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世界》(月刊 年第8期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面临 的几个关键问题 口马庆国 、管理科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亟待加强 本文所说的管理科学( management sciences)是广义的,而不是管理学丛林中的管理科 学( management science)学派。本文所说的管理科学的核心部分,是我们常说的管理学 ( management),但又不限于此。要想从战略角度,看清楚中国管理科学硏究的关键问题,就 不能不一瞥世界管理科学发展的大致情况。 (一)概况 从世界管理科学的角度来看,管理科学还处于理论的丛林阶段 二战以前,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开始,经由法约尔的总结,形成了14条一般管理原则,及 管理活动的5大要素或管理的5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再基于霍桑实验,形 成了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从经济人到社会人),进而出现了巴纳德的组织理论(组织存在 3个基本条件:目标协作沟通,及关于组织的效率与组织领导人的权威的理论)。 二战后至上个世纪的80年代,陆续形成了近现代的管理学派,例如,孔茨和奧唐纳的管 理程序学派(把管理视为实现诸多职能的过程),马斯洛和赫茨伯格等人的行为科学学派(研 究人的基本需求与行为特征),西蒙等人的决策理论学派(管理即决策),卡斯特等人的系统 管理学派(把组织视为由诸多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研究它们的协调与发展),伯法等人的管理 科学学派(数理),杜拉克等人的经验主义学派等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职工的文化素养的提 高,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延伸、演变、发展出了诸多的新的学派。诸如,信息管理学派、人本主 义学派、技术管理学派、知识管理学派、基于信息技术的新的组织管理学派(如网络组织、扁 平组织等)、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管理学派、客户关系管理学派、风险管理学派、价值链管理 学派等等。 总而言之,这些林立的学派是一个阶段或一个视角的总结,反映出从不同视角、基于不 同技术和人群的不同素养所提出的对管理学理论的不同理解,还没有上升到统一理论高 度。甚至对管理的定义,在不同学派之间,还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 (二)管理的定义 尽管己经有了许多对管理的定义,但本文认为还是需要给出一个覆盖面更广的准确性 更高一些的定义。下面给出的定义,就是一个尝试 所谓管理,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目标,对一个系统及其构成要素(在目标达成前)的安排。 20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r
- 105 - 《管理世界》(月刊) 2002 年第 8 期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面临 的几个关键问题 □马庆国 一、管理科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亟待加强 本文所说的管理科学 (management sciences) 是广义的 ,而不是管理学丛林中的管理科 学 (management science) 学派①。本文所说的管理科学的核心部分 , 是我们常说的管理学 (management) ,但又不限于此。要想从战略角度 ,看清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就 不能不一瞥世界管理科学发展的大致情况。 (一) 概况 从世界管理科学的角度来看 ,管理科学还处于理论的丛林阶段。 二战以前 ,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开始 ,经由法约尔的总结 ,形成了 14 条一般管理原则 ,及 管理活动的 5 大要素或管理的 5 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再基于霍桑实验 ,形 成了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从经济人到社会人) ,进而出现了巴纳德的组织理论(组织存在的 3 个基本条件 :目标、协作、沟通 ,及关于组织的效率与组织领导人的权威的理论) 。 二战后至上个世纪的 80 年代 ,陆续形成了近现代的管理学派 ,例如 ,孔茨和奥唐纳的管 理程序学派(把管理视为实现诸多职能的过程) ,马斯洛和赫茨伯格等人的行为科学学派(研 究人的基本需求与行为特征) , 西蒙等人的决策理论学派 (管理即决策) , 卡斯特等人的系统 管理学派(把组织视为由诸多子系统组成的系统 ,研究它们的协调与发展) ,伯法等人的管理 科学学派(数理) ,杜拉克等人的经验主义学派等。 上世纪 80 年代以后 ,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 职工的文化素养的提 高 ,又在原来的基础上 ,延伸、演变、发展出了诸多的新的学派。诸如 ,信息管理学派、人本主 义学派、技术管理学派、知识管理学派、基于信息技术的新的组织管理学派 (如网络组织、扁 平组织等) 、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管理学派、客户关系管理学派、风险管理学派、价值链管理 学派等等。 总而言之 , 这些林立的学派是一个阶段或一个视角的总结 , 反映出从不同视角、基于不 同技术和人群的不同素养所提出的对管理学理论的不同理解 , 还没有上升到统一理论高 度。甚至对管理的定义 ,在不同学派之间 ,还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 (二) 管理的定义 尽管已经有了许多对管理的定义 ,但本文认为还是需要给出一个覆盖面更广的、准确性 更高一些的定义。下面给出的定义 ,就是一个尝试。 所谓管理 ,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目标 ,对一个系统及其构成要素(在目标达成前) 的安排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 工商管理理论论坛 为了准确地理解这个定义,需对其中的几个 按照这一定义,管理学应当包括被管理对象 关键词作如下几点解释 的特征和变化的规律,包括不同环境下与不同时 1.目标。目标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多个 间点上,产生恰当安排的原理与方法,以及“安排” 的。多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本身的技法(所谓管理技法)。 是有层次结构的。目标可以是整个系统的,也可 (四)被管理对象的分类 以是系统某个局部的,例如,某个子系统的,甚至 被管理的对象可以分成两类。 是系统某个成员的 第一类系统:直接对象不包含人的系统, 在管理中,利用杈力把局部目标(甚至个人的如炼油装置系统、武器系统、股票价格系统、财务 目标)作为系统的目标是非常危险的,常常会对整 数据系统 个系统造成极大的危害 这一对象系统,又可以分为两个子系统:一是 2.对象系统。定义中所说的系统,是被安排实物对象系统,如生产装置系统;二是信息对象系 的对象(或者说,被管理的对象),所以,又称为对统,如股票价格、信息、知识等。对者两类子系统 象系统。对象系统范围的确定,取决于具体的问的管理,也存在较大差异, 题与目标 注意:整个第一类系统,虽然不直接含有人 系统一般由人、财、物、信息等要素构成。有但可以明显地看到“人”的影子,其复杂性和演变 时,为了研究方便,也可以广义地把“时间也作为规律,都明显地会受到“人”的影响 构成系统的要素。对内,系统可以分解为子系统 2.第二类系统:直接对象包含人的系统,如 子子系统,直到要素。对外,对象系统又被包含于企业、学校医院、科室班组等 一个更大的系统中。这个更大的系统,称为对象 (五)两类对象系统的特征与变化规律 系统的环境 1.复杂性。不直接包含人的系统有时也非常 3.安排。“安排”是具有时间特征的,它可以复杂,但是一般而言,其复杂性要远远低于直接包 出现在“目标达成前"的任何必要的时间点上 含人的系统。例如,生产装置系统与营销系统复杂 按照“安排"出现的一般的时间顺序,“安排”性就差异非常大。营销系统必须研究客户的需求, 可以表现为决策(通常要以预测评估为前提)、计而影响需求因素又非常复杂,客户群体的收入水 划规划、组织、指挥、激励、协调、监控等 平、文化特征、生活习惯、消费时尚、舆论潮流等。 安排"自身的形态可以是法规、条例、政策 而生产系统的变化,则要相对“单纯”一些 规定等相对稳定的(需反复执行的)、具有制度特 2.不确定性强弱。尽管在第一类系统的有些 征的东西,也可以是(容易随时间而变化的)指令 问题中也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总体而言,第一类 通知、要求,或协商后的约定等 系统的不确定性,要低于第二类系统。 4.安排的效率。对系统及其构成要素的不同 3.演变的规律。第一类系统的演变更多地基 安排,会导致“目标达成的不同时间"、“目标达成于技术科学,第二类系统的演变更多地基于行为 的不同费用"及“不同的目标达成度”。这些差异 科学及其基础心理学 构成了“安排”的不同效率与效益。当把“达成目 (六)用于两类对象系统的管理技法 标的费用高低"也作为目标之一时,“效益"就潜伏 用于第一类系统管理方法,更多地基于数学 在“效率”之中了。安排的效率,就是管理的效率 工具,如运筹学方法、统计学方法。通过这些方法 (三)管理学的定义 的应用,来寻求高效的管理方案 管理学就是“通过恰当地安排对象系统及其 用于第二类系统的管理方法,更多地基于心 要素,高效达成目标”的科学。 理学方法和行为科学方法,如心理测评方法、对比 -106- 20190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06 - 为了准确地理解这个定义 , 需对其中的几个 关键词作如下几点解释 : 1. 目标。目标可以是单个的 , 也可以是多个 的。多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并列的 , 也可以 是有层次结构的。目标可以是整个系统的 , 也可 以是系统某个局部的 , 例如 , 某个子系统的 , 甚至 是系统某个成员的。 在管理中 ,利用权力把局部目标(甚至个人的 目标) 作为系统的目标是非常危险的 ,常常会对整 个系统造成极大的危害。 2. 对象系统。定义中所说的系统 , 是被安排 的对象 (或者说 ,被管理的对象) ,所以 ,又称为对 象系统。对象系统范围的确定 , 取决于具体的问 题与目标。 系统一般由人、财、物、信息等要素构成。有 时 ,为了研究方便 ,也可以广义地把“时间"也作为 构成系统的要素。对内 ,系统可以分解为子系统、 子子系统 ,直到要素。对外 ,对象系统又被包含于 一个更大的系统中。这个更大的系统 , 称为对象 系统的环境。 3. 安排。“安排" 是具有时间特征的 ,它可以 出现在“目标达成前"的任何必要的时间点上。 按照“安排" 出现的一般的时间顺序 ,“安排” 可以表现为决策(通常要以预测、评估为前提) 、计 划、规划、组织、指挥、激励、协调、监控等。 “安排" 自身的形态可以是法规、条例、政策、 规定等相对稳定的 (需反复执行的) 、具有制度特 征的东西 ,也可以是(容易随时间而变化的) 指令、 通知、要求 ,或协商后的约定等。 4. 安排的效率。对系统及其构成要素的不同 安排 ,会导致“目标达成的不同时间" 、“ 目标达成 的不同费用"及“不同的目标达成度" 。这些差异 , 构成了“安排" 的不同效率与效益。当把“达成目 标的费用高低"也作为目标之一时“, 效益"就潜伏 在“效率"之中了。安排的效率 ,就是管理的效率。 (三) 管理学的定义 管理学就是“通过恰当地安排对象系统及其 要素 ,高效达成目标”的科学。 按照这一定义 , 管理学应当包括被管理对象 的特征和变化的规律 , 包括不同环境下与不同时 间点上 ,产生恰当安排的原理与方法 ,以及“安排" 本身的技法(所谓管理技法) 。 (四) 被管理对象的分类 被管理的对象可以分成两类。 1. 第一类系统 : 直接对象不包含人的系统 , 如炼油装置系统、武器系统、股票价格系统、财务 数据系统。 这一对象系统 ,又可以分为两个子系统 :一是 实物对象系统 ,如生产装置系统 ;二是信息对象系 统 , 如股票价格、信息、知识等。对者两类子系统 的管理 ,也存在较大差异。 注意 : 整个第一类系统 , 虽然不直接含有人 , 但可以明显地看到“人”的影子 , 其复杂性和演变 规律 ,都明显地会受到“人”的影响。 2. 第二类系统 : 直接对象包含人的系统 , 如 企业、学校、医院、科室、班组等。 (五) 两类对象系统的特征与变化规律 1. 复杂性。不直接包含人的系统有时也非常 复杂 ,但是一般而言 ,其复杂性要远远低于直接包 含人的系统。例如 ,生产装置系统与营销系统复杂 性就差异非常大。营销系统必须研究客户的需求 , 而影响需求因素又非常复杂 ,客户群体的收入水 平、文化特征、生活习惯、消费时尚、舆论潮流等。 而生产系统的变化 ,则要相对“单纯”一些。 2. 不确定性强弱。尽管在第一类系统的有些 问题中也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但总体而言 ,第一类 系统的不确定性 ,要低于第二类系统。 3. 演变的规律。第一类系统的演变更多地基 于技术科学 , 第二类系统的演变更多地基于行为 科学及其基础心理学。 (六) 用于两类对象系统的管理技法 用于第一类系统管理方法 , 更多地基于数学 工具 ,如运筹学方法、统计学方法。通过这些方法 的应用 ,来寻求高效的管理方案。 用于第二类系统的管理方法 , 更多地基于心 理学方法和行为科学方法 ,如心理测评方法、对比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 工商管理理论论坛
《管理世界》(月刊 202年第8期 管理者 管理者 实验方法、激励方法类 管理者及其等。当然要处理所获得 1.改变现有对象系统自身的理论与方法。该 的数据,也必须使用统方法的意图是,改变现有对象系统(如装置系统、 模式A 模式B 计方法。通过对这些方生产设备系统、武器系统等)自身,使其更有效 图1处理管理者及其所法的应用,来寻求高效 但这里必须划一条界线,不能过分深入到硬技术 辖对象系统的两种模式的管理方案。 领域(如工程技术领域)实施对对象系统的改造。 (七)安排者(管理者) 因为如果过分深入到硬技术领域,就不再属于管 安排者就是对对象系统的某个方面(或整体)理科学的范畴了 的管理者。 对管理科学而言,改变现有对象系统的理论 管理者可以在对象系统之外,也可以在对象与方法,包括技术改造的可行性分析、技术评估、 系统之内ε把管理者放在对象系统之外(简称模式效果评估、环境评估、改进技术的经济效果的一般 A),所引出的理论与方法,相对简明一些。把管理理论与方法(如价值工程的理论与方法、部分分步 者放在对象系统之内(简称模式B),所引出的理正交实验的理论与方法)等分支 论与方法,相对复杂一些,它不仅包括模式A的 2.改变使用现有系统的理论与方法。该方法 全部理论与方法,而且,还包括管理者自身在系统的意图是,改变使用现有系统的(现有装置等)的 中处于不同地位所引出的理论与方法。图1是两 理论与方法,使现有系统发挥更大的效率。如运 种模式区别的示意图。 筹学方法、统计学方法 管理者为了实施管理,就必须具有与管理责 对第一类系统的管理而言,我们与发达国家 任相适应的某种权力。注意,不是权利 的差距要相对小一些,常常有一些成果,能够在 按照模式A的思路,可以把“对权力持有者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和较好的刊物上发表 进行激励、监督与管理”的问题,概括为对新系统 (九)第二类系统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由“管理者"与“该管理者的对象系统"组成的 1.第二类系统的管理中心,归根到底,是 (模式A下的)新对象系统—的管理问题。只是人。美国 Mintzberg的统计:管理者与人交往的时 将这个模式推演到最高权力层时,就不能再按照 间占其总工作时间的78%。我主张“管理学是改 模式A处理了。在最高层,对权力持有者的激励、变世界的力量”,就是因为管理学能够通过对人的 监督与管理,只能采取分权的方式、法制的方式、管理,改变人的行为,从而改变世界。 舆论监督的方式、群众监督的方式来处理,也就是 例如,家庭联产承包制,虽然改变的只是对农 一种特定的模式B。 民劳动成果的分配形式,却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农 对管理者的激励、监督与管理模式见图2。 村的面貌,进而引发了整个中国的经济体制的改 不论按照哪个模式,包含“管理者"的对象系革。又如,吕梁山区的荒山、荒沟、荒滩、荒地的绿 更高层管理者 更高层管理者统,都是第二类对 化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结果一项管理政策:“谁 管理者 象系统。 管理者 去整治,50年的收益就归谁”,就解决了四荒地的 (八)第一类对绿化问题 管理者 及其 所辖 象系统的管理理论 中国社会信用缺位问题(如企业借款不还问 对象系统 对象系统与方法 题)、一系列不遵守日常公共法规问题(如交通规 模式A 模式B 第一类对象系则)、部分腐败问题(如黑哨问题)等,被视为难以 图2对管理者的激励、监督与统的管理理论与方解决的中国社会的痼疾,其实,也是不难解决的 管理的两种模式 法,可分为两大 只要以身份证号码为基础,建立个人信用的记录 20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07 - 《管理世界》(月刊) 2002 年第 8 期 管理者 ↓ 管理者 管理者 及其 所辖 所辖 对象系统 对象系统 模式 A 模式 B 图 1 处理管理者及其所 辖对象系统的两种模式 更高层管理者 ↓ 管理者 ↓ 更高层管理者 ↓ 图 2 对管理者的激励、监督与 管理的两种模式 实验方法 、激励 方 法 等。当然 ,要处理所获得 的数据 , 也必须使用统 计方法。通过对这些方 法的应用 , 来寻求高效 的管理方案。 (七) 安排者(管理者) 安排者就是对对象系统的某个方面(或整体) 的管理者。 管理者可以在对象系统之外 , 也可以在对象 系统之内。把管理者放在对象系统之外(简称模式 A) ,所引出的理论与方法 ,相对简明一些。把管理 者放在对象系统之内 (简称模式 B) , 所引出的理 论与方法 , 相对复杂一些 , 它不仅包括模式 A 的 全部理论与方法 ,而且 ,还包括管理者自身在系统 中处于不同地位所引出的理论与方法。图 1 是两 种模式区别的示意图。 管理者为了实施管理 , 就必须具有与管理责 任相适应的某种权力。注意 ,不是权利。 按照模式 A 的思路 , 可以把“对权力持有者 进行激励、监督与管理”的问题 , 概括为对新系统 ——由“管理者"与“该管理者的对象系统"组成的 (模式 A 下的) 新对象系统 ——的管理问题。只是 将这个模式推演到最高权力层时 , 就不能再按照 模式 A 处理了。在最高层 ,对权力持有者的激励、 监督与管理 , 只能采取分权的方式、法制的方式、 舆论监督的方式、群众监督的方式来处理 ,也就是 一种特定的模式 B 。 对管理者的激励、监督与管理模式见图 2。 不论按照哪个模式 , 包含“管理者" 的对象系 统 , 都是第二类对 象系统。 (八) 第一类对 象系统的管理理论 与方法 第一类对象系 统的管理理论与方 法 , 可分为两大 类。 1. 改变现有对象系统自身的理论与方法。该 方法的意图是 , 改变现有对象系统 (如装置系统、 生产设备系统、武器系统等) 自身 , 使其更有效。 但这里必须划一条界线 , 不能过分深入到硬技术 领域(如工程技术领域) 实施对对象系统的改造。 因为如果过分深入到硬技术领域 , 就不再属于管 理科学的范畴了。 对管理科学而言 , 改变现有对象系统的理论 与方法 , 包括技术改造的可行性分析、技术评估、 效果评估、环境评估、改进技术的经济效果的一般 理论与方法(如价值工程的理论与方法、部分分步 正交实验的理论与方法) 等分支。 2. 改变使用现有系统的理论与方法。该方法 的意图是 , 改变使用现有系统的 (现有装置等) 的 理论与方法 , 使现有系统发挥更大的效率。如运 筹学方法、统计学方法。 对第一类系统的管理而言 , 我们与发达国家 的差距要相对小一些 ,常常有一些成果 ,能够在一 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和较好的刊物上发表。 (九) 第二类系统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1. 第二类系统的管理中心 , 归根到底 , 是 人。美国 Mintzberg 的统计 :管理者与人交往的时 间占其总工作时间的 78 %。我主张“管理学是改 变世界的力量”,就是因为管理学能够通过对人的 管理 ,改变人的行为 ,从而改变世界。 例如 ,家庭联产承包制 ,虽然改变的只是对农 民劳动成果的分配形式 , 却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农 村的面貌 , 进而引发了整个中国的经济体制的改 革。又如 ,吕梁山区的荒山、荒沟、荒滩、荒地的绿 化问题 ,一直得不到解决 ,结果一项管理政策“: 谁 去整治 , 50 年的收益就归谁”,就解决了四荒地的 绿化问题。 中国社会信用缺位问题 (如企业借款不还问 题) 、一系列不遵守日常公共法规问题 (如交通规 则) 、部分腐败问题 (如黑哨问题) 等 ,被视为难以 解决的中国社会的痼疾 , 其实 , 也是不难解决的 , 只要以身份证号码为基础 , 建立个人信用的记录 管理者 管理者 及其 所辖 所辖 对象系统 对象系统 模式 A 模式 B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 工商管理理论论坛 与查询体系,再配以恰当的法规,使失信者、不遵同的基本经济问题做了不同的假设。如无限竞争 守公共法规者,在所有购物、借款、寻找工作、企业者假设,无限自然资源假设,货币中性假设,信息 登记等方面不方便或事实上低人一等时,上述问 充分假设等。管理学的基础是人的需求的多样化 题就会被极大地改观,痼疾就会被基本革除。 (不仅仅是利益追求)。从现实出发,研究的不同 老百姓痛恨的权钱交易问题(政府官员部分 的层面、侧面,形成不同的管理学派]。 腐败问题)、造假售假问题、上市公司与会计事务 (3)需求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 Abrahan 所联合作弊问题等,也是不难解决的,对所有被查 Maslow,1908~1970)的5个需求层次(生存、安 实的上述行为重罚,例如,罚款到破产,危害公众全、社交、尊重、价值的自我实现);瓦巴( Wahba) 利益严重者坐牢,依托于个人信用的记录与查询与布瑞德威尔( Bridwell))的“匮乏/主宰”理论和 体系,实行行业禁入、职业禁入等,上述问题也会 满足/激活”理论;阿尔德佛( Alderfer),三需求 被极大地改观,痼疾也会被基本革除的。 论(生理、联系、成长),及“满足/上升律,挫折/回 当然,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是这样能够用较为 归”律;麦克里兰的3个高层次需求:成就、友情、 简单的制度或政策性措施解决的。在大量的管理权力。麦克里兰通过“让大学生选择丢骰子或解 问题中,还有许多复杂的人的行为规律需要研究, 难题”的实验、“儿童丢圈”实验,以及英雄主义文 调整这些行为的恰当措施和调节原理需要研究 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分析了成就需求的意 这就是所谓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义和作用 调节人的行为的核心问题,是激励与监控问 其实,需求是多样性、混合性的,并不限于上 题。所谓激励,就是让人做“对实现系统目标有述分类,如:利益、荣誉、牺牲、慈善等,在不同领域 益”的事,并且要让人做好。所谓监控,就是不让和不同的条件下,对不同的人们的行为,起着不同 人做坏。要想能够作到“激励得起来,监控得住”,的支配作用 首先就必须研究人的行为规律 (4)激励理论。激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可以 2.现有管理学中行为规律大略。 满足预期的政策规定,如什么行为或行为结果,可 1)泰勒的理论与方法。包括:在生产现场层以满足行为者的某些需求(使行为者产生满足相 次的行为规律(工业工程的前身),动作分析与时应需求的预期);二是公平,也就是行为者认为自 间分析,定额与期量标准,工具标准、动作标准质 己所获得回报,与相应的行为付出是相称的,从横 量标准等。支撑相应理论的基础是:现场实验[现向看(不同行为者之间的对比)纵向看(行为者不 代工业工程(IE)的进展,相当部分的内容依然可同时期的对比),都是合理的、公平的。仅仅有满 以概括为现场操作层次的行为规律:从现代动作足需求的预期,而没有公平,激励仍然不会发生, 分析、时间分析、到操作现场心理与生理测试,到有时,作用甚至是相反的。 人机工程,到计算机时代的人—机交互等,依然以 这些结论也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获得的。例 现场实验、观察为基础进行研究] 如,有人做了智力题目实验:把参加实验的对象分 (2)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包括从经济人到成两组,一是实验组将对该组的实验条件实施某 (工业)社会人,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决定效率些控制。二是对照组,不对实验条件实施控制。要 的因素等理论。支撑相应结论的基础是:历时8年求两个组的人员都解决一些困难的题目,同时,又 的霍桑实验[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分野之一:经济学 的基础是经济人假设,即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及有限理性。然后,逻辑推演,得到有关经济学的 实验组248分钟313分钟(奖励)198分钟(取消奖励) 体系。不同的经济学分支,在推演的过程中,对不 20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08 - 与查询体系 , 再配以恰当的法规 , 使失信者、不遵 守公共法规者 ,在所有购物、借款、寻找工作、企业 登记等方面不方便或事实上低人一等时 , 上述问 题就会被极大地改观 ,痼疾就会被基本革除。 老百姓痛恨的权钱交易问题 (政府官员部分 腐败问题) 、造假售假问题、上市公司与会计事务 所联合作弊问题等 ,也是不难解决的 ,对所有被查 实的上述行为重罚 , 例如 , 罚款到破产 , 危害公众 利益严重者坐牢 , 依托于个人信用的记录与查询 体系 , 实行行业禁入、职业禁入等 , 上述问题也会 被极大地改观 ,痼疾也会被基本革除的。 当然 ,并不是所有问题 ,都是这样能够用较为 简单的制度或政策性措施解决的。在大量的管理 问题中 ,还有许多复杂的人的行为规律需要研究 , 调整这些行为的恰当措施和调节原理需要研究。 这就是所谓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调节人的行为的核心问题 , 是激励与监控问 题。所谓激励 , 就是让人做“对实现系统目标有 益”的事 , 并且要让人做好。所谓监控 , 就是不让 人做坏。要想能够作到“激励得起来 ,监控得住”, 首先就必须研究人的行为规律。 2. 现有管理学中行为规律大略。 (1) 泰勒的理论与方法。包括 :在生产现场层 次的行为规律 (工业工程的前身) , 动作分析与时 间分析 ,定额与期量标准 ,工具标准、动作标准、质 量标准等。支撑相应理论的基础是 :现场实验[现 代工业工程 ( IE) 的进展 ,相当部分的内容依然可 以概括为现场操作层次的行为规律 : 从现代动作 分析、时间分析、到操作现场心理与生理测试 , 到 人机工程 ,到计算机时代的人 —机交互等 ,依然以 现场实验、观察为基础进行研究] 。 (2) 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包括 :从经济人到 (工业) 社会人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 ,决定效率 的因素等理论。支撑相应结论的基础是 :历时 8 年 的霍桑实验[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分野之一 :经济学 的基础是经济人假设 ,即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 及有限理性。然后 ,逻辑推演 ,得到有关经济学的 体系。不同的经济学分支 ,在推演的过程中 ,对不 同的基本经济问题做了不同的假设。如无限竞争 者假设 , 无限自然资源假设 , 货币中性假设 , 信息 充分假设等。管理学的基础是人的需求的多样化 (不仅仅是利益追求) 。从现实出发 , 研究的不同 的层面、侧面 ,形成不同的管理学派] 。 (3) 需求理论。主要包括 : 马斯洛 (Abraham Maslow , 1908~1970) 的 5 个需求层次 (生存、安 全、社交、尊重、价值的自我实现) ;瓦巴 (Wahba) 与布瑞德威尔 (Bridwell) 的“匮乏/ 主宰”理论和 “满足/ 激活”理论 ; 阿尔德佛 (Alderfer) , 三需求 论 (生理、联系、成长) ,及“满足/ 上升律 ,挫折/ 回 归”律 ;麦克里兰的 3 个高层次需求 :成就、友情、 权力。 麦克里兰通过“让大学生选择丢骰子或解 难题”的实验、“儿童丢圈”实验 ,以及英雄主义文 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 分析了成就需求的意 义和作用。 其实 , 需求是多样性、混合性的 , 并不限于上 述分类 ,如 :利益、荣誉、牺牲、慈善等 ,在不同领域 和不同的条件下 ,对不同的人们的行为 ,起着不同 的支配作用。 (4) 激励理论。激励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可以 满足预期的政策规定 ,如什么行为或行为结果 ,可 以满足行为者的某些需求 (使行为者产生满足相 应需求的预期) ; 二是公平 , 也就是行为者认为自 己所获得回报 ,与相应的行为付出是相称的 ,从横 向看(不同行为者之间的对比) 、纵向看(行为者不 同时期的对比) , 都是合理的、公平的。仅仅有满 足需求的预期 , 而没有公平 , 激励仍然不会发生 , 有时 ,作用甚至是相反的。 这些结论也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获得的。例 如 ,有人做了智力题目实验 :把参加实验的对象分 成两组 ,一是实验组 ,将对该组的实验条件实施某 些控制。二是对照组 ,不对实验条件实施控制。要 求两个组的人员都解决一些困难的题目 ,同时 ,又 表 1 解难题的时间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实验组 248 分钟 313 分钟(奖励) 198 分钟(取消奖励) 对照组 213 分钟 202 分钟 241 分钟(出现内激励)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 工商管理理论论坛
《管理世界》(月刊 2002年第8期 在实验房间放置大量的休闲刊物、画报之类,然后的特征。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有着不同的发展经 通过电子系统观测、统计各个组解决难题的思考历、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也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 时间。在实验的第一阶段,仅告诉实验参加者是心理特征,因而,也必然有着不同的行为特征和行 在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在第二阶段开始时告知实为规律。这就决定了中国管理科学在(第二类系 验组:减少休闲的时间,增加解难题的时间,将会统)基本理论方面(人的行为规律与行为特征方 得到奖励。在第三阶段开始时告知实验组:奖励面)所面临的研究任务 取消。实验结果(各组花在解难题上的平均时间) 例如,长江三角洲的协调合作发展的战略,是 如表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激励的作用是显著 个很好的构想,但在实践中却根本无法实施,因 的。在第二阶段,实验组在奖励的潋励下解难题为中国省市层面的经济决策和经济运作的行为, 的时间明显增加。由于在第二阶段实施奖励,抬是深深地取决于同一层面的行政权力机构的。在 高了需求预期,所以在第三阶段取消奖励后,实验两省一市行政权力分立的基础上,联合运作的战 组的解难题时间,大幅度下降,还远不及第一阶段 略,是无本之木 的解难题时间。 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也是这样。污染行为 在前两个阶段,对照组解难题的平均时间没 是深深地植根于地方政府的经济业绩之中的(本 有明显变化,在第三阶段对照组的解难题时间有质上,是行政干部的提升体制所决定的。污染问 较明显的增长,是出现“内激励”(对解难题产生了题的有法不依的状况,还植根于政府是否守法的 兴趣)的表现 法律环境之中) 公平的重要性也被许多实验证明了,而不公 这些都表现出基本行为特征对管理措施研究 平的破坏作用,在专家们设计的实验中,同样被清的重要意义,表明我国管理科学面临着艰巨的基 楚地表现出来。考虑到成人可能会掩盖自己的不本理论的研究任务 满,有学者专门针对幼儿园的小朋友做了不公平 实验,用以观察不公平的负作用。 二、中国管理科学的研究 (5)郝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在3000多个案 方法亟待规范化、国际化 例研究基础上,郝兹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认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管理科学研究和相关 人们对某个问题(或政策)的满意与不满意的评 的社会科学研究,虽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 价,是在两个平行的轨道上进行的(满意程度是依然面临着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除了前面讲的 0%,不满意程度通常不是30%,例如可以是基本理论的研究亟待加强以外,目前,最突出的问 40%,50%,甚至更高),进而提出,解决满意问题题是研究方法的规范化与国际化的问题 的是激励因素解决不满意问题的,是保健因素 )我国在管理科学研究方法问题上的最大 此理论一出,引起轩然大波,大家纷纷实验验证 误区 (十)决定人的行为的基本方面与中国管理科 我国在管理科学研究方法问题上的最大误区 学在基本理论方面所面临的研究任务 就是以为与人有关的管理研究(第二类对象系统 事实上,决定人的行为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的管理研究)只能用定性的、思辩性的、总结性的 为如下几个方面:利益、价值观与心理(慈善等)、 方法进行研究,或者只能主要用定性的、思辩性 服从(纪律、命令)、从众行为(心理学实验的结的、总结性的方法进行研究。迄今,在管理与其他 果)、文化与习惯等 社科领域我国大多数论文的主流研究方法,还限 上述几个方面,在影响人们行为的问题上,各总结性的、思辩性的方法。而国际上通用的规 占多少比例?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必然有着不同 范化的研究方法,却不是这样 20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09 - 《管理世界》(月刊) 2002 年第 8 期 在实验房间放置大量的休闲刊物、画报之类 ,然后 通过电子系统观测、统计各个组解决难题的思考 时间。在实验的第一阶段 , 仅告诉实验参加者是 在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在第二阶段开始时告知实 验组 : 减少休闲的时间 , 增加解难题的时间 , 将会 得到奖励。在第三阶段开始时告知实验组 : 奖励 取消。实验结果(各组花在解难题上的平均时间) 如表 1 所示。实验结果表明 , 激励的作用是显著 的。在第二阶段 ,实验组在奖励的激励下 ,解难题 的时间明显增加。由于在第二阶段实施奖励 , 抬 高了需求预期 ,所以在第三阶段取消奖励后 ,实验 组的解难题时间 ,大幅度下降 ,还远不及第一阶段 的解难题时间。 在前两个阶段 , 对照组解难题的平均时间没 有明显变化 , 在第三阶段对照组的解难题时间有 较明显的增长 ,是出现“内激励”(对解难题产生了 兴趣) 的表现。 公平的重要性也被许多实验证明了 , 而不公 平的破坏作用 ,在专家们设计的实验中 ,同样被清 楚地表现出来。考虑到成人可能会掩盖自己的不 满 , 有学者专门针对幼儿园的小朋友做了不公平 实验 ,用以观察不公平的负作用。 (5) 郝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在 3000 多个案 例研究基础上 ,郝兹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 ,认为 人们对某个问题 (或政策) 的满意与不满意的评 价 , 是在两个平行的轨道上进行的 (满意程度是 70 % , 不满意程度通常不是 30 % , 例如可以是 40 % , 50 % ,甚至更高) ,进而提出 ,解决满意问题 的是激励因素 ,解决不满意问题的 ,是保健因素。 此理论一出 ,引起轩然大波 ,大家纷纷实验验证。 (十) 决定人的行为的基本方面与中国管理科 学在基本理论方面所面临的研究任务 事实上 ,决定人的行为的基本要素 ,可以概括 为如下几个方面 : 利益、价值观与心理 (慈善等) 、 服从 (纪律、命令) 、从众行为 (心理学实验的结 果) 、文化与习惯等。 上述几个方面 ,在影响人们行为的问题上 ,各 占多少比例 ?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必然有着不同 的特征。不同的地区和民族 , 有着不同的发展经 历、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 ,也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 心理特征 ,因而 ,也必然有着不同的行为特征和行 为规律。这就决定了中国管理科学在 (第二类系 统) 基本理论方面 (人的行为规律与行为特征方 面) 所面临的研究任务。 例如 ,长江三角洲的协调合作发展的战略 ,是 一个很好的构想 ,但在实践中却根本无法实施 ,因 为中国省市层面的经济决策和经济运作的行为 , 是深深地取决于同一层面的行政权力机构的。在 两省一市行政权力分立的基础上 , 联合运作的战 略 ,是无本之木。 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也是这样。污染行为 , 是深深地植根于地方政府的经济业绩之中的 (本 质上 , 是行政干部的提升体制所决定的。污染问 题的有法不依的状况 , 还植根于政府是否守法的 法律环境之中) 。 这些都表现出基本行为特征对管理措施研究 的重要意义 , 表明我国管理科学面临着艰巨的基 本理论的研究任务。 二、中国管理科学的研究 方法亟待规范化、国际化 改革开放以来 , 中国的管理科学研究和相关 的社会科学研究 , 虽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 但是 , 依然面临着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除了前面讲的 基本理论的研究亟待加强以外 ,目前 ,最突出的问 题是研究方法的规范化与国际化的问题。 (一) 我国在管理科学研究方法问题上的最大 误区 我国在管理科学研究方法问题上的最大误区 就是以为与人有关的管理研究 (第二类对象系统 的管理研究) 只能用定性的、思辩性的、总结性的 方法进行研究 , 或者只能主要用定性的、思辩性 的、总结性的方法进行研究。迄今 ,在管理与其他 社科领域 ,我国大多数论文的主流研究方法 ,还限 于总结性的、思辩性的方法。而国际上通用的、规 范化的研究方法 ,却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