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说明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项自,盲在为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译文更准确、资料更翔实的基础文本。为了编辑这部文集,经中共中央批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点著作译文审核和修订课题组,由中央编译局组织实施。二、《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编为十卷,精选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各个时期写的有代表性的重要著作。文集的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法学、史学、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军事、民族、宗教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所收的著作按编年和重要专著单独设卷相结合的方式编排:第一卷收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3年至1848年期间的著作,第二卷收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至1859年期间的著作,第三卷收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64年至1883年期间的著作,第四卷收入恩格斯在1884年至1895年期间的著作,第五、六、七卷为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二、三卷,第八卷为《资本论》手稿选编,第九卷收入恩格斯的两部专著《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第十卷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信选编。1
编辑说明 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 重点项目,旨在为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译文更准确、 资料更翔实的基础文本。为了编辑这部文集,经中共中央批准,马克 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点著作译文 审核和修订课题组,由中央编译局组织实施。 二、《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编为十卷,精选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各 个时期写的有代表性的重要著作。文集的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 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法学、 史学、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军事、民族、宗教等方面的重要论 述,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三、《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所收的著作按编年和重要专著单独设 卷相结合的方式编排:第一卷收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3 年至1848 年期间的著作,第二卷收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至 1859 年期间 的著作 第三卷收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64年至1883年期间的著作$ 第四卷收入恩格斯在1884年至 1895 年期间的著作$第五、六、七卷为 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二、三卷 第八卷为((资本论》手稿选编 第九 卷收入恩格斯的两部专著《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 第十卷为马 克思和恩格斯的书信选编。 l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四、《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所收著作的译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和第一二版以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二版。为了保证译文的准确性,课题组根据最权威、最可靠的外文版本对全部译文重新作了审核和修订。校订所依据的外文版本主要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柏林)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英文版(莫斯科、伦敦、纽约)。部分文献还参照了国外有关机构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手稿编辑出版的专题文集和单行本。五、《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各卷均附有注释、人名索引、文献索引和名目索引,第十卷还附有《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大事年表》。课题组对原有的各类资料作了审核和修订,力求资料更翔实、考证更严谨。在注释部分,重新编写厂全部著作的题注,增加了对各篇著作主要理论观点的介绍,以便读者把握这些著作的要义。在对各篇著作的写作和出版流传情况的介绍中,增加了对重要著作中译本出版情况的介绍,以便读者了解和研究这些者作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六、《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技术规格沿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的相关规定:在目录和正文中,凡标有星花*的标题都是编者加的;引文中尖括号<>内的文字和标点符号是马克思、恩格斯加的,引文中加圈点处是马克思,恩格斯加着重号的地方:目录和正文中方括号内的文字是编者加的,未注明“编者注”的脚注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注。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对文集的整体方案、各卷文献篇目、译文修订标准以及各篇著作的题注进行了认真审议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这对提高文集编译工作的质量起了重要作用。2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四、《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所收著作的译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中文第一版和第二版以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二版。为了 保证译文的准确性,课题组根据最权威、最可靠的外文版本对全部译 文重新作了审核和修订。校订所依据的外文版本主要有: ((马克思恩 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 (MEGA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柏 林)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英文版(莫斯科、伦敦、纽约)。部分文献还 参照了国外有关机构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手稿编辑出版的专题文 集和单行本。 五、《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各卷均附有注释、人名索引、文献索引 和名目索引,第十卷还附有《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大事年表》。课题组对 原有的各类资料作了审核和修订,力求资料更翔实、考证更严谨。在 注释部分,重新编写了全部著作的题注,增加了对各篇著作主要理论 观点的介绍,以便读者把握这些著作的要义。在对各篇著作的写作和 出版流传情况的介绍中,增加了对重要著作中译本出版情况的介绍, 以便读者了解和研究这些著作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六、《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技术规格沿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中文第二版的相关规定:在目录和正文中,凡标有星花*的标题都是 编者加的 引文中尖括号< )内的文字和标点符号是马克思、恩格斯 加的,引文中加圈点处是马克思、恩格斯加着重号的地方,目录和正 文中方括号门内的文字是编者加的 未注明"编者注悍的脚注是马克 思、恩格斯的原注。 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对文集的整体 方案、各卷文献篇目、译文修订标准以及各篇著作的题注进行了认真 审议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这对提高文集编译工作的质量起了重 要作用
目录第五卷说明-5713卡·马克思第一版序言...14—23卡·马克思第二版跋.24-27卡·马克思法文版序言和跋第三版序言...2830弗·恩格斯英文版序言..31--35弗·恩格斯弗·恩格斯第四版序言.3644第一册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47—10247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2.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54...613.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62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
目录 第五卷说明. I ~ • . •• • • • •••• . ••••• •••• . . •••••• . . ••• •• . . 1-5 卡·马克思第一版序言. 7-13 卡·马克思第二版跋 .1. . . . 14-23 卡·马克思法文版序言和跋 .24-27 弗·恩格斯第三版序言. 28一切 弗·恩格斯英文版序言. . 31-35 弗·恩格斯第四版序吉. 1. . . .36-44 第一册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商品.的一102 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 . 47 2.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 54 3.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 . . .1. 61 A.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2 I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价值表现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6263(2)相对价值形式63(a)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67(b)相对价值形式的量的规定性.70(3)等价形式..75(4)简单价值形式的总体,.78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1)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7879(2)特殊等价形式80(3)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81C.一般价值形式..81(1)价值形式的变化了的性质..84(2)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发展关系.86(3)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的过渡,86D.货币形式.884.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第二章交换过程103113.114—170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1.价值尺度,.114..1242.流通手段..124(a)商品的形态变化(b)货币的流通136..147(c)铸币。价值符号.3.货币152153(a)货币贮藏2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1)价值表现的两极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 62 (2) 相对价值形式. . .63 (a) 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 . 63 (b) 相对价值形式的量的规定性.H . .67 (3) 等价形式. . . . . 70 (4) 简单价值形式的总体. . . . . 75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 . . . 78 (1)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 78 (2) 特殊等价形式. . . ••• . . 79 (3)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 80 C.一般价值形式. . . ••• . . .81 (1)价值形式的变化了的性质. . ••••• . 81 (2)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发展关系. .84 (3) 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的过渡. .86 D.货币形式. . . . 86 4.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 . 88 第二章交换过程. . . . •••••••••••••••• 103 113 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 114-170 1.价值尺度. . . . . . . 114 2. 流通手段. . . 124 (a) 商品的形态变化.••••••••• ••••••••• ••• •••••••••• ••• •••••• ••••••••• ••••••••••••••••••••••• 124 (的货币的流通. . . . . 136 (c) 铸币。价值符号. . . . 147 3. 货币. . . . . 152 (a) 货币贮藏. . . 153
目录158(b)支付手段166(c)世界货币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171—205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1711.资本的总公式..1822.总公式的矛盾.1943.劳动力的买和卖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207231.2071.劳动过程2.价值增殖过程217第六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232-244第七章剩余价值率..2452661.劳动力的剥削程度..245.2552.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上的表现3.西尼耳的“最后一小时”.258.2654.剩余产品第八章工作日.2673502671.工作日的界限3
目录、 (b) 支付手段. 158 (c) 世界货币. . . . .H.166 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 . 171-205 1.资本的总公式. •••.•.•.•. . . . 171 2. 总公式的矛盾. . . . 182 3. 劳动力的买和卖. . . . .,. . 194 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207-231 1.劳动过程 .207 2. 价值增殖过程. .;. 217 第六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232-244; 第七章剩余价值率. 245-266 1.劳动力的剥削程度.00.'. . . 245 2. 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上的表现. 255 3. 西尼耳的"最后一小时".H·H·-u .,. 0.0. . 258 4. 剩余产品. •••.•. . . . . . 265 第八章工作日. . .267-350 1.工作日的界限. . ~. . 26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