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执笔者:吴勇 审核人:易强 编写日期:2017年10月 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非英语本科专业 开课单位 公共英语教学部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是否为双语 是 学分数 学分3 学时数 总学时48,其中:实验(实训)10学时:课外0学时 先修课程 大学英语1、2课程 后续课程 学术英语、职业英语、专业英语等课程 二、课程简述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的公共基础课, 属必修课程。该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总计48学时,3学分。本课程根据教育部《大学英 语教学指南》(2014)及我校人才培养定位实际要求来确定其教学内容和制订其教学大纲。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具有人文性,体现在跨文化 教育,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强调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意识并重。开设《跨文化交际英语》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国际意识。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的公共基础课,属 必修课程。课程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基础理论,分析跨文化交际案例,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 并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更多关注英语国家的文化,特别是通过与汉语文化的对比,提高跨文 化交际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包括三方面:语言运用能力,相关国家文化和专业背景知识,以及 交流能力三方面。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当比较熟悉英语国家文化,以及汉英文化的差异, 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进而提高自己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总体要求 依照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基 础目标、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针对英语高考成绩合格的学生,是本科毕业时应达 到的基本要求: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针对大学入学时英语已达到较好水平的学生,也是对学 生英语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所选择的要求。 1
1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执 笔 者:吴勇 审 核 人:易强 编写日期:2017 年 10 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非英语本科专业 开课单位 公共英语教学部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是否为双语 是 学分数 学分 3 学时数 总学时 48,其中:实验(实训)10 学时;课外 0 学时 先修课程 大学英语 1、2 课程 后续课程 学术英语、职业英语、专业英语等课程 二、课程简述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的公共基础课, 属必修课程。该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总计 48 学时,3 学分。本课程根据教育部《大学英 语教学指南》(2014)及我校人才培养定位实际要求来确定其教学内容和制订其教学大纲。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具有人文性,体现在跨文化 教育,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强调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意识并重。开设《跨文化交际英语》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国际意识。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的公共基础课,属 必修课程。课程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基础理论,分析跨文化交际案例,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 并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更多关注英语国家的文化,特别是通过与汉语文化的对比,提高跨文 化交际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包括三方面:语言运用能力,相关国家文化和专业背景知识,以及 交流能力三方面。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当比较熟悉英语国家文化,以及汉英文化的差异, 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进而提高自己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总体要求 依照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基 础目标、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针对英语高考成绩合格的学生,是本科毕业时应达 到的基本要求;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针对大学入学时英语已达到较好水平的学生,也是对学 生英语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所选择的要求
三个级别教学要求的总体能力描述如下: 级别 总体描述 基础 能够基本满足日常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中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信息交流的需要: 目标 能够基本正确地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及篇章结构等语言知识,在高中阶段 应掌握的词汇基础上增加约2,000个单词,其中400个单词为与专业学习或未来 工作相关的词汇:能够基本理解语言难度中等、涉及常见的个人和社会交流题材 的口头或书面材料:能够就熟悉的主题或话题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够 借助网络资源、工具书或他人的帮助,对中等语言难度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 理解主旨思想和重要细节,表达基本达意:能够使用有限的学习策略:在与来自 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能够观察到彼此之间的文化和价值观差异,并能根据交际 需要运用有限的交际策略。 提高 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中就熟悉的话题使用英语进行较为独立的交 目标 流: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及篇章结构等语言知识,在高中 阶段应掌握的词汇基础上增加约3,000个单词,其中600个单词为与专业学习或 未来工作相关的词汇:能够较好地理解语言难度中等、内容熟悉或与本人所学专 业相关的口头或书面材料,理解材料内部的逻辑关系、篇章结构和隐含意义:能 够以口头和书面形式较清楚地描述事件、物品,陈述道理或计划,表达意愿等: 能够就较熟悉的主题或话题进行较为自如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够较好地使用学 习策略: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能够较好地处理与对方在文化和价值观 等方面的不同,并能根据交际需要较好地使用交际策略。 发展 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等诸多领域中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能够 目标 有效地运用有关篇章、语用等知识:能够较好地理解有一定语言难度、内容较为 熟悉或与本人所学专业相关的口头或书面材料:能够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综 合、对比、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或形成自己的认识:能够就较为广泛的主题, 包括大众关心的和专业领域的主题进行较为流利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语言符合规 范:能够以口头和书面形式阐明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道理或理论:能够通过说理使 他人接受新的观点或形成新的认识:能够恰当地使用学习策略:在与来自不同文 化的人交流时,能够处理好与对方在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并能够根据交 际情景、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的不同,恰当地使用交际策略。 三个级别教学要求的语言单项技能描述如下: 级别 语言技能 基础 目标 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就日常话题展开的简单英语交谈:能基本听懂语速较慢的 音、视频材料和题材熟悉的讲座,掌握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听懂用英语讲授 的相应级别的英语课程:能听懂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常用指令、产品或操作说明等。 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口头表达能力: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简短但多话轮的交谈:能对一般性事件 和物体进行简单的叙述或描述:经准备后能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能就学 习或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主题进行简单的讨论。语言表达结构比较清楚,语音、语 调、语法等基本符合交际规范。能运用基本的会话技巧。 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题材熟悉、语言难度中等的英语报刊文章和其他英语 2
2 三个级别教学要求的总体能力描述如下: 级别 总体描述 基础 目标 能够基本满足日常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中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信息交流的需要; 能够基本正确地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及篇章结构等语言知识,在高中阶段 应掌握的词汇基础上增加约 2,000 个单词,其中 400 个单词为与专业学习或未来 工作相关的词汇;能够基本理解语言难度中等、涉及常见的个人和社会交流题材 的口头或书面材料;能够就熟悉的主题或话题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够 借助网络资源、工具书或他人的帮助,对中等语言难度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 理解主旨思想和重要细节,表达基本达意;能够使用有限的学习策略;在与来自 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能够观察到彼此之间的文化和价值观差异,并能根据交际 需要运用有限的交际策略。 提高 目标 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中就熟悉的话题使用英语进行较为独立的交 流;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及篇章结构等语言知识,在高中 阶段应掌握的词汇基础上增加约 3,000 个单词,其中 600 个单词为与专业学习或 未来工作相关的词汇;能够较好地理解语言难度中等、内容熟悉或与本人所学专 业相关的口头或书面材料,理解材料内部的逻辑关系、篇章结构和隐含意义;能 够以口头和书面形式较清楚地描述事件、物品,陈述道理或计划,表达意愿等; 能够就较熟悉的主题或话题进行较为自如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够较好地使用学 习策略;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能够较好地处理与对方在文化和价值观 等方面的不同,并能根据交际需要较好地使用交际策略。 发展 目标 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等诸多领域中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能够 有效地运用有关篇章、语用等知识;能够较好地理解有一定语言难度、内容较为 熟悉或与本人所学专业相关的口头或书面材料;能够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综 合、对比、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或形成自己的认识;能够就较为广泛的主题, 包括大众关心的和专业领域的主题进行较为流利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语言符合规 范;能够以口头和书面形式阐明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道理或理论;能够通过说理使 他人接受新的观点或形成新的认识;能够恰当地使用学习策略;在与来自不同文 化的人交流时,能够处理好与对方在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并能够根据交 际情景、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的不同,恰当地使用交际策略。 三个级别教学要求的语言单项技能描述如下: 级别 语言技能 基础 目标 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就日常话题展开的简单英语交谈;能基本听懂语速较慢的 音、视频材料和题材熟悉的讲座,掌握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听懂用英语讲授 的相应级别的英语课程;能听懂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常用指令、产品或操作说明等。 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口头表达能力: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简短但多话轮的交谈;能对一般性事件 和物体进行简单的叙述或描述;经准备后能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能就学 习或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主题进行简单的讨论。语言表达结构比较清楚,语音、语 调、语法等基本符合交际规范。能运用基本的会话技巧。 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题材熟悉、语言难度中等的英语报刊文章和其他英语
材料:能借助词典阅读英语教材和未来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和简单的专业 资料,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和阅读 材料的难易,适当调整阅读速度和方法。能运用基本的阅读技巧。 书面表达能力:能用英语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 的应用文: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以短文的形式展开简短的讨论、解释、说明等, 语言结构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较为恰当,语意连贯。能运用基本的写 作技巧。 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结构清晰、语言难度较低的文章进行英汉互 译,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能有限地运用翻译技巧。 提高 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一般日常英语谈话和公告: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 目标 长、语速中等的英语广播、电视节目和其他音视频材料,掌握中心大意,抓住要 点和相关细节: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或与未来工作岗位、工作任务、 产品等相关的口头介绍。能较好地运用听力技巧。 口头表达能力:能用英语就一般性话题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能较好地表达个人 意见、情感、观点等:能陈述事实、理由和描述事件或物品等:能就熟悉的观点、 概念、理论等进行阐述、解释、比较、总结等。语言组织结构清晰,语音、语调 基本正确。能较好地运用口头表达与交流技巧。 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公开发表的英语报刊上一般性题材的文章:能阅读与 所学专业相关的综述性文献,或与未来工作相关的说明书、操作手册等材料,理 解中心大意、关键信息、文章的篇章结构和隐含意义等。能较好地运用快速阅读 技巧阅读篇幅较长、难度中等的材料。能较好地运用常用的阅读策略。 书面表达能力:能用英语就一般性的主题表达个人观点:能撰写所学专业论文的 英文摘要和英语小论文:能描述各种图表:能用英语对未来所从事工作或岗位职 能、业务、产品等进行简要的书面介绍,语言表达内容完整,观点明确,条理清 楚,语句通顺。能较好地运用常用的书面表达与交流技巧。 翻译能力:能摘译题材熟悉,以及与所学专业或未来所从事工作岗位相关,语言 难度一般的文献资料:能借助词典翻译体裁较为正式,题材熟悉的文章。理解正 确,译文基本达意,语言表达清晰。能运用较常用的翻译技巧。 发展 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广播电视节目和主题广泛、题材较为熟悉、语速正常 目标 的谈话,掌握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主要信息: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 程、英语讲座和与工作相关的演讲、会谈等。能恰当地运用听力技巧。 口头表达能力:能用英语较为流利、准确地就通用领域或专业领域里一些常见话 题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篇幅较长、有一定语言难度的文本或讲 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能参与商务谈判、产品宣 传等活动。能恰当地运用口语表达和交流技巧。 阅读理解能力: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文章,理解主旨大意及细节:能比较顺利地 阅读公开发表的英语报刊上的文章,以及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英语文献和资料,较 好地理解其中的逻辑结构和隐含意义等:能对不同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综合分 析,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能恰当地运用阅读技巧。 3
3 材料;能借助词典阅读英语教材和未来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和简单的专业 资料,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和阅读 材料的难易,适当调整阅读速度和方法。能运用基本的阅读技巧。 书面表达能力:能用英语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 的应用文;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以短文的形式展开简短的讨论、解释、说明等, 语言结构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较为恰当,语意连贯。能运用基本的写 作技巧。 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结构清晰、语言难度较低的文章进行英汉互 译,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能有限地运用翻译技巧。 提高 目标 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一般日常英语谈话和公告;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 长、语速中等的英语广播、电视节目和其他音视频材料,掌握中心大意,抓住要 点和相关细节;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或与未来工作岗位、工作任务、 产品等相关的口头介绍。能较好地运用听力技巧。 口头表达能力:能用英语就一般性话题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能较好地表达个人 意见、情感、观点等;能陈述事实、理由和描述事件或物品等;能就熟悉的观点、 概念、理论等进行阐述、解释、比较、总结等。语言组织结构清晰,语音、语调 基本正确。能较好地运用口头表达与交流技巧。 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公开发表的英语报刊上一般性题材的文章;能阅读与 所学专业相关的综述性文献,或与未来工作相关的说明书、操作手册等材料,理 解中心大意、关键信息、文章的篇章结构和隐含意义等。能较好地运用快速阅读 技巧阅读篇幅较长、难度中等的材料。能较好地运用常用的阅读策略。 书面表达能力:能用英语就一般性的主题表达个人观点;能撰写所学专业论文的 英文摘要和英语小论文;能描述各种图表;能用英语对未来所从事工作或岗位职 能、业务、产品等进行简要的书面介绍,语言表达内容完整,观点明确,条理清 楚,语句通顺。能较好地运用常用的书面表达与交流技巧。 翻译能力:能摘译题材熟悉,以及与所学专业或未来所从事工作岗位相关,语言 难度一般的文献资料;能借助词典翻译体裁较为正式,题材熟悉的文章。理解正 确,译文基本达意,语言表达清晰。能运用较常用的翻译技巧。 发展 目标 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广播电视节目和主题广泛、题材较为熟悉、语速正常 的谈话,掌握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主要信息;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 程、英语讲座和与工作相关的演讲、会谈等。能恰当地运用听力技巧。 口头表达能力:能用英语较为流利、准确地就通用领域或专业领域里一些常见话 题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篇幅较长、有一定语言难度的文本或讲 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能参与商务谈判、产品宣 传等活动。能恰当地运用口语表达和交流技巧。 阅读理解能力: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文章,理解主旨大意及细节;能比较顺利地 阅读公开发表的英语报刊上的文章,以及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英语文献和资料,较 好地理解其中的逻辑结构和隐含意义等;能对不同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综合分 析,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能恰当地运用阅读技巧
书面表达能力:能以书面英语形式比较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能就广泛的社会 文化主题写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说明文和议论文,就专业话题撰写简短报告或论 文,思想表达清楚,内容丰富,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较强:能对从不同来源获 得的信息进行归纳,写出大纲、总结或摘要,并重现其中的论述和理由:能以适 当的格式和文体撰写商务信函、简讯、备忘录等。能恰当地运用写作技巧。 翻译能力:能翻译较为正式的议论性或不同话题的口头或书面材料,能借助词典 翻译有一定深度的介绍中外国情或文化的文字资料,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错译、 漏译,文字基本通顺达意,语言表达错误较少: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或所从 事职业的文献资料,对原文理解准确,译文语言通顺,结构清晰,基本满足专业 研究和业务工作的需要。能恰当地运用翻译技巧。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一本招生及二本招生中英语水平较好的专业原则上以提高目标和发 展目标为教学目标,而英语基础较差的普通本科、艺术班、专升本等专业原则上以基础目标 为起点进行教学。 (二)《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总计48学时,3学分。课内外 学习时数的比例应不低于1:3。教学环节包括讲授、讨论、习题、课外教学、考试等环节, 听、说、读、写、译技能培养并重。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旨在进行跨文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中西不同的 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社会语言能力 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体现了大学英语的人文性特征,其课程教学要求 也分为三个级别。 三个级别教学要求的总体能力描述如下: 级别 总体描述 基础 以丰富学生中外文化知识,培养学生中外文化差异意识为目的。可在通用英语课 目标 程内容中适当导入一定的中外文化知识,以隐形教学为主要形式,也可独立开设 课程,为学生讲授与中西文化相关的基础知识。 提高 在学生已掌握的语言文化知识基础上开设,主要包括文化类和跨文化交际类课 目标 程,帮助学生提升文化和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发展 通过系统的教学,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进一步 目标 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一本招生及二本招生中英语水平较好的专业原则上以提高目标和发 展目标为教学目标,而英语基础较差的普通本科、艺术班、专升本等专业原则上以基础目标 为起点进行教学。 五、教学手段与方法 本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综合运用各种 教学方法(如交际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问题解决法、翻转课堂模式、线上线 下互动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力量,建立《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 语)》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如QQ、微信、朋友圈、020平台等),学生进行线上线下互动交流 和个性化学习
4 书面表达能力:能以书面英语形式比较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能就广泛的社会、 文化主题写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说明文和议论文,就专业话题撰写简短报告或论 文,思想表达清楚,内容丰富,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较强;能对从不同来源获 得的信息进行归纳,写出大纲、总结或摘要,并重现其中的论述和理由;能以适 当的格式和文体撰写商务信函、简讯、备忘录等。能恰当地运用写作技巧。 翻译能力:能翻译较为正式的议论性或不同话题的口头或书面材料,能借助词典 翻译有一定深度的介绍中外国情或文化的文字资料,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错译、 漏译,文字基本通顺达意,语言表达错误较少;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或所从 事职业的文献资料,对原文理解准确,译文语言通顺,结构清晰,基本满足专业 研究和业务工作的需要。能恰当地运用翻译技巧。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一本招生及二本招生中英语水平较好的专业原则上以提高目标和发 展目标为教学目标,而英语基础较差的普通本科、艺术班、专升本等专业原则上以基础目标 为起点进行教学。 (二)《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总计 48 学时,3 学分。课内外 学习时数的比例应不低于 1:3。教学环节包括讲授、讨论、习题、课外教学、考试等环节, 听、说、读、写、译技能培养并重。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旨在进行跨文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中西不同的 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社会语言能力 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体现了大学英语的人文性特征,其课程教学要求 也分为三个级别。 三个级别教学要求的总体能力描述如下: 级别 总体描述 基础 目标 以丰富学生中外文化知识,培养学生中外文化差异意识为目的。可在通用英语课 程内容中适当导入一定的中外文化知识,以隐形教学为主要形式,也可独立开设 课程,为学生讲授与中西文化相关的基础知识。 提高 目标 在学生已掌握的语言文化知识基础上开设,主要包括文化类和跨文化交际类课 程,帮助学生提升文化和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发展 目标 通过系统的教学,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进一步 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一本招生及二本招生中英语水平较好的专业原则上以提高目标和发 展目标为教学目标,而英语基础较差的普通本科、艺术班、专升本等专业原则上以基础目标 为起点进行教学。 五、教学手段与方法 本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综合运用各种 教学方法(如交际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问题解决法、翻转课堂模式、线上线 下互动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力量,建立《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 语)》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如 QQ、微信、朋友圈、O2O 平台等),学生进行线上线下互动交流 和个性化学习
教学环节依据实际情况,可采取讲授、讨论、习题、课外教学、考试及其它灵活形式(如 情景对话、听力复述、看图说话、角色扮演、小组讨论、面试、采访、公众演讲等),听、 说、读、写、译技能培养并重。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评估是《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分形成性评估 和终结性评估两种: 形成性评估占总成绩的30%,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 估等,具体形式包括平时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随堂测验、课外活动等,以对学生学 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终结性评估占总成绩的70%,是指期末课程考试和能力水平考试,可采用口试、笔试相 结合的形式,以检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总体效果,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检测并重。 考试内容应当围绕当学期所学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中国文化知识(包括地方文化)、跨文化 交际知识、策略等展开,既要有基础知识题型,又要有综合、提高性的题型。 七、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文化与交际:文化冲击:姓氏文化:人际间交互作用:角色 和关系:非言语交际:习语、谚语、俚语、委婉语、禁忌语:从部落到地球村;会话含义理 解:交际策略。 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帮助学生解决在跨 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通过典型实力分析,交际情境模拟,交际失误 分析,英汉双向练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英 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掌握在处理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微妙问题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 高跨文化交流的质量。 第一章 语言、文化与交际 一、语言、文化和交际之间的关系 二、跨文化交流模式,交流中的各种意义等 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到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的,对语言的充分理解需要文化意识。 难点:了解决定交际质量的基本要素,认识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把握交际场 合的定义、过程和价值观等。 第二章文化冲击 一、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触时常常感到的种种“文化诧异”现象 二、英汉语文化差异面面观 重点:通过对各种“文化诧异”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难点:认识英汉语言在好客、谦逊、隐私、礼貌等方面的文化差异,进一步体会不同的文 化价值观对交际行为的影响,初步学会如何适应一个新的文化环境。 第三章姓氏文化 一、姓名 二、称呼语 三、亲属语 5
5 教学环节依据实际情况,可采取讲授、讨论、习题、课外教学、考试及其它灵活形式(如 情景对话、听力复述、看图说话、角色扮演、小组讨论、面试、采访、公众演讲等),听、 说、读、写、译技能培养并重。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评估是《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分形成性评估 和终结性评估两种: 形成性评估占总成绩的 30%,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 估等,具体形式包括平时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随堂测验、课外活动等,以对学生学 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终结性评估占总成绩的 70%,是指期末课程考试和能力水平考试,可采用口试、笔试相 结合的形式,以检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总体效果,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检测并重。 考试内容应当围绕当学期所学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中国文化知识(包括地方文化)、跨文化 交际知识、策略等展开,既要有基础知识题型,又要有综合、提高性的题型。 七、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文化与交际;文化冲击;姓氏文化;人际间交互作用;角色 和关系;非言语交际;习语、谚语、俚语、委婉语、禁忌语;从部落到地球村;会话含义理 解;交际策略。 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帮助学生解决在跨 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通过典型实力分析,交际情境模拟,交际失误 分析,英汉双向练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英 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掌握在处理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微妙问题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 高跨文化交流的质量。 第一章 语言、文化与交际 一、语言、文化和交际之间的关系 二、跨文化交流模式,交流中的各种意义等 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到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的,对语言的充分理解需要文化意识。 难点:了解决定交际质量的基本要素,认识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把握交际场 合的定义、过程和价值观等。 第二章 文化冲击 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触时常常感到的种种“文化诧异”现象 二、英汉语文化差异面面观 重点:通过对各种“文化诧异”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难点:认识英汉语言在好客、谦逊、隐私、礼貌等方面的文化差异,进一步体会不同的文 化价值观对交际行为的影响,初步学会如何适应一个新的文化环境。 第三章 姓氏文化 一、姓名 二、称呼语 三、亲属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