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识记不同时期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基本史实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 2.联系近代中国的时代背景,理解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发展变化的 交通、通讯工具的 原因 进步,认识其对人 3.对比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的变化,联系第一、二次 们社会生活的影 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当今交通通讯的日益变化,体会中国近现代交通 和通讯发展变化的作用。 自主学习基础认知 巧学妙拨稳固根基 知识点一铁路与公路 1.传统交通工具 (1)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 (2)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 2.近现代交通工具 (1)铁路 19世纪80年代初 清政府修筑了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辛亥革命前夕 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20世纪上半叶 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 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 “九五”期末 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1997年以来 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2)公路 ①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 ②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③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知识点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
第 15 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 交通、通讯工具的 进步,认识其对人 们社会生活的影 响。 1.识记不同时期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基本史实。 2.联系近代中国的时代背景,理解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发展变化的 原因。 3.对比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的变化,联系第一、二次 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当今交通通讯的日益变化,体会中国近现代交通 和通讯发展变化的作用。 知识点一 铁路与公路 1.传统交通工具 (1)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 (2)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 2.近现代交通工具 (1)铁路 19 世纪 80 年代初 清政府修筑了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辛亥革命前夕 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20 世纪上半叶 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 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 “九五”期末 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1997 年以来 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2)公路 ①20 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 ②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③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知识点二 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
(2)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3)各大口岸相继涌现出一批轮船公司,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 (4)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 (5)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 2.航空 (1)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一一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 (4)改革开放以后,逐步放宽并最终取消限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知识点三通讯工具的变迁 1.新中国成立前 发展概况 ①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 有线电报②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此后,逐渐 电报 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不过,当时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 ①20世纪初,上海崇明设立无线电报局 无线电报 ②后来,无线电台在各地陆续开设,主要供官商通报 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此后,电话的发 电话 展非常缓慢 2.新中国成立后 (1)发展概况 ①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②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快速发展。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 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也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影响: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习点拨 【历史纵横】(教材第68页)本段文字生动地阐述了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交通工具落后的状 况。即使朝中大员也难免旅途劳累,更不用说穷苦百姓了 【图示巧记】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
(2)19 世纪 70 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3)各大口岸相继涌现出一批轮船公司,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 (4)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 (5)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 2.航空 (1)1909 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2)1920 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 (4)改革开放以后,逐步放宽并最终取消限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知识点三 通讯工具的变迁 1.新中国成立前 发展概况 电报 有线电报 ①19 世纪 70 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 ②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此后,逐渐 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不过,当时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 无线电报 ①20 世纪初,上海崇明设立无线电报局 ②后来,无线电台在各地陆续开设,主要供官商通报 电话 19 世纪 80 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此后,电话的发 展非常缓慢 2.新中国成立后 (1)发展概况 ①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②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快速发展。到 2003 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 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也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影响: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历史纵横】 (教材第 68 页)本段文字生动地阐述了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交通工具落后的状 况。即使朝中大员也难免旅途劳累,更不用说穷苦百姓了。 【图示巧记】 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
工业文明的冲击 政府政策的推动 先进中国人的努力 匚封建顽固势力阻挠卜 经济落后,科技薄明阻观发 思想观念陈旧 【名师点拨】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由中国的社会性质, 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造成的 【名师点拨】西方先进的交通方式的传入,使中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便利了西方 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渗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历史纵横】(教材第70页)本段文字阐述了20世纪以来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中国 城市交通的发展,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时代的变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交通事业的进步 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诸如道路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 【名师点拨】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的水上运输。1872年 洋务派创办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水上运输的垄 断局面,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的诞生 【图示巧记】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一个核心 铁路 交通的三大领域 邮政、电信通讯的二大行业 水运 航空 史料实证主题採究 史论互证突破重难 主题山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史料探究] 1.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 史料 1911年中国铁路的修筑简况 帝国主义直接 投资修筑铁路 修筑铁路 46% 依靠贷款修筑铁路 注:图例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比重远远大于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同时,很多
【名师点拨】 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由中国的社会性质, 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造成的。 【名师点拨】 西方先进的交通方式的传入,使中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便利了西方 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渗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历史纵横】 (教材第 70 页)本段文字阐述了 20 世纪以来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中国 城市交通的发展,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时代的变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交通事业的进步, 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诸如道路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 【名师点拨】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的水上运输。1872 年 洋务派创办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水上运输的垄 断局面,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的诞生。 【图示巧记】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主题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史料探究] 1.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 史料 注:图例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比重远远大于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同时,很多
铁路都是贷款修筑的,这体现了近代铁路落后并且受制于外国的特点。 思考依据史料分析此时期中国的铁路运输业发展的特点 提示中国近代铁路运输业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 2.近代交通运输业落后的原因 史料中国政府之力尚不能完全控制境内的一切交通事业,中国自办的交通机关尚不能充分 发挥其效能,因循湲憤背°的情形尚不能真正铲除:中国尚无能力在交通事业的建设上, 作全部分的甚至一极小部分之材料上及机械上的自给,根电线或一条枕本有时也要向详人 败得。领域太狭,及的范思太小。这方面的人才还不太够甩,专门研究的独立机构也 甚为稀少。 白寿彝《中国交通史》(1937年) ①“营私”、②“向洋人购买”、③“范围太小”、④“人才不够用”反映了近代铁路 运输业落后的原因。 思考依据史料分析中国近代交通业发展落后的原因 提示政府的腐败无能;经济实力的落后,技术落后,人才缺乏:领域狭窄,无法起到辐射 带动作用等。 3.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 史料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 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通”,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 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史思传统社会“自自足的憤性”進动史 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注:①“经济”“信息”“知识”和②“现代化”分别体现了近代铁路修建给中国带来的影 思考依据史料归纳铁路发展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提示促进经济发展、信息流通、知识传播:有助于打破传统习性,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史论形成]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影响 1.特点 (1)中国近代交通工具都是从外国传入的,交通运输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 (2)铁路、水运、航空都获得一定的发展,但地域发展不平衡。 (3)起步晚,发展慢,远远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铁路都是贷款修筑的,这体现了近代铁路落后并且受制于外国的特点。 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此时期中国的铁路运输业发展的特点。 提示 中国近代铁路运输业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 2.近代交通运输业落后的原因 史料 中国政府之力尚不能完全控制境内的一切交通事业,中国自办的交通机关尚不能充分 发挥其效能,因循浮惰营私①的情形尚不能真正铲除;中国尚无能力在交通事业的建设上, 作全部分的甚至一极小部分之材料上及机械上的自给,一根电线或一条枕木有时也要向洋人 购得②。领域太狭,普及的范围太小③。这方面的人才还不太够用④,专门研究的独立机构也 甚为稀少。 ——白寿彝《中国交通史》(1937 年) 注:①“营私”、②“向洋人购买”、③“范围太小”、④“人才不够用”反映了近代铁路 运输业落后的原因。 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中国近代交通业发展落后的原因。 提示 政府的腐败无能;经济实力的落后,技术落后,人才缺乏;领域狭窄,无法起到辐射 带动作用等。 3.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 史料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 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①,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 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 国的现代化的进程②。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注:①“经济”“信息”“知识”和②“现代化”分别体现了近代铁路修建给中国带来的影 响。 思考 依据史料归纳铁路发展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提示 促进经济发展、信息流通、知识传播;有助于打破传统习性,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史论形成] 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影响 1.特点 (1)中国近代交通工具都是从外国传入的,交通运输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 (2)铁路、水运、航空都获得一定的发展,但地域发展不平衡。 (3)起步晚,发展慢,远远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2.原因 (1)缓慢的原因 ①从根本上说是由近代中国社会环境决定的,国家不能独立,被列强控制 ②中国修筑铁路缺乏资金、技术,重工业不发达 ③传统守旧的观念和思想的阻碍。 ④长期的社会动乱,民不聊生,铁路建设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发展的原因 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引导。 ③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 (1)积极影响: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开阔了人 们的视野,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消极影响:交通工具的增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城市交通阻塞、空气污染等负面影响 由于近代中国的铁路大都由外国控制,方便了外国的经济、政治侵略。主题2通讯事业 的发展 [史料探究 1.近代通讯事业兴起的原因 史料由漬政府投资,于1907年2月建立的上海电话局,是上海第一个由中国政府经办的 电话局。上海电话局是以始于1902年的商办电话为基础组建的,它的开设,打破了息1882 年2月大海出现处商电话公司以后,大海电适通信惠业基本由外商袭断的局面 摘自上海档案信息网 注:①反映了政府政策的推动。②“外商垄断”反映了近代中国通讯手段的发展是西方工业 文明冲击的结果。 思考依据史料分析近代中国通讯手段变化的原因 提示西方的工业文明的冲击:政府的推动。 2.近代通讯事业发展的影响 史料1919年5月4日的北京学生运动能立即席卷全国……与电报快捷传递消息和社会动 员的功能密不可分。电报,其重要性在于,在交通系统远不足以把全国连为一体时…电
2.原因 (1)缓慢的原因 ①从根本上说是由近代中国社会环境决定的,国家不能独立,被列强控制。 ②中国修筑铁路缺乏资金、技术,重工业不发达。 ③传统守旧的观念和思想的阻碍。 ④长期的社会动乱,民不聊生,铁路建设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发展的原因 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引导。 ③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 3.影响 (1)积极影响: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开阔了人 们的视野,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消极影响:交通工具的增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城市交通阻塞、空气污染等负面影响; 由于近代中国的铁路大都由外国控制,方便了外国的经济、政治侵略。主题 通讯事业 的发展 [史料探究] 1.近代通讯事业兴起的原因 史料 由清政府投资①,于 1907 年 2 月建立的上海电话局,是上海第一个由中国政府经办的 电话局。上海电话局是以始于 1902 年的商办电话为基础组建的,它的开设,打破了自 1882 年 2 月上海出现外商电话公司以后,上海电话通信事业基本由外商垄断的局面②。 ——摘自上海档案信息网 注:①反映了政府政策的推动。②“外商垄断”反映了近代中国通讯手段的发展是西方工业 文明冲击的结果。 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近代中国通讯手段变化的原因。 提示 西方的工业文明的冲击;政府的推动。 2.近代通讯事业发展的影响 史料 1919 年 5 月 4 日的北京学生运动能立即席卷全国……与电报快捷传递消息①和社会动 员的功能②密不可分。电报,其重要性在于,在交通系统远不足以把全国连为一体时……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