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控测试 高三语文试卷 2017.4 1.按要求填空。(5分) (1)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2)蚓无爪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用心一也。(《 ·劝学》) (3)杜牧《过华清宫》诗中讽刺统治者穷奢极欲、滥用民力的一联是“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诗句蕴含的理趣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含义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证婚人在婚礼上要表达对新郎新娘同心永结的祝愿,下列现代诗中最适合引用的一项 是()(3分) A.那河边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被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B.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C.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D.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 的梦。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8题。(16分) ①“供给侧改革”最近成为财经界的热词。这个词在经济学界却不陌生,它背后是一个 影响巨大的经济学派一一供给学派。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 派。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注明的拉弗曲线(见右 图)就是来自这个学派。供给学派是1980年代市场化潮流的理论基础,里根经济政策依据 的就是拉弗曲线
虹口区 2016-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控测试 高三 语文试卷 2017.4 1.按要求填空。(5 分) (1)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蚓无爪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_________,用心一也。(《________·劝学》) (3)杜牧《过华清宫》诗中讽刺统治者穷奢极欲、滥用民力的一联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 分) (1)下列诗句蕴含的理趣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含义接近的一项是( ) (2 分) 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D.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证婚人在婚礼上要表达对新郎新娘同心永结的祝愿,下列现代诗中最适合引用的一项 是( )(3 分) A. 那河边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被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B. 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C. 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D.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 的梦。 二 阅读 7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3-8 题。(16 分) ①“供给侧改革”最近成为财经界的热词。这个词在经济学界却不陌生,它背后是一个 影响巨大的经济学派——供给学派。供给学派是 20 世纪 70 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 派。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注明的拉弗曲线(见右 图)就是来自这个学派。供给学派是 1980 年代市场化潮流的理论基础,里根经济政策依据 的就是拉弗曲线
②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是供给学派的鼻祖。大名鼎鼎的萨伊定律这么说:供给创造需求 比照今天流行的各色谬论,萨伊定律具备了真理的简洁特点。萨伊定律是19世纪古典经济 学的主流思想,真是那时几代人的幸运 ③供给创造需求是指,一项商品生产出来,与人交换,这使生产者具有购买其他商品的 需求。人们总是拥有无穷的欲望,欲望却不都是需求。只有提高生产水平,创造和他人交换 的价值,才算是具有消费能力。这个道理很简单,穷人消费面包不是宝马,这是由他的支付 能力决定:太空旅行无法成为大众消费品,这受限于人类整体的经济水平。 ④人类经济活动不是为追求劳动本身的意义,而是为了消费。为提高消费水平 出路是提高生产力。从个人看如此,国家社会的繁荣也循此道。唯有节制当下欲望,努力发 展生产,经济才能发展,发展能力才能増强。农民不将粮食挥霍一空,他储存种子,将多余 粮食用于交换,换取金钱,购买生产资料;猎人不将猎物一吃而空,最好驯养储存,用它作 交易,换取工具改进的资本。持家有道者绝不鼓励挥霍,而是将目光放得长远,蛋孵鸡,鸡 换羊,牛羊成群无穷尽也。在此过程消费水平自然提高,这是生产发展的自然结果,却不说 明消费拉动生产发展。这里面的逻辑关系需要理清楚。 ⑤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的需求理论横空出世。凯恩斯奉行需求决定论,他批评萨伊 定律,他说商品生产出来之后,人们并不总是对它有需求,怎么能叫“生产创造需求”? 请注意,凯恩斯歪曲了萨伊定律的含义。他说需求往往不足,很多东西生产出来后,人们并 不会购买。但是垃圾产品无人购买,这不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吗?这需要企业家做出调整, 否则长期将会破产 ⑥凯恩斯认为,人们不愿意消费,生产势必陷入停滞:生产一旦停滞,就 业不保。消费力又是来源于就业,怎么能让企业破产呢?消费不足是最大祸根, 保护就业成了促进消费的重要手段。前者需要时时刺激,以免生产陷入停滞:后 者需要刻意保护,以免消费力减弱。政府组织工人挖沟再没意义,凯恩斯也认为 也有其价值:工人挖沟可保证就业,刺激消费,让经济运转起来。做无用之功却 能拉动经济增长,凯恩斯经济学真是好神奇啊 ⑦凯恩斯经济学流变数十年,最初样子早己面目全非,但他对消费的重视却被继承下 来。这里面很大程度是短视和直觉的后果。支持者认为,消费一开动,大家全部有生意做。 如果不消费,生产出来的东西卖给谁?其实他们错了。人们欲望无穷,消费只是生产的自然 结果,根本无须考虑,更不需要刺激。当消费不足,问题出在生产出现错误。要提高生活水 平而大肆消费,就像为家族兴旺而挥霍无度,短期光鲜,长期看完全是南辕北辙
②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是供给学派的鼻祖。大名鼎鼎的萨伊定律这么说:供给创造需求。 比照今天流行的各色谬论,萨伊定律具备了真理的简洁特点。萨伊定律是 19 世纪古典经济 学的主流思想,真是那时几代人的幸运。 ③供给创造需求是指,一项商品生产出来,与人交换,这使生产者具有购买其他商品的 需求..。人们总是拥有无穷的欲望,欲望却不都是需求。只有提高生产水平,创造和他人交换 的价值,才算是具有消费能力。这个道理很简单,穷人消费面包不是宝马,这是由他的支付 能力决定;太空旅行无法成为大众消费品,这受限于人类整体的经济水平。 ④人类经济活动不是为追求劳动本身的意义,而是为了消费。为提高消费水平,唯一 出路是提高生产力。从个人看如此,国家社会的繁荣也循此道。唯有节制当下欲望,努力发 展生产,经济才能发展,发展能力才能增强。农民不将粮食挥霍一空,他储存种子,将多余 粮食用于交换,换取金钱,购买生产资料;猎人不将猎物一吃而空,最好驯养储存,用它作 交易,换取工具改进的资本。持家有道者绝不鼓励挥霍,而是将目光放得长远,蛋孵鸡,鸡 换羊,牛羊成群无穷尽也。在此过程消费水平自然提高,这是生产发展的自然结果,却不说 明消费拉动生产发展。这里面的逻辑关系需要理清楚。 ⑤20 世纪 30 年代,凯恩斯的需求理论横空出世。凯恩斯奉行需求决定论,他批评萨伊 定律, 他说商品生产出来之后,人们并不总是对它有需求,怎么能叫“生产创造需求”? 请注意,凯恩斯歪曲了萨伊定律的含义。他说需求..往往不足,很多东西生产出来后,人们并 不会购买。但是垃圾产品无人购买,这不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吗?这需要企业家做出调整, 否则长期将会破产。 ⑥凯恩斯认为,人们不愿意消费,生产势必陷入停滞;生产一旦停滞,就 业不保。消费力又是来源于就业,怎么能让企业破产呢?消费不足是最大祸根, 保护就业成了促进消费的重要手段。前者需要时时刺激,以免生产陷入停滞;后 者需要刻意保护,以免消费力减弱。政府组织工人挖沟再没意义,凯恩斯也认为 也有其价值:工人挖沟可保证就业,刺激消费,让经济运转起来。做无用之功却 能拉动经济增长,凯恩斯经济学真是好神奇啊。 ⑦凯恩斯经济学流变数十年,最初样子早已面目全非,但他对消费的重视却被继承下 来。 这里面很大程度是短视和直觉的后果。支持者认为,消费一开动,大家全部有生意做。 如果不消费,生产出来的东西卖给谁?其实他们错了。人们欲望无穷,消费只是生产的自然 结果,根本无须考虑,更不需要刺激。当消费不足,问题出在生产出现错误。要提高生活水 平而大肆消费,就像为家族兴旺而挥霍无度,短期光鲜,长期看完全是南辕北辙
⑧供给学派重视发展生产,消费学派主张刺激消费,由于知识立场的分歧,他们提出 的政策主张完全对立。供给学派主张给企业减税,恢复企业活力:消费学派主张众多掏腰包, 必要时政府帮忙消费。供给学派反对通货膨胀,认为那样是稀释纸币,不利于储蓄:消费学 派则一再鼓励央行放水,恨不能将利息降至负数。中国人素以高储蓄闻名,在前者眼中是经 济发展的后劲保证,在后者眼中却是阻力。很多供给学派的学者主张回归金本位,用黄金锚 定政府发钞数量。对此,消费学派深恶痛绝,用通货紧缩理论以作攻击 ⑨经济发展应重视生产还是消费,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很简单。可惜,经济学 是一门被罹误太深的学科。各种谬种流传,数理计算和模型构建纷沓选岀,宏观经济变成 门水晶球算命似的学问希望未来的经济学主流回归正常,人们能用朴素正确的道理想问题。 3.概括第①段的段意。(2分) 4.第③段和第⑤段的加点词“需求”含有有什么不同?(2分) 5.第④段用农民储存种子、猎人驯养储存猎物的例子,意在表明 3分) 6.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①段用拉弗曲线图像生动直观地描述税率和税收的关系。 B.第③段“穷人消费面包而不是宝马”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C.第⑧段比较了供给学派和消费学派的差异,褒贬十分鲜明。 D.第⑨段划线句比喻经济学已成为重在预测经济趋势的学问。 7.根据文章推断,作者可能反对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是()(3分) A.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和产业优化重组 B.出台“高福利广覆盖”的社会保障政策 C.降低企业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D.防范金融风险,防止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8.根据文章,概括西方经济学供给需求理论的发展。(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15分) 奶奶的茶园甫跃辉 ①不记得第一次随奶奶进茶园是几岁了,也不记得去过多少次,印象中的茶园恒久地保 持着一个样子:荒僻荒凉又生机盎然。茶园是分为两片的,一片靠西,一垄一垄种着规整伏
⑧供给学派重视发展生产,消费学派主张刺激消费,由于知识立场的分歧,他们提出 的政策主张完全对立。供给学派主张给企业减税,恢复企业活力;消费学派主张众多掏腰包, 必要时政府帮忙消费。供给学派反对通货膨胀,认为那样是稀释纸币,不利于储蓄;消费学 派则一再鼓励央行放水,恨不能将利息降至负数。中国人素以高储蓄闻名,在前者眼中是经 济发展的后劲保证,在后者眼中却是阻力。很多供给学派的学者主张回归金本位,用黄金锚 定政府发钞数量。对此,消费学派深恶痛绝,用通货紧缩理论以作攻击。 ⑨经济发展应重视生产还是消费,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很简单。可惜,经济学 是一门被罹误太深的学科。各种谬种流传,数理计算和模型构建纷沓选出,宏观经济变成一 门水晶球算命似的学问。希望未来的经济学主流回归正常,人们能用朴素正确的道理想问题。 3.概括第①段的段意。(2 分) 4.第③段和第⑤段的加点词“需求”含有有什么不同?(2 分) 5.第④段用农民储存种子、猎人驯养储存猎物的例子,意在表明______________。(3 分) 6.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第①段用拉弗曲线图像生动直观地描述税率和税收的关系。 B. 第③段“穷人消费面包而不是宝马”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C. 第⑧段比较了供给学派和消费学派的差异,褒贬十分鲜明。 D. 第⑨段划线句比喻经济学已成为重在预测经济趋势的学问。 7.根据文章推断,作者可能反对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3 分) A.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和产业优化重组。 B.出台“高福利广覆盖”的社会保障政策。 C.降低企业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D.防范金融风险,防止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8.根据文章,概括西方经济学供给需求理论的发展。(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9-12 题。(15 分) 奶奶的茶园 甫跃辉 ①不记得第一次随奶奶进茶园是几岁了,也不记得去过多少次,印象中的茶园恒久地保 持着一个样子:荒僻荒凉又生机盎然。茶园是分为两片的,一片靠西,一垄一垄种着规整伏
顺的茶树,稳稳地立在天底下,如一颗一颗蓬松懵懂的大脑袋。茶树下的土常常是新翻 难得见到杂草。很明显,这样的茶园也是有主人的,自然不能由着我和奶奶去采。我们能去 的茶园,是靠东那边的。钻进一片低矮的小松林,荡开一张又一张迎面而来的蜘蛛网,眼前 忽地开阔了,展现在眼前的,便是我和奶奶要去的茶园了。 ②回想起来,大概也不过几十上百株茶树。高的高低的低,有的羸弱,有的丰赡,有 的旁逸斜出,有的张牙舞爪。总之,是浸有一株体态丰满珠圆玉润的。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 它们被种茶的人遗忘了,或者说是放弃了。它们也就此得了大自在,自在生长,也自在死去 确实有些已经死去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枯枝。兀自挺立着,任由四围的野花野草野蛮生长 将它的死亡装点恣肆快意。又何止这一角,放眼望去,整片茶园都被葳蕤的野草灌木野蛮生 长挤满了。它们挤挤挨挨,在耀眼的春日阳光下,发出嗡嗡嗡的墨绿声音。而那几十上百株 茶树,默然,肃立。一一这一切,不过是现在的我翻检记忆时的想象罢了。小时候是不会去 揣想植物有没有各自的精神的。只要一进入那片茶园,我便胡乱跑开了一一偶尔,也帮着奶 奶摘些茶叶,不过摘得两捧,就撂挑子不干了。如今想来,那便是我的百草园啊,我可以尽 情去搅扰那杂草,去攀折那灌木,去看一朵一朵的野花,有不起眼的鼠曲草,也有夺目的茶 花 ③那时还不知道茶花和茶树的异同,只是盯了茶花看,纳闷着怎么这么大的花呢,怎么 这么厚实的叶子呢?想从上面摘下嫩茶叶来,却遍寻不着。再去茶树上找花,也能找到,可 远没这么扎眼,细弱的枝条上一个一个小小的绿蒂花苞,那绽开来了的,是小朵小朵白萼黄 蕊,蜜蜂嗡嗡嘤嘤地悬浮在花蕊之上,欲停不停,欲飞不飞。凑近了,嗅到一股淡淡的清香, 是那艳丽的茶花所没有的,摘了放到嘴里咀嚼,涩中回甜,清新悠远 ④奶奶摘够了茶叶,或者把这一片茶园都摘秃了,我们才重新钻出小树林。回到家后 还有很多活要干。奶奶先是找出一个大的簸箕,把背篓里的茶叶倒出来,翻晒一下,清理掉 不小心混进里面的杂物:然后把茶叶下到大铁锅里,那铁锅直径将近一米,茶叶绿蓬蓬地堆 了大半锅:接着,烧上火,烘焙。这是个慢活儿,急不来的。也不记得需要多久,那小山似 的茶叶才软塌了下去,烟气袅袅,茶香四溢。烘焙好的茶叶再次回到簸箕上,奶奶蹲下身, 将滚热的茶叶一遍一遍在手下揉搓。我摸过,那时的茶叶又湿又烫,不知道奶奶怎么能禁得 住:这一切工序完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奶奶把揉搓好的茶叶匀匀地散开在簸箕上,端 到太阳底下晾晒。奶奶有一双“解放脚”①,走起路来并不是很方便的,人又很矮小,两手 伸展开端了那直径远超一米的铺满新荼的簸箕,她便踮着脚,身子吃力地朝后拗着
顺的茶树,稳稳地立在天底下,如一颗一颗蓬松懵懂的大脑袋。茶树下的土常常是新翻的, 难得见到杂草。很明显,这样的茶园也是有主人的,自然不能由着我和奶奶去采。我们能去 的茶园,是靠东那边的。钻进一片低矮的小松林,荡开一张又一张迎面而来的蜘蛛网,眼前 忽地开阔了,展现在眼前的,便是我和奶奶要去的茶园了。 ②回想起来,大概也不过几十上百株茶树。高的高低的低,有的羸弱,有的丰赡,有 的旁逸斜出,有的张牙舞爪。总之,是浸有一株体态丰满珠圆玉润的。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 它们被种茶的人遗忘了,或者说是放弃了。它们也就此得了大自在,自在生长,也自在死去。 确实有些已经死去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枯枝。兀自挺立着,任由四围的野花野草野蛮生长, 将它的死亡装点恣肆快意。又何止这一角,放眼望去,整片茶园都被葳蕤的野草灌木野蛮生 长挤满了。它们挤挤挨挨,在耀眼的春日阳光下,发出嗡嗡嗡的墨绿声音。而那几十上百株 茶树,默然,肃立。——这一切,不过是现在的我翻检记忆时的想象罢了。小时候是不会去 揣想植物有没有各自的精神的。只要一进入那片茶园,我便胡乱跑开了——偶尔,也帮着奶 奶摘些茶叶,不过摘得两捧,就撂挑子不干了。如今想来,那便是我的百草园啊,我可以尽 情去搅扰那杂草,去攀折那灌木,去看一朵一朵的野花,有不起眼的鼠曲草,也有夺目的茶 花。 ③那时还不知道茶花和茶树的异同,只是盯了茶花看,纳闷着怎么这么大的花呢,怎么 这么厚实的叶子呢?想从上面摘下嫩茶叶来,却遍寻不着。再去茶树上找花,也能找到,可 远没这么扎眼,细弱的枝条上一个一个小小的绿蒂花苞,那绽开来了的,是小朵小朵白萼黄 蕊,蜜蜂嗡嗡嘤嘤地悬浮在花蕊之上,欲停不停,欲飞不飞。凑近了,嗅到一股淡淡的清香, 是那艳丽的茶花所没有的,摘了放到嘴里咀嚼,涩中回甜,清新悠远。 ④奶奶摘够了茶叶,或者把这一片茶园都摘秃了,我们才重新钻出小树林。回到家后 还有很多活要干。奶奶先是找出一个大的簸箕,把背篓里的茶叶倒出来,翻晒一下,清理掉 不小心混进里面的杂物;然后把茶叶下到大铁锅里,那铁锅直径将近一米,茶叶绿蓬蓬地堆 了大半锅;接着,烧上火,烘焙。这是个慢活儿,急不来的。也不记得需要多久,那小山似 的茶叶才软塌了下去,烟气袅袅,茶香四溢。烘焙好的茶叶再次回到簸箕上,奶奶蹲下身, 将滚热的茶叶一遍一遍在手下揉搓。我摸过,那时的茶叶又湿又烫,不知道奶奶怎么能禁得 住;这一切工序完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奶奶把揉搓好的茶叶匀匀地散开在簸箕上,端 到太阳底下晾晒。奶奶有一双“解放脚”①,走起路来并不是很方便的,人又很矮小,两手 伸展开端了那直径远超一米的铺满新茶的簸箕,她便踮着脚,身子吃力地朝后拗着
⑤过不了多少日子,新茶晒干了,留下一部分给家里,剩余的,都由奶奶背到街市上 去卖了。不知道为什么,我竟从未和奶奶到过街上。奶奶到街上卖过茶叶,卖过麻绳,大概 还卖过些别的什么小零碎。可我一次都没跟她去过。她会在街市的哪个角落放下她的背篓 呢?又会怎样招徕生意呢?我全然不知道 ⑥黄昏里,奶奶回来了,背篓里多少会有些吃的,有时是几个橘子,有时是几根香蕉 ⑦考上复旦那年,家里为我上学的费用东拼西凑,谁也没想过要和奶奶说说这事。 天下午,奶奶把我叫到跟前,翻开一层一层衣襟,翻出一个敝旧的装洗衣粉的塑料袋子,袋 子用细麻绳绑缚得严严实实的。奶奶耐心地解开细麻绳,打开袋子,掏出叠得齐齐整整的- 叠钱,有角票,有块票,还有两张百元大钞。奶奶把那两张百元大钞捏出来,递给我。 ⑧“奶奶钱不多,只能给你两百块。”我怎么能要呢?我推脱着,说家里的钱够了 ⑨“那不一样,这是奶奶的心意。你不要嫌少,奶奶卖茶叶和麻绳攒下的。你拿着!” ⑩0可是,我怎么能要呢? ①终究,我没要奶奶的钱,她仰起头,一双遮了厚厚阴翳的眼睛注视着我,我低垂了 头,一再跟她说,家里的钱够用的,够用的 ①2十多年过去了,九十多岁的奶奶是再也不能上山摘茶了。我忽然意识到,奶奶似乎 根本就是不喝茶的啊。而我呢,也再喝不到奶奶做的茶了。 ①3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奶奶,大概全然忘记深山里那片茶园了吧?更不会记 得,她曾经在那片茶园的其中一株茶树下的奇遇一一 ⑩那是暮春时节,奶奶看见一株高大蓬勃的茶树,走近了去,摘那满树鲜嫩的芽儿 似有窸窸窣窣的声响,再听,又什么声息都没有。三五分钟后,忽然,茶树根下呼隆几声 窜出个东西来,咯咯几声,扑棱翅膀,逆着阳光飞远了。“是一只老野鸡啊,尾巴那么长 奶奶朝我比划。讲述这些时,奶奶已经回到家里了,她没能带回野鸡,却带回了九颗蛋。浅 蓝色的九颗,攥在手里,似乎可以感知到蛋壳里跳动着生命。我的失落和兴奋是可想而知的 失落的是,没抓住那只野鸡;兴奋的是有这九颗蛋,不也等于有了野鸡么?吊诡的是,二 十多年后,我竟然无论如何想不起来,是怎么处理那九颗蛋的了。是给炖了,还是交由家里 的老母鸡孵了?我既想不起野鸡蛋的味道,也想不起孵出的小野鸡。 ⑤记忆在无可挽回地远离,正如故乡在无可挽回地远离。那储存于一片茶叶上的味觉 依恋,竟能一代一代传下去,怎能不叫人嗟之叹之 【注】①解放脚:旧时缠过是后来又放开了的脚 9.对第①-③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⑤过不了多少日子,新茶晒干了,留下一部分给家里,剩余的,都由奶奶背到街市上 去卖了。不知道为什么,我竟从未和奶奶到过街上。奶奶到街上卖过茶叶,卖过麻绳,大概 还卖过些别的什么小零碎。可我一次都没跟她去过。她会在街市的哪个角落放下她的背篓 呢?又会怎样招徕生意呢? 我全然不知道。 ⑥黄昏里,奶奶回来了,背篓里多少会有些吃的,有时是几个橘子,有时是几根香蕉。 ⑦考上复旦那年,家里为我上学的费用东拼西凑,谁也没想过要和奶奶说说这事。一 天下午,奶奶把我叫到跟前,翻开一层一层衣襟,翻出一个敝旧的装洗衣粉的塑料袋子,袋 子用细麻绳绑缚得严严实实的。奶奶耐心地解开细麻绳,打开袋子,掏出叠得齐齐整整的一 叠钱,有角票,有块票,还有两张百元大钞。奶奶把那两张百元大钞捏出来,递给我。 ⑧“奶奶钱不多,只能给你两百块。”我怎么能要呢? 我推脱着,说家里的钱够了。 ⑨“那不一样,这是奶奶的心意。你不要嫌少,奶奶卖茶叶和麻绳攒下的。你拿着!” ⑩可是,我怎么能要呢? ⑪终究,我没要奶奶的钱,她仰起头,一双遮了厚厚阴翳的眼睛注视着我,我低垂了 头,一再跟她说,家里的钱够用的,够用的。 ⑫十多年过去了,九十多岁的奶奶是再也不能上山摘茶了。我忽然意识到,奶奶似乎 根本就是不喝茶的啊。而我呢,也再喝不到奶奶做的茶了。 ⑬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奶奶,大概全然忘记深山里那片茶园了吧?更不会记 得,她曾经在那片茶园的其中一株茶树下的奇遇—— ⑭那是暮春时节,奶奶看见一株高大蓬勃的茶树,走近了去,摘那满树鲜嫩的芽儿。 似有窸窸窣窣的声响,再听,又什么声息都没有。三五分钟后,忽然,茶树根下呼隆几声, 窜出个东西来,咯咯几声,扑棱翅膀,逆着阳光飞远了。“是一只老野鸡啊,尾巴那么长——” 奶奶朝我比划。讲述这些时,奶奶已经回到家里了,她没能带回野鸡,却带回了九颗蛋。浅 蓝色的九颗,攥在手里,似乎可以感知到蛋壳里跳动着生命。我的失落和兴奋是可想而知的。 失落的是,没抓住那只野鸡;兴奋的是有这九颗蛋,不也等于有了野鸡么? 吊诡的是,二 十多年后,我竟然无论如何想不起来,是怎么处理那九颗蛋的了。是给炖了,还是交由家里 的老母鸡孵了? 我既想不起野鸡蛋的味道,也想不起孵出的小野鸡。 ⑮记忆在无可挽回地远离,正如故乡在无可挽回地远离。那储存于一片茶叶上的味觉 依恋,竟能一代一代传下去,怎能不叫人嗟之叹之。 【注】①解放脚:旧时缠过是后来又放开了的脚。 9.对第①-③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