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篇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案(人教版必修1)】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 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本课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 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 的新发展。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政 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 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 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或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 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判;香港、澳门回归的历 史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 (2)能力目标通过对港澳胜利回归的原因、意义及海峡两岸统一的有 利条件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 析课文及相关资料以培养同学们自学及分析解决材料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1982年英国出兵阿根廷维护其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殖民利 益的一段资料深刻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对于中华民族复 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2)小组合作、分析概括。 (3)观看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的记录片,及电视、广播、报纸中有关一 国两制的新闻深刻体会其实践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具有 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 (2)通过对香港和澳门主权顺利恢复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祖国领土神 圣不可分割这一理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篇一:第 22 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案(人教版必修 1)】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 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本课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 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 的新发展。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政 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 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 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或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 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判;香港、澳门回归的历 史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 (2)能力目标:通过对港澳胜利回归的原因、意义及海峡两岸统一的有 利条件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 析课文及相关资料,以培养同学们自学及分析解决材料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 1982 年英国出兵阿根廷维护其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殖民利 益的一段资料,深刻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对于中华民族复 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2)小组合作、分析概括。 (3)观看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的记录片,及电视、广播、报纸中有关一 国两制的新闻,深刻体会其实践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具有 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 (2)通过对香港和澳门主权顺利恢复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祖国领土神 圣不可分割这一理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论的认识从而培养其爱党、爱国情感,并坚定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信 心和积极反对台独 (3)通过认识港澳顺利回归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是祖国的日益强盛, 港澳回归雪洗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使学 生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为推动祖国统一大 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2、难点: 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是难点。学生由于受所学知识限制对新 中国成立后港澳台的历史发展情况并不太了解,因而难于正确理解 国两制构想提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学中必须补 充相应知识互相讨论共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四、学情分析 初中已初步了解古代台湾与大陆的联系,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 日本等国侵略台湾,英国割占香港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台湾问 题的大致情况。因此有些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设计,自主探究 充分体现新课程要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特色,学生走进历史, 神入历史,与历史人物对话。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学生探讨知识为主,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并充分利用现代 化教学手段,展示图片与资料,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有比较直观的 认识。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査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 对性。 (二)复习导入、展示目标 (复习导入)1997年和1999年中国发生了哪两件性质相同的大事?分 别发生在哪一天?(引导学生回答)1997年7月1日的香港回归及 1999年12月20日的澳门回归。(进一步置疑)那么香港、澳门是 怎样回到祖国的怀抱?海峡两岸的关系又是如何?祖国统一大业能否 实现?
论的认识,从而培养其爱党、爱国情感,并坚定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信 心和积极反对台独。 (3)通过认识港澳顺利回归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是祖国的日益强盛, 港澳回归雪洗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使学 生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为推动祖国统一大 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2、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是难点。学生由于受所学知识限制,对新 中国成立后港澳台的历史发展情况并不太了解,因而难于正确理解一 国两制构想提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学中必须补 充相应知识,互相讨论,共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四、学情分析 初中已初步了解古代台湾与大陆的联系,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 日本等国侵略台湾,英国割占香港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台湾问 题的大致情况。因此有些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设计,自主探究, 充分体现新课程要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特色,学生走进历史, 神入历史,与历史人物对话。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学生探讨知识为主,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并充分利用现代 化教学手段,展示图片与资料,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有比较直观的 认识。 六、课时安排:1 课时 七、 教学过程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 对性。 (二)复习导入、展示目标 (复习导入)1997 年和 1999 年中国发生了哪两件性质相同的大事?分 别发生在哪一天? (引导学生回答)1997 年 7 月 1 日的香港回归及 1999 年 12 月 20 日的澳门回归。 (进一步置疑)那么,香港、澳门是 怎样回到祖国的怀抱?海峡两岸的关系又是如何?祖国统一大业能否 实现?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情境探究一:统一之由——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回忆和合作探究解决第一组问题: 问题1:你对港、澳、台三地有何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分 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并派代表简述,老师投影归纳展示 深入设问2: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指出:港澳是外交问题,而台湾是中国内政问题。 教师过渡设问3:我们清楚了问题的由来,那么用什么方式解决问 题呢?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有“武力”和“和平”两种途径,它们各有什 么利弊呢?如果你作为决策者,你将选择哪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讨论)老师总结: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失去了武力解 放台湾的时机;另一方面,现在如果武力解决,将群众运动给岛内 人民带来一定的员失,了会延缓我国经济建设步伐,而且影响港澳 台地区的繁荣与稳定。武力解决最终秒利于亚洲和世界和平。正是 鉴于此,党和政府决定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情境探究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提出(形成、内涵、意义) (提出问题,指导学生看教材第一目,从中概括所提问题的答案) 问题4:“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怎样形成的?其内涵是什么? (幻灯片展示)(请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然后教师作简要评 价,再将正确答案逐条展示在屏幕上)问题探究:据历史纵横分析 “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经济特 区有什么不同?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思路引领: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材料中说在实现 国家统一后,台湾地区可以享有高度自治权,这是针对什么权利而 言的?而经济特区的特殊权利仅仅指哪方面权利而言?在这两种地 方公别实行什么社会制度? 通过分析同学们可以知道:港澳台特别行政区的“特”是特在政治制 度,它们与大陆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并享有高度自治权。而经济特 区的“特”在经济制度和优惠政策,所以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不能 混为一谈。 (接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不知同学注意到没有,“一国两制形成 过程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最初是针对哪一个问题而提出来的? (学生回答“台湾”后引出第五个问题)问题5:解决台湾问题为什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 22 课祖国统一大业。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情境探究一:统一之由——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回忆和合作探究解决第一组问题: 问题 1:你对港、澳、台三地有何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分 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并派代表简述,老师投影归纳展示 深入设问 2: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指出:港澳是外交问题,而台湾是中国内政问题。 教师过渡设问 3:我们清楚了问题的由来,那么用什么方式解决问 题呢?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有“武力”和“和平”两种途径,它们各有什 么利弊呢?如果你作为决策者,你将选择哪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讨论)老师总结: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失去了武力解 放台湾的时机;另一方面,现在如果武力解决,将群众运动给岛内 人民带来一定的员失,了会延缓我国经济建设步伐,而且影响港澳 台地区的繁荣与稳定。武力解决最终秒利于亚洲和世界和平。正是 鉴于此,党和政府决定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情境探究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提出(形成、内涵、意义) (提出问题,指导学生看教材第一目,从中概括所提问题的答案) 问题 4: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怎样形成的?其内涵是什么? (幻灯片展示) (请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然后教师作简要评 价,再将正确答案逐条展示在屏幕上) 问题探究:据历史纵横分析 “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经济特 区有什么不同?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思路引领: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材料中说在实现 国家统一后,台湾地区可以享有高度自治权,这是针对什么权利而 言的?而经济特区的特殊权利仅仅指哪方面权利而言?在这两种地 方公别实行什么社会制度? 通过分析同学们可以知道:港澳台特别行政区的“特”是特在政治制 度,它们与大陆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并享有高度自治权。而经济特 区的“特”在经济制度和优惠政策,所以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不能 混为一谈。 (接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不知同学注意到没有,“一国两制”形成 过程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最初是针对哪一个问题而提出来的? (学生回答“台湾”后引出第五个问题) 问题 5:解决台湾问题为什
么要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如何评价“一国两制”构想?(幻灯片展 示) (对于第一问,不能直接教材上找到答案,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发展 思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从台湾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归纳: 进行小组探讨,教师指导整理成答案。)学生回答后,应从台湾的 历史和现状归纳,台湾同胞长期接受了资本主义制度但未曾忘记自 己是炎黄子孙;再从长远的角度分析,“一国两制”是保持台湾经济 繁荣和社会稳定的最好方案;是祖国昌盛的需要;符合国家发展和 民族振兴的整体利益,是中国统一大业的需要,是维护世界和平的 需要 (然后自然过渡到第二问,这一问书上也找不到答案,教师启发学 生从已有的知识和一些时政热点联系起来,进行小组探讨,整理成 答案。) 不过,因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却在解决香港问题上 首先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情境探究三:统一之路——港澳的回归意义 港澳回归的历程(幻灯片展示)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一国两制如何在 解决港澳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 请看录像《中英会谈》,《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看完录像后, 引导学生结合录像及教材内容,图片理清香港回归过程中的几件大 事。并用幻灯片展示。)(接着指出):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 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签订 199年12月20日凌晨,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在澳门举行,继香港后 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用幻灯片展示几幅有关澳门回归的图 片) 问题6: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何在?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言讨论,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示答案。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讨论:我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说明了什么? (幻灯片展示)(组织小组讨论,三分钟后各小组推选一位同学起 来发言,结合同学们发言情况评价各小组表现,表扬选进,鼓励后 进,于用幻灯片展示答案要点) 如果说港澳回归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光荣,那么海峡两岸的统一则是 我们挥之不去的梦想。 情境探究四: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么要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如何评价“一国两制”构想?(幻灯片展 示) (对于第一问,不能直接教材上找到答案,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发展 思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从台湾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归纳: 进行小组探讨,教师指导整理成答案。)学生回答后,应从台湾的 历史和现状归纳,台湾同胞长期接受了资本主义制度但未曾忘记自 己是炎黄子孙 ;再从长远的角度分析,“一国两制”是保持台湾经济 繁荣和社会稳定的最好方案;是祖国昌盛的需要;符合国家发展和 民族振兴的整体利益,是中国统一大业的需要,是维护世界和平的 需要。 (然后自然过渡到第二问,这一问书上也找不到答案,教师启发学 生从已有的知识和一些时政热点联系起来,进行小组探讨,整理成 答案。) 不过,因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却在解决香港问题上 首先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情境探究三:统一之路——港澳的回归意义 港澳回归的历程(幻灯片展示)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一国两制如何在 解决港澳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 请看录像《中英会谈》,《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看完录像后, 引导学生结合录像及教材内容,图片理清香港回归过程中的几件大 事。并用幻灯片展示。)(接着指出):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 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1987 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签订。 1999 年 12 月 20 日凌晨,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在澳门举行,继香港后, 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用幻灯片展示几幅有关澳门回归的图 片) 问题 6: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何在?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言讨论,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示答案。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讨论:我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说明了什么? (幻灯片展示)(组织小组讨论,三分钟后各小组推选一位同学起 来发言,结合同学们发言情况评价各小组表现,表扬选进,鼓励后 进,于用幻灯片展示答案要点) 如果说港澳回归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光荣,那么海峡两岸的统一则是 我们挥之不去的梦想。 情境探究四: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讨论:有人认为台湾将永远分裂下去,有认为台湾很快就可以统一 你对此有何看法?为什么? (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归纳:两种观点都不对。1949年国民 党退往台湾后,开始割断了两岸之间的正常联系。但自十一届三中 全会后,两岸关系缓解,交流逐渐频繁。展望未来,尽管有国际上 反华势力和台独势力阻碍,但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是大事所趋,是 人心所向,我们坚信祖国统一大业一定能够实现!我们先来了解一 下新时期两岸关系的发展情况。 问题7:新中国成立以来,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如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四幅时政图片分析,由小组代表总结出两 岸关系发展的进程及具体表现:隔绝(1949-1979)—暖风(八 九十年代)—寒流(九十年代)——契机(2005年) 教师稍作归纳,指出海峡两岸关系的主流是由隔绝走向沟通。 问题8:目前影响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学生归纳,各抒已见,教师总结。) 问题9:面对“台独”分裂活动,我国政府的态度和方针措施怎样? 出示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2005年3 月) 学生齐读,感受到中国政府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决心。 寒流:展示李登辉和陈水扁的照片“台独”言论 提出设问:影响和平统一台湾的阻力是什么?(一些国际反华势力 的干扰;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猖獗)但他们的图谋遭到全体中国人民 的强烈反对。展示一组反台独的图片。师生齐读胡锦涛发表的对台 讲话: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篇二: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第三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芜湖一中胡天宝2007年1月于铜陵省级公开观摩课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 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本课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 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 的新发展。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政
讨论:有人认为台湾将永远分裂下去,有认为台湾很快就可以统一, 你对此有何看法?为什么? (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归纳:两种观点都不对。1949 年国民 党退往台湾后,开始割断了两岸之间的正常联系。但自十一届三中 全会后,两岸关系缓解,交流逐渐频繁。展望未来,尽管有国际上 反华势力和台独势力阻碍,但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是大事所趋,是 人心所向,我们坚信祖国统一大业一定能够实现!我们先来了解一 下新时期两岸关系的发展情况。 问题 7:新中国成立以来,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如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四幅时政图片分析,由小组代表总结出两 岸关系发展的进程及具体表现:隔绝(1949—1979)——暖风(八 九十年代)——寒流(九十年代)——契机(2005 年) 教师稍作归纳,指出海峡两岸关系的主流是由隔绝走向沟通。 问题 8:目前影响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学生归纳,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问题 9:面对“台独”分裂活动,我国政府的态度和方针措施怎样? 出示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2005 年 3 月) 学生齐读,感受到中国政府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决心。 寒流:展示李登辉和陈水扁的照片“台独”言论。 提出设问:影响和平统一台湾的阻力是什么?(一些国际反华势力 的干扰;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猖獗)但他们的图谋遭到全体中国人民 的强烈反对。展示一组反台独的图片。 师生齐读胡锦涛发表的对台 讲话: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篇二: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第三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芜湖一中胡天宝 2007 年 1 月于铜陵省级公开观摩课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 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本课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 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 的新发展。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