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混频器 (3)互调失真 fre 非线性 中频 特征:输入端伴有多个干扰信号 m 器件 滤波器 fm2 每个干扰和本振混频 本振 ±qfo干p时m2≠fs±qfo干p时m≠fn 但是当组合频率 (fm-)≈fE 一(fm1-gfm)-fo=fE 互调干扰 由非线性器件的n=+S+1 次方项产生 称r+S=3三阶互调 -n=4 满足2fm1-fm2≈∫或2∫m2-∫m≈∫RE
(3)互调失真 非线性 器件 本振 中频 滤波器 RF f IF f IF f 特征:输入端伴有多个干扰信号 m1 f m2 f 但是当组合频率 1 1 ( ) m m RF rf sf f − 每个干扰和本振混频 LO m IF 1 qf pf f LO m IF 2 qf pf f 由非线性器件的 n r s = + +1 次方项 产生 m m LO IF (rf − sf ) − f = f 1 1 互调干扰 称 r + s = 3 三阶互调 —— n = 4 满足 m m RF f − f f 2 1 2 或 m m RF f − f f 2 2 1 2.4 混频器
2.4混频器 4.线性范围 问题:混频是一种非线性功能,为什么有“线性”指标? 混频器的非线性—— 射频 混频 中频 输出、输入频率不同 混频器的线性—一 本振 输出中频幅度 输入射频幅度 成正比 线性指标 (1)1-dB 压缩点 变频增益下降1-dB时相应的输入(或输出)功率值
4. 线性范围 问题:混频是一种非线性功能,为什么有“线性”指标? 混频 射频 本振 混频器的非线性—— 中频 输出、输入频率不同 混频器的线性—— 输出中频幅度 输入射频幅度 成正比 线性指标 变频增益下降1-dB时相应的输入(或输出)功率值 (1) 1-dB 压缩点 2.4 混频器
2.4混频器 (2)三阶互调截点 ∫RFI 混频 中频 有用信号 射频∫c 输入信号 ∫RF2 干扰信号 本振 (设输入信号幅度相同) PIr(dB) 主中频 OIP; P fI frr-fLo ldB 互调信号产生的中频 幅度相等 有用信号 三阶互调 (2fR-fRE2)-fo=fE 三阶截点 PRF(dB) IIPs 1dB压缩点 截点对应的输入、输出
(2)三阶互调截点 射频 混频 本振 f RF1 中频 RF 2 f RF f 输入信号 有用信号 RF f RF1 f RF 2 干扰信号 f (设输入信号幅度相同) 互调信号产生 的中频 1 2 (2 ) RF RF LO IF f f f f − − = 主中频 IF RF LO f = f − f 幅 度 相 等 , 三 阶 截 点 截点对应的输入、输出 2.4 混频器
2.4混器 5.口间隔离 射频口 中频口 射频口1 中频口 频率 本振泄漏 南引 强信号 一般情况 影响LNA 堵塞 射频>>中频,被滤除 天线辐射 本振口 零中频方案时 低噪放的偶次谐波失真会窜入中频
5. 口间隔离 射频口 本振口 中频口 本振泄漏 影响LNA 天线辐射 频率 牵引 强信号 堵塞 射频口 中频口 一般情况 射频>>中频,被滤除 零中频方案时 低噪放的偶次谐波失真会窜入中频 2.4 混频器
2.4混频器 例 零中频方案中, 射频口直通泄漏 中频口的影响 信号强 频率相近 、 干扰 00-02 020 v (t)=v cos@t 低噪放 所需信道 直通 v,(t)=V,cos@,t 0201 00-02 射频输入为: cos@Lol v(t)=VRE(t)+v(t)+v2(1) 偶次方项产生的差拍 设LNA特性为: aVV2 cos(@@2) i(t)=av(t)+a,v(t) 差拍信号从射频口→! 中频口一干扰
零中频方案中,射频口 中频口的影响 信号强 频率相近 v t V t 1 1 1 ( ) = cos v t V t 2 2 2 ( ) = cos 射频输入为: ( ) ( ) ( ) ( ) 1 2 v t v t v t v t = RF + + 设LNA特性为: ( ) ( ) ( ) 2 1 2 i t = a v t + a v t 偶次方项产生的差拍 cos( ) a2 V1 V2 1 −2 差拍信号从射频口 中频口——干扰 直通泄漏 2.4 混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