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签案 、铁路与公路 1.传统交通工具 (1)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 (2)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 2.近现代交通工具 (1)铁路: ①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②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③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④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 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⑤新中国在机车的制造方面有很大进展,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2)公路: ①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 ②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③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壹藏高原在内的山区也通了 汽车。 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2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 后开始萎缩。 2.航空 (1)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 (4)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 1.近代通讯 (1)电报: ①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 ②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2019-2020 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 2 教学案:第五单元 第 15 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含 答案) 一、铁路与公路 1.传统交通工具 (1)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 (2)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 2.近现代交通工具 (1)铁路: ①19 世纪 80 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②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③20 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④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 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⑤新中国在机车的制造方面有很大进展,1997 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2)公路: ①20 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 ②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③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山区也通了 汽车。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9 世纪 70 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2)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以 后开始萎缩。 2.航空 (1)1909 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2)1920 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 (4)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 1.近代通讯 (1)电报: ①19 世纪 70 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 ②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⑧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2)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2.现代通讯 (1)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2)改革开放以后,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 (3近年来,人们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 3.影响: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微点拨 易错提醒 1.近代与现代中国铁路建设的一个最大不同点就是铁路主权问题。近代铁路主权被列强把 持,便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现代中国的铁路主权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便于发展 地区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近代以来通讯的发展不一定都产生积极影响。近代以来通讯的发展,一方面给人们的生 活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它的负面影响,如不合理地利用通讯技术导致犯罪 增加,不良信息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等 轻巧识记 1.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西方三次工业革命 两个特点 半殖民地性、发展不平衡性 三种通讯方式 电报、电话、互联网 四种交通工具铁路、公路、水运、航空 2.影响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 工业文明的冲 促进 封建顽固势力阻挠 政府政策的推动因素阻碍经济落后,科技薄弱 先进中国人的努力 思想观念陈旧 名师点拨 1.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社会近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近代中国社会的 交通近代化是由内部需求和外部引导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国际局势决定 了交通近代化的曲折性、半殖民地性和不平衡性 2.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发展变化的特征 (1)动力:由人力、自然力向机械力发展。 (2)技术:由从西方引进到中国自制自研。 (3)地区发展差别:城市近代化进程显著,乡村缓慢
③20 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2)电话:19 世纪 80 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2.现代通讯 (1)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2)改革开放以后,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 (3)近年来,人们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 3.影响: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易错提醒] 1.近代与现代中国铁路建设的一个最大不同点就是铁路主权问题。近代铁路主权被列强把 持,便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现代中国的铁路主权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便于发展 地区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近代以来通讯的发展不一定都产生积极影响。近代以来通讯的发展,一方面给人们的生 活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它的负面影响,如不合理地利用通讯技术导致犯罪 增加,不良信息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等。 [轻巧识记] 1.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2.影响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 [名师点拨] 1.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社会近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近代中国社会的 交通近代化是由内部需求和外部引导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国际局势决定 了交通近代化的曲折性、半殖民地性和不平衡性。 2.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发展变化的特征 (1)动力:由人力、自然力向机械力发展。 (2)技术:由从西方引进到中国自制自研。 (3)地区发展差别:城市近代化进程显著,乡村缓慢
(4)对象:由权贵富绅向平民化、普及化发展。 (5进程:初期由于受到各种势力的阻挠,发展缓慢,后来进程日益加快。 (6)种类:铁路、公路得到发展,海上和内河航运发展较快,航空事业有所进步 术语 1.近代以来,我国水运、铁路、公路、民航有一定的发展,但进展缓慢。 2.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交通事业发展非常迅速。 3.清朝末年,有线电报、无线电报和电话相继出现,近代通讯事业起步早,但发展缓慢。 4.新中国成立后,通讯事业发展较快,近年来人们开始使用电子邮件传递信息。 口合作学习■ 对史料史识的理解要“深 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 探究点一 特点、原因及影响 材料一1880年刘铭传上《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铁路之利于瀆务,赈商务、 矿物、厘梢、行旅者,不可肆述。而于用兵尤不可缓。中国幅员辽阔,北边綿亘万里,毗 连俄界,逼商各海口有与各国共之,划疆而守则防不胜防……若铁路告成,则声势联络, 血脉贯遁,藏兵节饷,并成劲旅。防边防海,转运枪炮,朝发夕至。……十八省舍为一气 兵可抵十数兵之用。将来兵权、饷权俱在朝廷,内重外轻,不为疆臣所幸制矣。” 摘编自《清史稿交通 (1)材料一中刘铭传主张兴建铁路的理由有哪些? 教你读史 抓住“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商务、矿物、厘梢、行旅者”“而于用兵尤不可缓”“裁 兵节饷”“将来兵权、饷权俱在朝廷,内重外轻”等关键信息分析。 提示理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国防;有利于减少军费的开支;有 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材料二苏省绅商恐路权之失……于是迅速招股,创成苏省铁路公司,筑路二:曰苏 嘉,曰沪嘉,寘以挽回利权,用心亦良苦矣。然此二者巳属支路,究不若宁沪铁路之握其 总机关也。吾省之人,急宣筹集巨款,以赎回路权,勿谓苏省已办铁路,而遜可以抵制也。 孙昌富、陈蕴茜《从民众态度看吴淞铁路的兴废》 (2)材料二中苏省绅商代表的是哪个阶层的利益?他们主张修建铁路的目的是什么? 教你读史 抓住关键信息“苏省绅商恐路权之失”“急宜筹集巨款,以赎回路权”概括其目的。 提示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 论从史出
(4)对象:由权贵富绅向平民化、普及化发展。 (5)进程:初期由于受到各种势力的阻挠,发展缓慢,后来进程日益加快。 (6)种类:铁路、公路得到发展,海上和内河航运发展较快,航空事业有所进步。 1.近代以来,我国水运、铁路、公路、民航有一定的发展,但进展缓慢。 2.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交通事业发展非常迅速。 3.清朝末年,有线电报、无线电报和电话相继出现,近代通讯事业起步早,但发展缓慢。 4.新中国成立后,通讯事业发展较快,近年来人们开始使用电子邮件传递信息。 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 特点、原因及影响 [材料一] 1880 年刘铭传上《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商务、 矿物、厘梢、行旅者,不可肆述。而于用兵尤不可缓。中国幅员辽阔,北边绵亘万里,毗 连俄界,通商各海口有与各国共之,划疆而守则防不胜防……若铁路告成,则声势联络, 血脉贯通,裁兵节饷,并成劲旅。防边防海,转运枪炮,朝发夕至。……十八省舍为一气, 一兵可抵十数兵之用。将来兵权、饷权俱在朝廷,内重外轻,不为疆臣所牵制矣。” ——摘编自《清史稿·交通 志》 (1)材料一中刘铭传主张兴建铁路的理由有哪些? [教你读史] 抓住“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商务、矿物、厘梢、行旅者”“而于用兵尤不可缓”“裁 兵节饷”“将来兵权、饷权俱在朝廷,内重外轻”等关键信息分析。 [提示] 理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国防;有利于减少军费的开支;有 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材料二] 苏省绅商恐路权之失……于是迅速招股,创成苏省铁路公司,筑路二:曰苏 嘉,曰沪嘉,冀以挽回利权,用心亦良苦矣。然此二者已属支路,究不若宁沪铁路之握其 总机关也。 吾省之人,急宜筹集巨款,以赎回路权,勿谓苏省已办铁路,而遂可以抵制也。 ——孙昌富、陈蕴茜《从民众态度看吴淞铁路的兴废》 (2)材料二中苏省绅商代表的是哪个阶层的利益?他们主张修建铁路的目的是什么? [教你读史] 抓住关键信息“苏省绅商恐路权之失”“急宜筹集巨款,以赎回路权”概括其目的。 [提示] 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
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影响 1.特点 (1)从时间上看,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2从发展水平上看,受到本国顽固势力的阻挠和帝国主义的排挤,近代交通发展缓慢。 (3)从地域上看,近代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北、西南发展 缓慢。 (4)从作用上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原因 (1)外因: ①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到中国。 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控制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 建设。 (2)内因: ①为了适应世界工业化潮流,各个时期的政府均采取措施发展交通运输业 ②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和群众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了近代交通业的发展。③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交通工具发展的主要动力。 3影响 (1)积极影响: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开阔 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消极影响:交通工 具的增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城市交通阻塞、空气污染等负面影响;由于近代中国的铁路 大都由外国控制,方便了外国的经济、政治侵略。 探究点二 近代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 材料一]1919年5月4日的北京学生运动能立即席卷全国……与电报快捷传递消息 和社会动员的功能密不可分。电报,其重要性在于,在交通系统远不足以把全国连为一体 时……电报系统至少可把全国连为一个时间共同体,这是后来全国同步的社会和思想运动 的技术基础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归纳近代电信技术有哪些特点 教你读史 从关键词“连为一体”“技术基础”中概括其特点。 提示|速度快,效率高;距离远,范围广。 「材料二]19世纪80年代,对中国刚兴起的通讯事业有人赋诗曰:“东西遥隔语言通 此器名为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
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影响 1.特点 (1)从时间上看,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2)从发展水平上看,受到本国顽固势力的阻挠和帝国主义的排挤,近代交通发展缓慢。 (3)从地域上看,近代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北、西南发展 缓慢。 (4)从作用上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原因 (1)外因: ①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到中国。 ②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控制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 建设。 (2)内因: ①为了适应世界工业化潮流,各个时期的政府均采取措施发展交通运输业。 ②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和群众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了近代交通业的发展。,③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交通工具发展的主要动力。 3.影响 (1)积极影响: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开阔 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消极影响:交通工 具的增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城市交通阻塞、空气污染等负面影响;由于近代中国的铁路 大都由外国控制,方便了外国的经济、政治侵略。 近代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 [材料一] 1919 年 5 月 4 日的北京学生运动能立即席卷全国……与电报快捷传递消息 和社会动员的功能密不可分。电报,其重要性在于,在交通系统远不足以把全国连为一体 时……电报系统至少可把全国连为一个时间共同体,这是后来全国同步的社会和思想运动 的技术基础……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归纳近代电信技术有哪些特点。 [教你读史] 从关键词“连为一体”“技术基础”中概括其特点。 [提示] 速度快,效率高;距离远,范围广。 [材料二] 19 世纪 80 年代,对中国刚兴起的通讯事业有人赋诗曰:“东西遥隔语言通, 此器名为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
(2)材料二中的诗所赞的是什么通讯工具?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通讯工具?这些通讯工具 有何作用? 教你读史 从关键信息“东西遥隔”“德律风”中分析其作用。 提示电话。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等。作用: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改变人们的生 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论从史出 「中国近代通讯事业兴起的原因和积极影响 1.兴起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国外新技术的传入。 (2)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3)军事政治的需要。 4)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积极影响 (1)加快信息传递,有利于航运、防汛等。 (2)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加强了国防建设,改进了军情的及时性与军队的机动性 (4)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5)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口迁移学习■ 识的迁移应用要“活” 课堂·对点练 题组一交通工具的进步 1.近代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发生质的变革是由于 中国传统工具的进一步改进 B.清政府主动引进外来文明成果 C.西方近代化交通工具的引进 D.国民政府鼓励发明创造的结果 解析:选C西方近代化交通工具的引进是导致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变革的主要原因 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①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②带来了一些城镇兴衰⑧便利了列强 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④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2)材料二中的诗所赞的是什么通讯工具?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通讯工具?这些通讯工具 有何作用? [教你读史] 从关键信息“东西遥隔”“德律风”中分析其作用。 [提示] 电话。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等。作用: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改变人们的生 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国近代通讯事业兴起的原因和积极影响 1.兴起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国外新技术的传入。 (2)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3)军事政治的需要。 (4)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积极影响 (1)加快信息传递,有利于航运、防汛等。 (2)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加强了国防建设,改进了军情的及时性与军队的机动性。 (4)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5)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题组一 交通工具的进步 1 . 近 代 中 国 交 通 运 输 方 式 发 生 质 的 变 革 是 由 于 ( ) A.中国传统工具的进一步改进 B.清政府主动引进外来文明成果 C.西方近代化交通工具的引进 D.国民政府鼓励发明创造的结果 解析:选 C 西方近代化交通工具的引进是导致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变革的主要原因。 2.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 19 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 ) ①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②带来了一些城镇兴衰 ③便利了列强 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 ④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