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测试语文试题 阅读(80分 ()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艺术世界的空筐结构(节选) ①艺术世界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原因之一,就在于它象纯粹数学一样,具有 “空筐”结构的性质 ②大家知道,数学是2+3=5这样一门抽象的科学。例如:“两头牛加三头牛等于 五头牛 两棵树加三棵树等于五棵树”。人类第一个伟大的数学家正是从这 类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了这样一个达四海亘古今、囊括宇宙万物的伟大的抽象公 式:2+3=5。它好比是说:“两只空筐加三只空筐等于五只空筐。”筐子的“空” 是为了能随意装进天地间万物。如果只能装一样东西,倒不出来,那数学的用处 就极有限了。 ③有趣的是,艺术魅力的源泉之一,也在于它向我们提供了一种“空筐”,其中 尤以音乐最为典型。就是说在一切艺术中,当推音乐“空筐”最“空”,最具有 弹性。如果说,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成就之一,在于他们分别提供了两个伟大的 筐”:F=ma和B=mc2,那末,贝多芬的成就却在于他向人类文化宝库提供了好 几个雄视百代、卓然独立于千古的音乐“空筐”:《英雄》《命运》《田园》和 《第九》这四部交响曲。这些“筐”竟是如此的“空”,它们要求乐队指挥、演 奏家和广大听众把各自的内外阅历统统放进去。因此,有海菲茨的贝多芬,也有 梅纽因和小泽征尔的贝多芬,同时还有张三、李四的贝多芬。 ④20岁欣赏《命运交响曲》,同40岁重聆这部作品时的感受是很不同的一一如 果你在这20年间,饱受事变,经历了坎坷人生的话一一之所以有这种效果,正 是因为音乐艺术具有“空筐”性质。这种性质的音乐心理学基础,便是自由联想。 所谓“空筐”,正是艺术家为万千观众提供的发挥想象力的空间。爱因斯坦一再 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不仅是指理论物理学和数学研究而言,而且也是人 们欣赏艺术作品时最重要的素质。可以说“空筐”是为想象力而设置的,“空 筐”要求万千听众用自己的想象力去进行再创作 ⑤诗歌的“空筐”的性质也是很显著的。比如,李商隐的杰作《乐游原》便是 个典型的“空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你有 你的“夕阳”,我有我的“无限好”;也许,你的“夕阳”和“黄昏”,比李商 隐的“夕阳”和“黄昏”还要丰富得多,这不仅不违背原诗的本意,而且正说明 原诗的成功。我以为诗人的艺术成就如何,全看他创造了多少个“空筐”,李 白、杜甫创造的“空筐”恐怕最多,最好。宋朝学者张炎主张“词要清空,不要 质实”乃是“空筐”说的另一种表述。 ⑥大致来说 分两大类:情节类和情态类。前者的“筐”较“实”,后者则 较“帘”。在一生中,我们至多只想把《福尔摩斯探案》这类小说重读三遍,可 是在我们一生中,却可以把贝多芬的《命运》重聆一百遍。()一般来说,文化 素养较低者更倾向于作品,因为这类作品不特别要求观众(读者、听众)用自己 的想象力去主动地进行再创作。与此相反,文化素养较高者,则更倾向于作品。 因为他在这类作品中发现了一个驰骋自己想象力的广大空间,发现了一个可以满 足自己精神需要的广大世界 1.下列对“空筐”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具有“空筐”结构的性质是艺术世界具有永久魅力的原因之
上海市虹口区 2015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测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80 分) ㈠阅读下文,完成 1-6 题。(17 分) 艺术世界的空筐结构(节选) ①艺术世界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原因之一,就在于它象纯粹数学一样,具有 “空筐”结构的性质。 ②大家知道,数学是 2+3=5 这样一门抽象的科学。例如:“两头牛加三头牛等于 五头牛”,“两棵树加三棵树等于五棵树”。人类第一个伟大的数学家正是从这 类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了这样一个达四海亘古今、囊括宇宙万物的伟大的抽象公 式:2+3=5。它好比是说:“两只空筐加三只空筐等于五只空筐。”筐子的“空”, 是为了能随意装进天地间万物。如果只能装一样东西,倒不出来,那数学的用处 就极有限了。 ③有趣的是,艺术魅力的源泉之一,也在于它向我们提供了一种“空筐”,其中 尤以音乐最为典型。就是说在一切艺术中,当推音乐“空筐”最“空”,最具有 弹性。如果说,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成就之一,在于他们分别提供了两个伟大的“空 筐”:F=ma 和 E=mc2,那末,贝多芬的成就却在于他向人类文化宝库提供了好 几个雄视百代、卓然独立于千古的音乐“空筐”:《英雄》《命运》《田园》和 《第九》这四部交响曲。这些“筐”竟是如此的“空”,它们要求乐队指挥、演 奏家和广大听众把各自的内外阅历统统放进去。因此,有海菲茨的贝多芬,也有 梅纽因和小泽征尔的贝多芬,同时还有张三、李四的贝多芬。 ④20 岁欣赏《命运交响曲》,同 40 岁重聆这部作品时的感受是很不同的——如 果你在这 20 年间,饱受事变,经历了坎坷人生的话——之所以有这种效果,正 是因为音乐艺术具有“空筐”性质。这种性质的音乐心理学基础,便是自由联想。 所谓“空筐”,正是艺术家为万千观众提供的发挥想象力的空间。爱因斯坦一再 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不仅是指理论物理学和数学研究而言,而且也是人 们欣赏艺术作品时最重要的素质。可以说“空筐”是为想象力而设置的,“空 筐”要求万千听众用自己的想象力去进行再创作。 ⑤诗歌的“空筐”的性质也是很显著的。比如,李商隐的杰作《乐游原》便是一 个典型的“空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____________________”你有 你的“夕阳”,我有我的“无限好”;也许,你的“夕阳”和“黄昏”,比李商 隐的“夕阳”和“黄昏”还要丰富得多,这不仅不违背原诗的本意,而且正说明 原诗的成功。我以为诗人的艺术成就如何,全看他创造了多少个 “空筐”,李 白、杜甫创造的“空筐”恐怕最多,最好。宋朝学者张炎主张“词要清空,不要 质实”乃是“空筐”说的另一种表述。 ⑥大致来说,艺术分两大类:情节类和情态类。前者的“筐”较“实”,后者则 较“空”。在一生中,我们至多只想把《福尔摩斯探案》这类小说重读三遍,可 是在我们一生中,却可以把贝多芬的《命运》重聆一百遍。( )一般来说,文化 素养较低者更倾向于 作品,因为这类作品不特别要求观众(读者、听众)用自己 的想象力去主动地进行再创作。与此相反,文化素养较高者,则更倾向于 作品。 因为他在这类作品中发现了一个驰骋自己想象力的广大空间,发现了一个可以满 足自己精神需要的广大世界。 1.下列对“空筐”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具有“空筐”结构的性质是艺术世界具有永久魅力的原因之一
B.“空筐”性质不是艺术创作必须遵循的规律,而是人们欣赏艺术作品时最重要 的素质 C.“空筐”是艺术家为万千欣赏者提供的调动想象力的空间。 D.艺术家创造的“空筐”的多少和好坏决定了他的艺术成就的高低 2.请填出第⑤段横线上的古诗句。(2分) 3.第⑥段中画线句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2分) 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⑥段括号内,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①或者说,它的永久生命力,并不在于自身的情节 ②因为前者属于情节类作品 ③而在于它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可以不断把新的人生体验放进去的“空筐” ④而后者属于情态类的艺术,具有恒听恒新的性质 A.③①②④B.②④①③C.②①③④D.②③① 5.第⑥段中西安后续两个空格分别应该填入口囗。(2分) A.情态类艺术作品B.情节类艺术作品 6.根据“空筐”理论,请举一例谈谈应该如何欣赏情态类作品艺术?(5分) (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1分) 倾听大自然母亲的心跳 赵鑫珊 ①美国生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初生的婴儿分成四组:一组听不到任何声 音;二组播放录制的催眠曲;三组用节拍器仿声;四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录音。结 果表明,第四组仅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安安稳稳地睡着了 而第一组的婴儿在长达60%的时间内都在啼哭、骚动 ②结论是:婴儿同母亲的心跳有着天生的亲和关系。自娘胎里,婴儿的心脏是被 母亲的心跳起搏、激活的。在心跳和谐共振的基础上,母子之间已奠定了生理 心理(情感)交流的雏形。人成年后,从母亲怀抱走近充满矛盾、冲突和处处是 陷阱的外部世界,便经常在潜意识林立回忆当年母亲的心跳。那心律,永远意味 着平安、清洁和舒适。因为在娘胎里,我们既没有严寒,也没有酷暑,更没有忧 患。这便是人依恋母亲的生理基础。非常本能,根深蒂固 ③其实,现代人渴望旅游的冲动,在本质上也是去寻找大自然母亲的心跳的冲动。 旅游的冲动,也是潜意识渴望返回大自然母亲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来自那里。不 管你今天是总统、董事长,还是小学教师或外地民工,从根本上都来自那里,无 一例外。 ④一阵清凉的风,掠过河边的山谷,吹动一大片枫树林中的叶,发出沙沙声,那 正是大自然母亲的心跳;雁荡、华山多好溪,流水潺潺,那也是大自然母亲的心 跳;山光水色,猿声鸟啼,依稀在耳,同样是她的心在跳,那么亲切、祥和、安 康! ⑤你也许会说:“不必特意跑到雁荡山、黄山去听猿声鸟啼吧!我们家鸟笼子里 就有一只黄莺,每天早晨它都叫,叫得好听极了 ⑥“不,笼子里的鸟叫是被人扭曲的大自然母亲的心声。它不叫还好,一叫,我 就想哭。把大自然关在笼子里是现代人的一大愚蠢,也是当代世界危机的的总根 源之二。”我回答。 ⑦有好几次我住在宾馆里。初冬,不算冷,但暖气已烧到25℃。一切都是封闭 式的。我觉得被陌生和敌意重重包围着:里面的空气、地毯、化学制品的墙纸… 我想呕吐。我终于逃了出来。一回到外面空气中,原先的压抑和胸闷感便烟消云
B.“空筐”性质不是艺术创作必须遵循的规律,而是人们欣赏艺术作品时最重要 的素质。 C.“空筐”是艺术家为万千欣赏者提供的调动想象力的空间。 D.艺术家创造的“空筐”的多少和好坏决定了他的艺术成就的高低。 2.请填出第⑤段横线上的古诗句。(2 分) 3.第⑥段中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2 分) 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⑥段括号内,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 分) ①或者说,它的永久生命力,并不在于自身的情节 ②因为前者属于情节类作品 ③而在于它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可以不断把新的人生体验放进去的“空筐” ④而后者属于情态类的艺术,具有恒听恒新的性质 A.③①②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5.第⑥段中西安后续两个空格分别应该填入□□。(2 分) A.情态类艺术作品 B.情节类艺术作品 6.根据“空筐”理论,请举一例谈谈应该如何欣赏情态类作品艺术?(5 分) ㈡阅读下文,完成 7-12 题。(21 分) 倾听大自然母亲的心跳 赵鑫珊 ①美国生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初生的婴儿分成四组:一组听不到任何声 音;二组播放录制的催眠曲;三组用节拍器仿声;四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录音。结 果表明,第四组仅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安安稳稳地睡着了。 而第一组的婴儿在长达 60%的时间内都在啼哭、骚动。 ②结论是:婴儿同母亲的心跳有着天生的亲和关系。自娘胎里,婴儿的心脏是被 母亲的心跳起搏、激活的。在心跳和谐共振的基础上,母子之间已奠定了生理、 心理(情感)交流的雏形。人成年后,从母亲怀抱走近充满矛盾、冲突和处处是 陷阱的外部世界,便经常在潜意识林立回忆当年母亲的心跳。那心律,永远意味 着平安、清洁和舒适。因为在娘胎里,我们既没有严寒,也没有酷暑,更没有忧 患。这便是人依恋母亲的生理基础。非常本能,根深蒂固。 ③其实,现代人渴望旅游的冲动,在本质上也是去寻找大自然母亲的心跳的冲动。 旅游的冲动,也是潜意识渴望返回大自然母亲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来自那里。不 管你今天是总统、董事长,还是小学教师或外地民工,从根本上都来自那里,无 一例外。 ④一阵清凉的风,掠过河边的山谷,吹动一大片枫树林中的叶,发出沙沙声,那 正是大自然母亲的心跳;雁荡、华山多好溪,流水潺潺,那也是大自然母亲的心 跳;山光水色,猿声鸟啼,依稀在耳,同样是她的心在跳,那么亲切、祥和、安 康! ⑤你也许会说:“不必特意跑到雁荡山、黄山去听猿声鸟啼吧!我们家鸟笼子里 就有一只黄莺,每天早晨它都叫,叫得好听极了!” ⑥“不,笼子里的鸟叫是被人扭曲的大自然母亲的心声。它不叫还好,一叫,我 就想哭。把大自然关在笼子里是现代人的一大愚蠢,也是当代世界危机的的总根 源之一。”我回答。 ⑦有好几次我住在宾馆里。初冬,不算冷,但暖气已烧到 25℃。一切都是封闭 式的。我觉得被陌生和敌意重重包围着:里面的空气、地毯、化学制品的墙纸…… 我想呕吐。我终于逃了出来。一回到外面空气中,原先的压抑和胸闷感便烟消云
散。尽管上海的空气已经被严重污染,居然还有这般疗效、功效,要是回到雁荡 山、黄山,其疗效可想而知 ⑧其实,我们时时处处都被许多陌生的现代人工制品包围着,其中有许多东西对 人还是抱有敌意的:柏油马路、塑料制品、洗涤济、农药、化肥、噪音、汽车废 气、席梦思……这种生存环境不过是最近几十年的事,而人在地球上进化的历史 却长达几百万年。从真正能制造工具的人进化到今天,也有一百万年的漫长时间。 几十年比一百万年,怎不觉得突然、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 技迅猛发展,人性跟不上,骨子里适应不了变异的生存环境,因为那不是大自然 母亲的心跳 ⑨不错,人性也是进化的。但进化速度极缓慢,一千年前后都不会发生明显的变 化。不然,我们就读不懂唐诗。迅猛发展的生存条件和环境几乎在日夜拖着人性 拼命向前奔跑。人性觉得很累,颇有心力交瘁之感。于是出外旅游的念头便油然 而生。 ⑩0有一回,朋友请我去新锦江顶层旋转餐厅吃夜宵。桌上点燃着蜡烛,烛光很柔 和,缓解人的生理、心理上的压力、紧张,给人以宁静、平和、安稳的感觉,好 像一下子回到了农业文明的祥和时代。农业文明约有一万年的历史。人性更亲近 风车、水牛、马车、木制纺织机、豆油灯、蜡烛光和水井……所有这些离大自然 母亲的心跳很近很近。 O11今天,人们去旅游,无非是出于两大动机:人文历史的追寻,回到大自然 的怀抱。后者似乎更有意思。比如在山谷草地上野餐,因为因为几万、几十万年 前,我们的祖先打猎归来,就是在草地上烤野猪、野鹿、野鸡的。今天的旅游者 喜欢野餐,点燃篝火,正是在潜意识层对大自然母亲心跳的一种追忆方式。 O12这就是人的大自然清结,永不散的结。 ○13其实,现代人渴望旅游的冲动,在本质上也是去寻找大自然母亲心跳的冲 动 7.请从结构角度,分析第①、②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8.请从表达角度赏析第④段。(3分) 9.第⑥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是。(3分) 10.请概括现代人渴望旅游的原因。(3分) 1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6分) A.第①段写生理学家的实验是为了证明母亲的心跳意味着平安、清洁和舒适。 B.不论你从事何种工作、有何身份,都有渴望旅游的冲动 C.第⑦段运用衬托,强调自然环境对人内心的抚慰以及对身体机能的治疗作用。 D.第⑧段列举数字进行对比,意在突出近几十年生存环境异化,人性无法适应 E农业文明是更亲近自然母亲的文明方式,作者倡导回到农业文明的祥和时代 F.本文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深沉的情感。 12.请联系全文,分析标题的作用。(4分) 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 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3)把吴钩看了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4)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散。尽管上海的空气已经被严重污染,居然还有这般疗效、功效,要是回到雁荡 山、黄山,其疗效可想而知。 ⑧其实,我们时时处处都被许多陌生的现代人工制品包围着,其中有许多东西对 人还是抱有敌意的:柏油马路、塑料制品、洗涤济、农药、化肥、噪音、汽车废 气、席梦思……这种生存环境不过是最近几十年的事,而人在地球上进化的历史 却长达几百万年。从真正能制造工具的人进化到今天,也有一百万年的漫长时间。 几十年比一百万年,怎不觉得突然、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 技迅猛发展,人性跟不上,骨子里适应不了变异的生存环境,因为那不是大自然 母亲的心跳! ⑨不错,人性也是进化的。但进化速度极缓慢,一千年前后都不会发生明显的变 化。不然,我们就读不懂唐诗。迅猛发展的生存条件和环境几乎在日夜拖着人性 拼命向前奔跑。人性觉得很累,颇有心力交瘁之感。于是出外旅游的念头便油然 而生。 ⑩有一回,朋友请我去新锦江顶层旋转餐厅吃夜宵。桌上点燃着蜡烛,烛光很柔 和,缓解人的生理、心理上的压力、紧张,给人以宁静、平和、安稳的感觉,好 像一下子回到了农业文明的祥和时代。农业文明约有一万年的历史。人性更亲近 风车、水牛、马车、木制纺织机、豆油灯、蜡烛光和水井……所有这些离大自然 母亲的心跳很近很近。 ○11 今天,人们去旅游,无非是出于两大动机:人文历史的追寻,回到大自然 的怀抱。后者似乎更有意思。比如在山谷草地上野餐,因为因为几万、几十万年 前,我们的祖先打猎归来,就是在草地上烤野猪、野鹿、野鸡的。今天的旅游者 喜欢野餐,点燃篝火,正是在潜意识层对大自然母亲心跳的一种追忆方式。 ○12 这就是人的大自然清结,永不散的结。 ○13 其实,现代人渴望旅游的冲动,在本质上也是去寻找大自然母亲心跳的冲 动。 7.请从结构角度,分析第①、②段在文中的作用。(2 分) 8.请从表达角度赏析第④段。(3 分) 9.第⑥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是。(3 分) 10.请概括现代人渴望旅游的原因。(3 分) 1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6 分) A.第①段写生理学家的实验是为了证明母亲的心跳意味着平安、清洁和舒适。 B.不论你从事何种工作、有何身份,都有渴望旅游的冲动。 C.第⑦段运用衬托,强调自然环境对人内心的抚慰以及对身体机能的治疗作用。 D.第⑧段列举数字进行对比,意在突出近几十年生存环境异化,人性无法适应。 E.农业文明是更亲近自然母亲的文明方式,作者倡导回到农业文明的祥和时代。 F.本文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深沉的情感。 12.请联系全文,分析标题的作用。(4 分) ㈢默写。(6 分)【任选 6 空,超过 6 空,按前 6 空评分】 13.⑴__________________,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⑵____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⑶把吴钩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⑷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⑸__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6)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秋词》) (7)博观而约取 。(苏轼《稼说送张琥》)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 即事 【宋】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4.从题材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由近及远描摹绿草如茵,山花烂漫,表现出旖旎山色。 B.颔联以“纵横”“高下”为对,构织了一幅和谐匀称的画面 C.尾联运用典故,直抒胸臆,表达对武陵源的赞美之情。 D.全诗以质朴清新之语描摹自然宜人之景,与陶诗风格相近 16.赏析作品的颔联和颈联。(4分) (h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 ①陆九龄,字子寿。幼颖悟端重,十岁丧母,哀毁如成人。性周谨,不肯苟简涉 猎 ②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 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摄。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丛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 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① 之率也。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 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曰:“是固男子之事也。”岁恶, 有剽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③及至兴国,地滨大江,俗俭啬而鲜知学。九龄不以职闲自佚,益严规矩,肃衣 冠,如临大众,劝绥引翼,士类兴起。不满岁,以继母忧去。服除,调全州教授。 未上,得疾。一日晨兴,坐床上与客语,犹以天下学术人才为念。至夕,整襟正 卧而卒。年四十九。 ④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阖门百口,男女以班各供其职。与弟 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有来问学者,九龄从容启告,人人 自得。或未可与语,则不发。尝曰:“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 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注释】①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用五两鸡毛制成,故名。一般立在军营中或 船舶上,以便随时观测风向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不肯苟.简涉猎()(2)土而耻.此() (3)是固.男子之事也()(4)九龄不以职闲自佚. 18.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九龄不以.职闲自佚 ②士而.耻此整襟正卧而.卒 A.①中的“以”用法意义相同,②中的“而”用法意义相同 B.①中的“以”用法意义相同,②中的“而”用法意义不同
⑹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⑺博观而约取,__________________。(苏轼《稼说送张琥》) ㈣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4-16 题。(8 分) 即事 【宋】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4.从题材上看,本作品属于_______。(1 分)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由近及远描摹绿草如茵,山花烂漫,表现出旖旎山色。 B.颔联以“纵横”“高下”为对,构织了一幅和谐匀称的画面。 C.尾联运用典故,直抒胸臆,表达对武陵源的赞美之情。 D.全诗以质朴清新之语描摹自然宜人之景,与陶诗风格相近。 16.赏析作品的颔联和颈联。(4 分) ㈤阅读下文,完成 17-21 题。(17 分) ①陆九龄,字子寿。幼颖悟端重,十岁丧母,哀毁如成人。性周谨,不肯苟简涉 猎。 ②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 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摄。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 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① 之率也。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 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曰:“是固男子之事也。”岁恶, 有剽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③及至兴国,地滨大江,俗俭啬而鲜知学。九龄不以职闲自佚,益严规矩,肃衣 冠,如临大众,劝绥引翼,士类兴起。不满岁,以继母忧去。服除,调全州教授。 未上,得疾。一日晨兴,坐床上与客语,犹以天下学术人才为念。至夕,整襟正 卧而卒。年四十九。 ④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阖门百口,男女以班各供其职。与弟 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有来问学者,九龄从容启告,人人 自得。或未可与语,则不发。尝曰:“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 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注释】①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用五两鸡毛制成,故名。一般立在军营中或 船舶上,以便随时观测风向。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⑴不肯苟.简涉猎( ) ⑵士而耻.此( ) ⑶是固.男子之事也 ( ) ⑷九龄不以职闲自佚.( ) 18.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 九龄不以.职闲自佚 ②士而.耻此 整襟正卧而.卒 A.①中的“以”用法意义相同,②中的“而”用法意义相同。 B.①中的“以”用法意义相同,②中的“而”用法意义不同
C.①中的“以”用法意义不同,②中的“而”用法意义相同 D.①中的“以”用法意义不同,②中的“而”用法意义不相同 19.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2分) 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摄。 (2)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 21.第④段体现了陆九龄怎样的教育理念。(3分) G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1分) ①今有两人,其一人心地超然,所谓具千古只眼人也,即使未尝操纸笔呻吟,呻 吟学为文章,但直抒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虽或疏卤,然绝无烟火酸馅习 气,便是宇宙间一样绝好文字;其一人犹然尘中人也,虽其专专学为文章,其于 所谓绳墨布置,则尽是矣,然翻来覆去,不过是这几句婆子舌头语,索其所谓真 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绝无有也,则文虽工而不免为下格。此文章本色也。 ②即如以诗为喻,陶彭泽未尝较声律,雕句文,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 好诗。何则?其本色高也。自有诗以来,其较声律、雕句文、用心最苦而立说最 严者,无如沈约,苫却一生精力,使人读其诗,只见其綑缚龌龊,满卷累牍,竟 不曾道出一两句好话。何则?其本色卑也。本色卑,文不能工也,而况非其本色 者哉! ③且夫两汉而下,文之不如古者,岂其所谓绳墨转折之精之不尽如哉?秦汉以前, 儒家者有儒家本色,至如老庄家有老庄本色,纵横家有纵横本色,名家、墨家」 阴阳家皆有本色。其为术也驳,而莫不皆有一段千古不可磨灭之见。 ④唐宋而下,文人莫不语性命,谈治道,满纸炫然,一切自托于儒家。然非其涵 养畜聚之素,非真有一段千古不可磨灭之见,而影响剿说,盖头窃尾,如贫人借 富人之衣,庄农作大贾之饰,极力装做,丑态尽露。是以精光枵焉,而其言遂不 久湮废 ⑤后之文人,欲以立言为不朽计者,可以知所用心矣。 (节选自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书》) 22.从全文看,作者认为作家应该坚持为文(填文中词语),才可能写出有 生命力的文章。(1分) 23.以下这段文字应出现在原文哪两个段落之间。()(2分) 然则秦汉而上,虽其老、墨、名、法、杂家之说而犹传,今诸子之书是也:唐宋 而下,虽其一切语性命、谈治道之说而亦不传,欧阳永叔所见唐四库书目百不存 焉者是也。 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⑤之间 24.下列选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写文章不需要追求文字上的工巧,只要直抒胸臆,信手写来即可 B.作家应有自己的见解和风格,不能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C.诸子百家的学术主张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的见解,即写出自家本色。 D.唐宋以后推崇儒家学说,一定程度导致唐宋文学发展受到限制 25.联系上下文,分析文章举陶彭泽与沈约之例的作用。(3分) 26.分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写作(70分) 27.读了下面这段文字,你想说些什么呢?
C.①中的“以”用法意义不同,②中的“而”用法意义相同。 D.①中的“以”用法意义不同,②中的“而”用法意义不相同。 19.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2 分) 旧 有 义 社 以 备 寇 郡 从 众 请 以 九 龄 主之/门 人 多 不 悦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⑴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摄。 ⑵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 21.第④段体现了陆九龄怎样的教育理念。(3 分) ㈥阅读下文,完成 22-26 题。(11 分) ①今有两人,其一人心地超然,所谓具千古只眼人也,即使未尝操纸笔呻吟,呻 吟学为文章,但直抒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虽或疏卤,然绝无烟火酸馅习 气,便是宇宙间一样绝好文字;其一人犹然尘中人也,虽其专专学为文章,其于 所谓绳墨布置,则尽是矣,然翻来覆去,不过是这几句婆子舌头语,索其所谓真 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绝无有也,则文虽工而不免为下格。此文章本色也。 ②即如以诗为喻,陶彭泽未尝较声律,雕句文,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 好诗。何则?其本色高也。自有诗以来,其较声律、雕句文、用心最苦而立说最 严者,无如沈约,苦却一生精力,使人读其诗,只见其綑缚龌龊,满卷累牍,竟 不曾道出一两句好话。何则?其本色卑也。本色卑,文不能工也,而况非其本色 者哉! ③且夫两汉而下,文之不如古者,岂其所谓绳墨转折之精之不尽如哉?秦汉以前, 儒家者有儒家本色,至如老庄家有老庄本色,纵横家有纵横本色,名家、墨家、 阴阳家皆有本色。其为术也驳,而莫不皆有一段千古不可磨灭之见。 ④唐宋而下,文人莫不语性命,谈治道,满纸炫然,一切自托于儒家。然非其涵 养畜聚之素,非真有一段千古不可磨灭之见,而影响剿说,盖头窃尾,如贫人借 富人之衣,庄农作大贾之饰,极力装做,丑态尽露。是以精光枵焉,而其言遂不 久湮废。 ⑤后之文人,欲以立言为不朽计者,可以知所用心矣。 (节选自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书》) 22.从全文看,作者认为作家应该坚持______为文(填文中词语),才可能写出有 生命力的文章。(1 分) 23.以下这段文字应出现在原文哪两个段落之间。( )(2 分) 然则秦汉而上,虽其老、墨、名、法、杂家之说而犹传,今诸子之书是也;唐宋 而下,虽其一切语性命、谈治道之说而亦不传,欧阳永叔所见唐四库书目百不存 一焉者是也。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24.下列选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 分) A.写文章不需要追求文字上的工巧,只要直抒胸臆,信手写来即可。 B.作家应有自己的见解和风格,不能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C.诸子百家的学术主张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的见解,即写出自家本色。 D.唐宋以后推崇儒家学说,一定程度导致唐宋文学发展受到限制。 25.联系上下文,分析文章举陶彭泽与沈约之例的作用。(3 分) 26.分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 分) 二、写作(70 分) 27.读了下面这段文字,你想说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