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密封装置设计 1、按获得密封比压力方法的不同 a、强制密封 完全依靠连接件的作用力强行挤压密封元件达到密封 特点: 预紧力大,约为工作压力产生的轴向力的1.1~1.6倍
1、按获得密封比压力方法的不同 a、强制密封 完全依靠连接件的作用力强行挤压密封元件达到密封。 特点: 预紧力大,约为工作压力产生的轴向力的1.1~1.6倍。 4.3.4 密封装置设计
4.34密封装置设计 b、自紧式密封: 主要依靠容器内部的介质压力压紧密封元件实现密封。 特点:预紧力小,介质压力越高,密封越可靠,约为工作压力 产生的轴向力的20%以下 轴向自紧式密封:密封元件的轴向刚度小于被连接件的轴向 刚度。 径向自紧式密封:密封元件的径向刚度小于被连接件的径向 刚度。 半自紧式密封:属于非自紧式的强制式密封,但又具有 定的自紧性能,如双锥密封
b、自紧式密封: 主要依靠容器内部的介质压力压紧密封元件实现密封。 特点:预紧力小,介质压力越高,密封越可靠,约为工作压力 产生的轴向力的20%以下。 半自紧式密封: 轴向自紧式密封: 径向自紧式密封: 密封元件的径向刚度小于被连接件的径向 刚度。 密封元件的轴向刚度小于被连接件的轴向 刚度。 属于非自紧式的强制式密封,但又具有一 定的自紧性能,如双锥密封 4.3.4 密封装置设计
4.34密封装置设计 2、按被密封介质的压力大小 中、低压密封:螺栓法兰结构,强制式密封。 高压密封:多用自紧式密封、半自紧式密封
4.3.4 密封装置设计 2、按被密封介质的压力大小 中、低压密封:螺栓法兰结构,强制式密封。 高压密封:多用自紧式密封、半自紧式密封
4.34密封装置设计 4342影响密封性能的主要因素 螺栓预紧力 二、垫片性能 主要影响因素 三、压紧面的质量 四、法兰刚度 五、操作条件
4.3.4.2 影响密封性能的主要因素 主要影响因素 一、螺栓预紧力 二、垫片性能 三、压紧面的质量 四、法兰刚度 五、操作条件 4.3.4 密封装置设计
4.34密封装置设计 螺栓预紧力 1预紧力使垫片压紧实现初始密封。 2适当提高预紧力可增加垫片的密封能力,即在正常工况 下保留较大的接触面比压力。 3预紧力不宜太大,否则使垫片整体屈服丧失回弹能力, 甚至将垫片挤出或压坏。 4预紧力应均匀地作用到垫片上,可采取减小螺栓直径、 增加螺栓个数等措施来提高密封性能
4.3.4 密封装置设计 4.预紧力应均匀地作用到垫片上,可采取减小螺栓直径、 增加螺栓个数等措施来提高密封性能。 3.预紧力不宜太大,否则使垫片整体屈服丧失回弹能力, 甚至将垫片挤出或压坏。 2.适当提高预紧力可增加垫片的密封能力,即在正常工况 下保留较大的接触面比压力。 1.预紧力使垫片压紧实现初始密封。 一、螺栓预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