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溶液的配制 实验目的 1.学习电子天平、比重计、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练习称量、溶解、移液等基本操作。 3.掌握溶液的一般配置方法和基本操作。 4.了解特殊溶液的配置。 实验原理 溶液的浓度指一定量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 在化学实验室经常需要配制各种溶液来满足不同实验的需要。一般定性实验所需的 溶液对浓度要求不高,利用托盘天平、量筒等仪器来配制溶液就能满足需要。而定量实 验所需的溶液对浓度要求较高,配制时需要使用电子天平、移液管、容量瓶等高准确度 的仪器进行配制。对于易水解的药品,在配制时要考虑如何防止水解。 1.普通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步骤 (1)计算:根据要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浓度计算出所需溶质的量,固体溶质计算出 所需质量,液体溶质计算出所需体积。 (2)称量或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溶质的质量,或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的体 积,放入烧杯中。 (3)溶解:用量筒量取与所需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蒸馏水,倒入烧杯中,进行搅 拌,使之溶解均匀。有时为了加快溶解,需要进行加热。注意:浓硫酸稀释要将浓硫酸 慢慢沿壁加入水中,同时不停的搅拌。 (4)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标签内容包括:药品名称、 浓度、配制日期和配制者。 2.准确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步骤 准确浓度溶液的配制:溶质是基准物质才能直接配制,或者用准确浓度的浓溶液进 行配制:溶质是非基准物质,要用配制普通溶液的方法,先配制成近似浓度的溶液,然 后进行标定。 (1)计算:根据要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浓度计算出所需溶质的量,固体溶质计算出 所需质量,液体溶质计算出所需体积。 (2)称量或量取:用电子天平称量固体溶质的质量,或用移液管量取液体溶质的 体积,放入洁净的小烧杯中
1 实验 溶液的配制 实验目的 1.学习电子天平、比重计、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练习称量、溶解、移液等基本操作。 3.掌握溶液的一般配置方法和基本操作。 4.了解特殊溶液的配置。 实验原理 溶液的浓度指一定量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 在化学实验室经常需要配制各种溶液来满足不同实验的需要。一般定性实验所需的 溶液对浓度要求不高,利用托盘天平、量筒等仪器来配制溶液就能满足需要。而定量实 验所需的溶液对浓度要求较高,配制时需要使用电子天平、移液管、容量瓶等高准确度 的仪器进行配制。对于易水解的药品,在配制时要考虑如何防止水解。 1.普通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步骤 (1)计算:根据要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浓度计算出所需溶质的量,固体溶质计算出 所需质量,液体溶质计算出所需体积。 (2)称量或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溶质的质量,或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的体 积,放入烧杯中。 (3)溶解:用量筒量取与所需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蒸馏水,倒入烧杯中,进行搅 拌,使之溶解均匀。有时为了加快溶解,需要进行加热。注意:浓硫酸稀释要将浓硫酸 慢慢沿壁加入水中,同时不停的搅拌。 (4)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标签内容包括:药品名称、 浓度、配制日期和配制者。 2.准确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步骤 准确浓度溶液的配制:溶质是基准物质才能直接配制,或者用准确浓度的浓溶液进 行配制;溶质是非基准物质,要用配制普通溶液的方法,先配制成近似浓度的溶液,然 后进行标定。 (1)计算:根据要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浓度计算出所需溶质的量,固体溶质计算出 所需质量,液体溶质计算出所需体积。 (2)称量或量取:用电子天平称量固体溶质的质量,或用移液管量取液体溶质的 体积,放入洁净的小烧杯中
(3)溶解:取所需配制溶液体积约40%的蒸馏水,倒入烧杯中,进行搅拌,使之 溶解均匀。 (4)洗涤及转移:将溶解好的溶液沿玻璃棒转移到洁净的容量瓶中,然后用取所 需配制溶液体积约10%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水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此时溶液的液面应该在容量瓶的刻度线以下,否则要从新配制。 (5)定容: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到刻度线以下1~2厘米,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 水至凹液面刚好与刻度线相切,然后,盖好瓶塞,双手握住容量瓶,上下倒置20次, 将溶液摇匀。 (6)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标签内容包括:药品名称、 浓度、配制日期和配制者。 实验步骤 1.质量分数浓度溶液的配制: 配制5%的NaCI溶液50ml. 2.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用NaOH固体配制2moL-NaOH溶液50ml。 用浓硫酸配制2moL1硫酸溶液50ml, 用FeCh固体配制0.1moL-1FeCh溶液50ml。 3.准确浓度溶液的配制 用NaC1固体配制0.1000moL-lNaC1溶液100ml 用1.000molL1HAc溶液配制02000 mol-L-HAc溶液50m 数据记录 溶液 所配溶液 所需药品及用量 5%的NaC1溶液50ml NaOH 2moL-NaOH溶液50ml 2molL1硫酸溶液50ml. FeCls 0.1 mol-L-1FeCls溶液50ml 0.1000molL-NaC1溶液100ml HAc 0.2000 nol-L-HAc溶液50ml 思考与习题 1.怎样称量NaOH固体(或易潮解的固体)? 2.配制一定量的溶液时,若取用5mL浓盐酸,常用10mL量筒而不用100mL量 筒,为什么?
2 (3)溶解:取所需配制溶液体积约 40%的蒸馏水,倒入烧杯中,进行搅拌,使之 溶解均匀。 (4)洗涤及转移:将溶解好的溶液沿玻璃棒转移到洁净的容量瓶中,然后用取所 需配制溶液体积约 10%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3 次,洗涤水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此时溶液的液面应该在容量瓶的刻度线以下,否则要从新配制。 (5)定容: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到刻度线以下 1~2 厘米,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 水至凹液面刚好与刻度线相切,然后,盖好瓶塞,双手握住容量瓶,上下倒置 20 次, 将溶液摇匀。 (6)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标签内容包括:药品名称、 浓度、配制日期和配制者。 实验步骤 1.质量分数浓度溶液的配制: 配制 5%的 NaCl 溶液 50ml。 2.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用 NaOH 固体配制 2mol·L-1NaOH 溶液 50ml。 用浓硫酸配制 2 mol·L-1 硫酸溶液 50ml。 用 FeCl3 固体配制 0.1 mol·L-1 FeCl3 溶液 50ml。 3.准确浓度溶液的配制 用 NaCl 固体配制 0.1000mol·L-1NaCl 溶液 100ml 用 1.000mol·L-1HAc 溶液配制 0.2000mol·L-1HAc 溶液 50ml 数据记录 溶液 所配溶液 所需药品及用量 NaCl 5%的 NaCl 溶液 50ml NaOH 2mol·L-1NaOH 溶液 50ml H2SO4 2mol·L-1 硫酸溶液 50ml。 FeCl3 0.1 mol·L-1 FeCl3 溶液 50ml NaCl 0.1000mol·L-1NaCl 溶液 100ml HAc 0.2000mol·L-1HAc 溶液 50ml 思考与习题 1.怎样称量 NaOH 固体(或易潮解的固体)? 2.配制一定量的溶液时,若取用 5 mL 浓盐酸,常用 10 mL 量筒而不用 100 mL 量 筒,为什么?
3.实验室有50%的酒精200ml及足量的95%酒精,如何充分利用50%的酒精来配 制1000m75%的消毒酒精 4.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要不要把容量瓶干燥?为什么? 5.怎样洗移液管?水洗净后的移液管在使用前还要用吸取的溶液来洗涤,为什么? 6.是否需将残留在移液管尖嘴内的液体吹出,为什么? 7.由浓H2SO4配制稀H2SO4溶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附注 1.在配制硫酸溶液时,一定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 倒入浓硫酸中。 2.吸量管在使用前一定要用所装的溶液洗涤。 3.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时,容量瓶的规格必须与要配制的溶液的体积相同,容 量瓶使用之前一定要检查瓶塞是否漏水。 4.不能把溶质直接放入量筒或容量瓶等量具中溶解或稀释,也不能量热液体。 5.所配制的溶液均回收。 6.说明:化学试剂的种类(原装) 代标符号:GR AR CP IP 试剂纯度:优级纯分析纯 化学纯实验试剂 瓶签颜色: 绿 红 篮 黄 7.实验报告要求简要说明实验步骤中的计算和溶液的配制过程。 实验二氧化碳分子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气体密度法测定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启普发生器的使用和气体净化、干燥技术。 3.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和阿伏伽德罗定律。 4.了解误差的概念,学会实验结果误差的分析。 实验原理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W PV 积的 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所以只要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测定相同体积的两种气 体的质量,其中一种气体的分子量已知,即可求得另一种气体的分子量。 3
3 3.实验室有 50%的酒精 200ml 及足量的 95%酒精,如何充分利用 50%的酒精来配 制 1000ml75%的消毒酒精 4.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要不要把容量瓶干燥?为什么? 5.怎样洗移液管?水洗净后的移液管在使用前还要用吸取的溶液来洗涤,为什么? 6.是否需将残留在移液管尖嘴内的液体吹出,为什么? 7.由浓 H2SO4 配制稀 H2SO4 溶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附注 1.在配制硫酸溶液时,一定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 倒入浓硫酸中。 2.吸量管在使用前一定要用所装的溶液洗涤。 3.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时,容量瓶的规格必须与要配制的溶液的体积相同,容 量瓶使用之前一定要检查瓶塞是否漏水。 4.不能把溶质直接放入量筒或容量瓶等量具中溶解或稀释,也不能量热液体。 5.所配制的溶液均回收。 6.说明:化学试剂的种类(原装) 代标符号: GR AR CP LP 试剂纯度: 优级纯 分析纯 化学纯 实验试剂 瓶签颜色: 绿 红 篮 黄 7.实验报告要求 简要说明实验步骤中的计算和溶液的配制过程。 实验 二氧化碳分子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气体密度法测定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启普发生器的使用和气体净化、干燥技术。 3.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和阿伏伽德罗定律。 4.了解误差的概念,学会实验结果误差的分析。 实验原理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RT M W PV = nRT = , RT PV M W n = = ,即同温同压下同体 积的 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所以只要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测定相同体积的两种气 体的质量,其中一种气体的分子量已知,即可求得另一种气体的分子量
若将二氧化碳与空气均看作理想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二氧化碳与空气 (其 平均分子量为29.0)所含分子数目也应相同,即no,=n空气,公式推导如下 根据 n W PV MRT 则 PV (A) RT 即: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两种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所以 。器气0 (B) 式中W。,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可通过天平称量测得,即: W空气为空气的质量,可通过公式W气=PVM空气/RT (C) (C)式中P一为实验条件下的大气压强,可由气压计读出。 T一为实验温度,可由温度计读出。 V一为盛装C0:的容器的容积。可由下式求出 V-(W本一Wp本(W本一W空1.00 为了提高测得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的准确性,要求测试用的二氧化碳气体纯净、干 燥,所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必须与上式中的V相等。 实验步骤 1.二氧化碳的制备、净化、干燥与收集 如图装配好二氧化碳气体发生与净化装置。石灰石与盐酸在启普发生器中反应生成 C0,气体(含有硫化氢、酸雾和水汽),通过洗气瓶2的CuSO4溶液(除去什么?)和 洗气瓶3的NaHCO溶液(除去什么?)后,经过干燥管导出的气体即为干燥的纯净的 C02气体。 1.石灰石和稀盐酸2.CuSO4溶液3.NaHC0,溶液4.无水氯化钙5.锥形瓶
4 1.石灰石和稀盐酸 2. CuSO4 溶液 3. NaHCO3 溶液 4.无水氯化钙 5.锥形瓶 若将二氧化碳与空气均看作理想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二氧化碳与空气 (其 平均分子量为 29.0)所含分子数目也应相同,即 nCO2 =n空气 ,公式推导如下: 根据 RT PV M W n = = 则 RT PV M W M W = = 空气 空气 2 2 CO CO (A) 即: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两种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所以 29.0 空气 29.0 2 2 2 CO 空气 CO CO = = PVM W RT W M W (B) 式中 WCO2 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可通过天平称量测得,即: W空气 为空气的质量,可通过公式 W空气 =PVM空气 RT (C) (C)式中 P —为实验条件下的大气压强,可由气压计读出。 T —为实验温度,可由温度计读出。 V —为盛装 CO2 的容器的容积。可由下式求出 V =(W 水-W 空气)/ρ 水 ≈ (W 水-W 空气)/1.00 为了提高测得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的准确性,要求测试用的二氧化碳气体纯净、干 燥,所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必须与上式中的 V 相等。 实验步骤 1.二氧化碳的制备、净化、干燥与收集 如图装配好二氧化碳气体发生与净化装置。石灰石与盐酸在启普发生器中反应生成 CO2 气体(含有硫化氢、酸雾和水汽),通过洗气瓶 2 的 CuSO4 溶液(除去什么?)和 洗气瓶 3 的 NaHCO3 溶液(除去什么?)后,经过干燥管导出的气体即为干燥的纯净的 CO2 气体
2.称重 (1)(空气+瓶+塞子)的质量 取一洁净而干燥的锥形瓶,选一个合适的橡皮塞紧瓶口,在塞子上做一个记号,以 标出塞子塞入瓶内的位置,在分析天平上称量(空气+瓶+塞子)的质量。 (2)(二氧化碳+瓶+塞子)的质量 从启普发生器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CuSO:溶液、NaHCO:溶液和无水CaC2 的洗涤和干燥后,导入锥形瓶内。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必须把导管插入 瓶底,才能把瓶内的空气赶尽,等1~2分钟后,缓慢取出导管,用塞子塞紧瓶口(塞 子塞入瓶口的位置应与前一次一样),在分析天平上称(二氧化碳+塞子+瓶)的质 量。重复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和称重的操作,直至前后两次的质量相差不超过1mg为止。 (3)(水+瓶+塞子)的质量 最后在瓶内装满水,塞紧塞子(塞子的位置与前一次一样),在台秤上称重(为什 么不在分析天平上称?)。记下室温和大气压。 数据记录与结果处理 项目 数据 数据处理依据 结果 室温(℃) T= 气压(pa) P= 空气+瓶+塞 m1= C02气体质量(g)mco2=(m2-m1)+m4 C02+瓶+塞 m2三 C02分子量Mc02=29.0×mco2/m数 H20+瓶+塞 m5 锥形瓶的容积 V= Vml)=(m-m1p本 瓶内空气的质量 m m x(g)-PVMg-/RT 瓶和塞子的质量 m mmm空数 CO2气体的质量 mco2=m2-m 绝对误差E(g)E=(44.01-Mco2)
5 2.称重 (1)(空气 + 瓶 + 塞子)的质量 取一洁净而干燥的锥形瓶,选一个合适的橡皮塞紧瓶口,在塞子上做一个记号,以 标出塞子塞入瓶内的位置,在分析天平上称量(空气 + 瓶 + 塞子)的质量。 (2)(二氧化碳 + 瓶+ 塞子)的质量 从启普发生器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 CuSO4 溶液、NaHCO3 溶液和无水 CaCl2 的洗涤和干燥后,导入锥形瓶内。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必须把导管插入 瓶底,才能把瓶内的空气赶尽,等 1~2 分钟后,缓慢取出导管,用塞子塞紧瓶口(塞 子塞入瓶口的位置应与前一次一样),在分析天平上称(二氧化碳 + 塞子 + 瓶)的质 量。重复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和称重的操作,直至前后两次的质量相差不超过 1mg 为止。 (3)(水 + 瓶+ 塞子)的质量 最后在瓶内装满水,塞紧塞子(塞子的位置与前一次一样),在台秤上称重(为什 么不在分析天平上称?)。记下室温和大气压。 数据记录与结果处理 项目 数据 数据处理依据 结果 室温(℃) T= 气压(pa) P= 空气+瓶+塞 m1= CO2 气体质量(g)mCO2=(m2-m1)+ m 空气 CO2 + 瓶+塞 m2= CO2 分子量 MCO2=29.0×mCO2/m 空气 H2O+ 瓶+塞 m3= 锥形瓶的容积 V= V(ml)=(m3-m1)/ρ 水 瓶内空气的质量 m 空气= m 空气(g)=PVM 空气/RT 瓶和塞子的质量 m 瓶= m 瓶= m1- m 空气 CO2 气体的质量 mCO2= m2-m 瓶 绝对误差 E(g)E=(44.01-M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