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教学大纲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 (International Trade)
课程说明 、课程概述: (一)课程属性及课程介绍 二战以来,对外贸易越来越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国际贸易更 是成为世界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主要纽带和经济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舞台。面对 加入WTO、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中国需要大量具备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人才。因 此,教育部把“国际贸易”确定为财经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介绍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西方经济学家的国际贸易学说的演进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对外贸易政策:出口促进与出口管制;国际资本移动;跨国公司:关贸 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经济一体化: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关系;发展中国家与国际经济 新秩序。 (二)教学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并能运用所 学知识来解释现实的国际贸易格局的形成原因及其对世界各国的影响,特别是对我国经济发 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政策建议能力。 (三)适用对象 经济学专业、金融学专业、财政学专业 (四)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后续课程:国际贸易实务 二、任课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任课教师应注意:1.在讲授国际贸易理论的有关模型之前,先要求学生复习微观 经济学中“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这两章中的重要概念,如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 性曲线等:2.注意理论联系实际:3.注意尽可能提供一些练习题或思考题让学生课后做。 三、学时要求与分配 (一-)总学时要求
课程说明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属性及课程介绍 二战以来,对外贸易越来越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国际贸易更 是成为世界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主要纽带和经济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舞台。面对 加入 WTO、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中国需要大量具备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人才。因 此,教育部把“国际贸易”确定为财经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介绍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西方经济学家的国际贸易学说的演进;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对外贸易政策;出口促进与出口管制;国际资本移动;跨国公司;关贸 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经济一体化;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关系;发展中国家与国际经济 新秩序。 (二)教学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并能运用所 学知识来解释现实的国际贸易格局的形成原因及其对世界各国的影响,特别是对我国经济发 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政策建议能力。 (三)适用对象 经济学专业、金融学专业、财政学专业 (四)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后续课程:国际贸易实务 二、任课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任课教师应注意:1.在讲授国际贸易理论的有关模型之前,先要求学生复习微观 经济学中“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这两章中的重要概念,如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 性曲线等;2.注意理论联系实际;3.注意尽可能提供一些练习题或思考题让学生课后做。 三、学时要求与分配: (一)总学时要求
总课时54个学时 (二)学时分配 周别授课 授课章节与内容摘要 教学 备注 次数 时数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历史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36 第一节早期国际贸易思想的介绍 4\第二节绝对优势理论 作业1 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78 3|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 6 作业2 第二节里昂惕夫之谜 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2|第二节重叠需求理论 作业3 第三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四节竞争优势理论 1214 3 第五章国际贸易工具及其国民福利效应 作业4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自由贸易的证据 1517 第二节保护贸易理论 作业5 第三节国际贸易政策的决策 第七章主要国家的贸易政策分析 1718 3|第一节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 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四、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无 五、教学參考资料 海闻(美)P林德特王新奎著:《国际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2.张二震,马青野:《国际贸易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3.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4.佟家栋:《国际经济学(修订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
总课时 54 个学时。 (二)学时分配 周别 授课 次数 授课章节与内容摘要 教学 时数 备注 1~2 1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历史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研究框架 6 3~6 4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早期国际贸易思想的介绍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12 作业 1 7~8 3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 第二节 里昂惕夫之谜 6 作业 2 9~11 2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第二节 重叠需求理论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四节 竞争优势理论 9 作业 3 12~14 3 第五章 国际贸易工具及其国民福利效应 9 作业 4 15~17 3 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 自由贸易的证据 第二节 保护贸易理论 第三节 国际贸易政策的决策 9 作业 5 17~18 3 第七章 主要国家的贸易政策分析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6 四、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无 五、教学参考资料 1. 海闻,(美)P. 林德特,王新奎著:《国际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 2. 张二震,马青野:《国际贸易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 3. 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年。 4. 佟家栋:《国际经济学(修订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年
5.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六、课程的考核要求 课程考核分为三个部分 1.小组的专题演讲(15%) 2.期中考试(15%) 3.期末考试(70%)
5. 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年 六、课程的考核要求 课程考核分为三个部分: 1. 小组的专题演讲(15%) 2. 期中考试(15%) 3. 期末考试(70%)
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导论(6学时) 【基本要求】:本章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的历史、以及国际贸易的研究框架 【重点】:重点掌握国际贸易的概念和分类。 【难点】运用所学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析世界贸易形势或国别贸易状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 、国际贸易的概念 二、国际贸易的衡量 1.贸易量和贸易额 2.贸易差额 3.对外依存度 三、国际贸易的分类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研究框架 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内容(政策决策和政策工具)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2学时 【基本要求】:本章介绍了早期的一些国际贸易思想,以及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精髓一一—绝 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点}:重点掌握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国际贸易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 【难点】:运用古典贸易模型来分析国际贸易的格局和利益分配。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早期国际贸易思想的介绍 第二节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与《国富论》 二、斯密模型 三、绝对优势理论的缺陷 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 假设前提 二、封闭状态下的生产和交换
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 导论(6 学时) 【基本要求】:本章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的历史、以及国际贸易的研究框架。 【重点】:重点掌握国际贸易的概念和分类。 【难点】:运用所学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析世界贸易形势或国别贸易状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 一、国际贸易的概念 二、国际贸易的衡量 1. 贸易量和贸易额 2. 贸易差额 3. 对外依存度 三、国际贸易的分类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研究框架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内容(政策决策和政策工具)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2 学时) 【基本要求】:本章介绍了早期的一些国际贸易思想,以及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精髓——绝 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重点】:重点掌握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国际贸易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 【难点】:运用古典贸易模型来分析国际贸易的格局和利益分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早期国际贸易思想的介绍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一、 亚当•斯密与《国富论》 二、 斯密模型 三、 绝对优势理论的缺陷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一、假设前提 二、封闭状态下的生产和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