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机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Power Machinery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程 授课对象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学分 30 华时 主讲教师 黄耀松 修订日期 2023年5月15日 指定教材 王中物主编。《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机械工业出社,2016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动力机城》以内燃机及其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把燃料的化学能安全,高效,低污染地转换成动力的基本规律和过程,研究转换过程中的系统和设备。以及 与此相关的控技术。它涉及能、交通、电力、航空、环境等与民经济。社发及国防工业密切相关的领域,是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二)课程日标: 课程目标1:通过系续学习,学报常见动力机城的基础知识与原理。 1.1掌握常见动力机械的基本知识、基本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 1.2了解动力机械的工作过程、总体构造及各机构和系统的结、组成、原理和特点 1.3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和高效利用技术: 1,4攀强热能与动力系统精助机械。 课程目标2:具备一定的工程素养,对动力机城的结构和系统有直观的认识,能够分析和解决运行过程透到的月思。 么.1通过课程作业“内燃机模型的组装和拆分”,使学生对内磁机结构有直观的了解 2通过大量的实际案倒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素养, 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通过文献的阅读和研究以及团队合作,完成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和科学精究意义的课题 3.1通过课堂训练项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科技论文的同读和写作能力: 3.2通过深室PT汇报与展示,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1:误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谋程子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误程目标1:通 1常见动力机械的基 通过第一章“导论”如点的学习。学生能馆掌园 过系统学习,季 知识、基本构造、性能和工作 能量转化利用、动力机械基本知识、结枸和工作原 毕业要求1:11通过系统学习,热练享发热 据常见动力机械 厦羽。 基础知识与原 现。 L。2了解动力机械的工作过 酒过一竞“护结构及口理”、第三“轮机 1通过系统学习,熟练掌捏热 程、总体的及机的和系 及喷气发动机”、第四章“结力发电与核电”和 的结枸、组成、原理和特点 五章“内幽动力系统与装置”知识点的学习,学生
《动力机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Power Machinery 课程代码 TEPE1045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程 授课对象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学 分 3.0 学 时 54 主讲教师 黄耀松 修订日期 2023年5月15日 指定教材 王中铮主编,《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动力机械》以内燃机及其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把燃料的化学能安全、高效、低污染地转换成动力的基本规律和过程,研究转换过程中的系统和设备,以及 与此相关的控制技术。它涉及能源、交通、电力、航空、环境等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防工业密切相关的领域,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旨 在使学生掌握动力机械及相关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熟悉主要动力机械的工作过程和发展动向,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具有一定 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科研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通过系统学习,掌握常见动力机械的基础知识与原理。 1.1 掌握常见动力机械的基本知识、基本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 1.2 了解动力机械的工作过程、总体构造及各机构和系统的结构、组成、原理和特点; 1.3 掌握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和高效利用技术; 1.4 掌握热能与动力系统辅助机械。 课程目标2:具备一定的工程素养,对动力机械的结构和系统有直观的认识,能够分析和解决运行过程遇到的问题。 2.1 通过课程作业“内燃机模型的组装和拆分”,使学生对内燃机结构有直观的了解; 2.2 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素养。 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通过文献的阅读和研究以及团队合作,完成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和科学研究意义的课题。 3.1 通过课堂训练项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科技论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2 通过课堂PPT汇报与展示,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课程子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1:通 过系统学习,掌 握常见动力机械 基础知识与原 理。 1.1掌握常见动力机械的基本 知识、基本构造、性能和工作 原理。 通过第一章“导论”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 能量转化利用、动力机械基本知识、结构和工作原 理。 毕业要求1:1-1通过系统学习,熟练掌握热 工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 1.2了解动力机械的工作过 程、总体构造及各机构和系统 的结构、组成、原理和特点。 通过第二章“锅炉结构及原理”、第三章“涡轮机 及喷气发动机”、第四章“热力发电与核电”和第 五章“内燃动力系统与装置”知识点的学习,学生 毕业要求1:1-1通过系统学习,熟练掌握热 工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
能够了解常见动力机城的工作循环、各机构和系统 的结构、组成、原理和特点。 中型业要末:1通过系统学习,熟练掌热 。3章握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通过第七章“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知识点的 的特点和高效利用技术 风能、生物质能等新 工基矿理论与基础知识。 毕业要求4:41掌捏复杂工程问题的研究方 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和利用技术。 去并理解其适用范围, 毕业要求1:1,1词过系统学习,熟练堂探热 1.4 学握热能与动力系绕 通过第九章“热能与动力系统轴助机板”学习,学 T甲论与其0识 的辅助机械 华业要求4:41掌授复杂工程问题的研究方 法并理解其适用范围。 课程目标2:具 业要求:43能选用或洁建实验装置安 2.1通过课程作业“内燃机模 通过第五章的知识点学习以及完成课程作业“内燃 定的工程 型的组装和拆分”,使学生对 机模型的组装和斥分”使学生加深对内燃机结构科 型业变求7:71通过 时间积累初步的工 对动力机 内燃机结构有直观的了解。 部件的理解。 经验,了解行业发展趋势。 的结构和 业要求4:+1复杂工程问歌的研究方 2.2通过大量的运行案例学 通过第二,三、四、五章中动力机械运行特性、燃 并理料其适用范: 行过程美到的日 习,提高解决实际向题的能力 烧过程及故碎问题的分析学习,使学生学报奥型动 中出现的 和工程素养。 力机械运行特点,常见故障分析方法。 题做出书面和口头的清表达 毕业要求6:61熟练掌程现代工程工具和信 课程目标3:培 黎学生的自主学 息技术工具: 学生自主学习音说,提升到挂 通过完成课堂训练项目,学生能够学会查阅文献。 业要求11:1-1能够就工程实团中出现的 习意识,通过文 归纳总结,并援写科技小论文。 论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献的阅读和研究 以及团队合作 完成具有一 毕型业要末:6-1熟练掌安现代工程工月和信 应用价值和 酒过PPT制作和58分钟的口头汇报,学生能够最 息技术工只: 研究意义的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归纳总结与口头表达能力, 毕业要求:能够就工程实践中出现的 问题做出书面和口头的清达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标 (1)了解能源及其利用: (2)了解并学能量转换与利用基本定律 〔3)了解热能与动力机根的组成、工作条件和基本要求: (4)了解动力机城分类、性能及其对环境污染。 2.教学重难点 原点/难点:重点是理解并掌据能量转换与利用的基本定律:难点是正确理解州及拥效率,并会正准确计算动力系统闭效率大小。 3.教学内容 (1)能源(热能》及其利用: (2)能源利用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3)能量转换与利用的基本定律 (4)能潭有效利用的评告: (5)热能与动力装置的组成和工作条件及基本要求 (6)动力机械与动力传动: (7)热能与动力技术和环境
能够了解常见动力机械的工作循环、各机构和系统 的结构、组成、原理和特点。 1.3掌握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的特点和高效利用技术。 通过第七章“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知识点的 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 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和利用技术。 毕业要求1:1-1通过系统学习,熟练掌握热 工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 毕业要求4:4-1掌握复杂工程问题的研究方 法并理解其适用范围。 1.4 掌握热能与动力系统 的辅助机械。 通过第九章“热能与动力系统辅助机械”学习,学 生能够了解动力系统辅助机械的作用、基本原理和 工作过程。 毕业要求1:1-1通过系统学习,熟练掌握热 工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 毕业要求4:4-1掌握复杂工程问题的研究方 法并理解其适用范围。 课程目标2:具 备一定的工程素 养,对动力机械 的结构和系统有 直观的认识,能 够分析和解决运 行过程遇到的问 题。 2.1通过课程作业“内燃机模 型的组装和拆分”,使学生对 内燃机结构有直观的了解。 通过第五章的知识点学习以及完成课程作业“内燃 机模型的组装和拆分”使学生加深对内燃机结构和 部件的理解。 毕业要求4:4-3 能够选用或搭建实验装置安 全开展实验并正确采集数据。 毕业要求7:7-1 通过实习时间积累初步的工 程实践经验,了解行业发展趋势。 2.2通过大量的运行案例学 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和工程素养。 通过第二、三、四、五章中动力机械运行特性、燃 烧过程及故障问题的分析学习,使学生掌握典型动 力机械运行特点,常见故障分析方法。 毕业要求4:4-1掌握复杂工程问题的研究方 法并理解其适用范围。 毕业要求11:11-1 能够就工程实践中出现的 问题做出书面和口头的清晰表达。 课程目标3:培 养学生的自主学 习意识,通过文 献的阅读和研究 以及团队合作, 完成具有一定工 程应用价值和科 学研究意义的课 题。 3.1通过课堂训练项目,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科技 论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通过完成课堂训练项目,学生能够学会查阅文献、 归纳总结,并撰写科技小论文。 毕业要求6:6-1 熟练掌握现代工程工具和信 息技术工具; 毕业要求11:11-1 能够就工程实践中出现的 问题做出书面和口头的清晰表达; 毕业要求12:12-1 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3.2通过课堂PPT汇报与展 示,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PPT制作和5~8分钟的口头汇报,学生能够锻炼 归纳总结与口头表达能力。 毕业要求6:6-1 熟练掌握现代工程工具和信 息技术工具; 毕业要求11:11-1 能够就工程实践中出现的 问题做出书面和口头的清晰表达。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导论 教学目标 (1)了解能源及其利用; (2)了解并掌握能量转换与利用基本定律; (3)了解热能与动力机械的组成、工作条件和基本要求; (4)了解动力机械分类、性能及其对环境污染。 2.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并掌握能量转换与利用的基本定律;难点是正确理解㶲及㶲效率,并会正准确计算动力系统㶲效率大小。 3.教学内容 (1) 能源(热能)及其利用; (2) 能源利用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3) 能量转换与利用的基本定律; (4) 能源有效利用的评估; (5)热能与动力装置的组成和工作条件及基本要求; (6)动力机械与动力传动; (7)热能与动力技术和环境
4.教学方法 (1)白主学习:利用课本预习本章内容并完成课后思考恩 (2)讲投法:相关概之和理论框架 5.教学评价 同答以下月题 (1)什么是循环经济和低质经济 (2)格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文描述的是什么? (3)什么是拥和效率如何定文 第二章锅炉结构及原理 1教学目标 (1)了解燃料特性及热工计算过程: (2)掌程锅炉燃烧设各、曼热面和水动力特性 (3)攀层余热锅炉的结构及工作特点。 2,教学重难点 )重点:锅护燃烧设备和水动力特性 (2)点:燃料燃修计算和热平箱计算 3教学内容 (1)概述, (2)燃料特作与热工计算 (3)锅的燃修设备: (4)锅炉受热面: (5)锅护水动力特性: (6)余热蜗炉的结构及工作特点 4.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利用课本预习本章内容并完成课后思考题。 (2)讲授法:锅护设各与结构相关论知识。 《3)讨论法:课堂围烧“锅炉各系统和设各的主要作用”进行讨论。 5.教学评价 回答以下月卷 (1)锅护包含哪些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工作过程是怎么样的? 《2)锅炉的主要燃绕设各有哪些以及各自有事些特点? (3)锅炉水循环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④)余热锅炉有哪些结构? 第三章涡轮机及喷气发动机 1教学目标 (1)了解和学界热力涡轮机级的基本理论 (2)了解渴轮机的各项损失和效率:
4.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利用课本预习本章内容并完成课后思考题; (2)讲授法:相关概念和理论框架; 5.教学评价 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2)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义描述的是什么? (3)什么是㶲和㶲效率如何定义? 第二章 锅炉结构及原理 1.教学目标 (1)了解燃料特性及热工计算过程; (2)掌握锅炉燃烧设备、受热面和水动力特性; (3)掌握余热锅炉的结构及工作特点。 2.教学重难点 (1)重点:锅炉燃烧设备和水动力特性; (2)难点:燃料燃烧计算和热平衡计算。 3.教学内容 (1) 概述; (2) 燃料特性与热工计算; (3) 锅炉燃烧设备; (4) 锅炉受热面; (5) 锅炉水动力特性; (6) 余热锅炉的结构及工作特点。 4.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利用课本预习本章内容并完成课后思考题; (2)讲授法:锅炉设备与结构相关理论知识; (3)讨论法:课堂围绕“锅炉各系统和设备的主要作用”进行讨论。 5.教学评价 回答以下问题: (1)锅炉包含哪些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工作过程是怎么样的? (2)锅炉的主要燃烧设备有哪些以及各自有哪些特点? (3)锅炉水循环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4)余热锅炉有哪些结构? 第三章 涡轮机及喷气发动机 1.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热力涡轮机级的基本理论; (2)了解涡轮机的各项损失和效率;
(3)了解多级涡轮机及汽轮机变工况特性: (4)了解供热式汽轮机、火箭及喷气发动机、水轮机 2.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程热力涡轮机级的基本理论, (2)难点:型解汽轮机的变工况特性。 3.教学内容 (1)概逸: (2)热力涡轮机级的基木理论 (3)渴轮机的损失与效率: (4)多级祝轮机: (5)汽轮机的变工况: (6)供热式汽轮机: (7)火箭及喷气发动机: (8)水轮机概述。 4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利用课木预习木内容并完成后思考题 (2)讲授法:相关基和理论知识: (3)讨论法:课堂围绕“汽轮机级的基本理论、汽轮机变工况特性”等问题进行讨论。 5.教学评价 回答以下问题: (1)汽轮机级的焓箱图如何绘制? (2)汽轮机的损失和效率有哪些 (3)汽轮机的变工况特性有哪些: 第四章热力发电与核电 1.教学目标 ()了解热力发电落用循环和热力系统。 (2)了解主要的热经济性指标: (3)了解主要新型热力简环: (④)了解核能发电理及系统 2.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是热力发电常用循环和主受热力系统 (2)难点: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计算 3.教学内容 (1)热力发电常用循环: (2)热力系统: (3)热经济性指标。 (4)新型热力活环/能源系统: (5)核能发电原理及系统: (6)核电的经济性与安全性、可靠性
(3)了解多级涡轮机及汽轮机变工况特性; (4)了解供热式汽轮机、火箭及喷气发动机、水轮机。 2.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热力涡轮机级的基本理论。 (2)难点:理解汽轮机的变工况特性。 3.教学内容 (1) 概述; (2) 热力涡轮机级的基本理论; (3) 涡轮机的损失与效率; (4) 多级涡轮机; (5)汽轮机的变工况; (6)供热式汽轮机; (7)火箭及喷气发动机; (8)水轮机概述。 4.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利用课本预习本章内容并完成课后思考题; (2)讲授法:相关基础和理论知识; (3)讨论法:课堂围绕“汽轮机级的基本理论、汽轮机变工况特性”等问题进行讨论。 5.教学评价 回答以下问题: (1)汽轮机级的焓熵图如何绘制? (2)汽轮机的损失和效率有哪些? (3)汽轮机的变工况特性有哪些? 第四章 热力发电与核电 1.教学目标 (1)了解热力发电常用循环和热力系统; (2)了解主要的热经济性指标; (3)了解主要新型热力循环; (4)了解核能发电原理及系统。 2.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热力发电常用循环和主要热力系统。 (2)难点: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计算。 3.教学内容 (1) 热力发电常用循环; (2) 热力系统; (3) 热经济性指标; (4) 新型热力循环/能源系统; (5) 核能发电原理及系统; (6)核电的经济性与安全性、可靠性
4。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利用课本预习本章内容并完成误后巴考题 (2)进授法:相美基础和理论知识: (3)讨论法:课堂围绕“主要的热力循环和系统有哪些”“核电发电军理和系统结构是什么”等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评价 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再热循环和回热桶环? (2)什么是指电联产?热电联产有何优势? 《3)燃气-蒸汽联合简环的特点是什么: 《4)为什么说楼电是清法能源: 第五章内燃动力系统与装置 1.教学目标 (1)掌握内燃机的基本工作草理: (2)掌握内机的组成、工作系统及其功用 (3)数握内燃机可燃混合气形成与做烧 《④)了解内燃机的排放及净化: (⑤)了解内燃机代用燃料特性。 2教学重难 重点:草操内燃机各个系统及其主要作用。 难点: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及燃烧特点。 3.敦学内容 《1)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内燃机的组成及工作系绕: (3)内燃机的热力循环及性能指标。 (④)可泥合气的形成与然烧 (5)内槛机的裤放与净化: (6)代用燃料 4。教学方法 《1)白主学习:利用课本顶习本章内容并完成误后思考题 (2)讲授法:相关理论知识: 《3)案例教学法:围绕汽油机不正常燃烧过程开展案例讲解和分析 5.教学评价 同答以下月: ()内燃机的基本名词解释。 (2)四神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通常由哪些机构与系烧组成?他们的主要功用是什么? (3)配气机构的作用是什么? (4)进气门和排气门为什么要早开和晚关:
4.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利用课本预习本章内容并完成课后思考题; (2)讲授法:相关基础和理论知识; (3)讨论法:课堂围绕“主要的热力循环和系统有哪些”“核电发电原理和系统结构是什么”等问题进行讨论。 5.教学评价 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再热循环和回热循环? (2)什么是热电联产?热电联产有何优势? (3)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特点是什么? (4)为什么说核电是清洁能源? 第五章 内燃动力系统与装置 1.教学目标 (1)掌握内燃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内燃机的组成、工作系统及其功用; (3)掌握内燃机可燃混合气形成与燃烧; (4)了解内燃机的排放及净化; (5)了解内燃机代用燃料特性。 2.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内燃机各个系统及其主要作用。 难点: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及燃烧特点。 3.教学内容 (1) 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 内燃机的组成及工作系统; (3) 内燃机的热力循环及性能指标; (4)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5) 内燃机的排放与净化; (6) 代用燃料。 4.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利用课本预习本章内容并完成课后思考题; (2)讲授法:相关理论知识; (3)案例教学法:围绕汽油机不正常燃烧过程开展案例讲解和分析; 5.教学评价 回答以下问题: (1)内燃机的基本名词解释。 (2)四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通常由哪些机构与系统组成?他们的主要功用是什么? (3)配气机构的作用是什么? (4)进气门和排气门为什么要早开和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