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15届高三考前检测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被确定为国家发展层面的核心价值。 (2)反腐有成绩_振奋人心,但是更应该由此看到形势的严峻,历史经验和现实 环境都告诉我们,与腐败作斗争没有“完成时” (3)世贸组织裁定中国实施的稀土出口限制_了自贸原则,日前,中国商务部己 经取消了稀土出口配额限制。 A.趋向纵然违反B.取向纵然违犯 C.趋向固然违犯D.取向固然违反 2.下面是古人诗词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其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的感情基调不同, 请指出( A.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B.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C.杨柳岸晓风残月D.唯见江心秋月白 3.把后面的句子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绝境是强者的进身之阶,弱者的无底之渊。什么事情,都是成也在人、败也在人 可是在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坚持了一分钟,多走了一步路, ①成功者不一定处处都比失败者强。②失败者天生就一定比成功者差吗?③多 思考了一个问题。④多思考了一些问题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4.阅读下面的内容,对麦家的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著名作家麦家说,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 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 A.平庸的人就是贪生怕死、明哲保身的人,活着如同死人。 B.有所敬畏,勇于担当,才能脱离平庸,走向优秀和卓越 C.人人都有“性命”,人生而平等,没有尊卑贵贱的区别。 D."性命"是人生的基础,没有性命也就没有优秀和卓越。 5.阅读下边《误人青春》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 分)
江苏省南京市 2015 届高三考前检测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被确定为国家发展层面的核心价值 。 (2)反腐有成绩 振奋人心,但是更应该由此看到形势的严峻,历史经验和现实 环境都告诉我们,与腐败作斗争没有“完成时”。 (3)世贸组织裁定中国实施的稀土出口限制 了自贸原则,日前,中国商务部已 经取消了稀土出口配额限制。 A.趋向 纵然 违反 B.取向 纵然 违犯 C.趋向 固然 违犯 D.取向 固然 违反 2.下面是古人诗词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其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的感情基调不同, 请指出( ) A.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B.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C.杨柳岸晓风残月 D.唯见江心秋月白 3.把后面的句子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 绝境是强者的进身之阶,弱者的无底之渊。什么事情,都是成也在人、败也在人。 ________可是在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坚持了一分钟,多走了一步路, ________。 ①成功者不一定处处都比失败者强。 ②失败者天生就一定比成功者差吗? ③多 思考了一个问题。 ④多思考了一些问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阅读下面的内容,对麦家的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 分) 著名作家麦家说,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 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 A.平庸的人就是贪生怕死、明哲保身的人,活着如同死人。 B.有所敬畏,勇于担当,才能脱离平庸,走向优秀和卓越。 C.人人都有“性命”,人生而平等,没有尊卑贵贱的区别。 D."性命"是人生的基础,没有性命也就没有优秀和卓越。 5.阅读下边《误人青春》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3 分)
人青眷 A.发言时不应该盛气凌人,居高临下。 B.很多人的大好年华,被冗长的发言、无聊的会议给磨蚀掉。 C.发言者应照顾听众差异,确定合适的发言内容。 D.听众应展现出良好的文明素养,即便年纪已大,也要给年轻人做好表率。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五代史记一行传叙 (宋)欧阳修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谓自 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虽曰干戈兴, 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至于如此;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有洁身自 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 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负 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 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 处乎山林而群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傀①首而包羞,孰若无 愧于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郑遨、张荐明。 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曰石昂。 苟利于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 曰程福赟。 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 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于此之时,能以孝弟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者, 犹或有之。然其事迹不著而无可纪次,独其名氏或因见于书者,吾亦不敢没。而 其略可录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 作《一行传》
A.发言时不应该盛气凌人,居高临下。 B.很多人的大好年华,被冗长的发言、无聊的会议给磨蚀掉。 C.发言者应照顾听众差异,确定合适的发言内容。 D.听众应展现出良好的文明素养,即便年纪已大,也要给年轻人做好表率。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五代史记一行传叙 (宋)欧阳修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谓自 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虽曰干戈兴, 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至于如此;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有洁身自 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 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负 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 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 处乎山林而群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①首而包羞,孰若无 愧于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郑遨、张荐明。 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曰石昂。 苟利于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 曰程福赟。 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 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于此之时,能以孝弟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者, 犹或有之。然其事迹不著而无可纪次,独其名氏或因见于书者,吾亦不敢没。而 其略可录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 作《一行传》
【注】①傀:同“俯”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怪:对……感到奇怪 B.风俗隳坏隳:毁坏 C.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负:辜负 D.处乎山林而群麋鹿群:与……为伍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泯没而无闻者 缙绅而不能易其志者 D.吾得二人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僥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 自得?(5分) 译文 (2)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2分) 译文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6分) 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 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 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① 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曾几,南宋诗人。此诗作于作者新任浙西提刑 10(1).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 用。(3分) (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诗题中的“喜”的。(4分) (3).你是怎样理解诗人的喜雨情怀的?请简要说明。(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孔雀部分 (1)_,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2)摄提贞于孟陬兮,。(屈原《离骚》) (3)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 (4)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5)庭下如积水空明,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_,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⑦)知不可乎骤得,。(苏轼《赤壁赋》) (8),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注】①俛:同“俯”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 怪:对……感到奇怪 B.风俗隳坏 隳:毁坏 C.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 负:辜负 D.处乎山林而群麋鹿 群:与……为伍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泯没而无闻者 缙绅而不能易其志者 D.吾得二人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 自得?(5 分) 译文: (2)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2 分) 译文: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6 分) 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 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 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 几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 曾几,南宋诗人。此诗作于作者新任浙西提刑。 10(1).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 用。(3 分) (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诗题中的“喜”的。(4 分) (3).你是怎样理解诗人的喜雨情怀的?请简要说明。(3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孔雀部分。 (1)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2)摄提贞于孟陬兮, 。(屈原《离骚》) (3)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5)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 ,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知不可乎骤得, 。(苏轼《赤壁赋》) (8)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孤寂 简媜 (1)驾车的车夫与随行的汉子,留在山脚村落里,不愿上山。他们早就听说秋 冬之交,这山是飓风的天下,当地人管它叫“食人风”,吃人不吐骨头的 (2)旅路中,遇着他们,随兴做了伴。我本是意随路走,不确定走上哪儿畅怀 寄情,往往五天四夜露宿在外,不见一个人一只牲口,只见忽隐忽明的泥草路上 偶有辙痕,有的是今岁的,有的约莫前朝了。他们算是半个游民,本乡欠粮,年 岁不好时,千里迢迢到异乡讨活儿做,卖点营生,看看一年将罄,开始往回走。 他们的身上仍有一条红尘丝线,系得紧紧的,总要带点银两、时兴吃食,回老家 过年。不管那条红丝在风吹雨打中染了多少悲哀故事,他们每到秋冬之交,就会 被丝线牵引,回老家去团圆,一切吃苦都为了团圆。 3)这地方离他们二人的本乡还有段路,算是最后一驿了。奇风异俗也是他们 说给我的,那鬼风到底多凌厉,他们没亲身体验过,传说这么讲,他们这么信, 所以,虽然翻过这山是最轻省的路,他们死也不走,甘愿在平野上绕个大圈,回 山后的家。我看他们脸上齐布那种死也不干的神情时,心里头是艳羡与敬重的, 个人死也不干某件事时,往往代表内心里有一个比他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的人藏 着,他得为那人活得毫发不伤,他得去跟他(她)团圆。 (4)他们暂时留在村里歇歇牲口,恢复脚力。我与他们订了约,若回得来,两 天一夜后自会找上他们,若过了期限没见到人,不用等了,尽管揣着干粮赶路去, 把我那份吃了。这地方枫林甚老,千年百代没人动它,吃了秋霜,一片红海。造 化真是弄人,美的都是不能吃的,难怪村童少妇都土瘦。造化也戏人,美景总是 布局在险崖上,仿佛绝美里头蕴涵一道千古不改的宿命,必须以身相殉。 (5)大江南北半遭,酷雪、暴雨、烫沙都在衣上了,倒是没尝过鬼风扼喉的滋 味。我一条命飘泊在外,既无乡可归,也无饭说团圆,早是个活着的孤魂野鬼, 行到此处,既然鬼风中有红枫,我焉有不去会会的道理。村子人听说我要上山, 或掩柴扉避听,或呵小儿不让他们听下文,仿佛我是个邪物。 (6)歇一宿,寅时独自上山,他二人仍呼噜着。这时令,开天较迟,眼前身后 皆是浓雾,到了山腰,回身已摸不清村落在哪儿了。看来,这雾是锁人肉眼的, 故意弄瞎对凡尘世间的依赖,要人孤零零地一无所靠,回复七窍未凿的混沌,才 把绝美盛到眼前。 (⑦)风,果然愈来愈厉,起先如游魂,后来露出了厉鬼本性。这山不算高拔, 没人来动,乔木各自据土为霸,仰不见云天了,倒像一百零八条英雄好汉齐聚梁 山泊,群龙无首,全凭鬼风作主。根性强悍的,不服风的旨令,发动六军出征, 半空中厮杀甚烈;道行浅的,破立、倒塌、含冤九泉之貌 (8)自此上山,寸步难移;肉胎比不上一棵树坚强,风势乱窜,凄厉刺耳,若 我此时松开抓住莽草的手,必定腾空,如一片落叶 (9)人在山川天象的怒吼中,是爬行的、沉默的,连呐喊的意念都灭了。人在 世间的破碎中,却常尖声呐喊。可见人对世间终究有一份预先的信任,也认为可 以信任,所以遭难时的呐喊,乃在呼唤那份信任,控诉那份信仼,希冀世间不要 抛弃他。而在自然的暴怒里,人自知与野兽、林树、岩石无异,故噤声。呐喊乃 为了给另一个人听,期望获救,既然众人皆与林、石无异,喊也是空喊。在狂怒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孤 寂 简媜 (1)驾车的车夫与随行的汉子,留在山脚村落里,不愿上山。他们早就听说秋 冬之交,这山是飓风的天下,当地人管它叫“食人风”,吃人不吐骨头的。 (2)旅路中,遇着他们,随兴做了伴。我本是意随路走,不确定走上哪儿畅怀、 寄情,往往五天四夜露宿在外,不见一个人一只牲口,只见忽隐忽明的泥草路上 偶有辙痕,有的是今岁的,有的约莫前朝了。他们算是半个游民,本乡欠粮,年 岁不好时,千里迢迢到异乡讨活儿做,卖点营生,看看一年将罄,开始往回走。 他们的身上仍有一条红尘丝线,系得紧紧的,总要带点银两、时兴吃食,回老家 过年。不管那条红丝在风吹雨打中染了多少悲哀故事,他们每到秋冬之交,就会 被丝线牵引,回老家去团圆,一切吃苦都为了团圆。 (3)这地方离他们二人的本乡还有段路,算是最后一驿了。奇风异俗也是他们 说给我的,那鬼风到底多凌厉,他们没亲身体验过,传说这么讲,他们这么信, 所以,虽然翻过这山是最轻省的路,他们死也不走,甘愿在平野上绕个大圈,回 山后的家。我看他们脸上齐布那种死也不干的神情时,心里头是艳羡与敬重的, 一个人死也不干某件事时,往往代表内心里有一个比他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的人藏 着,他得为那人活得毫发不伤,他得去跟他(她)团圆。 (4)他们暂时留在村里歇歇牲口,恢复脚力。我与他们订了约,若回得来,两 天一夜后自会找上他们,若过了期限没见到人,不用等了,尽管揣着干粮赶路去, 把我那份吃了。这地方枫林甚老,千年百代没人动它,吃了秋霜,一片红海。造 化真是弄人,美的都是不能吃的,难怪村童少妇都土瘦。造化也戏人,美景总是 布局在险崖上,仿佛绝美里头蕴涵一道千古不改的宿命,必须以身相殉。 (5)大江南北半遭,酷雪、暴雨、烫沙都在衣上了,倒是没尝过鬼风扼喉的滋 味。我一条命飘泊在外,既无乡可归,也无饭说团圆,早是个活着的孤魂野鬼, 行到此处,既然鬼风中有红枫,我焉有不去会会的道理。村子人听说我要上山, 或掩柴扉避听,或呵小儿不让他们听下文,仿佛我是个邪物。 (6)歇一宿,寅时独自上山,他二人仍呼噜着。这时令,开天较迟,眼前身后 皆是浓雾,到了山腰,回身已摸不清村落在哪儿了。看来,这雾是锁人肉眼的, 故意弄瞎对凡尘世间的依赖,要人孤零零地一无所靠,回复七窍未凿的混沌,才 把绝美盛到眼前。 (7)风,果然愈来愈厉,起先如游魂,后来露出了厉鬼本性。这山不算高拔, 没人来动,乔木各自据土为霸,仰不见云天了,倒像一百零八条英雄好汉齐聚梁 山泊,群龙无首,全凭鬼风作主。根性强悍的,不服风的旨令,发动六军出征, 半空中厮杀甚烈;道行浅的,破立、倒塌、含冤九泉之貌。 (8)自此上山,寸步难移;肉胎比不上一棵树坚强,风势乱窜,凄厉刺耳,若 我此时松开抓住莽草的手,必定腾空,如一片落叶。 (9)人在山川天象的怒吼中,是爬行的、沉默的,连呐喊的意念都灭了。人在 世间的破碎中,却常尖声呐喊。可见人对世间终究有一份预先的信任,也认为可 以信任,所以遭难时的呐喊,乃在呼唤那份信任,控诉那份信任,希冀世间不要 抛弃他。而在自然的暴怒里,人自知与野兽、林树、岩石无异,故噤声。呐喊乃 为了给另一个人听,期望获救,既然众人皆与林、石无异,喊也是空喊。在狂怒
的天象中,一头僵冷的兽、一块裂岩、一具英年壮汉的尸首,与一片枯叶有什么 不同呢?一一有什么不同呢? (10)魔风稍歇,我快步转上,往另一座峰前进。风似乎回复游魂,不像适才欲 将我五马分尸;虽然仍有扯发裂衫之虑,因为历了前者,反而觉得此时是微风拂 脸了;人常觉得自己所遭逢的是最悲哀的,因为他还没见识那更悲哀的。 11)我把自己绑在一棵千年大树上,暂时与它合体,待转身,面向山间空谷, 奋力张眼。满空红潮,人世有多少生灵,这儿便有多少霜枫,自成空中海域,在 风的魔掌中,滚涛,怒舞。忽而如群龙飞天,又如六宫粉黛,一起飘袂嬉游。美, 才是真正的帝王;天、地不过是左右大将军。在我之前,谁殉于此?在我之后, 谁将埋骨于此?独自面对绝美,才明白,不是鬼风食人,是绝美叫人刎颈。 (12)而像我一样,又拎着肉体凡胎回到世间的,便注定接受绝美诅咒,永远被 孤寂缠身了。美,才是内心最严重的相思病。 (13)每当行过春阳高照的市集,或客店不眠的雨夜,或雪季的火盆旁,孤寂总 叫我偷偷抹泪,仿佛我是唯一背叛红潮的那片霜叶。 12.文章为什么在开始部分写“驾车的车夫与随行的汉子”?(6分) 13.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1)美,才是真正的帝王;天、地不过是左右大将军。(2分) (2)孤寂总叫我偷偷抹泪,仿佛我是唯一背叛红潮的那片霜叶。(2分) 14.简要分析第(7)段写景文字在文中的作用。(4分) 15.文章题为“孤寂”,全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孤寂”的?(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历史的隐居者 陈文茜 (1)如果不是这面橘朱红的砖墙在台北正午阳光日照下,实在太耀眼,你很难愿意 驻足一分钟;且即使多看个两眼,一般行人恐怕也只觉得此地不过是另一栋破旧 的台大宿舍。 (2)从台北新生南路紫藤庐隔壁小巷走进去,你会经过两排难得整齐的公寓,阳台 种着妖艳的九重葛,走到底,便会看到这面朱红砖墙。 (3)墙里长得三楼髙的枫树,虽是春意嫩叶,却也不得不呈露苍郁;只因一旁的老 宿舍实在太旧了,如此匆匆挥霍流行的城市,怎么可能留下沉沦的老式住宅呢? (4)走进墙里,像在没落小区里寻找没有门牌的人家,文史学家指点,顺时针十二 点后方,那个看似废弃的老建筑之后,便是殷海光的家。 (5)殷海光生前就住在这里,他是除了胡适之外,50年代台湾唯一有影响力的知 识分子。从当台大讲师、教授,到被赶出台大,成为续聘教授却不得开课,殷海 光一生都住在这儿,直到1969年9月15日送至台大医院病危前,整整13年。 6)殷先生生前不求名,也不怕向人借贷,本来台大不聘了不给薪水时,他还想做 个小生意。 ⑦)那时国民党特工天天去巷口站岗,他在池子里泡完汤,刚好精神抖擞,索性叫 骂一番。国民党控制的教育部门一方面逼着台大不给他开课,一方面又拿着聘书 叫他当顾问,等于领威权体制的赡养费。按汪幸福著的《殷海光传》,殷先生认 为此乃“包藏祸心”,把顾问聘书往外一扔,叫送聘书的老党工滚蛋
的天象中,一头僵冷的兽、一块裂岩、一具英年壮汉的尸首,与一片枯叶有什么 不同呢?——有什么不同呢? (10)魔风稍歇,我快步转上,往另一座峰前进。风似乎回复游魂,不像适才欲 将我五马分尸;虽然仍有扯发裂衫之虑,因为历了前者,反而觉得此时是微风拂 脸了;人常觉得自己所遭逢的是最悲哀的,因为他还没见识那更悲哀的。 (11)我把自己绑在一棵千年大树上,暂时与它合体,待转身,面向山间空谷, 奋力张眼。满空红潮,人世有多少生灵,这儿便有多少霜枫,自成空中海域,在 风的魔掌中,滚涛,怒舞。忽而如群龙飞天,又如六宫粉黛,一起飘袂嬉游。美, 才是真正的帝王;天、地不过是左右大将军。在我之前,谁殉于此?在我之后, 谁将埋骨于此?独自面对绝美,才明白,不是鬼风食人,是绝美叫人刎颈。 (12)而像我一样,又拎着肉体凡胎回到世间的,便注定接受绝美诅咒,永远被 孤寂缠身了。美,才是内心最严重的相思病。 (13)每当行过春阳高照的市集,或客店不眠的雨夜,或雪季的火盆旁,孤寂总 叫我偷偷抹泪,仿佛我是唯一背叛红潮的那片霜叶。 12.文章为什么在开始部分写“驾车的车夫与随行的汉子”?(6 分) 13.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 分) (1)美,才是真正的帝王;天、地不过是左右大将军。(2 分) (2)孤寂总叫我偷偷抹泪,仿佛我是唯一背叛红潮的那片霜叶。(2 分) 14.简要分析第(7)段写景文字在文中的作用。(4 分) 15.文章题为“孤寂”,全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孤寂”的?(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历史的隐居者 陈文茜 ⑴如果不是这面橘朱红的砖墙在台北正午阳光日照下,实在太耀眼,你很难愿意 驻足一分钟;且即使多看个两眼,一般行人恐怕也只觉得此地不过是另一栋破旧 的台大宿舍。 ⑵从台北新生南路紫藤庐隔壁小巷走进去,你会经过两排难得整齐的公寓,阳台 种着妖艳的九重葛,走到底,便会看到这面朱红砖墙。 ⑶墙里长得三楼高的枫树,虽是春意嫩叶,却也不得不呈露苍郁;只因一旁的老 宿舍实在太旧了,如此匆匆挥霍流行的城市,怎么可能留下沉沦的老式住宅呢? ⑷走进墙里,像在没落小区里寻找没有门牌的人家,文史学家指点,顺时针十二 点后方,那个看似废弃的老建筑之后,便是殷海光的家。 ⑸殷海光生前就住在这里,他是除了胡适之外,50 年代台湾唯一有影响力的知 识分子。从当台大讲师、教授,到被赶出台大,成为续聘教授却不得开课,殷海 光一生都住在这儿,直到 1969 年 9 月 15 日送至台大医院病危前,整整 13 年。 ⑹殷先生生前不求名,也不怕向人借贷,本来台大不聘了不给薪水时,他还想做 个小生意。 ⑺那时国民党特工天天去巷口站岗,他在池子里泡完汤,刚好精神抖擞,索性叫 骂一番。国民党控制的教育部门一方面逼着台大不给他开课,一方面又拿着聘书 叫他当顾问,等于领威权体制的赡养费。按汪幸福著的《殷海光传》,殷先生认 为此乃“包藏祸心”,把顾问聘书往外一扔,叫送聘书的老党工滚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