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环境与市政工程系 教案 OO二年春季学期 课程名称:仪器分析 授课班级: 任课教师: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环境与市政工程系 教 案 二○○ 二 年 春 季学期 课程名称:仪器分析 授课班级: 任课教师:
教案一: 、授课内容 、第一章绪论:仪器分析法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2-1光学分析法概论 、教学目的 掌握仪器分析法、光学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重点和难点: 重点:仪器分析法的概念、分类、特点 难点: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提问式 六、本次课作业 教案二 、授课内容: §2-2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教学目的: 1、掌握吸收曲线的定义和意义 2、掌握分子光谱的产生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吸收曲线的定义和意义 2、难点:分子光谱的产生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提问式、图表式 六、本次课作业:
教案一: 一、授课内容: 1、第一章 绪论:仪器分析法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发展趋势 2、第二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2-1 光学分析法概论 二、教学目的: 掌握仪器分析法、光学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仪器分析法的概念、分类、特点 难点: 四、教学时数:2 学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提问式 六、本次课作业: 教案二: 一、授课内容: §2-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二、教学目的: 1、掌握吸收曲线的定义和意义 2、掌握分子光谱的产生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吸收曲线的定义和意义 2、难点:分子光谱的产生 四、教学时数:2 学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提问式、图表式 六、本次课作业:
教案三 、授课内容 §2-3光的吸收定律 、教学目的 1、掌握透光度、吸光度的定义 2、掌握朗伯-比耳定律及其使用条件和偏离原因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透光度、吸光度的定义,朗伯-比耳定律及其使用条件 2、难点:朗伯-比耳定律的偏离原因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逻辑推理式、启发式、提问式 六、本次课作业: 教案四 、教学内容: §2-4分析仪器及分析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分析仪器的组成和结构 2、掌握光电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重点和难点: 1、重点:单色器、比色皿、分光光度法 2、难点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举例分析式 六、本次课作业:习题1、2、3
教案三: 一、授课内容: §2-3 光的吸收定律 二、教学目的: 1、掌握透光度、吸光度的定义 2、掌握朗伯-比耳定律及其使用条件和偏离原因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透光度、吸光度的定义,朗伯-比耳定律及其使用条件 2、难点:朗伯-比耳定律的偏离原因 四、教学时数:2 学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逻辑推理式、启发式、提问式 六、本次课作业: 教案四: 一、教学内容: §2-4 分析仪器及分析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分析仪器的组成和结构 2、掌握光电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单色器、比色皿、分光光度法 2、难点: 四、教学时数:2 学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举例分析式 六、本次课作业:习题 1、2、3
教案五: 、授课内容 §2-3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2-4光度测量误差和测定条件选择 、教学目的: 1、掌握显色反应、显色剂、显色条件选择、参比溶液 2、掌握光度测量误差的概念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显色条件选择、参比溶液、光度测量误差的概念 2、难点:参比溶液、光度测量误差的概念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提问式 六、本次课作业: 教案六: 、教学内容: §2-7定量分析 §2-8红外吸收光谱法简介 、教学要求: 1、掌握定量分析方法 2、了解高吸光度差示法、红外吸收光谱法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定量分析方法 2、难点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提问式
教案五: 一、授课内容: §2-3 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2-4 光度测量误差和测定条件选择 二、教学目的: 1、掌握显色反应、显色剂、显色条件选择、参比溶液 2、掌握光度测量误差的概念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显色条件选择、参比溶液、光度测量误差的概念 2、难点:参比溶液、光度测量误差的概念 四、教学时数:2 学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提问式 六、本次课作业: 教案六: 一、教学内容: §2-7 定量分析 §2-8 红外吸收光谱法简介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定量分析方法 2、了解高吸光度差示法、红外吸收光谱法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定量分析方法 2、难点: 四、教学时数:2 学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提问式
六、本次课作业:习题1、2 教案七: 、授课内容: 第三章原子吸收光谱法 §3-1概述 §3-2原子吸收法基本原理(一、共振线与吸收线) 、教学目的: 1、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过程及其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异 同之处 2、掌握共振线与吸收线的概念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原子吸收光谱法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异同之处 2、难点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提问式 六、本次课作业: 教案八: 、授课内容: §3-2原子吸收法基本原理(二、谱线轮廓与谱线变宽三、积分 吸收与峰值吸收四、基态原子数与原子吸收定量基础) 、教学目的: 掌握谱线轮廓的概念与谱线变宽的原因 2、掌握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的概念 3、掌握原子吸收定量公式
六、本次课作业:习题 1、2 教案七: 一、授课内容: 第三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3-1 概述 §3-2 原子吸收法基本原理(一、共振线与吸收线) 二、教学目的: 1、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过程及其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异 同之处 2、掌握共振线与吸收线的概念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原子吸收光谱法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异同之处 2、难点: 四、教学时数:2 学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提问式 六、本次课作业: 教案八: 一、授课内容: §3-2 原子吸收法基本原理(二、谱线轮廓与谱线变宽 三、积分 吸收与峰值吸收 四、基态原子数与原子吸收定量基础) 二、教学目的: 1、掌握谱线轮廓的概念与谱线变宽的原因 2、掌握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的概念 3、掌握原子吸收定量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