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高二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 测 高二语文试题 基础篇 一、(6分) 1.请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任选六空作答)(6分)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 语》) (2)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 (4)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5)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 阵子》) (6)南京,十朝古都,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许多耳熟能详的诗句都和南 京有关:写乌衣巷,有“旧时王谢堂前燕, (刘 堤”(韦庄《台城》):写秦淮河,有“烟笼寒水月笼依旧烟笼十里 禹锡《乌衣巷》);写台城,有“ 沙 (杜牧《泊秦淮》)……这些精美诗句, 助于我们了解南京的历史,感受南京的文化之美。 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题。(16分 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 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 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 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地被他几杠子就给 抹了。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地体味,你的原文是 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 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 m6,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 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 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 的教hui。 (选自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chu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 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 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桀卜闪,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 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个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艳色 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
江苏省南京市高二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 测 高二语文试题 基础篇 一、(6 分) 1.请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任选六空作答)(6 分) (1)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 语》) (2)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 (4)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5)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 阵子》) (6)南京,十朝古都,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许多耳熟能详的诗句都和南 京有关:写乌衣巷,有“旧时王谢堂前燕, ”(刘 禹锡《乌衣巷》);写台城,有“ , 依旧烟笼十里 堤” (韦庄《台城》);写秦淮河,有“烟笼寒水月笼 沙, ”(杜牧《泊秦淮》)……这些精美诗句,有 助于我们了解南京的历史,感受南京的文化之美。 二、(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6 题。(16 分) (一) 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 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 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 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地被他几杠子就给 抹了。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地体味,你的原文是 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①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 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 mó,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 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 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 的教 huì。 (选自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二)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 chú 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 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 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桀卜闪②,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 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个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艳色 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
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它模样不佳,它们是顶可爱的好友,它们承着你 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 (选自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 [注]①懈啦光唧:方言,随便马虎。②桀卜闪:即吉卜赛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任选两个作答)(2分 ①诌出来( )②摇曳()③模样( 3.根据拼音写汉字。(任选两个作答)(2分) ①揣m6( ②教hui( ③踌chu( 4.选文(一)中,徐先生改作文有哪些独到之处?(4分) 答 5.选文(二)中,作者写的是亲身经历,用第二人称来叙述有什么效果?(4 分) 答: 6.品味下面的句子,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简要评析。(任选一句作答)(4分) (1)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 答 (2)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 答 专题篇 三、(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7分) (-)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 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 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 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髙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 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 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 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 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 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
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它模样不佳,它们是顶可爱的好友,它们承着你 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 (选自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 [注]①懈啦光唧:方言,随便马虎。 ②桀卜闪:即吉卜赛。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任选两个作答)(2 分) ①诌出来( ) ②摇曳( ) ③模样( ) 3.根据拼音写汉字。(任选两个作答)(2 分) ①揣 mó( ) ②教 huì( ) ③踌 chú( ) 4.选文(一)中,徐先生改作文有哪些独到之处?(4 分) 答: 5.选文(二)中,作者写的是亲身经历,用第二人称来叙述有什么效果?(4 分) 答: 6.品味下面的句子,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简要评析。(任选一句作答)(4 分) (1)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 答: (2)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 答: 专题篇 三、(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1 题。(17 分) (一)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 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 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 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 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 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 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 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 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
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 女,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 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 (选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高纪》一篇,俱纪实事不及写其英雄气概只于篇首写之如 慢易诸吏处,斩白蛇处;篇后写之,如未央上寿处,沛中留饮处,病时却医处, 写其豁达本色,语语入神。 (选自吴见思《史记论文》)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常从王媪、武负贳酒 贳:赊欠 B.高祖常繇咸阳 繇:同“徭”,服役 C.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阑:尽兴 D.病时却医处 却:推却、拒绝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隆准而龙颜 蟹六跪而二螯 B.喟然太息曰 然后知向之未始游 C.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 其李将军之谓也 D.何自妄许与刘季 君何以知之 9.请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限3处)(3分) 俱纪实事不及写其英雄气概只于篇首写之如慢易诸吏 处 10.把选文(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3分) 译 文 (2)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3分) 文 11.选文(一)从哪些方面写出了高祖的“英雄气概”?请分条概括。(4分) 答 四、(8分)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沛宫 胡曾 汉高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 犹恨四方无壮士,还乡悲唱大风歌
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 女,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 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 季。 (选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二) 《高纪》一篇,俱 纪 实 事 不 及 写 其 英 雄 气 概只 于 篇 首 写 之 如 慢 易诸 吏处,斩白蛇处;篇后写之,如未央上寿处,沛中留饮处,病时却医处, 写其豁达本色,语语入神。 (选自吴见思《史记论文》) 7.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常从王媪、武负贳酒 贳:赊欠 B.高祖常繇咸阳 繇:同“徭”,服役 C.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阑:尽兴 D.病时却医处 却:推却、拒绝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隆准而龙颜 蟹六跪而二螯 B.喟然太息曰 然后知向之未始游 C.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 其李将军之谓也 D.何自妄许与刘季 君何以知之 9.请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限 3 处)(3 分) 俱 纪 实 事 不 及 写 其 英 雄 气 概 只 于 篇 首写 之 如 慢 易 诸 吏 处 10.把选文(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3 分) 译 文: (2)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3 分) 译 文: 11.选文(一)从哪些方面写出了高祖的“英雄气概”?请分条概括。(4 分) 答: 四、(8 分)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8 分) 沛 宫 胡曾 汉高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 犹恨四方无壮士,还乡悲唱大风歌
歌风台 林宽 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 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 (1)刘邦的《大风歌》中哪一句表达了他的“悲”意?(2分) 答: (2)请简要分析“蒿棘空存百尺基”中“空”字的表达效果。(2分) 答 (3)两首诗都写到了刘邦的《大风歌》,各有什么用意?(4分) 答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20分) 吾不如 李国文 “吾不如”一词,多次出现于古人的说辞之中。在史籍上,最常见到,也是最常 引用的例子,莫过于汉高祖刘邦的“吾不如”了 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里这样写道:“天下已定。五月,高祖置酒洛阳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 下者何?’”一连问了两个“为什么”,我们仿佛看到,他那一脸的得意之色, 骄矜之意;我们也仿佛听到,他那张狂,牛气,任性,矫情的口吻。 个胜利者,当他凯旋时,一个成功者,当他收获时,一个春风得意之人,当所 有的大门都为他打开时,在他的潜意识中,肯定有一种乐意被人拍拍马屁的冲动 有一种极想被人恭维崇拜的期待。虽然吹牛拍马,溜须捧场,是一门不学成材 不教自会的学问,但有拍得好、捧得好者,也有拍得不好、捧得不好者。好的, 有本事令被拍者、被捧的,于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拍,你的捧,斯为上乘 这年,他54岁,从公元前209年起义,至此,不过七年工夫,居然由亭长而汉 王,由汉王而汉帝,成为一国之君。试想一下,坐在龙椅上的他,面对自己鱼龙 变化的命运,天渊差别的境遇,怕也有些不大相信这美梦果然成真的。所以,他 等待大家的马屁和吹捧,让他找到天子的感觉。虽然,吹、拍、舔、溜,不免下 作;虽然,谄、媚、哄、捧,十分肉麻,然而,它却是立分尊卑的一杆秤。所谓 “置酒洛阳宫”,说白了,就是他召开的一次赛马大会,看谁马得好,看谁马得 快 于是,一个叫高起,一个叫王陵的马屁精跳出来。 “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 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 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歌风台 林宽 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 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 (1)刘邦的《大风歌》中哪一句表达了他的“悲”意?(2 分) 答: (2)请简要分析“蒿棘空存百尺基”中“空”字的表达效果。(2 分) 答: (3)两首诗都写到了刘邦的《大风歌》,各有什么用意?(4 分) 答: 五、(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7 题。(20 分) 吾不如 李国文 “吾不如”一词,多次出现于古人的说辞之中。在史籍上,最常见到,也是最常 引用的例子,莫过于汉高祖刘邦的“吾不如”了。 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里这样写道:“天下已定。五月,高祖置酒洛阳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 下者何?’”一连问了两个“为什么”,我们仿佛看到,他那一脸的得意之色, 骄矜之意;我们也仿佛听到,他那张狂,牛气,任性,矫情的口吻。 一个胜利者,当他凯旋时,一个成功者,当他收获时,一个春风得意之人,当所 有的大门都为他打开时,在他的潜意识中,肯定有一种乐意被人拍拍马屁的冲动, 有一种极想被人恭维崇拜的期待。虽然吹牛拍马,溜须捧场,是一门不学成材、 不教自会的学问,但有拍得好、捧得好者,也有拍得不好、捧得不好者。好的, 有本事令被拍者、被捧的,于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拍,你的捧,斯为上乘。 这年,他 54 岁,从公元前 209 年起义,至此,不过七年工夫,居然由亭长而汉 王,由汉王而汉帝,成为一国之君。试想一下,坐在龙椅上的他,面对自己鱼龙 变化的命运,天渊差别的境遇,怕也有些不大相信这美梦果然成真的。所以,他 等待大家的马屁和吹捧,让他找到天子的感觉。虽然,吹、拍、舔、溜,不免下 作;虽然,谄、媚、哄、捧,十分肉麻,然而,它却是立分尊卑的一杆秤。所谓 “置酒洛阳宫”,说白了,就是他召开的一次赛马大会,看谁马得好,看谁马得 快。 于是,一个叫高起,一个叫王陵的马屁精跳出来。 “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 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 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这两位当然也算善马屁者,不过,吹捧的力度不够,溜须的水准稍差,哪有韩信 曾经的“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一拍,拍得刘邦 那一份滋润呢!高起、王陵的马屁,哪能让他感到尽兴、觉得满足呢!于是,他 亲自操刀,自拉自唱地给自己马屁起来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 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 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 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接下来,韶乐齐鸣,杯盏互动,载歌载舞,欢 呼震天的热闹,司马迁没有描写,但这种极尽顶礼膜拜的宏大场面,乃中国历朝 历代之常规,是可以想象得知的。这就是刘邦名垂青史的三个“吾不如”了。 再看“被不如”的这三位,便知道刘邦的这番话,说了,犹如不说 洛阳宫的这次盛会,是大汉王朝开国第一会,张、萧、韩三位功勋之臣,不可能 缺席。如果他们三位在场,为什么没有表态?你不认为蹊跷吗?当然不一定要肉 麻地谢主龙恩,可司马迁笔下只字未提,显然另有隐情。看来堪称人精的这三位, 明白得很,抬轿子的永远比坐轿子的矮半截儿,绝不会因为摸了你的顶,以为丛 此就不抬轿子而坐轿子。他们太了解刘邦了。没有态度,其实就是态度。即使陛 下将他们吹捧上天,高不可攀,作过亭长的他还是要在天之上的,因为水涨船必 高嘛! (选自《文学自由谈》2011年第2期) 13.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刘邦为什么要“置酒洛阳宫”。(4分) 答 14.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6分) (1)说了,犹如不说。(2分) 答 (2)抬轿子的永远比坐轿子的矮半截儿,绝不会因为摸了你的顶,以为从此就 不抬轿子而坐轿子。(4分) 答: 15.文章提及韩信认为刘邦“不能将兵,而善将将”的例子在内容和结构上有哪 些作用?(4分) 答 司马迁为什么不描写臣子们“顶礼膜拜的宏大场面”且“只字未提”三位功 臣的表态?请加以探究。(6分)
这两位当然也算善马屁者,不过,吹捧的力度不够,溜须的水准稍差,哪有韩信 曾经的“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一拍,拍得刘邦 那一份滋润呢!高起、王陵的马屁,哪能让他感到尽兴、觉得满足呢!于是,他 亲自操刀,自拉自唱地给自己马屁起来。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 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 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 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接下来,韶乐齐鸣,杯盏互动,载歌载舞,欢 呼震天的热闹,司马迁没有描写,但这种极尽顶礼膜拜的宏大场面,乃中国历朝 历代之常规,是可以想象得知的。这就是刘邦名垂青史的三个“吾不如”了。 再看“被不如”的这三位,便知道刘邦的这番话,说了,犹如不说。 洛阳宫的这次盛会,是大汉王朝开国第一会,张、萧、韩三位功勋之臣,不可能 缺席。如果他们三位在场,为什么没有表态?你不认为蹊跷吗?当然不一定要肉 麻地谢主龙恩,可司马迁笔下只字未提,显然另有隐情。看来堪称人精的这三位, 明白得很,抬轿子的永远比坐轿子的矮半截儿,绝不会因为摸了你的顶,以为从 此就不抬轿子而坐轿子。他们太了解刘邦了。没有态度,其实就是态度。即使陛 下将他们吹捧上天,高不可攀,作过亭长的他还是要在天之上的,因为水涨船必 高嘛! (选自《文学自由谈》2011 年第 2 期) 13.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刘邦为什么要“置酒洛阳宫”。 (4 分) 答: 14.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6 分) (1)说了,犹如不说。(2 分) 答: (2)抬轿子的永远比坐轿子的矮半截儿,绝不会因为摸了你的顶,以为从此就 不抬轿子而坐轿子。(4 分) 答: 15.文章提及韩信认为刘邦“不能将兵,而善将将”的例子在内容和结构上有哪 些作用?(4 分) 答: 16.司马迁为什么不描写臣子们“顶礼膜拜的宏大场面”且“只字未提”三位功 臣的表态?请加以探究。(6 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