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是否进行了精制加工? 辨别精制的标准: 精制必须是学习者自己产生的 精制必须与学习内容相关联
16 辨别精制的标准: ⚫ 精制必须是学习者自己产生的 ⚫ 精制必须与学习内容相关联
举例分析: 例1:一个学生读到”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时,他认为应该记住,就在 心里一遍又一遍重复“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 分析:这不是精制。只是简单的复述。 例2:王强读到“哥伦布是西班牙人,1492年航海到了美洲”,他想记 住此事,于是便想:“15世纪末欧洲人口正在膨胀,他们需要新的居住 地、矿藏资源和原材料。哥伦布是一名技术娴熟的航海家,他认为由大 西洋一直向西航行可以到达资源丰富的东亚大陆。哥伦布在寻找由西欧 通往亚洲的西行之路时无意中发现了美洲大陆的。” 分析:这是精制这是由学生自己产生的,并将其原有 的地理知识与这一新知识联系起来了
17 例1:一个学生读到" 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时,他认为应该记住,就在 心里 一遍又一遍重复“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 。 分析:这不是精制。只是简单的复述。 举例分析: 例2:王强读到“哥伦布是西班牙人,1492年航海到了美洲”,他想记 住此事,于是便想:“15世纪末欧洲人口正在膨胀,他们需要新的居住 地、矿藏资源和原材料。哥伦布是一名技术娴熟的航海家,他认为由大 西洋一直向西航行可以到达资源丰富的东亚大陆。哥伦布在寻找由西欧 通往亚洲的西行之路时无意中发现了美洲大陆的。” 分析:这是精制.这是由学生自己产生的,并将其原有 的地理知识与这一新知识联系起来了
举例分析: 例3:小斌读到“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他是西班牙人 而后又想:“哥伦布平时爱吃什么呢?” 分析:这显然不是精制。尽管它是由学生自己产生的, 但与学习内容毫无关联
18 例3: 小斌读到“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他是西班牙人” , 而后又想:“哥伦布平时爱吃什么呢?” 分析:这显然不是精制。尽管它是由学生自己产生的, 但与学习内容毫无关联。 举例分析:
举例分析: 例4:小红听见算术老师讲:“做分数除法,先颠倒除数的 分子和分母,然后再相乘。”然后又听老师说:“记住,除 数就是用来除的那个数” 分析:这不是小红的精制,而是老师的精制 例6:一个学生听见物理老师说;“分子在气体中比在液体中 相隔更远,所以气体比液体轻。”该学生就想到:“这好像 编织疏松毛织物要比用同样毛线编织密实的衣物来得轻。” 分析:这是精制。它与教学内容有关,并且该学生将自 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这一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了
19 举例分析: 例4 :小红听见算术老师讲:“做分数除法,先颠倒除数的 分子和分母,然后再相乘。”然后又听老师说:“记住,除 数就是用来除的那个数” 分析:这不是小红的精制,而是老师的精制。 例6:一个学生听见物理老师说;“分子在气体中比在液体中 相隔更远,所以气体比液体轻。”该学生就想到:“这好像 编织疏松毛织物要比用同样毛线编织密实的衣物来得轻。” 分析:这是精制。它与教学内容有关,并且该学生将自 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这一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了
1.记忆术 人为地赋予学习材料某种意义,以促进记忆的 精细加工的策略 (1)位置记忆法 (2)缩简和歌诀法 (3)谐音联想法 (4)关键词法 (5)视觉想象 (6)语义联想
20 人为地赋予学习材料某种意义,以促进记忆的 精细加工的策略。 (1)位置记忆法 (2)缩简和歌诀法 (3)谐音联想法 (4)关键词法 (5) 视觉想象 (6)语义联想。 1.记忆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