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 3、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4、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帮助学 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对本课的史实可联系必修1专题去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 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新膏年》的诞生 【自主探究】1.背景 2.兴起 (1)标 (2)代表人物 (3)主要阵地: (4)活动基地 【题1】2005年9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奖励 在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国政要和专家。但在90年前,中国掀起的一场文化 运动,却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场运动产生的背景是() 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③袁 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④五四运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知识点二新文化运动 【自主探究】1.内容
1 第 15 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 3、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4、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帮助学 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对本课的史实可联系必修 1 专题去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 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新青年》的诞生 【自主探究】1.背景 2.兴起 (1)标志: (2)代表人物: (3)主要阵地: (4)活动基地: 【题 1】 2005 年 9 月 29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奖励 在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国政要和专家。但在 90 年前,中国掀起的一场文化 运动,却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场运动产生的背景是( ) 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③袁 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④五四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知识点二 新文化运动 【自主探究】1.内容
2.意义 【合作探究】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进步性 局限性 【题2】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近代化 历程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下列有关其评述不正确的是() A.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 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全盘否定的倾向 C.以民权、平等和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D.既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知识点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自主探究】 1.背景 2.开始 1918年,李大钊发表《 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 主义旗帜 3.发展 旷(1)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 》,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 》比较全 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如北京的 、湖南的 等 (3)陈独秀、 邓中夏、 瞿秋白、 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4)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 和《 》,深受工人欢迎 4.影响 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合作探究】 前后期新文化运动比较 时间 前期 后期 2
2 2.意义 【合作探究】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进步性: 局限性: 。 【题 2】 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近代化 历程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下列有关其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 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全盘否定的倾向 C.以民权、平等和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D.既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知识点三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自主探究】 1.背景 2.开始 1918 年,李大钊发表《 》《 》和《 》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 主义旗帜。 3.发展 (1)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 《 》,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 》比较全 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 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如北京的“ ”、湖南的 “ ”等。 (3)陈独秀、 、邓中夏、 、瞿秋白、 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4)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 》 和《 》,深受工人欢迎。 4.影响 1921 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 【合作探究】 前后期新文化运动比较 时间 前期 后期
五四运动以前 倡导者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身份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内容 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 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性质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为 作用 中共的成立做了思想准备 【题3】五四运动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 空前的解放和变换。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位在五四运动 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人物得票相近 陈独秀蔡元培 胡适 李大钊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四位人物,你认为哪一位应排在首位?为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有何影响? (3)以上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发展演变的特点如何? 史料研读 【史料文本】阅读教材Pn“《新青年》书影及陈独秀”插图和P[资料回放]及左面 插图 【信息解读】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在中国思想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他认为中国革命 之所以失败多次,就是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所以提倡民主取代专制,科学扫荡封建 迷信,才能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史料应用】1.下列报刊杂志中,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
3 五四运动以前 五四运动以后 倡导者 身份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 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性质 作用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为 中共的成立做了思想准备 【题 3】 五四运动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 空前的解放和变换。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一位在五四运动 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人物得票相近。 陈独秀 蔡元培 胡适 李大钊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四位人物,你认为哪一位应排在首位?为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有何影响? (3)以上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发展演变的特点如何?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 P72“《新青年》书影及陈独秀”插图和 P73[资料回放]及左面 插图。 【信息解读】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在中国思想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他认为中国革命 之所以失败多次,就是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所以提倡民主取代专制,科学扫荡封建 迷信,才能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史料应用】 1.下列报刊杂志中,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 )
時 青新 務 A.《海国图志》B.《时务报》C.《青年杂志》D.《新青年》 【史料文本】阅读教材P历史纵横]。 信息解读】通过阅读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虽然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但封建愚昧和迷 信思想还有适合的社会土壤,一旦有时机,就会复燃 【史料应用】2通过阅读[历史纵横],怎样理解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和 袁世凯的尊孔复古? 教材题解一→ 喾思必窗 思考:这个宣言说明了什么?(P74) 方法点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觉醒,无产阶级即将成为社会政治舞台的主角,中国革命 的面貌即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变式1】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根本原因在于() A.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思想解放 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C.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 D.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由理想变成现实 ■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思考: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各有什么影响? 【变式2】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 “补课”。其含义指它() A.主张民主共和B.深入学习西方文化
4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 P73[历史纵横]。 【信息解读】 通过阅读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虽然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但封建愚昧和迷 信思想还有适合的社会土壤,一旦有时机,就会复燃。 【史料应用】 2.通过阅读[历史纵横],怎样理解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和 袁世凯的尊孔复古? 思考:这个宣言说明了什么?(P74) 方法点拨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觉醒,无产阶级即将成为社会政治舞台的主角,中国革命 的面貌即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变式 1】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根本原因在于( ) A.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思想解放 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C.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 D.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由理想变成现实 一、本课测评 思考: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谈谈 20 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各有什么影响? (P75) 【变式 2】 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 “补课”。其含义指它( ) A.主张民主共和 B.深入学习西方文化
C.挽救民族危亡D.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二、学习延伸 观点一: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打倒孔家店”,是反封建的需要。观点二:儒家思 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不能全盘否定,泼洗澡水不能把孩子一起泼掉。对上述两种 观点你怎么看?(P7s) 方法点拨对新文化运动要一分为二,做客观评价;再者,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回答问 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变式3】新文化运动是下列哪些要求在文化上的反映() ①推翻帝制②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③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④宣传马克思主义 A.①③B. C.①③④D.①②③ 活页作业部分 课标落实一→ 课程标课标 追问 要点提示 简(1)内容:①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述新 ②新文化运动还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概述新文化 ③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文化运运动 2)影响: 动的主的内①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 要内容,容及 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探讨其影|②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 对近代 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思 (1)过程: 想解放 ①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 的影响 列 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克思主举号/②成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如“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俄罗斯研究 简述马 义在中克思 ③陈独秀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并建立 国传播 的史实,在中 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认识马国传/④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 播的 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深受工人欢迎。 克思主过程①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 (2)意义: 义对中 国历史|并分 发展的析义,并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在此影响之下,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重大意意之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②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中国知识界大量先进分 子开始重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开始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深入到革命 实际斗争中去。中国人民也开始认识到新、旧民主主义的不同。③由于马 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和世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考
5 C.挽救民族危亡 D.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二、学习延伸 观点一: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打倒孔家店”,是反封建的需要。观点二:儒家思 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不能全盘否定,泼洗澡水不能把孩子一起泼掉。对上述两种 观点你怎么看?(P75) 方法点拨 对新文化运动要一分为二,做客观评价;再者,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回答问 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变式 3】 新文化运动是下列哪些要求在文化上的反映( ) ①推翻帝制 ②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③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 ④宣传马克思主义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课程标 准 课标 追问 要点提示 概述新 文化运 动的主 要内容, 探讨其 对近代 中国思 想解放 的影响; 简述马 克思主 义在中 国传播 的史实, 认识马 克思主 义对中 国历史 发展的 重大意 义。 1.简 述新 文化 运动 的内 容及 影 响。 (1)内容:①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新文化运动还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影响: ①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 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列 举马 克思 主义 在中 国传 播的 过程 并分 析其 意 义。 (1)过程: ①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 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②成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如“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俄罗斯研究 会”等。 ③陈独秀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并建立 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④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 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深受工人欢迎。 (2)意义: ①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 义,并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在此影响之下,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之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②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中国知识界大量先进分 子开始重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开始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深入到革命 实际斗争中去。中国人民也开始认识到新、旧民主主义的不同。③由于马 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和世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考 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