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固体废物的来源和分类 第二节固体废物的污染及其控制 第三节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 第四节控制固体废物的技术政策 第五节固体废物管理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固体废物的来源和分类 ◼ 第二节 固体废物的污染及其控制 ◼ 第三节 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 ◼ 第四节 控制固体废物的技术政策 ◼ 第五节 固体废物管理
固体废物的定义 ■固体废物( solid wastel称固废)是指 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 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 以固态和泥状贮存的物质。 实际上所谓废弃物一般是指在某个系统内不可能再利用的部分物 质,例如植物的枯枝败叶、动物的骨骼排泄物、人类生活中的各 种垃圾、工业生产过程的排出物等。但这些废弃物中有些属有机 物,经过适当处理可作优质肥料供植物生长,工业废料经过挑选 加工可成为有用之物或可重新用作原料,也就是说固体废物可以 重新资源化。所以固废又有“放错地点的原料”之称
固体废物的定义 ◼ 固体废物( solid waste简称固废 )是指 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 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 以固态和泥状贮存的物质。 ◼ 实际上所谓废弃物一般是指在某个系统内不可能再利用的部分物 质,例如植物的枯枝败叶、动物的骨骼排泄物、人类生活中的各 种垃圾、工业生产过程的排出物等。但这些废弃物中有些属有机 物,经过适当处理可作优质肥料供植物生长,工业废料经过挑选 加工可成为有用之物或可重新用作原料,也就是说固体废物可以 重新资源化。所以固废又有“放错地点的原料”之称
固体废物的特点 ■(1)量大面广、种类繁多、性质复杂。 ■(2)具有污染环境的危害性和可利用性双重性质 (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3)固体废物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具有长期潜在 性,其危害可能在数十年后才能表现出来,而 且一旦造成污染危害,由于其具有的反应呆滞 性和不可稀释性,往往难以清除
固体废物的特点 ◼ ⑴量大面广、种类繁多、性质复杂。 ◼ ⑵具有污染环境的危害性和可利用性双重性质 (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 ⑶固体废物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具有长期潜在 性,其危害可能在数十年后才能表现出来,而 且一旦造成污染危害,由于其具有的反应呆滞 性和不可稀释性,往往难以清除
第一节固体废物的来源和分类 ■固体废物的来源: 固体废物来自人类活动的许多环节,即包括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的 些环节。因此,固体废物的来源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生产过程中所产 生的废物(不包括废气和废水),称为生产废物。另 产品进入市 场后在流动过程中或使用消费后产生的体废物,称生活废物 回收物料或能源 产品回用 自然资源 产品制造 产品使用 生活废物 工业废料 工业废物 自然环境 最终处置废物 图1-1社会中物流运动的示意
第一节 固体废物的来源和分类 ◼ 固体废物的来源: 固体废物来自人类活动的许多环节,即包括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的一 些环节。因此,固体废物的来源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生产过程中所产 生的废物(不包括废气和废水),称为生产废物。另一类是在产品进入市 场后在流动过程中或使用消费后产生的固体废物,称生活废物
固体废物的排放量 2003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0.0亿吨,比上 年增加6.3%;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1941万吨,比上 年减少26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56亿吨, 综合利用率为558%,比上年增加3.8个百分点。危险 废物产生量1171万吨,比上年增加17.1%。 ■2003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4857万吨,比上年 增加8.8%;其中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为750万吨,比 上年增加2.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50.8%
固体废物的排放量 ◼ 2003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0.0亿吨,比上 年增加6.3%;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1941万吨,比上 年减少26.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5.6亿吨, 综合利用率为55.8%,比上年增加3.8个百分点。危险 废物产生量1171万吨,比上年增加17.1%。 ◼ 2003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4857万吨,比上年 增加8.8%;其中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为7550万吨,比 上年增加2.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