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树林和草原 授课日期:年月 日 、教学目标: 1.积累几个重点词语。 2.感受文章优美的景物描写,注重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 3.引导学生领悟写景成功的要领 教学重点一一分析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第一课时,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文章寓情于景的写法 2.第二课时,了解文章写景的顺序;学习文章寓情于景的写法 教学方法一一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2课时。 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 书出字词) 灌木:成熟植株在3m以下的多年生木本植物。 濡(ru)湿:沾湿、潮湿 蕴yun蓄:积蓄或包在里面而未表露出来 苦艾(ai):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香气,可入药。 荞(qio)麦: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赤质柔。叶互生,呈心脏形,有长柄。花色白或淡 红。果瘦三角形,有棱。子实磨成粉可制面食。通常亦称其子实为荞麦。 头晕(yun)目眩(xuan):头发昏,眼发花。 轧:y倾轧(排挤)、轧道机(圆轴或轮子等压在物体上转:)ga轧帐(结 算)、轧朋友(结交);zha轧钢(用机器把钢坯压成一定形状的钢材。) 轧轧(ya):拟声词,形容机器开动时发出的声音 镰刀lian:是农村收割庄稼和割草的农具,右刀片和木把构成,有的刀片上 带有小锯齿,一般用来收割稻谷,在江南的一些农村现在还有广泛的使用。 铿(keng)锵( qiang):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蔓(man)草:生有长茎能缠绕攀缘的杂草。泛指蔓生的野草 榛zhn树:落叶乔木,叶子互生,圆形或倒卵形,雄花黄褐色,雌花鲜红色, 结球形坚果。果仁可以吃,也可榨油,这种植物的果实,通称榛子。 隐藏:藏起来不让发现。 贪婪lan:不知满足,贪得无厌。 苔:tai青苔;tai舌苔(舌上的垢腻。) 颤动: chan dong急促而频繁地振动 穹隆(qi6ng):指天空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样子。穹:借指天空。穹 qiong苍 天空 蘑(mo)菇:亦称“蘑菰”、“蘑菰蕈”。食用菌类的通称。 清澈(che):水清而透明 草垛:整齐地堆积成的草堆
1 12.树林和草原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一、 教学目标: 1. 积累几个重点词语。 2. 感受文章优美的景物描写,注重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 3. 引导学生领悟写景成功的要领。 教学重点 ——分析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第一课时,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文章寓情于景的写法。 2. 第二课时,了解文章写景的顺序;学习文章寓情于景的写法。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 ——2 课时。 二、 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 书出字词) 灌木:成熟植株在 3 m 以下的多年生木本植物。 濡(rú)湿:沾湿、潮湿。 蕴yùn蓄:积蓄或包在里面而未表露出来。 苦艾(ài):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香气,可入药。 荞(qiáo)麦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赤质柔。叶互生,呈心脏形,有长柄。花色白或淡 红。果瘦三角形,有棱。子实磨成粉可制面食。通常亦称其子实为荞麦。 头晕(yūn)目眩(xuàn):头发昏,眼发花。 轧: yà 倾轧(排挤)、轧道机(圆轴或轮子等压在物体上转;)gá 轧帐(结 算)、轧朋友(结交);zhá 轧钢(用机器把钢坯压成一定形状的钢材。) 轧轧(yà):拟声词,形容机器开动时发出的声音 镰 刀 lián :是农村收割庄稼和割草的农具,右刀片和木把构成,有的刀片上 带有小锯齿,一般用来收割稻谷,在江南的一些农村现在还有广泛的使用。 铿(kēng)锵(qiāng):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蔓(màn)草 :生有长茎能缠绕攀缘的杂草。泛指蔓生的野草 榛 zhēn 树 :落叶乔木,叶子互生,圆形或倒卵形,雄花黄褐色,雌花鲜红色, 结球形坚果。果仁可以吃,也可榨油,这种植物的果实,通称榛子。 隐藏:藏起来不让发现。 贪婪 lán:不知满足,贪得无厌。 苔: tái 青苔; tāi 舌苔(舌上的垢腻。) 颤动 :chàn dòng 急促而频繁地振动 穹隆(qióng):指天空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样子。穹:借指天空。穹 qióng 苍: 天空。 蘑(mó)菇:亦称“ 蘑菰 ”、“ 蘑菰蕈 ”。食用菌类的通称。 清澈(chè):水清而透明。 草垛 :整齐地堆积成的草堆
颤抖:哆嗦,发抖 疲倦:疲乏,困倦。 黑糊糊:光线昏暗,看不清楚。 朦胧( menglong):形容光线模糊不清。 三、课文朗读 四、课文导语 风景处处有,只要你有一颗美丽的心,你就能看见风儿从你身边悄悄经过,听见 一朵朵花开怀大笑,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用优美的语 言去描绘大自然的美丽 五、常识(分发)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 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 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1843 年春,屠格涅夫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 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课文 节选自《猎人笔记》的最后一篇。 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 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 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 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 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 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 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 (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 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 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 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 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一一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 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 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小说问世后在文学界引起剧烈争论 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 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 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 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 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 他对旖旎(yini本为旌旗随风飘扬的样子,引申为柔和美丽,多用来描写
2 颤抖:哆嗦,发抖。 疲倦:疲乏,困倦。 黑糊糊:光线昏暗,看不清楚。 朦胧(ménglóng):形容光线模糊不清。 三、 课文朗读: 四、 课文导语: 风景处处有,只要你有一颗美丽的心,你就能看见风儿从你身边悄悄经过,听见 一朵朵花开怀大笑,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用优美的语 言去描绘大自然的美丽。 五、 常识(分发)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 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 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 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 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1843 年春,屠格涅夫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 1847~1851 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课文 节选自《猎人笔记》的最后一篇。 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 25 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 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 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 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 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 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 世纪 50 至 70 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 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 (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 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 1848 年 6 月的巴黎巷战中。《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 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 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 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 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小说问世后在文学界引起剧烈争论。 从 60 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 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 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 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 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 他对旖旎(yǐ nǐ 本为旌旗随风飘扬的样子,引申为柔和美丽,多用来描写
景物。柔美、婀娜多姿的样子。用来比喻女子美丽)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 诗情画意 六、课内问题一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 1、主要内容与情感基调: 本文写盛夏树林草原一天中的景色。 屠格涅夫曾经说过:“纵然你并不生来就是猎人,但你总是爱好自然和自由的 因此你也不能不羡慕我们猎人。” 情感基调:喜爱大自然 2.猎人是什么时候看到这些美景的? 结合“思考与练习二”,体会作者善于抓住特征描写大自然的特点 黎明的时候”“在阳光底下”“太阳越升越高”“黄昏来临了”“夜幕降 临了”,明确作者写景的顺序一一时间顺序) 屠格涅夫(1818-1883),非常擅长描写自然风景,日月星辰,天空白云,晨光 暮蔼,雨露风霜,湖光山色,树林草原,花香野草,禽兽鱼虫,在他的笔下无不 显得诗趣盎然,情味无穷。托尔斯泰赞他:“只要他描上三笔两笔,自然景物就 会冒出芬芳。” 3、按照该顺序,作者依次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黎明时候 景物 白露沾湿的草 濡湿的树枝 特点 清新、湿润 在阳光底下 景物一—空气中充满着苦艾的新鲜苦味、荞麦和三叶草的甘香 茂密的橡树林在阳光底下发出闪闪的红光 特点一—虽然凉爽,但炎热已经逼近 太阳越升越高: 景物一—草立刻干了 静止的空气中发散出火辣辣的热气 橡树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 水泡 对面的丛林晒得火辣辣的,在阳光底下仿佛颜色发黄了 暴风雨过去了,四周一切多么愉快地闪耀着亮光 ▲这种时晴时雨的夏季天气,你能用一句诗来形容吗?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晴)却有情(晴)。 也可以用一句民谚来形容:六月的天,娃娃的脸—一说变就变。 特点 空气新鲜清爽,景物欢快明亮。 黄昏来临了: 景物——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太阳就要落下去
3 景物。柔美、婀娜多姿的样子。用来比喻女子美丽)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 诗情画意。 六、 课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 1、主要内容与情感基调: 本文写盛夏树林草原一天中的景色。 屠格涅夫曾经说过:“纵然你并不生来就是猎人,但你总是爱好自然和自由的, 因此你也不能不羡慕我们猎人。” 情感基调:喜爱大自然。 2. 猎人是什么时候看到这些美景的? 结合“思考与练习二”,体会作者善于抓住特征描写大自然的特点。 “黎明的时候” “在阳光底下” “太阳越升越高” “黄昏来临了” “夜幕降 临了”,明确作者写景的顺序——时间顺序) 屠格涅夫(1818—1883),非常擅长描写自然风景,日月星辰,天空白云,晨光 暮蔼,雨露风霜,湖光山色,树林草原,花香野草,禽兽鱼虫,在他的笔下无不 显得诗趣盎然,情味无穷。托尔斯泰赞他:“只要他描上三笔两笔,自然景物就 会冒出芬芳。” 3、按照该顺序,作者依次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黎明时候: 景物—— 白露沾湿的草 濡湿的树枝 特点—— 清新、湿润 在阳光底下: 景物—— 空气中充满着苦艾的新鲜苦味、荞麦和三叶草的甘香 茂密的橡树林在阳光底下发出闪闪的红光 特点—— 虽然凉爽,但炎热已经逼近 太阳越升越高: 景物—— 草立刻干了 静止的空气中发散出火辣辣的热气 橡树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 水泡 对面的丛林晒得火辣辣的,在阳光底下仿佛颜色发黄了 暴风雨过去了,四周一切多么愉快地闪耀着亮光 ▲这种时晴时雨的夏季天气,你能用一句诗来形容吗?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晴)却有情(晴)。 也可以用一句民谚来形容: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特点—— 空气新鲜清爽,景物欢快明亮。 黄昏来临了: 景物—— 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太阳就要落下去
▲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遮掩了半个天空。”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什 么时间的景物? (提示: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的描述了黄昏来临时晚霞的特点。 空气清澈,远处笼罩着一片柔和的雾气,鲜红的光辉散落在 草地上 树木、丛林和高高的干草垛,都投下长长的影子 颗星在落日的火海里发出颤抖的闪光来 特点 空气清新 夜幕降临了: 景物一一黑糊糊的丛林上,天际朦胧地发亮 月亮正升起 闪耀着村子里的灯 ▲“当夕阳西下,晚霞如火,“树木、灌木丛、高高的草垛都投下长长的影 子’,‘一颗星星在落日的火海里燃烧着,颤动着’,猎人带着疲倦快步回到有蜡 烛、有菜饭的农舍。”这是幅什么样的画面?从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这是幅意境优美的黄昏图,充满生活的喜悦,蓬勃的活力,散发出来的 是那浓浓的乡土气息和人与自然相契合的诗意。) 文章脉络 特点一一宁静温馨 4.文章是如何有层次地描写草地的 (提示:在早晨是“沾满露珠”,当“太阳越来越高时”就“很快变干了”,乌云 涌来时青草“顿时变暗”,雷雨过后又“显得多么欢快明亮”。这样有层次地写出 草地随天象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准确而生动地勾画出了俄罗斯夏日草原的独有 风光 5、读完这篇文章后,你认为本文语言上的特点是什么? 这篇文章的语言极富表现力,准确而且生动 6、语言揣摩 A、“你的脚印在白露沾湿的草上留下绿色的痕迹。 这句话准确地描写了猎人清晨漫步时的情景,语言清新,再融合着猎人“欢畅” 的体验,这脚印如诗行般呈现在读者面前。 B、“你用手拨开濡湿的树枝,夜里蕴蓄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空气中到处 充满着苦艾的新鲜苦味、荞麦和三叶草的甘甜;远处有一片茂密橡树林,在阳光 底下发出闪闪的红光;天气还凉爽,但是已经觉得炎热逼近了。” 这段文字以简洁、细腻、清新的笔触写出七月灌木丛中散步的乐趣,寓情于景。 C、“……不,这是月亮正在升起。而那下面靠右边,已经闪耀着村子里的灯火… 终于到达了你的屋子。隔着窗子你可以看到铺着白桌布的餐桌,燃烧着的蜡烛、 晚餐…” 这是夜幕降临时的景物描写。朴实的语言中充满了温馨和生活的喜悦
4 ▲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遮掩了半个天空。”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什 么时间的景物? (提示: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的描述了黄昏来临时晚霞的特点。) 空气清澈,远处笼罩着一片柔和的雾气,鲜红的光辉散落在 草地上 树木、丛林和高高的干草垛,都投下长长的影子 一颗星在落日的火海里发出颤抖的闪光来 特点—— 空气清新 夜幕降临了: 景物——黑糊糊的丛林上,天际朦胧地发亮 月亮正升起 闪耀着村子里的灯 ▲“当夕阳西下,晚霞如火,‘树木、灌木丛、高高的草垛都投下长长的影 子’,‘一颗星星在落日的火海里燃烧着,颤动着’,猎人带着疲倦快步回到有蜡 烛、有菜饭的农舍。”这是幅什么样的画面?从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这是幅意境优美的黄昏图,充满生活的喜悦,蓬勃的活力,散发出来的 是那浓浓的乡土气息和人与自然相契合的诗意。) 文章脉络 特点——宁静温馨 4.文章是如何有层次地描写草地的? (提示:在早晨是“沾满露珠”,当“太阳越来越高时”就“很快变干了”,乌云 涌来时青草“顿时变暗”,雷雨过后又“显得多么欢快明亮”。这样有层次地写出 草地随天象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准确而生动地勾画出了俄罗斯夏日草原的独有 风光。 5、读完这篇文章后,你认为本文语言上的特点是什么? 这篇文章的语言极富表现力,准确而且生动。 6、语言揣摩 A、“你的脚印在白露沾湿的草上留下绿色的痕迹。” 这句话准确地描写了猎人清晨漫步时的情景,语言清新,再融合着猎人“欢畅” 的体验,这脚印如诗行般呈现在读者面前。 B、“你用手拨开濡湿的树枝,夜里蕴蓄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空气中到处 充满着苦艾的新鲜苦味、荞麦和三叶草的甘甜;远处有一片茂密橡树林,在阳光 底下发出闪闪的红光;天气还凉爽,但是已经觉得炎热逼近了。” 这段文字以简洁、细腻、清新的笔触写出七月灌木丛中散步的乐趣,寓情于景。 C、“……不,这是月亮正在升起。而那下面靠右边,已经闪耀着村子里的灯火…… 终于到达了你的屋子。隔着窗子你可以看到铺着白桌布的餐桌,燃烧着的蜡烛、 晚餐……” 这是夜幕降临时的景物描写。朴实的语言中充满了温馨和生活的喜悦
其他可以分析的佳句: 你现在正在阴凉的地方,呼吸着芬芳的湿气;你觉得很舒服,可是你对面的丛林 晒得火辣辣的,在阳光底下仿佛颜色发黄了 太阳就要落下去。附近的空气似乎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远处笼罩着一片柔和 的雾气,看上去是温暖的:鲜红的光辉随着露水散落在不久以前还洒满了淡金色 光线的林边草地上;树木、丛林和高高的干草垛,都投下长长的影子… 7、讨论“思考与练习三” (该题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省略号的含义,发挥想象力,补充省略的内 A、暴风雨过去了;你走出来。我的天啊,四周一切多么愉快地闪耀着亮光。空 气多么新鲜、清爽,草莓和蘑菇多么芬芳! B、太阳落下去了;一颗星在落日的火海里发出颤抖的闪光来… A、作者省略的是雨后阳光下除了清新的空气、芬芳的草莓和蘑菇之外,其他“愉 快地闪耀着亮光”的景物。可以联系前文的景物描写,想想这些景物在阳光下会 是怎样的情态,并请学生尝试描述。 B、这里作者省略的是对“一颗星在落日的火海里发出颤抖的闪光”具体景色的 描绘,这种闪光是怎样的呢?你能不能想象一下,进行一番描述?这种情景给你什 么样的感觉? 8、文中的“你”指谁?采用第二人称有什么作用? (采用第二人称,读者好像感到自己就在树林里草原上,增强读者的亲历感。 9.读完后,每人说一句话:猎人的幸福是一一,他看见了一一的美丽景色。 (要点提示:猎人的幸福是自由自在、走进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美 他看见了濡湿的树枝、沾着白露的草叶、芳香的空气……火焰般燃烧的晩霞、傍 晚的雾霭等美景) 小结:猎人的幸福不是打猎,猎人的幸福是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那濡湿的 树枝,沾着白露的草叶,充满植物芳香凊新的空气,像火焰般燃烧的晩霞,傍晩 的雾霭,颤抖的星星,甚至森林中的雷电和暴风雨,都让猎人流连忘返,久久不 愿离去。 10.探究写景成功的要领 生1:我觉得是因为屠格涅夫能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而且还抓住了不同时 间段不同景色的特点。 生2:我想是因为屠格涅夫善于观察吧。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因此他才有 独特的视角和感受。 生3:在观察的时候,可以说他是全身心地投入的。因为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他观 察的时候可以说是动用了所有的感官:触觉、视觉、味觉、听觉、还有味觉 ▲视觉一一你的脚印在白露沾湿的草上留下绿色的痕迹 触觉 你用手拨开濡湿的树枝,夜里蕴蓄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 嗅觉——空气中到处充满着苦艾的新鲜的苦味、荞麦和三叶草的甘香
5 其他可以分析的佳句: 你现在正在阴凉的地方,呼吸着芬芳的湿气;你觉得很舒服,可是你对面的丛林 晒得火辣辣的,在阳光底下仿佛颜色发黄了。 太阳就要落下去。附近的空气似乎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远处笼罩着一片柔和 的雾气,看上去是温暖的;鲜红的光辉随着露水散落在不久以前还洒满了淡金色 光线的林边草地上;树木、丛林和高高的干草垛,都投下长长的影子…… 7、讨论“思考与练习三” (该题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省略号的含义,发挥想象力,补充省略的内 容) A、暴风雨过去了;你走出来。我的天啊,四周一切多么愉快地闪耀着亮光。空 气多么新鲜、清爽,草莓和蘑菇多么芬芳!…… B、太阳落下去了;一颗星在落日的火海里发出颤抖的闪光来… A、作者省略的是雨后阳光下除了清新的空气、芬芳的草莓和蘑菇之外,其他“愉 快地闪耀着亮光”的景物。可以联系前文的景物描写,想想这些景物在阳光下会 是怎样的情态,并请学生尝试描述。 B、这里作者省略的是对“一颗星在落日的火海里发出颤抖的闪光”具体景色的 描绘,这种闪光是怎样的呢?你能不能想象一下,进行一番描述?这种情景给你什 么样的感觉? 8、文中的“你”指谁?采用第二人称有什么作用? (采用第二人称,读者好像感到自己就在树林里草原上,增强读者的亲历感。) 9.读完后,每人说一句话:猎人的幸福是——,他看见了——的美丽景色。 (要点提示:猎人的幸福是自由自在、走进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美。 他看见了濡湿的树枝、沾着白露的草叶、芳香的空气……火焰般燃烧的晚霞、傍 晚的雾霭等美景) 小结:猎人的幸福不是打猎,猎人的幸福是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那濡湿的 树枝,沾着白露的草叶,充满植物芳香清新的空气,像火焰般燃烧的晚霞,傍晚 的雾霭,颤抖的星星,甚至森林中的雷电和暴风雨,都让猎人流连忘返,久久不 愿离去。 10.探究写景成功的要领。 生 1:我觉得是因为屠格涅夫能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而且还抓住了不同时 间段不同景色的特点。 生 2:我想是因为屠格涅夫善于观察吧。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因此他才有 独特的视角和感受。 生 3:在观察的时候,可以说他是全身心地投入的。因为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他观 察的时候可以说是动用了所有的感官:触觉、视觉、味觉、听觉、还有味觉。 ▲视觉—— 你的脚印在白露沾湿的草上留下绿色的痕迹 触觉—— 你用手拨开濡湿的树枝,夜里蕴蓄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 嗅觉—— 空气中到处充满着苦艾的新鲜的苦味、荞麦和三叶草的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