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区“岗底模式”带来的效 益 农业推广案例分析 河北农业大学 陶佩君
太行山区“岗底模式”带来的效 益 ——农业推广案例分析 河北农业大学 陶佩君
一、} 背景简介 太行山的自然环境素有“天晴渴 死牛,下雨遍地流”之说。在太行 深处有个岗底村,历史上曾因贫穷 而闻名,除了7800亩荒山野岭,村 里集体积累分文全无。大山和交通 不便阻挡了大部分村民走向外界、 寻求发展的道路,封闭的意识把村 民的眼光局限在人均3分田上。那时 的岗底年人均收入不足80元。1984 年,和其它山村一样,岗底村把山 场全部放到了户。可3年过去了,村 民除了靠采一些矿石赚点辛苦钱外 就只有守着7800亩荒山苦熬岁月, 能不能想其它方式脱贫致富?
一、背景简介 太行山的自然环境素有“天晴渴 死牛,下雨遍地流”之说。在太行 深处有个岗底村,历史上曾因贫穷 而闻名,除了7800亩荒山野岭,村 里集体积累分文全无。大山和交通 不便阻挡了大部分村民走向外界、 寻求发展的道路,封闭的意识把村 民的眼光局限在人均3分田上。那时 的岗底年人均收入不足80元。1984 年,和其它山村一样,岗底村把山 场全部放到了户。可3年过去了,村 民除了靠采一些矿石赚点辛苦钱外, 就只有守着7800亩荒山苦熬岁月, 能不能想其它方式脱贫致富?
二、问题分析(障碍因子) 岗底村把山场全部放到了户,一家一户的分散经 营,导致水利办不起,技术人员请不起,治山投资不 起,牲畜放养无计划,山场看护无人管。许多农户索 性把分给自己的山场搁置起来了。这些突出问题严重 限制了山场的合 理开发,而村民 对山场的滥采滥 伐,导致山场越 采越穷,越垦越 荒,严重破坏了 当地的生态平衡
二、问题分析(障碍因子) 岗底村把山场全部放到了户,一家一户的分散经 营,导致水利办不起,技术人员请不起,治山投资不 起,牲畜放养无计划,山场看护无人管。许多农户索 性把分给自己的山场搁置起来了。这些突出问题严重 限制了山场的合 理开发,而村民 对山场的滥采滥 伐,导致山场越 采越穷,越垦越 荒,严重破坏了 当地的生态平衡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观念创新,统一收回山场, 放山不“放羊”。 但是,“收”是否与当时中央要求的“两山下放 政策相抵触?村党支部书记杨双牛经过反复学习党的现 行土地承包经营政策,从中悟出了深奥的道理:要想 治好山,致富一方百姓,就必须首先解决一家一户自 身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 党中央的政策并不只是分,更不是分得越小越好, 只要是对治理荒山有利,不管是分是统都是正确的。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实事求是创造性地落实好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观念创新,统一收回山场, 放山不“放羊” 。 但是, “收”是否与当时中央要求的“两山下放” 政策相抵触?村党支部书记杨双牛经过反复学习党的现 行土地承包经营政策,从中悟出了深奥的道理:要想 治好山,致富一方百姓,就必须首先解决一家一户自 身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 党中央的政策并不只是分,更不是分得越小越好, 只要是对治理荒山有利,不管是分是统都是正确的。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实事求是创造性地落实好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
杨双牛把他的想法通过村领导班子会、党员 骨干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向村民反复宣讲: 收荒山是为了放绿山的道理。当时就有130户 村民举手赞同,家家签字画押,一致表示自愿把 山场交给集体统一治理,于是治山成了全村上下 统一的意愿。党支部、村委会按照“统一设计规 划、统一组织施工,统一组织服务、统一质量标 准、统一检查验收,分户承包经营”的“五统一 分”治山路子;以及“分户专业承包、分散经营 管理、分类技术指导、分清权力责任、分级独立 核算、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分”管山办法 在河北农大专家教授的帮助下,开始了长达十 几年艰难的治山治水历程
杨双牛把他的想法通过村领导班子会、党员 骨干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向村民反复宣讲: 收荒山是为了放绿山的道理。当时就有130户 村民举手赞同,家家签字画押,一致表示自愿把 山场交给集体统一治理,于是治山成了全村上下 统一的意愿。党支部、村委会按照“统一设计规 划、统一组织施工,统一组织服务、统一质量标 准、统一检查验收,分户承包经营”的“五统一 分”治山路子;以及“分户专业承包、分散经营 管理、分类技术指导、分清权力责任、分级独立 核算、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分”管山办法 。在河北农大专家教授的帮助下,开始了长达十 几年艰难的治山治水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