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汉语人名地名英译 ●原则上,姓不能改变,氏可以改变。例 如,商鞅在卫国时,称为卫鞅,由于他 是卫国公侯,也称公孙鞅,封于商之后 才改为商鞅,历史上这三个氏都可用于 指称此人。因避讳、避祸、避耻,因统 治者的迫害,因帝王赏赐也常常改变人 的氏。 程永生著
第三节 汉语人名地名英译 程永生 著 ⚫ 原则上,姓不能改变,氏可以改变。例 如,商鞅在卫国时,称为卫鞅,由于他 是卫国公侯,也称公孙鞅,封于商之后 才改为商鞅,历史上这三个氏都可用于 指称此人。因避讳、避祸、避耻,因统 治者的迫害,因帝王赏赐也常常改变人 的氏
第三节汉语人名地名英译 中国人的名分为名、字、号。其中,名 又可分为乳名、幼名、小名、学名(大 名)、别名、曾用名、笔名等;号又分 为雅号、绰号、诨号(外号入等。严格 地说,乳名是哺乳期给婴儿取的名,幼 名是进入幼年期给小孩取的名。除了 数家庭外,一般不分乳名与幼名,而是 在小孩出世时给他取个非正式的名字, 用于家庭范围或亲朋之间。这个名字既 可以称为乳名也可以称为小名。 程永生著
第三节 汉语人名地名英译 程永生 著 ⚫ 中国人的名分为名、字、号。其中,名 又可分为乳名、幼名、小名、学名(大 名)、别名、曾用名、笔名等;号又分 为雅号、绰号、诨号(外号)等。严格 地说,乳名是哺乳期给婴儿取的名,幼 名是进入幼年期给小孩取的名。除了少 数家庭外,一般不分乳名与幼名,而是 在小孩出世时给他取个非正式的名字, 用于家庭范围或亲朋之间。这个名字既 可以称为乳名也可以称为小名
第三节汉语人名地名英译 小名有比较正式的,也有以动物或小孩的某些 特征命名的。例如,有一家生了三个男孩,分 别叫做黄狗、斑狗、洋狗。因为家长认为,叫 狗比较好抚养。另一家生了个男孩,旁边一个 小孩看到那个小孩的眼睛是闭的,说他是个瞎 子,于是大人就把他叫做瞎子。小孩上学时需 要取一个正式的名字,这个名字就叫学名或大 名。但也有一辈子用小名作名字的。有些人取 过正式的社交用名后,有可能更改,更改后 般使用新名,过去用过的名字叫曾用名。笔名 多半是作家用的,由于种种原因,政治的或非 政治的,有些作家发表作品时不用自己的真实 姓名,而取一个或几个名字专门用于发表作品 久而久之,他的笔名可能会家喻户晓,大名则 鲜差知
第三节 汉语人名地名英译 程永生 著 ⚫ 小名有比较正式的,也有以动物或小孩的某些 特征命名的。例如,有一家生了三个男孩,分 别叫做黄狗、斑狗、洋狗。因为家长认为,叫 狗比较好抚养。另一家生了个男孩,旁边一个 小孩看到那个小孩的眼睛是闭的,说他是个瞎 子,于是大人就把他叫做瞎子。小孩上学时需 要取一个正式的名字,这个名字就叫学名或大 名。但也有一辈子用小名作名字的。有些人取 过正式的社交用名后,有可能更改,更改后一 般使用新名,过去用过的名字叫曾用名。笔名 多半是作家用的,由于种种原因,政治的或非 政治的,有些作家发表作品时不用自己的真实 姓名,而取一个或几个名字专门用于发表作品, 久而久之,他的笔名可能会家喻户晓,大名则 鲜为人知
第三节汉语人名地名英译 ●古代命名离不开《左传》上所说的信 义、假、象、类等五大机制。以出生时 的情况命名为信,以德行命名为义,以 事物的形象命名为假,假借某事物命名 为象,取父亲的共同点命名为类。另外, 还有六条命名禁忌,即一般不以国名、 官名、山川名、隐疾名、畜牲名、器帛 名命名(程裕祯,1998:58;田志刚, 1998:341-342) 程永生著
第三节 汉语人名地名英译 程永生 著 ⚫ 古代命名离不开《左传》上所说的信、 义、假、象、类等五大机制。以出生时 的情况命名为信,以德行命名为义,以 事物的形象命名为假,假借某事物命名 为象,取父亲的共同点命名为类。另外, 还有六条命名禁忌,即一般不以国名、 官名、山川名、隐疾名、畜牲名、器帛 名命名(程裕祯,1998:58;田志刚, 1998:341-342)
第三节汉语人名地名英译 ●字与名合称名字。在古代,名是名,字是字,虽然彼 此联系,严格地说是两个系统。字在现代已基本消失, 名字与名已经同义。在古代,名用于谦称、卑称,用 于长辈称小辈,年长的称年幼的,地位高的称地位低 的。字用于他称、尊称。今天常说的直呼其名,就是 指用名来称呼某人,没有用尊称,没有用他的字或官 衔称呼。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或意义相同、 相关、相反,也有名与字均取自五行的,也有以 仲、叔、季等排行为字的。号主要来源于文人雅士, 是文人雅士的一种自称。程裕祯(1998:60)叙述了 文人雅士用号来表示旨趣、自勉,表明环境、显示收 藏、描述形貌、表达文学意境、表现才能和专业等情 况。与号不同,诨号多用于他称,具有很强的表意功 能,褒贬系之,爱憎寄之,善有善号,恶有恶称。 程永生著
第三节 汉语人名地名英译 程永生 著 ⚫ 字与名合称名字。在古代,名是名,字是字,虽然彼 此联系,严格地说是两个系统。字在现代已基本消失, 名字与名已经同义。在古代,名用于谦称、卑称,用 于长辈称小辈,年长的称年幼的,地位高的称地位低 的。字用于他称、尊称。今天常说的直呼其名,就是 指用名来称呼某人,没有用尊称,没有用他的字或官 衔称呼。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或意义相同、 相关、相反,也有名与字均取自五行的,也有以伯、 仲、叔、季等排行为字的。号主要来源于文人雅士, 是文人雅士的一种自称。程裕祯(1998:60)叙述了 文人雅士用号来表示旨趣、自勉,表明环境、显示收 藏、描述形貌、表达文学意境、表现才能和专业等情 况。与号不同,诨号多用于他称,具有很强的表意功 能,褒贬系之,爱憎寄之,善有善号,恶有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