泛褴 高山之巅 九曲连环 B.幽远 缠绕 惊涛澎拜 顽强不屈 C.桨液 覆灭 万丈狂澜 刺入肌骨 D.眷恋 犁耙 息息相关 亘古不变 解析:A 项中“泛褴”应为“泛滥”;B 项中“惊涛澎拜”应为“惊涛澎湃”;C 项中“桨液” 应为“浆液”。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3 分) A. 小明无时无刻 ....不在思念着外出打工的父母,每天望眼欲穿,盼着他们回来。 B.“这些数学题我都会做。”小东扬扬自得 ....地对张亮说道。 C.篮球赛场上个别运动员的急躁情绪,往往会导致全队一泻千里 ....,不可收拾。 D.有些人在下决心时常常犹犹豫豫 ....,思虑再三;而决定之后却又患得患失,这样的人是很难成 功的。 解析:“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不能用来形容比赛的失败情 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3 分) A.随着宜宾大学城的初步建成,对临港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B.川航执飞的 3U8633 航班迫降成功,机长刘传健被称为中国现实版的“萨利机长”。 C.闪送是目前同城快递行业的佼佼者。据统计,今年闪送服务已覆盖全国逾 157 座城市以上。 D.文明不是一天养成的,即使需要春风化雨的涵养润泽,也离不开制度化的刚性约束。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3 分) A.2021 年 6 月 6 日是第 26 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
B.街头到处都摆着水果,枇杷啊,樱桃啊,桃子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 C.“最主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D.自己不倒,什么坎坷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解析:“他说道”为插入语,非提示性话语,其后一定要用逗号。 6.名句默写。(12分) (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3)《木兰诗》中表现战争环境艰苦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④)《木兰诗》中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下面名著片段中的“他”是(B)(3分) (他)既认识字,又讲理…是个有时候教点书,有时候也作些别的事的一个中等人 物…他似乎看出来,自己并没有惊人的才力,能够作出惊天动地的事业…可是至少也愿 言行一致…因此,在小的事情上他都很注意…(他)的服装是那么淡雅,人是那么活泼大 方…在家里呢,处处又是那么清洁,永远是那么安静 A.《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 B.《骆驼祥子》中的曹先生。 C.《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 D.《简·爱》中的圣约翰。 二、阅读与感悟(5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 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 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 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街头到处都摆着水果,枇杷啊,樱桃啊,桃子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 C.“最主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D.自己不倒,什么坎坷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解析:“他说道”为插入语,非提示性话语,其后一定要用逗号。 6.名句默写。(12 分) (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3)《木兰诗》中表现战争环境艰苦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木兰诗》中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下面名著片段中的“他”是(B)(3 分) (他)既认识字,又讲理……是个有时候教点书,有时候也作些别的事的一个中等人 物……他似乎看出来,自己并没有惊人的才力,能够作出惊天动地的事业……可是至少也愿 言行一致……因此,在小的事情上他都很注意……(他)的服装是那么淡雅,人是那么活泼大 方……在家里呢,处处又是那么清洁,永远是那么安静…… A.《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 B.《骆驼祥子》中的曹先生。 C.《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 D.《简·爱》中的圣约翰。 二、阅读与感悟(50 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 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 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 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 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 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 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 【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 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 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 信。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2分)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仅仅。 (2)赏赐百千强有余。 (3)著我旧时裳穿。 (4)双兔傍地走跑。 (5)木兰乃易男装换。 (6)市鞍马买。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答案:记很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 (2)少习骑,长而益精。 答案:(木兰)年少时学骑马,骑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精湛。 10.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四处)(4分) 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答案:潮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11.根据【甲】文中画线语句提取一个成语:扑朔迷离。(2分) 12.【甲】文中与【乙】文中的“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表达类似的句子是什么? 两句都有何用意?(4分) 答案:“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免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结尾议论,赞美了木兰虽 是女儿身,却不输男儿,聪慧、勇敢、刚毅等特点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 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 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 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 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 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 信。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2 分)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只,仅仅。 (2)赏赐百千强. 有余。 (3)著.我旧时裳 穿。 (4)双兔傍地走. 跑。 (5)木兰乃易.男装 换。 (6)市.鞍马 买。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答案:记很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 (2)少习骑,长而益精。 答案:(木兰)年少时学骑马,骑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精湛。 10. 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四处)(4 分) 溯 黄 河 度 黑 山 转 战 驱 驰 凡 十 有 二 年 数 建 奇 功。 答案: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11.根据【甲】文中画线语句提取一个成语:扑朔迷离。(2 分) 12.【甲】文中与【乙】文中的“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表达类似的句子是什么? 两句都有何用意?(4 分) 答案:“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结尾议论,赞美了木兰虽 是女儿身,却不输男儿,聪慧、勇敢、刚毅等特点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陕北的山 祁玉江 ①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说它神奇而美妙,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下埋藏了多 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富集的矿产资源,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上盛产了多少瓜果梨枣、五 谷杂粮等绿色食品,更不只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些纯朴善良的山民们和世世代代涌现出 的英雄人物,而更多的则是因为它的山一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 ②我常常怀疑大自然将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地球的这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 山的海洋!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吃的是山,住的还是山。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们 的物质和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羯的生命源泉。 ③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我扶 过犁,拾过粪;吞过糠,咽过莱;淌过汗,流过泪。一切都是那么无助,那么渺茫。我对生我养我 的陕北的山,鄙视过,厌倦过,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为什么不把自己定居在广阔的平原上、 浩瀚的大海边、秀丽的江南间,而偏偏要将家安在这贫瘠清苦偏远落后的千山万壑中,使得日 后的子孙们在这里永远地受苦受难,千回百转走不出大山,享受不到山外精彩世界的生活!我 甚至怨恨大山,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将这茫茫大山夷为平地;或者乞求上苍有朝 一日将这些绵绵山峦搬到天的尽头,使这里的人们再也不要受苦受难了。 ④但是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任性,多么的忘本!如果当初没有汲取大 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循大山的教海,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顽强,更不可 能走出大山。 ⑤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那数不清的梁峁,千 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盘踞在这广袤的黄 土高原上,正蓄势待发。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汹涌不退,大 有排山倒海之势。总之,任凭你怎么想象,想象什么就是什么。 ⑥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可以容纳世界的一切,包容人间万象。如果你走错了路, 做错了事,它并不记恨你、抛弃你,依然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紧紧地把你揽在怀里,教育你、鼓 励你、引领你重新振作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夜晚,睡在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怀 抱一样,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 ⑦如果你坐在高高的山巅,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品味,这广袤的高原就像一泓清澈的湖水, 一尘不染。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一片寂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鸟叫、机器声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陕北的山 祁玉江 ①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说它神奇而美妙,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下埋藏了多 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富集的矿产资源,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上盛产了多少瓜果梨枣、五 谷杂粮等绿色食品,更不只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些纯朴善良的山民们和世世代代涌现出 的英雄人物,而更多的则是因为它的山——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 ②我常常怀疑大自然将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地球的这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 山的海洋!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吃的是山,住的还是山。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们 的物质和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 ③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我扶 过犁,拾过粪;吞过糠,咽过菜;淌过汗,流过泪。一切都是那么无助,那么渺茫。我对生我养我 的陕北的山,鄙视过,厌倦过,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为什么不把自己定居在广阔的平原上、 浩瀚的大海边、秀丽的江南间,而偏偏要将家安在这贫瘠清苦偏远落后的千山万壑中,使得日 后的子孙们在这里永远地受苦受难,千回百转走不出大山,享受不到山外精彩世界的生活!我 甚至怨恨大山,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将这茫茫大山夷为平地;或者乞求上苍有朝 一日将这些绵绵山峦搬到天的尽头,使这里的人们再也不要受苦受难了。 ④但是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任性,多么的忘本!如果当初没有汲取大 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循大山的教诲,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顽强,更不可 能走出大山。 ⑤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那数不清的梁峁,千 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盘踞在这广袤的黄 土高原上,正蓄势待发。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汹涌不退,大 有排山倒海之势。总之,任凭你怎么想象,想象什么就是什么。 ⑥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可以容纳世界的一切,包容人间万象。如果你走错了路, 做错了事,它并不记恨你、抛弃你,依然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紧紧地把你揽在怀里,教育你、鼓 励你、引领你重新振作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夜晚,睡在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怀 抱一样,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 ⑦如果你坐在高高的山巅,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品味,这广袤的高原就像一泓清澈的湖水, 一尘不染。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一片寂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鸟叫、机器声
升腾起几缕袅袅炊烟,使空旷寂静的大山显得更加静寂。如果你疲惫了,烦恼了,不妨走进大 山,走上这高高的山梁,在那儿坐一坐,歌一歌,躺一躺,吸一吸清新的空气,接受一下山风的 抚摸,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心灵得到了净化,一切疲倦和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蓦然 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⑧我忽然明白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成、刘志丹、谢子长这样 的英雄豪杰和革命志士;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和百唱不厌的像《走西口》 《东方红》等信天游歌曲;为什么毛泽东将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 总后方选在了陕北,而且在这里一住就是13年;为什么陕北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纯朴,那 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 (选自2009年4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3.文章第①段画线部分强调的重点是什么?(3分) 答案: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或:陕北的山。) 14.结合具体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睡在大山里,为什么“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让人感到“温馨”而“甜蜜”? 答案:因为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包容一切。 (2)走进大山,心灵为什么会得到“净化”? 答案:因为陕北的山纯净、寂静,能够涤荡人的心胸,使人忘却烦恼和忧愁,心灵变得纯洁。 15.比较阅读文章第⑤段和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刘成章《安塞腰鼓》) (1)陕北的山与“安塞腰鼓”给人哪些相似的感受? 答案:陕北的山和“安塞腰鼓”均给人以雄壮、强劲、豪迈之感。 (2)面对陕北的山和桂林的山,你的想象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不同。因为陕北的山是雄壮的(磅礴的、强劲的),而桂林的山是瘦削的(玲珑的),所以 想象是不同的。 16.文章第③段写对山的鄙视、厌倦和怨恨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这是运用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手法,为了更加强烈地表达对陕北的山的赞美之情。 17.文章结尾的四句“为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悟?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⑤分)
升腾起几缕袅袅炊烟,使空旷寂静的大山显得更加静寂。如果你疲惫了,烦恼了,不妨走进大 山,走上这高高的山梁,在那儿坐一坐,歇一歇,躺一躺,吸一吸清新的空气,接受一下山风的 抚摸,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心灵得到了净化,一切疲倦和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蓦然 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⑧我忽然明白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成、刘志丹、谢子长这样 的英雄豪杰和革命志士;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和百唱不厌的像《走西口》 《东方红》等信天游歌曲;为什么毛泽东将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 总后方选在了陕北,而且在这里一住就是 13 年;为什么陕北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纯朴,那 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 (选自 2009 年 4 月 13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3.文章第①段画线部分强调的重点是什么?(3 分) 答案: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或:陕北的山。) 14.结合具体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6 分) (1)睡在大山里,为什么“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让人感到“温馨”而“甜蜜”? 答案:因为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包容一切。 (2)走进大山,心灵为什么会得到“净化”? 答案:因为陕北的山纯净、寂静,能够涤荡人的心胸,使人忘却烦恼和忧愁,心灵变得纯洁。 15.比较阅读文章第⑤段和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刘成章《安塞腰鼓》) (1)陕北的山与“安塞腰鼓”给人哪些相似的感受? 答案:陕北的山和“安塞腰鼓”均给人以雄壮、强劲、豪迈之感。 (2)面对陕北的山和桂林的山,你的想象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不同。因为陕北的山是雄壮的(磅礴的、强劲的),而桂林的山是瘦削的(玲珑的),所以 想象是不同的。 16.文章第③段写对山的鄙视、厌倦和怨恨有什么作用?(4 分) 答案:这是运用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手法,为了更加强烈地表达对陕北的山的赞美之情。 17.文章结尾的四句“为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悟?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