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Biology curriculum and teachingtheoryinmiddleschool 课程类别: 教师教育必修课程 课程编号: 101001C 专业导论课、动物学、植 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 先修课程: 物学、细胞生物学 总学时: 32 学 分: 2 4 授: 28 实 践: 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理论中最重要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它上承教育基本原理 下启课堂教学技能,是教育理论转换为教学实践的关键和核心。因此,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 论是教师应对新时期教育的必要前提。 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是生物学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 中学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教育工作所必备的一些专业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基本能 力。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通过学习全面了解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手段及方法; 2.使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过程成为一个主动探究和认识生命世界的过程。同时也为学生 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使学生初步了解国外中学生物教学的发展的理论状况与发展趋势和最新发展动态。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系统学习生物学教育教学理论,熟悉教育方法,了解生物教学论发展简史 和最新研究动态,并把这些理论运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通过学习,使学生 具有从事生物教育的职业理想。 课程目标2:通过课程思政,使学生热爱生命科学研究、具备一定的科研思维。了解中 学生物课程设置及发展和改革的背景、学习中学生物课程新标准,分析中学生物教材;培养 学生备课、上课、考试评价等生物学教学工作的能力和实验技能。 课程目标3:掌握教学过程的特点,学习和实践各种教学方法,熟知各项教学技能的基本
《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Biology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in middle school 课程类别: 教师教育必修课程 课程编号: 101001C 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 先修课程: 专业导论课、动物学、植 物学、细胞生物学 总 学 时: 32 学 分: 2 讲 授: 28 实 践: 4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理论中最重要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它上承教育基本原理, 下启课堂教学技能,是教育理论转换为教学实践的关键和核心。因此,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 论是教师应对新时期教育的必要前提。 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是生物学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 中学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教育工作所必备的一些专业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基本能 力。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 通过学习全面了解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手段及方法; 2. 使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过程成为一个主动探究和认识生命世界的过程。同时也为学生 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 使学生初步了解国外中学生物教学的发展的理论状况与发展趋势和最新发展动态。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系统学习生物学教育教学理论,熟悉教育方法,了解生物教学论发展简史 和最新研究动态,并把这些理论运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通过学习,使学生 具有从事生物教育的职业理想。 课程目标 2:通过课程思政,使学生热爱生命科学研究、具备一定的科研思维。了解中 学生物课程设置及发展和改革的背景、学习中学生物课程新标准,分析中学生物教材;培养 学生备课、上课、考试评价等生物学教学工作的能力和实验技能。 课程目标 3:掌握教学过程的特点,学习和实践各种教学方法, 熟知各项教学技能的基本
要点,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地加以应用。使学生建立辩论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课程目标4: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和课后作业,激发学生探索与求知的欲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敢的创新精神、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2.1【职业认同】具有家国情怀,热爱教育事业,乐于从教,具有从事生物 基础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领悟中学生物教育的意义,具有乐观向上的品 教育情怀 质,认同中学生物教师角色及其专业性和独特性,懂得生物学科教育理念 课程目标1 (M)学科素 及教育教学规律。 养(H) 3.1【学科基础】具有系统扎实的生物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熟悉 生物专业知识体系和架构,能综合运用生物学科知识和技能解释生命现象, 科学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服务社会。 4.2【教学实施】能遵循中学生认知特点,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前端分析, 选用合适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合理将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与生物学科 教学能力 教学内容整合,开展有效教育教学活动。能正确的进行教学评价,获得对 课程目标2 (H) 生物学科教学的真实感受和初步体验。 4.3【教学研究】教育实习与实践中能针对生物课程具体的教学问题,选择 合理的研究方法,初步形成研究成果,具备基本的研究能力。 6.1【育人规律】具有教书育人意识。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培育、人格塑造、 综合育人 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与方法,在教育教学中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 课程目标3 (M) 6.2【学科育人】理解生物学科的育人内涵和意义,熟悉生物学科育人的途 径与方法,利用生物学科中蕴含的工匠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爱国 情感、文化自信、思辨能力等思政元素结合生物教学进行学科育人。 7.2【反思创新】系统进行批判性思维方法和反思技能的训练,学会独立思 考,掌握基本的反思方法与技能,创新性地解决专业学习及中学生物教育 学会反思 教学等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具有积极的教学反思体验。 课程目标4 (M)沟通合 8.2【交流沟通】掌握小组学习、专题研讨、网络分享等交流合作的方式方 作(M) 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与中学生、家长、同事等进行有效倾听、有效表达, 具有良好的积极的交流沟通技能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学时分配 支撑 章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小计 课程目标 讨论 讲授 第一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 讲授法、问题学习法 2 2 课程目标1、4 第二章 自然科学的本质特征 0 4 课程目标1、4 4 讲授法、问题学习法
要点, 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地加以应用。使学生建立辩论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 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课程目标 4: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和课后作业,激发学生探索与求知的欲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敢的创新精神、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教育情怀 (M)学科素 养(H) 2.1【职业认同】具有家国情怀,热爱教育事业,乐于从教,具有从事生物 基础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领悟中学生物教育的意义,具有乐观向上的品 质,认同中学生物教师角色及其专业性和独特性,懂得生物学科教育理念 及教育教学规律。 3.1【学科基础】具有系统扎实的生物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熟悉 生物专业知识体系和架构,能综合运用生物学科知识和技能解释生命现象, 科学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服务社会。 课程目标 2 教学能力 (H) 4.2【教学实施】能遵循中学生认知特点,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前端分析, 选用合适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合理将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与生物学科 教学内容整合,开展有效教育教学活动。能正确的进行教学评价,获得对 生物学科教学的真实感受和初步体验。 4.3【教学研究】教育实习与实践中能针对生物课程具体的教学问题,选择 合理的研究方法,初步形成研究成果,具备基本的研究能力。 课程目标 3 综合育人 (M) 6.1【育人规律】具有教书育人意识。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培育、人格塑造、 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与方法,在教育教学中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 6.2【学科育人】理解生物学科的育人内涵和意义,熟悉生物学科育人的途 径与方法,利用生物学科中蕴含的工匠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爱国 情感、文化自信、思辨能力等思政元素结合生物教学进行学科育人。 课程目标 4 学会反思 (M)沟通合 作(M) 7.2【反思创新】系统进行批判性思维方法和反思技能的训练,学会独立思 考,掌握基本的反思方法与技能,创新性地解决专业学习及中学生物教育 教学等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具有积极的教学反思体验。 8.2【交流沟通】掌握小组学习、专题研讨、网络分享等交流合作的方式方 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与中学生、家长、同事等进行有效倾听、有效表达, 具有良好的积极的交流沟通技能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章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学时分配 支撑 讲授 讨论 小计 课程目标 第一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 讲授法、问题学习法 2 0 2 课程目标 1、4 第二章 自然科学的本质特征 讲授法、问题学习法 4 0 4 课程目标 1、4
讲授法、问题学习法 课程目标1、2、 第三章 生物学核心素养 4 o 4 3、4 生物学教育的学习和 课程目标1、2、 第四章 讲授法、问题学习法 4 3、4 生物学课堂常用的教 教学理论 讲授法、问题学习 课程目标1、2、 第五章 2 o 2 学策略 法、案例法 3、4 讲授法、问题学习 课程目标1、2、 第六章 基本教学技能 4 2 6 法、案例法 3、4 在课堂中使用多种教 讲授法、问题学习 课程目标1、2、 第七章 3 1 4 法、讨论法 育技术 3、4 讲授法、问题学习 生物学教师的备课 课程目标1、2、 第八章 2 法、讨论法 1 3、4 讲授法 课程目标1、2、 第九章 生物学教育评价 2 o 2 3、4 生物学校外活动与教 讲授法 课程目标1、2、 第十章 2 o 2 学中的安全 3、4 生物学教师的专业素 自学 课程目标1、4 第十— 养发展与教育科学研 章 究 第十二 国际科学教育发展概 自学 课程目标1、4 o 章 览 总计 28 4 32 学习内容: 第一章中学生物课程 介绍中学生物课程的性质、价值、地位;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与标准。 重点:了解中学生物课程的性质、价值、地位;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与标准。 难点:明确生物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 第二章自然科学的本质特征 介绍人类科学事业的本质特征;基础教育中的科学本质和关于科学本质的教学策略。 重点:人类科学事业的本质特征。 难点:关于科学本质的教学策略。 第三章中学生物教学课程和模式 了解科学素养和生物学核心素养;及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 重点:科学素养与生物学核心素养关系。 难点:生物学核心素养具体内容。 第四章生物学教育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了解中学生生物学习活动特点、类型及策略:掌握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发展:掌握实 验课教学设计实施的方法和生物活动课教学实施的方法
第三章 生物学核心素养 讲授法、问题学习法 4 0 4 课程目标 1、2、 3、4 第四章 生物学教育的学习和 教学理论 讲授法、问题学习法 4 0 4 课程目标 1、2、 3、4 第五章 生物学课堂常用的教 学策略 讲授法、问题学习 法、案例法 2 0 2 课程目标 1、2、 3、4 第六章 基本教学技能 讲授法、问题学习 法、案例法 4 2 6 课程目标 1、2、 3、4 第七章 在课堂中使用多种教 育技术 讲授法、问题学习 法、讨论法 3 1 4 课程目标 1、2、 3、4 第八章 生物学教师的备课 讲授法、问题学习 法、讨论法 1 1 2 课程目标 1、2、 3、4 第九章 生物学教育评价 讲授法 2 0 2 课程目标 1、2、 3、4 第十章 生物学校外活动与教 学中的安全 讲授法 2 0 2 课程目标 1、2、 3、4 第十一 章 生物学教师的专业素 养发展与教育科学研 究 自学 0 0 0 课程目标 1、4 第十二 章 国际科学教育发展概 览 自学 0 0 0 课程目标 1、4 总计 28 4 32 学习内容: 第一章 中学生物课程 介绍中学生物课程的性质、价值、地位;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与标准。 重点:了解中学生物课程的性质、价值、地位;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与标准。 难点:明确生物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 第二章 自然科学的本质特征 介绍人类科学事业的本质特征;基础教育中的科学本质和关于科学本质的教学策略。 重点:人类科学事业的本质特征。 难点:关于科学本质的教学策略。 第三章 中学生物教学课程和模式 了解科学素养和生物学核心素养;及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 重点:科学素养与生物学核心素养关系。 难点:生物学核心素养具体内容。 第四章 生物学教育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了解中学生生物学习活动特点、类型及策略;掌握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发展;掌握实 验课教学设计实施的方法和生物活动课教学实施的方法
重点:掌握实验课教学设计实施的方法和生物活动教学实施的方法:中学生生物学习活 动的含义、特点、类型及策略。 难点:掌握教学媒体和学习环境的设计,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五章生物学课堂常用的教学策略 掌握中学生物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 重点:掌握中学生物教学过程、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难点:三种基本的教学模式。 第六章基本教学技能 掌握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学会生物教学基本技能及学习指导的技能:掌握信息技术与 生物学教学整合的方法:理解开发与利用中学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重点:生物教学基本技能及学习指导的技能。 难点:开发与利用中学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第七章在课堂中使用多种教育技术 了解教育技术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做直观教学、演示文稿及图像的使用、如 何利用视频技术和制作简易教具的方法。 重点:如何做直观教学、演示文稿及图像的使用。 难点:如何利用视频技术和制作简易教具的方法。 第八章生物学教师的备课 该章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备课、为什么要备课及如何备课。 重点:如何备课。 难点:如何做备课资源的搜集。 第九章生物学教育评价 介绍教育评价的概念、类型和功能;掌握生物试题的类型及编制时遵循的原则:理解生 物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方法。 重点:教育评价的概念、类型和功能:学生学业成绩的测量和评价及统计与处理。 难点:测评的质量指标。 第十章生物学校外活动与教学中的安全 介绍了生物学校外活动的类型;以及如何组织筹划和组织;如何防范生物学教学和校外 活动中的安全。 重点:校外活动的类型。 难点:如何防范教学和校外活动中的安全。 第十一章生物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 深入了解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和生物教师专业化的途径:了解生物学教师的教学 艺术和现代,生物教师的基本素质;掌握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并能够根据选定的研究课题
重点:掌握实验课教学设计实施的方法和生物活动教学实施的方法;中学生生物学习活 动的含义、特点、类型及策略。 难点:掌握教学媒体和学习环境的设计,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五章 生物学课堂常用的教学策略 掌握中学生物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 重点:掌握中学生物教学过程、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难点:三种基本的教学模式。 第六章 基本教学技能 掌握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学会生物教学基本技能及学习指导的技能;掌握信息技术与 生物学教学整合的方法;理解开发与利用中学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重点:生物教学基本技能及学习指导的技能。 难点:开发与利用中学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第七章 在课堂中使用多种教育技术 了解教育技术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做直观教学、演示文稿及图像的使用、如 何利用视频技术和制作简易教具的方法。 重点:如何做直观教学、演示文稿及图像的使用。 难点:如何利用视频技术和制作简易教具的方法。 第八章 生物学教师的备课 该章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备课、为什么要备课及如何备课。 重点:如何备课。 难点:如何做备课资源的搜集。 第九章 生物学教育评价 介绍教育评价的概念、类型和功能;掌握生物试题的类型及编制时遵循的原则;理解生 物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方法。 重点:教育评价的概念、类型和功能;学生学业成绩的测量和评价及统计与处理。 难点:测评的质量指标。 第十章 生物学校外活动与教学中的安全 介绍了生物学校外活动的类型;以及如何组织筹划和组织;如何防范生物学教学和校外 活动中的安全。 重点:校外活动的类型。 难点:如何防范教学和校外活动中的安全。 第十一章 生物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 深入了解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和生物教师专业化的途径;了解生物学教师的教学 艺术和现代,生物教师的基本素质;掌握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并能够根据选定的研究课题
进行具体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重点: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和生物教师专业化的途径。 难点:掌握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并能够根据选定的研究课题,进行具体研究并撰写研 究报告。 第十二章国际科学教育发展概览 介绍了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科学教育发展的代表性项目:以及科学教育的学术团 体和国际会议。 重点: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难点:科学教育发展的代表性项目。 五、达成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措施 1.把握主线,引导学生掌握中学生物教学论的相关概念、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实际意义, 利用课本中给出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学生物教学过程的基本过程、方法和策 略。 2.采用教授法、案例教学法、思维导图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并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将 先修课程和与本课程结合起来,保证学生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 3.寓教于乐、课堂采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将知识变的通俗易懂,并实时进行技能演练使 课堂变的生动活泼。 六、考核方式与评定方法 (一)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考核内容 考核 方式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系统学习生物学教育教学 课堂任务 理论,熟悉教育方法,了解生物教学论 发展简史和最新研究动态,并把这些理 关于教学论的概念;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生物 论运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 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异同。 课后作业 中。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从事生物教 育的职业理想。 期末成绩 课程目标2:通过课程思政,使学生热 课堂任务 爱生命科学研究、具备一定的科研思 维。了解中学生物课程设置及发展和改 通过分析中学生物课程新标准,绘制学习策略思维导 革的背景、学习中学生物课程新标准, 图,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知识汇总,结合中学生物教 课后作业 分析中学生物教材;培养学生备课、上 材,考核学生备课和如何评价学生的技能。 课、考试评价等生物学教学工作的能力 和实验技能。 期末成绩 教学论发展历程中科学家的故事;教学策略与学习策 课程目标3:掌握教学过程的特点,学习 略发现的历程及意义;教学论知识中蕴含的正确生命 出勤 技能的基本要点,并在具体的教学实 和实践各种教学方法,熟知各项教学 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启发与讲解;考核学生各种教
进行具体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重点: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和生物教师专业化的途径。 难点:掌握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并能够根据选定的研究课题,进行具体研究并撰写研 究报告。 第十二章 国际科学教育发展概览 介绍了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科学教育发展的代表性项目;以及科学教育的学术团 体和国际会议。 重点: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难点:科学教育发展的代表性项目。 五、达成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措施 1. 把握主线,引导学生掌握中学生物教学论的相关概念、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实际意义, 利用课本中给出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学生物教学过程的基本过程、方法和策 略。 2. 采用教授法、案例教学法、思维导图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并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将 先修课程和与本课程结合起来,保证学生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 3. 寓教于乐、课堂采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将知识变的通俗易懂,并实时进行技能演练使 课堂变的生动活泼。 六、考核方式与评定方法 (一)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考核 方式 课程目标 1:系统学习生物学教育教学 理论,熟悉教育方法,了解生物教学论 发展简史和最新研究动态,并把这些理 论运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 中。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从事生物教 育的职业理想。 关于教学论的概念;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生物 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异同。 课堂任务 课后作业 期末成绩 课程目标 2:通过课程思政,使学生热 爱生命科学研究、具备一定的科研思 维。了解中学生物课程设置及发展和改 革的背景、学习中学生物课程新标准, 分析中学生物教材;培养学生备课、上 课、考试评价等生物学教学工作的能力 和实验技能。 通过分析中学生物课程新标准,绘制学习策略思维导 图,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知识汇总,结合中学生物教 材,考核学生备课和如何评价学生的技能。 课堂任务 课后作业 期末成绩 课程目标 3:掌握教学过程的特点,学习 和实践各种教学方法, 熟知各项教学 技能的基本要点, 并在具体的教学实 教学论发展历程中科学家的故事;教学策略与学习策 略发现的历程及意义;教学论知识中蕴含的正确生命 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启发与讲解;考核学生各种教 出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